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養鴨:稻鴨雙豐收,湖熟人的家庭農場種養秘籍
種養結合、生態環保來到稻田,看到一群鴨子穿梭在一大片碧綠的稻田裡吃蟲、除草……它們成為稻田裡特殊的「管理員」。大片的秧苗生長旺盛,成群的鴨子正在田間嬉戲,眼前一派動植物和諧共生的美景。稻田中的鴨子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是不是給稻田增加了幾分生機?它們非常『勤勞』,下田吃蟲、吃草,為我們省去了人工除草和施肥的工錢,鴨糞又可以充當天然的有機肥料,這樣的種植方式綠色又環保。」湖熟街道和平社區種植大戶劉大海指著他的「稻鴨共作」試驗基地介紹道。
-
阿榮旗得力其爾鄉從嚴治黨推進作風建設
阿榮旗得力其爾鄉黨委為進一步強化從嚴治黨的思想觀念,堅持把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切實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堅決落實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
-
「脫貧·全紀錄」整鄉種木耳基地養大鵝 得力其爾家底兒越來越厚實
天剛蒙蒙亮,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得力其爾鄉的匯智興農合作社內,工人們已經緊張有序地忙碌起來了。龍頭山村村民姜春勝比別人來得更早一些,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完後,他開始進行木耳菌袋的生產。今年46歲的姜春勝是龍頭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獨自一人帶著兒子生活,因為家裡土地少,他平時靠打點兒零工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挺緊。
-
宿松養鴨第一鎮 嚴守生態邊界謀綠色發展
宿松養鴨第一鎮 嚴守生態邊界謀綠色發展 2020-12-11 11:22:0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內蒙古阿榮旗得力其爾鄉:「四字訣」力除「四風」之害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穩步推進到查擺問題、開展批評階段,得力其爾鄉緊緊抓住「四風」這個重點不放,嚴格按照「三嚴三實」要求,通過自己找、群眾提、上級指等多種方式,嚴把徵求意見關,在領導班子成員中帶頭開展了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的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穩步推進邊學邊查邊改,活動進展順利,取得明顯成效。 「照」。
-
得力其爾鄉白鵝養殖拓寬群眾致富路
近日,阿榮旗得力其爾鄉全順白鵝養殖合作社育雛室內,一排排育雛架整齊地擺放,架上的小鵝雛在自己的小房間內不停地走來走去,喳喳的叫聲不絕於耳,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看管著室內的溫度、溼度以及鵝雛的餵食和飲水。
-
「稻田鴨」來了,生態又美味「鴨」
漁樂谷生態散養麻鴨即在稻田、荷塘裡發揮鴨子「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達到水稻純綠色生產鴨苗健康生長,進而實現了稻鴨雙豐收品種優質,鴨命不凡鴨子們整日穿梭於稻株間,碰撞之下稻株越長越強壯,其排洩物也成了水稻天然的肥料。稻鴨共棲的日子長了,田裡少了雜草和病蟲害的幹擾,多了天然肥料的補給。成為為稻田護衛隊。順應自然的規律,莊園的護衛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石柱三星鄉「稻田鴨」推動特色產業走上新「稻」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何歡)昨(29)日,筆者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有機水稻主產區石星村看到,稻田疊翠,滿目蔥綠,綠油油的有機水稻隨風搖曳,稻田裡三五成群的鴨子在稻秧的掩映下時隱時現……生機盎然的田園美景惹人陶醉。
-
致富鴨子「嘎嘎叫」,郭店農民養鴨年入幾十萬
來到有著「中國蛋鴨之鄉」之稱的夏邑縣郭店鎮。走進養鴨第一村——韓柯針廟村養殖小區,給人的印象是規模更大了,原來鴨棚的對面又建起來一座座新鴨棚,遠遠望去氣勢磅礴。養殖戶楊來成正在忙碌著,他去年養鴨收益80多萬元。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老家那裡地處華北地區,多年以來,我們這裡就有「大米之鄉」和「水果之鄉」的美稱,從這兩個稱呼,就知道我們那裡最盛產什麼了吧?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近年來,農民把這些水稻田都改為了玉米田,在農村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拉旱「,我們都知道玉米的價格是偏低,水稻的價格是玉米的三四倍。可是農民為什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呢?是農民沒文化,不會算這個帳嗎?當然不是了。
-
農民養鴨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直接放養,還可以和魚一起混養
但是這樣的做法只適用於小規模的養鴨子,並不適用於很多農民想大規模的養肉鴨或者是直接的生產出很多的產量。養鴨還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就是有的農民又可以養魚,又可以養鴨子,類似於直接在自己的土地上挖上一塊池塘清理乾淨之後就可以放水,放魚苗了,而且這些魚的種類一定要比較多比較雜,緊接著就可以在旁邊建設一個棚子了
-
焦作這裡的稻田有一道...
