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被小姨嫌棄了,長輩之間的矛盾,晚輩該不該管?

2020-12-23 福寶媽媽說育兒

小姨夫離開小姨已經一年多,小姨還是經常以淚洗面,從過去的日子裡走不出來。媽媽看不下去,就一直待在小姨家,姐妹倆說說體己話,順便勸她人死不能復生,日子還得過之類。

可今天大表妹突然給我發信息,說小姨本來睡眠質量就不好,自從媽媽在她家,小姨天天睡沙發不說,還被媽媽經常「勸解」。勸解的小姨更難受了。大表妹便埋怨我媽,不知道邊界,就是兩口人還得有一定距離感,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讓我勸我媽少去小姨家。

我一聽就火了,媽媽為了天天在那陪著小姨,連娃都不幫我帶了,忙活半天不落好不說,還被嫌棄。就對大表妹吼道,你家是多麼了不起的地方嗎?你放心,我會勸媽媽以後別去的!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誰也別打擾誰。

我很憤怒,親情似乎在這個世界中逐漸流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更多是利益至上。跟你在一起得有好處,不然,即使親戚又怎樣。現在親情難得,這個東西都快被搞丟了,好像很輕易就可以放手,不再珍惜。

過了會冷靜下來,就開始反思自己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我和表妹是表姊妹,一年甚至幾年都沒有見面不聯繫,這個親戚有和沒有其實沒多大區別,但小姨和媽媽不一樣,她們是親姐妹,如果因為這樣的事不讓她們往來,是不是把血濃於水的親情當成兒戲看待?再說,我和表妹都缺乏同理心,小表妹的不滿在於,她覺得自己的母親被擾的不堪其煩,卻礙於親情和面子無法拒絕,我的憤怒在於,自己的母親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我們帶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去看待小姨和媽媽的相處。

其實,我也好表妹也好,考慮問題都沒有從當事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小姨和媽媽才是姐妹,她們怎麼相處是她們長輩之間的問題,我們作為晚輩不應該過多參與。

我能理解表妹關心小姨的心情,但是我想搞清楚一件事,不讓媽媽去,到底是小姨的真正想法,還是因為表妹只看到表象,沒仔細了解情況,而做出了錯誤的推斷。

我最終思考的結論是:一切都要以小姨的感受為準,不能以我的想法為準,也不能以表妹說的話為準。一直以來,我和媽媽的想法都是,這個時候小姨是需要有個人可以聽她絮叨絮叨,陪她說說心裡話,一個人悶在家,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什麼時候能走出來?但小姨是怎麼想的呢?如果現在的她只是想要清清靜靜的一個人呢?那麼媽媽的陪伴實際上是對她的一種打擾和負擔,我們都認為自己的發心是好的,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對的,根本沒去想是否給別人帶去了困擾和麻煩。

說白了就一句話,不管想什麼辦法,一定要弄懂小姨的真正想法,然後尊重和配合小姨的想法,讓她能開心和快樂起來,把日子過好。

親情是共同血脈,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而長輩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相處的方法,可能今天有矛盾明天就會和好。媽媽和小姨都是快六十的人了,實在不需要我們做晚輩的去插手,如果我們憑著自以為的正確方式去幹涉,往往會適得其反,把好好的姐妹關係,弄成老死不相往來。

我知道自己為人處世的確不及格,這些年一直在用各種方法去改善,包括每一件事帶來的思考,今天我學到了兩點:

1.學會看事情本質

一開始我和表妹是對抗的情緒,都在證明自己是對的,同時維護自己媽媽的利益。但我們都忘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當事人的感受,小姨對這件事是什麼感受?媽媽對這件事是什麼感受?能否找到一種方法,能同時照顧好小姨和媽媽的感受?

所以,只有看到本質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奔著去解決本質問題,才能有方案,這樣就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沒有第一時間看到本質,以至於一直在證明自己是正確,在情緒這個點上辯論,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2.學會有底氣

自己最大的缺點是軟弱且性子急躁,要改掉這個毛病,面對事情要有底氣和硬氣,解決起來才能不被他人影響從而動搖,如果自己是正確的,那就堅持到底,不要怕矛盾和對抗,如果是錯誤的,那就捨棄面子放下情緒,立刻改正。

永遠都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不要輕易被誤會所傷害,尊重彼此,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親情,不論何時,不論何地,都永遠陪伴著你。

