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的東漸之風吹遍各行各業的今天,凡是賣東西的,如果不跟這個新名詞搭上點兒關係仿佛就已經落後於時代。落後於時代的後果是什麼?輕則庫存堆積成山,重則破產倒閉,被時代的風潮吹落。
新零售的形式有很多種,從線上到線下的O2O、從基礎物流快遞到物聯網、從智慧門店到人工智慧等等……用簡單的概念來概括,就是:人、貨、場的重新組織,換種思路展開售賣行為。
咖啡作為一個舶來品,進入中國不到二百年光景,我們喝咖啡的習慣還未真正形成。這場千億級市場的戰鬥卻一觸即發。有來勢洶洶的挑戰者如瑞幸小藍杯,也有屹立不倒的守衛者星巴克。其中一支還有來自本土的十八年咖啡品牌咖啡之翼。在市場中領導地位、角色定位的不同,也就促成了不同品牌商以各自不同的思路來打造自己的咖啡新零售。
網際網路打法燒出來的咖啡新零售
今年行業流行一句話:「所有傳統行業都可以被網際網路重新改造一遍。」網際網路思維的商業運用讓許多人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但它的最大的弊端就是燒錢。看準了某一個風口,投資者一把熱錢燒下去,能把這個行業攪得雞犬不寧,最後收割紅利。出行、外賣等行業的各種大戰,基本都遵循這個模式。
在做咖啡新零售這件事上,燒錢的模板也可以套用。初期瘋狂的惠客,顧客在長時間豢養下,就形成了固定使用某一種平臺的習慣。但問題也容易暴露:錢遲早會燒光的,那接下來會怎麼辦呢?
咖啡和外賣、出行又不相同,人人都要吃飯,人人都要坐車,人人卻不一定都要喝咖啡。一旦讓利期過去,最終的用戶轉化率能有多少?網際網路只有一個買賣,那就是「流量」。把所有的流量都匯集起來,基數足夠大,利益的現實轉化率才會高。
咖啡之翼把錢都「燒」在了哪裡?
而作為國內本土咖啡品牌的典型代表,咖啡之翼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營銷方式。原本是本土最長壽的咖啡連鎖品牌,一直在做特許經營線下實體店的連鎖。咖啡之翼的創始人尹峰做了一個非常需要勇氣的決定——投入開發新零售智能終端,智能現磨咖啡機。為了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咖啡之翼亮出了新的尖端武器。
通過微信+智能終端咖啡機的形式來擴展自己的顧客群體。微信好友的信息傳遞裂變、隨處可見的智能終端,滿足即食的現磨咖啡需求,進一步縮小門店的複製的成本與周期。
一方面在線上,咖啡之翼開發了自己的4套管理系統,還包括一個移動後臺管理的APP,這樣用戶的單機數據將能夠更好地反饋給企業,從而使得數據採集網絡覆蓋更加全面。線下,組件終端設備的運維團隊,進行地面服務的支持,同時對原料供應鏈進行管理。
作為咖啡保證咖啡口感的核心,工藝精細的咖啡機是必不可少的。咖啡之翼目前就智能終端有著強勢的德國技術團隊,結合咖啡之翼門店運營體系的咖啡師改良了十八年的調配方案,軟硬體結合。用戶只需要選好咖啡豆,輕觸屏幕掃碼支付,其就能自動完成一系列現磨咖啡的製作流程。
可以看出的是,與新咖啡品牌不同,咖啡之翼的新零售思路是不一樣的。究其原因,是面臨的主要現實問題不同。以小藍杯為代表的新咖啡要做的是把新品牌立起來。但咖啡之翼品牌形象已經形成,似乎不存在顧客認知的問題,因此才能夠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用技術來推動生產、研發、服務等各個方面,從而形成自己的新零售之路。
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新零售的未來
咖啡之翼以智能零售為切入口,完成傳統企業轉型網際網路的華麗操作,無疑是更具有未來方向的決策。從只能堂食,到消除咖啡消費時間地點的限制,拓寬消費邊界,確實是傳統咖啡零售過度為新零售的一種進步。但這還不夠,真正的新零售應該是以擁抱科技為基礎,真正潛心研究積極進行技術研發。
新零售不是動動嘴聯聯網的事兒,把物聯網、雲計算、AI等諸多技術滲透到公司的每一條流水場景中,提升產品品質,提高服務顧客質量,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零售。咖啡之翼目前也在積極尋求人工智慧方向的合作夥伴隨著未來智能終端的布局深入和擴散。到時又將產生怎樣的技術迭代,爆發何等潛能,催生什麼樣的市場?難以想像,我們拭目以待中國本土咖啡品牌崛起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