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CHIP:鑑定微生物群落中水平基因轉移的新方法!

2021-02-15 微生態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大學Torsten Thomas等人於2019年3月4日在《Microbiome》上發表了題目為《MetaCHIP: community-level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best-match and phylogenetic approaches》的文章。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工具名為MetaCHIP(「Meta」用於「宏基因組學」,「CHIP」用於「菌群級水平基因轉移識別途徑」),該工具可以從微生物群落數據中檢測出具有不同程度遺傳差異的水平基因轉移,並提供了新的生物學和生態學見解。


文章摘要

背景:宏基因組數據集提供了研究微生物群落水平基因轉移(HGT)的機會。然而,目前的HGT檢測方法不能應用於菌群級數據集或需要參考基因組。在這裡,我們提出了MetaCHIP,這是一個在菌群水平上識別參考獨立HGT的途徑。

結果:在模擬數據集上MetaCHIP的表現表明,它可以預測宏基因組數據集中不同遺傳分化程度的HGTs。結果還表明,從宏基因組數據集中檢測到最近的基因轉移(即具有低遺傳分化水平的基因轉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序列組裝步驟的影響。MetaCHIP同先前土壤細菌的分析比較,結果顯示了對近期HGTs的預測的高度一致性,並且揭示了大量額外的非近期基因轉移,其可提供新的生物學和生態學見解。在真實宏基因組數據集上MetaCHIP的表現證實了HGT在人腸道菌群中與抗生素抗性相關的基因傳播中的作用。進一步的測試還表明,與能量產生和轉化以及碳水化合物運輸和代謝相關的功能經常在游離的微生物中轉移。

結論:MetaCHIP提供了在微生物群落中研究HGTs的機會,其在微生物生態學和進化領域具有多種應用。MetaCHIP是用Python實現的,可以在https://github.com/songweizhi/MetaCHIP免費獲得。

 

關鍵詞:宏基因組學,水平基因轉移,HGT鑑定,生物信息學

文中主要圖片說明

圖1 MetaCHIP的工作流程

 

圖2 確定的HGT的側翼區域的示例輸出。

 

圖3 基於16S rRNA基因序列樹與具有不同基因組完整性水平的SCG蛋白樹之間的相似性。通過Mantel測試評估相似性。

 

圖4 MetaCHIP在綱和基因水平的基因組之間引入的HGTs恢復的表現。「BM」和「PG」分別是指在「最佳匹配方法」和「系統發育方法」之後回收的基因轉移。「RD」顯示了基因流「正確方向」的預測恢復

 

圖5 測序深度對不同組裝者和不同遺傳分化水平的引入基因轉移恢復的影響

 

圖6 組裝和裝箱過程中回收的基因轉移百分比

 

圖7 組裝模擬序列和基因組合併(模擬)後MetaCHIP恢復基因轉移的百分比。

 

圖8 MetaCHIP的遺傳分化鑑定了來自土壤分離株的368個基因組的HGTs。

 

圖9 2094基因組的COG功能類別的相對比例以及MetaCHIP預測近期(遺傳差異≤1%)和非近期(遺傳差異> 1%)HGT。

 

圖10 預測人類腸道和北海微生物群落內的基因流動。

 

圖11 輸入基因組的COG功能類別的相對比例和來自人類腸道的預測HGTs。

 

你可能還喜歡

免費領取文獻包 | 20篇土壤微生物與碳氮相關文章

土壤文獻包免費領取 | 60篇高影響因子土壤微生態相關文章

根際文獻包免費領取 | 45篇近3年根際微生態相關的高影響因子文章

土壤,植物,根際相關微文集錦

科研 | Nature子刊:根系分泌的代謝物通過塑造根際微生物群來驅動植物-土壤對生長和防禦的反饋

科研 | ISME:氮沉降對全球土壤微生物的負效應 (國人作品)

科研 | ISME:升溫改變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增強有機碳分解(國人作品)

科研 | Nature:地球表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

綜述|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多年凍土的微生物生態學

科研 | 多環芳烴汙染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共代謝途徑的影響

培訓班推薦👇,快來參加,充實自己吧!

生物信息零基礎培訓班(廣州:3月16-20日)

實用生物信息繪圖研習班(北京:3月18-20日)

實用微生物組學信息分析精品研討會通知(北京:3月21-24日)

Meta分析培訓班(上海:3月21-24日)

第二屆醫學表觀遺傳學前沿技術培訓班(廣州:3月22-24日)

全國實用醫學統計與作圖基礎班(北京:3月23-24日)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學習班

想加入我們微生態學術群嗎?可以長按或掃描以下二維碼,審核通過後我們邀請您加入。這些微信群旨在為微生態研究者提供交流平臺,而且我們會通過網絡舉辦一系列的微生態研究技術講座,分享一系列相關研究文獻,舉辦一系列交流研究成果的學術活動。

了解更多菌群知識可以長按或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微生態」。

喜歡請點好看!