本文由福寶媽媽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我是福寶媽媽說育兒,兩個寶貝的全職媽媽,關注孩子身心靈健康,和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有解決不了的「婆媳矛盾」,外國卻沒有?女人都該看看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婆媳之間的矛盾是自古以來的難題,很少有家庭是不存在婆媳之間的問題的,那麼為什麼中國有解決不了的"婆媳矛盾",外國卻沒有,女人都該看看國外的婆媳關係之間是沒什麼矛盾的,其實實際上就是在國外婆媳之間沒有什麼過多的交集,自然不會產生什麼矛盾。在外國是崇尚獨立的,長輩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不會過多參與孩子的事情。
  • 媽媽和奶奶的育兒觀念不一樣,晚輩做到這3點,婆媳矛盾迎刃而解
    媽媽和奶奶的育兒觀念不一樣,晚輩做到這3點,婆媳矛盾迎刃而解進步現在真的是時代進步了,以前的時候都是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思想也逐漸的開放了,女性不再甘願做家裡的煮飯婆。心平氣和的溝通,既不去否定長輩,又能讓他們也接受科學育兒觀,成為家長的好幫手。
  • 鄉土散文:晚輩給長輩下跪磕頭才算拜年
    在我們這裡,只有晚輩給長輩拜年才算是拜年,平輩彼此之間的走動不能稱之為拜年,叫什麼呢?叫串親或者走親!而且晚輩給長輩拜年是必須雙膝跪地磕頭,口裡還得叫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姑父,姨媽姨夫等,我給你拜年了,祝你過年好!
  • 比起媽媽,為啥孩子更喜歡和小姨打鬧,並不是找虐父母反而要學習
    ,雖然小姨有時很嫌棄侄子,經常與小侄子鬥智鬥勇。我每天辛辛苦苦照顧這熊孩子還總被他嫌棄,倒是小姨天天嫌棄他,他卻說最喜歡小姨。」二:小姨放下長輩架子 VS 父母老得管著小姨:我和寶寶相處時完全不把自己當成長輩,我就是他們的朋友。
  • 孩子之間因搶玩具發生衝突,該不該管,怎麼管?
    因為不常見面,我們的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也不是十分深厚。幾個孩子剛剛玩到一起的熱乎勁,很快就因為一些小爭執弄得「火藥味」十足。女兒不甘示弱地說:「我還沒有玩夠那為什麼要給你,就不給。」她們你一言我一語,顯然誰也沒有要退讓。為了平息這場「戰爭」,我笑著對女兒說:「寶貝,你把玩具給姐姐玩一會唄,媽媽給你拿別的玩具更好玩。」
  • 外甥和小姨之間應不應該避嫌?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怎麼辦?
    小姨比他大三歲,從小長得如花似玉,身材勻稱,皮膚幼嫩白皙,村裡人見了都不免多看幾眼。農村人少,幾個村的小孩上同一個學校,阿成從小和小姨在一個學校上學,從小學到初中。小姨是阿成媽媽的堂妹,因為有親戚關係,阿成和小姨在學校裡就走得比較近。當時年齡小,也沒有男女之間的那些想法。小姨初中畢業後就上了中專,學護理專業。後來認識了旁邊學校的外地小夥。
  • 作為長輩和晚輩,你們都做好自己了嗎
    然而最讓人覺得有觸動的事,就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指責,互相依賴又互相不認可,這也是相對來說比較複雜,有盪氣迴腸的方式。做長輩的,一般情況下都會覺得做晚輩的沒有生活閱歷,沒有經驗,怕他們在外面吃虧上當受苦,所以一般都會很細心地牽叮嚀萬囑咐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事做了有什麼好的結果和壞的結果,他們以這種前車之鑑的方式,讓孩子心裡有一個未雨綢繆的計劃或者狀態,誠然,這是好事,但也在無形中給晚輩定下了一些約束束縛和空間上的侷促。
  • 為什麼長輩總是聽不進去晚輩誠懇的建議
    而另一種長輩,就會在收到這樣的簡訊之後請你鑑別,但這可不是好事,因為這極有可能會爆發出一段家庭的矛盾,你會非常有耐心地對他們講明這是一個十足的騙局,而他們卻能在這一條小小的簡訊裡面提煉出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是派出所的簡訊,怎麼會有錯,如果不是派出所,他們怎麼會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呢?」
  • 晚輩對長輩要常懷感恩
    晚輩對長輩要常懷感恩 2012-05-14 13:24:52   來源:銅都晨刊
  • 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大人到底該不該介入?
    帶孩子的媽媽大聲說木馬已經被佔了,直接搶的行為很不禮貌。事後要找這個孩子的媽媽談一下。而這位媽媽聲稱自己沒有大聲吼別人家的孩子,是他的父母沒有管好孩子,自己沒有錯。其實事件本身很簡單,孩子之間的爭搶再正常不過了。那麼在孩子們的爭搶事件中,父母應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去處理呢?我們來分析分析這件事,也為寶媽寶爸們或者未來的寶媽寶爸們,解惑一下。孩子爭吵,爭搶的原因:一般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雙方各執一詞,認為自己有道理。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你如何站隊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了,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嗎?這熊孩子是咋回事啊,我去同學群找TA爹媽聊聊!誰這麼橫欺負你?別哭,老媽給你撐腰!今天在學校又和人打架了?我得告訴你老師好好管管你!別人打你,你不知道打回去嗎?小辰想說,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間的矛盾,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真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蒼南等地興起新風俗 閏九月長輩給晚輩發紅包
