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是大海的饋贈,
天氣逐漸轉暖,
大家戶外燒烤時肯定少不了海鮮。
不少海鮮的都有黑色的東西,
比如海螺、扇貝、鮑魚、蟶子……
那麼黑色的部分是屎嗎?
有人說是黃呢!
為此,
小編特意詢問了
大連海洋大學的郝老師。
海
螺
大連人總說的海螺,學名也叫香螺、風車螺。
海螺尾部是屎,還是黃?
它尾部黑色的東西,是它的內臟團,
這部分是可以吃的。
白色的「海螺腦子」到底能不能吃?
海螺還有白色的部分,
不少大連人俗稱「海螺腦子」,
因為傳說吃了之後會使人頭暈,
所以好多人都不吃。
其實白色的部分是海螺的蛋白腺,並不含有使人暈厥的毒素,因此也是可以吃的。
海螺身上這種白色的東西,只有在它的繁殖季節才能見到,比如現在。
左邊是雌海螺 ,右邊是雄性海螺
1.雄性海螺精巢 2.雌性海螺卵巢 3.海螺肝胰腺
4.雌性海螺蛋白腺(繁殖器官的一種)
大海螺是咱大連的特產
海螺,也叫香螺,可是螺類中的極品,肉質鮮美,是很多老餮的最愛。縱觀全國,大連的香螺產量最高,能佔到八成。受溫度因素影響,香螺的生長分布往南不會超過煙臺,因此香螺算是咱大連的特產。
脈紅螺
香螺
小夥伴買海螺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它的親戚,就是大家總說的紅裡子。海螺的價錢可是紅裡子的兩倍還多。偶爾也會有商販拿紅裡子當海螺賣。因此小編向郝老師請教了區分它們的方法。
看外殼 秒識別
外殼
潔淨度
外殼光滑度
外殼上的啾啾
海螺(香螺)
乾淨
光滑
小啾啾頭是圓的
脈紅螺
髒,
有戒疤
有稜,
扎手
小啾啾頭是尖的,像針扎手
脈紅螺≠紅裡子
有人說,看殼內顏色就能區分?
非也!殼內紅紅的是大家口中的紅裡子。紅裡子只是脈紅螺的一種,還有的脈紅螺殼內也是白的。
不同殼色脈紅螺
脈紅螺的藍線能吃嗎?
脈紅螺身上有一條藍色的線,這是它的腎臟,就是大連人常說的辣線,吃完之後嘴會覺得麻酥酥的,一般不建議吃。
想知道辣線在哪?看這裡
脈紅螺解刨圖
1.性腺 2.肝胰腺 3.蛋白腺 4.腎臟,俗稱辣線。
蟶子
扇貝
鮑魚
帶殼家族攜帶的黑色東西能吃嗎?
蟶子、扇貝、蜆子、鮑魚,各種帶殼的海鮮都有黑色的東西,究竟能不能吃,大家之前吵翻了,有的說是它們的排洩物,有的說裡面全是砂子……
蟶子和扇貝身上的黑東西
要分季節、分海區吃
蟶子和扇貝身上的黑東西都是它們的內臟團,因為蟶子和扇貝都是靠過濾海水裡的藻類為生。每年夏秋季節,大家不要吃它們的內臟團。因為夏秋季節有赤潮,大量含有毒素的藻類會被扇貝和蟶子吃掉,而海藻裡的毒素主要會沉積在內臟團,一旦吃了這樣的內臟團,輕則導致人們拉肚子,重則致命。
但是在春天,像現在這個季節,一直到5月份或者 10月份之後,赤潮消退,大家可以吃蟶子和扇貝身上的黑東西。
扇貝、鮑魚身上的黑東西裡
到底有沒有砂子?
不少人說扇貝上黑乎乎的東西裡面有砂子。其實,沒有砂子。雖然,扇貝、鮑魚和蜆子一樣都是帶殼海鮮,但是它們的生長環境不同。扇貝、鮑魚都生活在海底的上層,掛在石頭上。蜆子則生活在灘涂上。大家生長環境不同,誰有砂子顯而易見。
鮑魚內臟有毒要扔掉?
暴殄天物!
鮑魚身上墨綠色的東西是它的肝臟,無毒,完全可以吃。只不過咱們中國人一般吃的不多,日韓國家的人卻非常喜歡。日料中我們經常能見到用鮑魚肝臟做的醬。韓劇《大長今》中,還有用鮑魚肝臟熬粥的橋段。「因為吃了很多新鮮海草,內臟發出淺淺綠光,是來自大海的精華」。 這是劇中對鮑魚內臟的描述。
沒錯,因為鮑魚在礁石上舔食海藻、裙帶菜等藻類,所以它也有「海中鵝肝」的美譽。
下面是吃貨需要
格外注意的內容
清蒸海螺
海螺最接地氣的吃法就是清蒸,既方便快捷,又能保持海鮮的原味。洗淨,開鍋蒸15-20分鐘即可,吃時用牙籤或扎進海螺肉裡,順著螺殼的方向轉動,整個螺體就會「脫穎而出」。
油爆螺片
還有更精緻的吃法,比如大連名菜之一的油爆螺片。要選個頭大的海螺,只用腹足部位,洗淨切成薄片,加上大頭菜、玉蘭片、蔥片、蒜片等輔料,以及各種調料旺火爆炒而成。
蒜蓉粉絲蒸扇貝
小心將貝肉用刀取下,放入小碗中,加入鹽和料酒醃製,去腥。蒜蓉、蔥花、紅椒絲備好。將泡軟的粉絲放在扇貝殼底部,放上貝肉。鍋入油燒熱,加入蒜蓉炒香。上鍋蒸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一般大個的扇貝蒸約5分鐘,小個的扇貝蒸約3分鐘。
鮑魚內臟粥
一般3隻鮑魚搭配250g大米。在流動的水中,用刷子把鮑魚清理乾淨。用筷子把鮑魚肉和殼分開,拿出內臟。鮑魚肉切成薄片,內臟控水待用。大米洗淨,泡2個小時,然後再搗碎。
煎鍋裡放入2大勺芝麻油,翻炒鮑魚肉。加入搗碎的米粒,繼續翻炒。加入鮑魚內臟,繼續翻炒。炒到內臟和米粒快熟的時候,加水,開大火煮。開鍋之後轉換成小火繼續慢燉。煮到米粒全開,粥開始有粘度的時候。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少量食用鹽即可。
來源:大連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