相關焦點

  • FEMS高分綜述:追蹤微生物群落中可移動遺傳元件的實驗方法
    雖然本綜述中描述的更具針對性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於這種全球方法,但新興的宏基因組學方法在微生物群落中研究水平基因轉移的這些方面打開了大門。雖然本綜述中描述的方法可能不允許這種全球性的方法,但新興的宏基因組學方法現在為研究微生物群落中水平基因轉移的這些方面打開了大門。此外,隨著細菌單細胞基因組學和RNA-seq等工具的出現,在群落中其他背景下解決水平基因轉移動力學問題成為可能。
  • Cell:新方法PopCOGenT鑑定微生物基因組間的基因流動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1478162Cell:PopCOGenT新方法鑑定微生物基因組間的基因流動一種新方法PopCOGenT可以估計共存的微生物基因組之間最近的基因流動
  • 微生物測序將成為法醫鑑定PMI新方法
    在過去400萬年中,微生物分解者與脊椎動物屍體可用性協同進化,維持著關鍵的生物化學代謝途徑與交叉生物界間生態互作,並保持營養儲備的高效循環。在哺乳動物屍體分解過程中,微生物和生物化學活動導致一系列的分解階段,並與鼠、豬及人類屍體間發生的再生的群落演替存在關聯。然而 ,目前對於支撐分解進程的微生物代謝與生態演替,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 北京空氣顆粒物相關微生物群落的縱向調查
    雖然空氣顆粒物的理化性質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相關的微生物群落仍未充分探索。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秦楠研究員與清華大學朱聽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ack A. Gilbert教授合作,對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覆蓋幾次嚴重霧霾事件)北京空氣微小顆粒微生物群落進行研究。通過宏基因組測序技術,揭示了PM2.5和PM10的兩組樣本微生物菌群、病毒和抗性基因的多樣性。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微生物群落測序是指對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分析測序序列的構成分析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群體的構成情況或基因的組成以及功能。藉助不同環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差異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微生物與環境因素或宿主之間的關係,尋找標誌性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 【綜述】土壤微生物群落對極端氣候的響應:抵抗力,恢復力和向替代狀態的過渡(中)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對土壤微生物群落抵禦極端氣候和從極端氣候中恢復的機制有新的認識。在這裡,我們綜合了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對極端氣候(重點是乾旱)的抵抗力和恢復力的內在或外在因素的理解,並確定了可能引起群落狀態突然改變的驅動因素。我們強調了研究挑戰,並提出一條途徑,以增進我們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對極端氣候的抵抗力和恢復力,以及對它們向替代狀態過渡的脆弱性的理解,包括使用基於特徵的方法。
  • 微生物生態:一句話新文(41-45)
    microbiomes)的概念並提出了如何有效鑑定核心微生物組的方法,最後結合近期醫學(主要是腸道菌群研究)、微流控技術、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領域研究成果,提出了多學科交叉的「智慧農業」(smart farming)思路;文章主要從「初始群落形成及核心微生物」、「微生物組分型」、「初始群落形成中的優先佔位效應」、「如何確定核心微生物」及「如何將核心微生物應用到農業生態系統中」等方面展開論述。
  • 分析混合微生物群落內細菌協同代謝關係,「代謝組+」聯合助力!
    美格基因即將推出代謝組業務,運用「代謝組+ 」的多組學策略助力微生物研究,將微生物研究推向更高水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多組學聯合助力微生物研究的經典文章,文章運用宏基因組+宏轉錄組+代謝組學解析混合微生物群落內細菌間協同代謝關係,以下文章來源於宏基因組。
  • 【群落微生物專題】開篇:微生物主宰世界,細菌奴役人類
    新冠教你做事近期,前有鋪天蓋地的「爽恆」紛爭,你一拳我一腳的相互回應,讓大家吃夠了冬瓜,後有悄悄生娃然後驚豔所有人的女明星,牢牢的霸佔著熱搜,讓微博的伺服器都「累了想歇會」。在熱搜的間隙中,出現了個詞條,叫德特裡克堡基地。
  • 項目文章丨氮沉降對紅松人工林氮礦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2020年8月31日,黑龍江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在《Microbial Ecology》上發表了「氮沉降對紅松人工林氮礦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模擬氮沉降增加實驗,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礦化酶活性對氮沉降的響應機制,為預測人工溫帶林土壤氮礦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結構隨氮沉降增加的變化提供了更多的數據。
