胎兒在娩出過程中,要經過母親的產道。產道中存在著一些細菌,新生兒出生時,眼睛可能會被細菌汙染,引起眼角發炎。所以,孩子出生後,要注意眼睛周圍皮膚的清潔。可以用藥棉浸生理鹽水替寶寶每天拭洗眼角一次,由裡向外,切不要用手拭抹。
遇到孩子鼻腔內分泌物較多,清潔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千萬不能用發卡、火柴棍挑挖,以免觸傷鼻黏膜。如果鼻屎在鼻孔口,一般都能拉出,但動作要輕柔。如果鼻屎近於鼻腔中部,可以先用棉籤蘸點溫水溼潤一下,然後用棉籤輕輕地卷出來。
用布給嬰兒揩洗口腔不好,因為嬰兒的口腔黏膜嬌嫩,容易引起破損而造成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在兩次餵奶之間,餵幾口溫開水即可。
寶寶耳朵內的分泌物不需要清理,洗臉時注意耳後及耳朵外部的清潔即可。保持五官的清潔,有利於寶寶的健康。
可以用蘸溼的棉籤擦洗外耳郭,但小心不要伸入耳道。注意不要把水滴入耳道內。若寶寶的耳背有皸裂,可以塗一些熟食油或1%紫藥水。
新生兒出生後頭3~4天內,排出的糞便呈墨綠色,稍黏稠,量不多,無糞臭。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還沒有胎便排出,或4天以後仍有胎便排出,均須找醫生詢問。
母乳餵養兒的糞便呈金黃色、糊狀、有酸味、無臭味、無奶瓣,每天排便1~4次,有的寶寶每天要排便7~8次,只要孩子吃奶正常,體重增加,也屬正常。人工餵養兒的糞便呈淡黃色,糞便較幹,稍有臭味,每日1~ 2次,有便秘傾向。有的寶寶糞便呈淡綠色,家長不必驚慌,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
乳類中含有較豐富的鐵,未能完全吸收,從糞便中排出,使糞便呈綠色。
有的乳類中優質脂肪容易消化,在此過程中消耗膽汁較少,多餘的膽汁則從糞便中排出,使糞便呈綠色。腸道有炎症或腸蠕動過快,在腸道中的膽紅素尚未轉換,就從糞便中排出,使糞便呈綠色。
新生兒在出生過程中或出生後會立即排尿一次。90%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尿,有的會延至48小時排尿,均為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新生兒超過48小時仍無尿,須找醫生查明原因。
出生幾天的新生兒因為吃得少,加上皮膚和呼吸會蒸發水分,每日僅排尿3~4次。新生兒出生6~ 10天後因吃奶量增加,而膀胱容量小,每天排尿次數可達20~ 30次。
新生兒的尿液呈淡黃色且透明,但有時寶寶排出的尿會呈紅褐色,稍顯渾濁,是因為尿中的尿酸鹽結晶所致,2~3天後會消失。
想了解更多關於孕期、嬰幼兒期營養保健知識,就請關注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