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訓能反饋大學的育人理念,更加能體現出一個大學對教風、學風和校風的追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之一。師範類的院校培養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整個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校訓作為大學的文化積澱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將來的教師),好的校訓能夠激勵學子一生的追求。中國師範類院校校訓都是怎樣的呢?一起來感受一下:
一、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八字校訓,1997年夏啟功先生書所寫,立足又來源於傳統,又進一步培植、弘揚了傳統。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範」。學的目的是為人師表,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範,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模範。「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正因為它植根於傳統的沃土,得益於2500年豐厚養料的滋養,它才得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味,彌久芬芳,有著超越特定時代的永恆價值。
二、華東師範大學: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華東師大前身大夏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華東師大前身光華大學的校訓是「格致誠正」,現在華東師範大學的校訓是「求實創新,為人師表」。作為老師要腳踏實地來求實,在整個教學生涯中不能故步自封,要與時俱進,成人、成才為他人之範。在知識、道德、言行等方面為學生、社會作出積極表率,更意味著要為時代、為國家、為民族不斷創造出先進的思想文化資源,努力成為時代、國家、民族思想文化的奠基者、開創者、先行者。
三、東北師範大學:勤奮創新,為人師表。
勤奮是教學、科研、學習和工作的的基礎。創新是學校內涵發展、提升水平的不竭動力和源泉。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根本,也是教師崇高的精神追求。「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精神薪火相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學子。這個校訓決定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社會道德示範性特點,顯得端莊大氣,更有深意。
四、華中師範大學:求實創新,立德樹人。
惟求實而可以創新,惟立德方能樹人。華中師範大學八字校訓既是學校對於學子的期許,也是學子正己立身的鏡鑑。惟求實而可以創新,惟立德方能樹人。八字校訓是學校精神的靈魂,體現了華師的辦學傳統和文化的積澱,代表著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也是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校訓的提出意在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使之朝踏實、新穎、有德、成人的方向成長和發展,畢業多年的校友也會銘記於心。
五、西南大學:含弘光大,繼往開來。
所謂「含弘光大」:含是無所不包,弘是無所不有,光是無所不著,大是無所不被;「繼往開來」,語出宋朱熹《朱子全書·周子書》:「所以繼往聖,開來學,而大有功於斯世也。」繼:繼承;開:開闢。繼承前人的事業,開闢未來的道路。「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啟後,開拓創新」之意。
六、南京師範大學: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通過廣泛徵集確定了現今的校訓。"正德"的解釋為:端正 德行。在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各種品行之中,德性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在一個人或企業佔有首席的重要位置。好的品德不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是國家的原動力,因為世界是被德性統治的。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敏」即敏捷,「行」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實踐"。所謂「敏行」即勇於實踐,快捷,搶抓機遇,善抓機遇。反饋出了南京師大與時俱進,重視師德的理念。
七、湖南師範大學:仁,愛,精,勤。
2006年湖南師大以「仁愛精勤」的新校訓替代了原有的「勤勉嚴謹、求實創新、獻身教育、團結奮進」老校訓。1939年1月14日,《國師季刊》創刊號發行,學校確立的「仁愛精勤」校訓在該校刊上正式發布。「仁愛精勤」自廖世承先生提出來後,歷經一代代師大人的長期奮鬥中積累形成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成為師大學子認同的價值追求。湖南師大,選擇「仁愛精勤」作為校訓,是對國師精神的一種回歸。
八、陝西師範大學:厚德,積學,勵志,敦行。
要求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始終用優良的傳統美德和高尚的社會風尚培養、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備健全的人格、高潔的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突出教師教育這一主要辦學特色的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尚,這既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境界。
九,華南師範大學: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華南師範大學校址幾度變更,但無論怎麼變,總能讓人感受到八十載傳承下來的教育傳統散發出的底蘊和大氣。學校幾度遷徙,雖歷經滄桑,卻弦歌不輟。一代又一代華師人秉承勷勤大學師範學院 「 研究高深學術,養成社會之專門人才 」 的優良傳統,承傳南方大學 「 忠誠團結,樸實虛心,勤勞勇敢,實事求是 」 的革命精神,踐行 「 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 的校訓,篳路藍縷,薪火相傳,共同鑄就了學校今天的繁榮與發展。
從校訓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個學校,都是希望培養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教學情操的學生。更能夠身體力行,為社會的楷模,為國家和民族的復興貢獻巨大的力量。德、行、識、法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從現在社會一系列的事件中,可以看得出學校和社會對教師的期待之高。現在教師行業不易,不過希望老師們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國家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