    近三天,很多人去金老伯的小店兌換零錢,為的就是給晚輩包個閏九月紅包。因此,金老伯手頭上所有零錢都被兌換完了,他真的很煩惱,甚至還有點氣憤。他說,該風俗在蒼南、平陽很火,但他並不支持,之前也根本就沒聽說過。  近期微信朋友圈也瘋狂轉這樣的消息,閏九月百年難得一遇,長輩要給晚輩發紅包,圖個吉利,該風潮被不少人群像模仿。
  • 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網絡時代長輩與晚輩的代際關係
    如今,網絡的發展給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也帶來了衝擊。以前晚輩都要聽長輩的,長輩有經驗有知識,年輕人什麼都不懂,長輩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所以有句俗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情況似乎有了變化。有些長輩觀念有些過時,不適應新情況,甚至只知道單位編制鐵飯碗,不懂電腦網路二次元,然後呢,還要求年輕人得聽自己的,讓年輕人很難受。所以有人就說: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哪一個更對呢?
  • 長輩和晚輩之間能互相發嗎?
    壓歲錢,是長輩像晚輩發放的錢,在以前,會用紅紙包著,不像現在,有特製的紅包,小幫手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到了過年期間,最開心的就是收壓歲錢,基本上長輩的都會發,當然金額有大有小,從大年初一開始,只要是去走親戚或者親戚到家裡來,說兩句拜年的話,基本就能收到壓歲錢了。
  • 孫子和奶奶發生矛盾該怎麼做?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矛盾衝突每個家庭在所難免,矛盾可以發生於任意兩個人之間,家庭矛盾屬於家屬之間的矛盾,並不難以解決的,在許多矛盾中,奶孫之間的矛盾也很常見。奶孫之親屬於隔代之親,在正常情況下,隔代親更親,奶奶應該很愛自己孫子的。
  • 溫州等地興起新風俗 閏九月長輩給晚輩發紅包
    近三天,很多人去金老伯的小店兌換零錢,為的就是給晚輩包個閏九月紅包。因此,金老伯手頭上所有零錢都被兌換完了,他真的很煩惱,甚至還有點氣憤。他說,該風俗在蒼南、平陽很火,但他並不支持,之前也根本就沒聽說過。近期微信朋友圈也瘋狂轉這樣的消息,閏九月百年難得一遇,長輩要給晚輩發紅包,圖個吉利,該風潮被不少人群像模仿。
  •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所以,對於某些地區的人們來說他們已經非常緊張的在置辦年貨,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的習俗都是我們延傳至今的習俗,當然或許有些地區的習俗不一樣,這種習俗不同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在飲食生活習性還有習俗上都會有一些不同。不過總的來說,春節就是讓人高興的一個節日。
  • 家族長輩過生日,晚輩給長輩磕頭祝壽是封建迷信嗎?
    長輩過生日,晚輩的為長輩做壽行禮磕頭,那是一種習俗,一種傳統禮儀,也是對長輩尊敬有忠有孝有誠有禮有信的體現。不應什麼都動不動就與封建迷信掛上號。現在有些人把這個也說成是封建迷信,那就太無知又無敬無忠孝了。
  • 在孩子成長路上,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
    :管得多了,擔心妨礙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害怕孩子會不獨立甚至可能走極端。管得少了,擔心孩子的壞習慣就此養成,害怕孩子以後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甚至影響整個人生。一邊是接納、信任、尊重和自由,一邊是約束、引導、規則和懲戒。他們之間似乎很矛盾,又似乎界限模糊。不過很多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和通用的法則,可以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更有效率一些。
  • 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的態度 螞蟻莊園成語耳提面...
    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的態度 螞蟻莊園成語耳提面命答案時間:2020-12-23 2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的態度 螞蟻莊園成語耳提面命答案 螞蟻莊園12月24日的題目更新了,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