  • [2020-11004]馬鈴薯栽培過程中根際微生物多樣性與群落動態
    根際是植物根系與土壤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獨特區域,根際微生物是影響土壤肥力和植物養分狀況的底物和能量轉化的重要調節者。它們對植物、土壤和氣候的綜合影響作出反應。根際微生物群落的聚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初始根際微生物群落與散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相似。隨著植物的生長,根際微生物變得更加特異,根際微生物群落隨著植物發育階段的不同而變化。
  • 16S rDNA測序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 | 16S專題
    上期給大家講了微生物實驗樣本製備及提取需要注意的事項,那麼下一步就進入到測序了,二代測序在微生物研究中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通過16S rDNA
  • 文獻解讀|NC:一種新的定量方法揭示草原微生物群落構建的生態驅動力對氣候變換的響應
    因為眾所周知,各種生態過程(例如自然選擇)通常是在更精細的水平(例如基因型和種群)而不是在整個群落水平上發揮作用的。在一個微生物群落中,某些種群可能處於很強的選擇性作用下,而漂變可能對另一些種群作用更強,無法使用整個群落級別的指標來識別這種類型的差異。
  • 海底下洋殼中發現活性微生物群落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在海底以下750米處,發現了微生物群落。這一發現增進了人們對微生物「資源競爭」的理解,也為進一步探索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生存開闢了新途徑。
  • 腐根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健康有何影響 | 微生物專題
    ,宏基因組,耕作,農業系統,根系發表時間:2020.4研究背景:土壤環境是維持大多數陸地植物生命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們對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群落所起的重要作用卻知之甚少。在腐爛根系中的土壤微生物,可能對植物生長和健康至關重,了解其微生物宏基因組,以及它對農業管理(例如如作物輪作和土壤耕作)的響應情況,對於改善全球糧食生產至關重要。本研究基於作物土壤中腐爛的根際生態位,建立了一個深入的土壤微生物基因圖譜。
  • 周報 | 最新微生物研究進展(20210222)
    此外,在未分離於秀麗隱杆線蟲的細菌的實驗中,發現兩種物種的微生物群落的豐度可用於預測三種物種的微生物群落的組成,這表明:基於成對相互作用的裝配規則可對腸道菌群群落組成的提供見解。本研究,提高了對秀麗隱杆線蟲腸道中的微生物菌落的理解,並提供了對宿主內細菌群落組裝的進一步認識。
  • STOTEN:不同採樣方法對微生物群落α多樣性的影響
    選擇一個合適的採樣方法是微生物群落研究的第一個關鍵步驟,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結果的可靠性和後續分析的統計能力。在土壤生態系統中,大多數研究都採用了兩種類型的採樣策略。第一種策略代表是五點取樣法,在正方形四角和中心取樣,然後混合成一個樣本。第二種方法是在一個確定的區域內隨機選點取樣後混合。目前很少有研究系統地評價不同採樣策略對α多樣性測量的影響。
  • GEB綜述丨微生物宏觀生態學-探究微生物地理模式的機制
    計算效率高的生物信息學和統計算法極大地增強測序數據中的生物學意義。例如,細菌基因組中的抗生素耐藥基因、細菌多樣性對土壤pH值的空間依賴性。宏觀生態學通過描述和解釋生物豐度和分布的統計模式來探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微生物宏觀生態學則探究形成微生物豐度、多樣性和功能的生物地理格局的機制(圖1)。環境過濾是在空間尺度上產生微生物豐度的距離-衰減關係的關鍵。
  • 哈工大王愛傑團隊JHM | 抗生素對微生物反硝化的選擇性脅迫:抑制作用、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動態
    綜合反硝化效能和功能基因表達水平發現金黴素的抑制效果較其他三種抗生素效果為最弱。即使在很短時間內(24h), 抗生素也明顯改變了細菌群落的結構和豐度,表現為優勢反硝化菌屬的豐度大大降低。研究揭示了不同類型和濃度的抗生素通過降低功能菌屬的豐度並阻礙功能基因的表達來實現對反硝化效能的抑制。
  • 微生物裡有大文章!細菌孤獨麼?
    然而,大部分微生物無法被培養,極大程度降低了人類相關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Carl Woese、Norman Pace和他們的團隊開發了基於核糖體小亞基RNA(16S rRNA)測序方法來評估環境微生物的多樣性, 解決了無法純化培養的大難題。二代測序的加入有效地控制了測序成本,成為微生物組多樣性評估的通用辦法。為了更好地捕獲完整信息,宏基因組、宏轉錄組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