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七夕節,文人墨客們總會填詞作詩。世人詠嘆七夕,大都述說離人的相思之苦。宋代詞人秦觀思念戀人,他的詞作《纖雲弄巧》同樣述說合少離多之恨,卻又能化腐朽為神奇,揭示情長不在朝暮的愛情真諦,更加感人肺腑。
提到秦觀,繞不開蘇軾。蘇軾的詞風以婉約風格為主,同時曠達風格代表了他的思想,豪放風格又是他的理想。而秦觀作為蘇軾的學生,則是專攻婉約悽美風格,這受到蘇軾的譏諷。
這一首《纖雲弄巧》也是一首婉約詞,雖然也講述了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但並不僅限於哀婉和悽楚,而是為真摯的愛情大加讚頌,爆發出了高亢嘹亮的聲音,令人為之一振。
在民間傳說中,秦觀和蘇軾還有一個關於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秦觀與蘇軾的妹妹喜結連理,洞房花燭之夜,蘇小妹三出下聯為難秦少遊,而秦少遊妙對巧答如願進入洞房。
事實上,蘇軾並沒有妹妹,而秦觀在七夕之夜思念的戀人也不是蘇小妹,而是長沙的一位藝妓名喚義倡。七夕期間,二人有過幾日繾綣時光,並相約來年重逢,然而一別就是數年。
韻律優美
這首詞為鵲橋仙調,共五十六個字,由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始創,他的那首《月波清霽》中因有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就將鵲橋仙取為調名,這種詞調多賦七夕。
這首《纖雲弄巧》上下片句式相同,每句尾字押韻,讀來舒緩流暢、朗朗上口。同時,上下兩片前三句寫景做鋪墊,後兩句立意議論,兩相結合,餘味無窮。
意境幽美
這首詞在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秦觀不愧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一個民間傳說被他演繹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上下兩片前三句共二十八個字說透了故事的愛恨情仇和佳期柔情。
作者採取了對比強烈的手法。幻化成各種圖案的雲朵出自心靈手巧的織女之手,而銀河裡閃爍的只有孤寂的寒星;而鵲橋相會的綿綿柔情,回望他們的歸路,誰又能如此狠心拆散?
哲理尤美
愛情的真諦是什麼?席慕蓉曾在她的朦朧詩《抉擇》中寫到,來世上一遭,只為與你相聚一次。秦觀的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道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兩個相愛的人,即使每年只在鵲橋上相聚一次,也遠比那些朝夕相伴但卻缺乏愛情的男女湊合生活可貴千萬倍,人的一生只要遇到一次真愛,即使不在一起,其他人其實都是將就。
七夕節不只是感嘆離多合少,更多的是感動於牛郎織女的真情,而秦觀的《纖雲弄巧》著意謳歌愛情的美好,喻抒情與議論於一體,揭示愛情的真諦,獨有特色、感人肺腑而又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