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單而不失深刻的小遊戲

2020-12-25 遊物語

《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稱《信任的進化》)是由火樹遊戲開發的一款益智類遊戲,該作在遊戲平臺TapTap獲得了90多萬關注,並且獲得了9.9的超高評分。與傳統遊戲不同,《信任的進化》並不意在為玩家打造出一個充滿奇妙冒險的世界,而是巧妙地利用模型和試驗來給玩家娓娓道來其中的道理,內容簡單有趣卻意味深長。

《信任的進化》的遊戲內容由經典作品《合作的進化》衍生而來,遊戲運用了博弈論來分析信任與欺騙,共贏與剝削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並給出了合理的模型與較為完善的解釋,玩家要做的,就是在模型實驗開始前預測結果,這種類似於買彩票的體驗既讓人覺得對結果充滿好奇心,又會忍住不因為結果而不斷進行更深入的遊戲。不過在《信任的進化》中,與其說遊戲核心是猜結果這一玩法,不如說它是依靠這一抓人心弦的遊戲玩法來引導玩家真正感知遊戲的內核——信任和欺騙行為的意義。

儘管遊戲內容相當有深度,但製作團隊淺顯的文字和直白的模型面前,就並不讓人覺得枯燥無味了。《信任的進化》中設置了一個簡單的「投幣模型」,玩家需要投幣進盒子當中,並「合作」和「欺騙」兩種不同的投幣方式中選擇出自己喜歡的方式,這兩種投幣方式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玩家可以斟酌對手做出自己的決定,這些對手有跟玩家選擇相同的「複讀機」,也有隻會選擇合作的「小粉紅」,以及一直欺騙別人的「老油條」。從這些不同的人物行為模型和簡單的「投幣模型」中,遊戲可以推導出信任是如何進化以及人群心態和行為選擇是如何改變的。

遊戲的結果也十分耐人尋味,在沙盤式的大亂鬥中,最善良的「小粉紅」往往是最早被榨乾的,她們出局最快,而另一方面,冷漠自私只知道一味奪取的「老油條」儘管在遊戲前期能迅速積累財富,不過隨著「小粉紅」被壓榨乾淨,「老油條」也會很快出局,因為他們並不願意去創造財富,而是通過無情的豪取巧奪來斂財,最終當然只能無限消耗已有的財富。

《信任的進化》的有趣之處不光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和直觀有力的模型,遊戲簡筆畫的手繪畫風也讓人眼前一亮,這種童趣在「投幣模型」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當模型中的雙方小人都選擇合作時,兩者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而當其中一方進行欺騙時,另一方則會大驚失色露出傷心的神色,而欺詐者則露出狡詐的笑容,而當雙方都選擇欺詐時,兩人則會在結果公布後齊齊露出鄙視的表情,相當有趣。

《信任的進化》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小遊戲,它生動立體地展示了社會科學的實用性,另一方面,讓人也覺得遊戲並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洪水猛獸」,它也可以作為教育和思想的載體,而且比嚴肅冗長的長篇大論更加讓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不過,《信任的進化》畢竟是一款簡單的小遊戲,它並不能系統而完整地教授玩家關於人類行為的專業知識,我認為它更像是在拋磚引玉,在給玩家講述信任的意義的同時,又吸引玩家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科學,了解世界。