焦作這裡的稻田有一道...焦作這裡的稻田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8月14日(周三):多雲間陰天,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偏東風2~3級,23~33℃8月15日(周四):晴天間多雲,偏西風3級左右,23~35℃從幼鴨圈養到稻田放養,精心飼養了將近3個月的稻田鴨20天後待水稻出穗就可以出售了。水稻受益,鴨子肥壯,兩全其美。
-
懶漢不再懶 養鴨忙脫貧
何江喜察看稻田生長情況。「嘎……嘎……嘎……」9月12日,在峽江縣福民鄉婁屋得村委戴坑水塘旁,村民何江喜一走進鴨棚,一大群鴨子就圍過來。曾小軍對何江喜說起宋家村一對夫婦宋茂傑和妻子二人雖然殘疾,但自食其力養鴨致富,以及殘疾人宋裕雁靠走村入戶收廢品撫養兩個孩子長大等事例,積極幫助何江喜鼓起生活勇氣,通過養鴨、種田脫貧致富。說幹就幹。2014年底,何江喜用5000元扶貧資金開始養鴨。「最開始什麼也不懂,就請教別人,鴨苗拿回來後要注意啥,吃多少食,得病了要怎麼治,不知道就去問。」
-
豐收節讓農民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設立在每年秋分日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對農民的致敬,對勞動和豐收的禮讚,也是對「二十四節氣」這一中華農耕文明遺產的傳承。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動,具體而生動地詮釋著何為「我的豐收我的節」。(9月18日《農民日報》)今年9月23日,我們將迎來第二個豐收節,又喜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
-
北京城區最大稻田下月豐收 稻田蟹中秋節可嘗鮮
今年稻田長勢不錯,我看得奔著八九百斤去。」9月中旬,北京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的稻穗低垂著頭,在灌漿期中奮力生長,在這個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的稻田邊,附近的村民們正估算著收成。這是王佐鎮佃起村時隔40年重新開始插秧種稻的第一個秋天,當秋日的風拂過稻穗,田間的蟹探出頭來,村民們忍不住感嘆一句:那個被稱作京城魚米之鄉的佃起村回來了。小朋友在稻田間行走。
-
屏東農民種出3D彩色稻田引熱議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登場主辦單位用4種彩稻、在2公頃土地上種出霹靂布袋戲中的素還真、一頁書等主角,圖像逼真。縣府說,幕後團隊的技術加上農民的巧手,素還真才能在稻田上「轟動武林」。 縣府繼去年推出line圖騰的彩稻田後,今年推出「素還真與一頁書」,從1月30日開園後,就不斷有民眾慕名而來,並提出一系列問題,「這個稻子能吃嗎」?「會煮出紫色的飯嗎」?「是不是先種好再噴漆呀」?
-
臺灣寫真: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中新社臺東3月10日電 題: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
-
椒江章安一養鴨戶1000多隻鴨子莫名死亡
(網絡圖片) 浙江在線11月25日訊目前,養鴨戶已向警方報警 莊稼人最寶貝的就是親手養大的農作物和家禽。如果它們有什麼「好歹」,莊稼人得心疼好一陣子。 前幾天,椒江區章安街道謝洋村的楊淑夏,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傷心事。他家的1500多隻鴨子莫名其妙地「中了毒」,一眨眼的工夫就死了1000多隻。
-
池塘養魚又養鴨,不僅改善池塘內生態環境,而且還一舉兩得
養魚兼養鴨,是近幾年來很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一些養殖戶就是在池塘上建造一隻大棚,然後水下養魚,水面上養鴨,這樣能為池塘魚兒增氧,鴨在水面上拉糞,鴨糞掉到水中又能當飼料餵養魚。所以一年養幾批鴨,魚的飼料投入省回好多了,不僅改善塘內生態系統和營養環境,而且魚鴨雙收,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