相關焦點

  • 哪個基因不自私?
    當然這種說法很不專業,《自私的基因》應該被更細分到進化這一分支學科。在我們的國家,進化論已經稱為絕對的主流思想,多數人對進化論深信不疑。但是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是精神支柱,聖經是絕對經典,聖經內容與進化論內容之間存在的矛盾無法彌合。所以,從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到1976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出版,再到今天我寫下這篇無聊文章,進化論與特創論的爭論並沒有停止。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然而,那一次,深諳概率之道的丘棟榮僅推薦了這一本,讓人印象深刻。數月之前,我曾試讀過一個版本,晦澀的翻譯讓人有些看不下去,也就放下了。這個月,休假歸來,打算讀一本有關生物進化論的書籍,再次想起這本書來。最終,在豆瓣讀書上,選擇了中信出版社的40周年增訂版。不曾想,這一次竟然一口氣讀完了這部大部頭。
  • 《自私的基因》
    它破除了長久以來人們以生物個體為中心看待進化論的傳統思維,基於分子生物學、古生物學、動物行為學、博弈論、人類學等學科的知識,雄辯地證明了基因才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作者簡介理察·道金斯是前牛津大學講座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他更為公眾所熟知的身份是科普作家,進化論的捍衛者,是繼19世紀博物學家託馬斯·赫胥黎之後,第二個被稱為「達爾文的鬥犬」的學者。
  • 「科學大師」道金斯:從《自私的基因》到《基因之河》
    在《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說:「基因是不朽的……在生命的更迭交替中,基因不會被毀滅,它們會不斷向前……我們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完成使命後就會被遺棄,而基因是永存的。」《自私的基因》沒能回答的問題是,這些看上去永生不死的基因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今天書單君要詳解的《自私的基因》也是屬於讀完毀三觀系列的書。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生存的策略|《自私的基因》5~10 章讀書筆記
    基因庫是由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形成的,這組基因成為一個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庫。大部分因突變、重新組合或自外部出現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選擇的懲罰:這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復。【小曹同學:基因被選擇,未必是因為它在某方面的特別優秀,而是因為它更善於合作,或者某個特點對整體更有利。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我自己將書概括為三大塊比較有用的東西:從基因看進化論,進化穩定策略,善良和寬容。全書不是這樣的,只是我認為的有價值的部分。從基因看進化論,其實這就是全書大半的內容了,一定程度可以解釋開頭的疑惑。為什麼生物作為個體,極少進化成長生不死的樣子?為什麼生物願意照顧兄弟姐妹?為什麼父母會最疼愛最小的孩子?
  • 閱讀丨自私的基因
    自然選擇的第一個論點是「變異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對於最原始的複製基因來說這種變異就是「複製錯誤」。複製基因在複製自己的過程中,偶爾會出錯,就形成了新的基因。第二個論點是「競爭,適者生存」。不同的基因各自複製繁衍,彼此競爭,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基因在自己外邊裹上蛋白質來保護自己,形成了第一批生命細胞。
  • 人生必讀科普書之一《自私的基因》,你需要抽點時間了解一下
    今天介紹本大名鼎鼎的書《自私的基因》,就算你沒讀過這本書,也一定聽說過這個說法。這本書是它的作者理察·道金斯的成名之作,也是最經典的進化論科普著作之一,它的影響之大,在書出版後,「自私的基因」甚至成了英語裡的一個固定詞組。「自私的基因」到底是什麼?
  • 科學新發現證實「自私基因」的存在
    近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科學家發現了被生物學家爭議數十年之久的進化論學說中的「自私基因」存在的確切證據,從而為進一步研究社會生物學的進化理論提供了確切證明。自從1976年著名英國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The  God  Delusion》(中文譯名《上帝的錯覺》)中首次引入了「自私基因」的觀點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將此理論譽為「達爾文進化論」的自然衍生。但是科學家們在對動植物的染色體的研究中,一直在爭論是否真的有自私基因的存在。
  • 水稻「自私基因」挑戰經典定律
    北京時間6月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水稻自私基因導致非孟德爾遺傳」研究成果。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大力支持。據悉,自私基因系統控制水稻雜種不育,並影響稻種基因組的分化。
  • 老實人不長命?騙子總逍遙?快來看看《自私的基因》怎麼說!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看,《自私的基因》一書是如何評價「騙子」這種生物的吧!1.基因的私利策略縱觀全書十五個章節,咋看內容龐雜多樣,細看會發現,都是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基因自利」展開。基因的目標只有兩個——儘可能長地生存與複製自身,而人類的本質則是基因的生存機器。
  • 為什麼會有人呢|《自私的基因》1~4 章讀書筆記
    作者在本書中的三個不論證:不提倡以進化論為基礎的道德觀,本書只是講事物是如何進化的,而不是講人類應該怎樣行動才符合道德準則。在「本性和教養」的爭論中,本書不支持這一或那一立場。複製因子的複製是不完美的,會有小几率的複製差錯。複製產生的差錯中,有一些使得複製因子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微小的優勢不斷累積,形成進化。】我們人類在估計什麼可能或什麼不可能發生的時候,不習慣於將其放在幾億年這樣長久的時間內去考慮。
  • 一證三律進化:從負熵開始,連接、合作、利他、善良都是進化的選擇,成為人本能的一部分.
    第一,合作機制是生物進化的自然需求。 物理學上有一個特別牛的概念:熵,指代的是一個系統無序程度。越是混亂越是無規律熵值就越大,反之熵值越小。 建立連接首先體現在分子層面,成百上千個脫氧核糖核酸連接成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也就是基因。基因序列中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等過程的全部信息,調動、生成和指揮各種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連接合作,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
  • 超越生物基因進化的meme
    Mem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生態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提出的。他在 1976年出版了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你很可能知道這本書。它的中文版在 1981 年就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過,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只能說那個時間點還太早了。直到幾年前,中信出版社將這本書重新包裝再版,才在國內成為了一本暢銷書。
  • 中國科學家找到水稻的「自私基因」
    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6月8日,該研究成果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Science)在線發表。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這實際上也意味著,按照道金斯的定義,「自私」或「利他」的判定是不具備那種相對獨立於環境變化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定有某種強姦的基因(僅僅是假定),攜帶這個基因的男性,具有更強烈的強姦的傾向。若按照道金斯的邏輯,在婦女權益不受保護的原始社會,這個基因是自私的,帶有這種基因的男性比起沒有這個基因的男性能有更大的機率繁殖後代。
  • 首次找到水稻「自私基因」
    今天,農業領域迎來一項重大科技進展:繼老鼠、線蟲之後,又一物種的「自私基因」被找到——水稻!    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其實你不懂進化論》顛覆了大眾對生命進化的認知,比如不少人以為「人是猴子變的」是達爾文說的,事實上達爾文從未如此說過。「很多人對進化論都有著深刻的誤解,要麼是根本不了解進化論,要麼是徹底搞錯了進化論的含義。」史鈞希望通過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用進化論的思想為讀者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 人類首次找到水稻「自私基因」 中國科研成果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
    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孟德爾定律是以遺傳學家格裡哥·孟德爾的名字來命名的著名定律,被認為是催生遺傳學誕生的基礎。該定律認為,後代繼承雙親每個基因兩個拷貝其中一個的概率是相等的,換言之,來自父母的基因,是均勻分配給孩子的,「孩子的某些特徵應該一半像父親,一半像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