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朝奏摺,堪稱一絕,像一篇寫實日記,頭頭是道

2020-12-23 大唐武記

前段時間,有的網友拿出來了在清代出現的垃圾奏摺的集錦,可以說是已經在網上火了,不少人在微笑過後,不禁想要問一下,那麼清朝工作最好的這兩位皇帝,難道他們身邊圍繞的都是群傻子嗎?

我們找出來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奏摺供大家娛樂一下,我們要說到的這一位,他的名字叫做覺羅滿保,正黃旗人。而根據歷史記載說是雍正對於覺羅滿保以及黃國材的奏摺批閱是最多的,曾經寫了大概有數十萬字。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來,這位覺羅滿保應該甚是得皇帝的喜愛了。

而且覺羅滿保也曾經在康熙時期做官,他還親自給康熙進貢過臺灣的芒果,這個事情雖然說有些可笑,不過確實有點韻味在裡面。臺灣得以成功的歸屬清朝,這也是康熙的一個成就,而進貢一些臺灣出產的水果,本身也有著中央管轄地方的一個含義。

覺羅滿保倒也不是多次想要刺激康熙對於芒果的一種喜愛,而在此之前,其實康熙也曾經對覺羅滿保說過自己從來沒有見過芒果,想看一看芒果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正是因為皇帝提出來的要求,所以覺羅滿保才會多次進獻芒果,並且他還不惜萬裡把芒果樹都帶到了北京城,後來康熙將這些樹苗在京城種植,而在過了新鮮感之後就對覺羅滿保說京城裡面已經不需要你來給我送芒果了。

並且這位覺得滿保不光是喜歡給康熙送來芒果,還喜歡送西瓜。當然,這也不是覺羅滿保的錯,最開始還是因為康熙,他先是給了覺羅滿保西瓜子,想讓他把西瓜子種到福建去,看看會怎麼樣。而覺羅滿保就把大部分的西瓜籽都給帶到了臺灣,在西瓜收穫的時節,他就開始給自己加戲了。

他第一次把西瓜進貢給康熙的時候,被康熙批評了一頓,康熙就說我只讓你去試種,你幹嘛進貢西瓜。也幸好是康熙寵愛他,第二次覺羅滿保又送西瓜了,並且這一次還給康熙寫了一封奏摺,這個奏摺那叫一個長啊。說這一次剛好是生蟲子的時節,並且雨水又少,所以瓜皮上還有裂痕,最終目的就是想要表達,我專門挑了一些好瓜,然後讓陛下來嘗嘗。

在這裡,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奏摺的原文。今年6月份,我帶著皇上您賞賜的西瓜籽到臺灣去播種,現在我帶著西瓜又回來了。不過今年8月播下種子,雨水少了一點,而10月的時候正是西瓜生長的時節,但西瓜葉上又長了蟲子,所以表皮上面有疤痕,不過瓜瓤還是好的,在11月20日的時候,西瓜終於成熟了,所以我現在帶來了這麼多的西瓜。

我親自地看了一番,雖然說外皮上有疤痕,不過瓜瓤還是好的,只是今年秋天台灣的雨水不調,所以西瓜有些長得不大飽滿,今天特別派人把西瓜帶來給陛下看看,希望皇上能夠賜恩,再給我一些西瓜籽,我好再去臺灣播種。不是看到這篇奏摺,我還不知道,古代官員還挺有意思呢。

相關焦點

  • 研究清朝奏摺的「洋人」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教起了中文
    還在德國的時候,他就教過中國歷史、中國哲學和文言文,還是一名清朝奏摺的研究專家,是一名「中國通」。擅長文言文、研究清朝奏摺Thomas和中國的情緣始於1993年。那年,他被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蒂賓根大學(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錄取,開始了長達8年的本碩連讀。
  • 乾隆是清朝「大」才子,他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誰也不知道啥意思
    乾隆皇帝批改奏摺的時候,力求簡單明了,說句更通俗的話就是不墨跡。有一次他在奏摺上批上了四個字,可是這四個並不複雜的字,竟一下子將滿朝的文武給難住了。乾隆是個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大」才子,小編之所以在大字上加了引號,道理簡單不複雜,因為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不僅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個書法家,他還是一個精通漢、滿、蒙、藏和維族五種語言的語言學家,可是在清朝的時候,論文學他比不過紀曉嵐,論精通外語他比不過和珅,論書法他比不過劉墉,甚至用這句話來形容乾隆:幹啥啥都中,幹啥啥都松——一點都不過分。
  • 【大中華尋寶記古代知識科普】那些逼瘋皇帝們的奏摺有多奇葩?
    所謂奏摺,是清朝官員向皇帝奏事的文書,由於中國官員眾多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奏摺湧向皇帝的書桌,最主要很多奏摺都屬於「垃圾郵件」,更是讓皇帝們心力憔悴。 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按清朝的規定,官員遇到的所有大小事,都可以寫成奏摺遞給皇上,包括請安、奏事、謝恩等等,康熙皇帝甚至還讓官員們把笑話也寫入奏摺給他看。
  • 康熙收回臺灣後,收到此人奏摺,建議立刻攻打日本
    在我國古代時期,臺灣這個地方就一直被大陸非常的重視。當初鄭成功將臺灣收回之後,他的家人就將臺灣當做獨有的地方,在此還建立了一定的軍隊勢力。直到康熙登上皇位以後,就下定決心要將臺灣給收回來,以此讓全國得到統一,為了完成這件事,他任用了一個將領名叫施琅。
  • 難怪皇帝一不高興就想打大臣,他們天天加班看的都是些什麼奏摺
    皇帝這個位置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多少人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不光是身上流著皇家血脈的皇子都想爭取一下,有的朝代公主還想搶一搶。像武則天、韋皇后這樣的皇帝枕邊人也會想著要不拿個皇帝噹噹,各朝各代還總有各種官員造反的,農民起義一不小心真成事了的。皇帝這個位子還真的是對大家有莫大的吸引力,登上皇位就意味著自己擁有天下最大的權力了。
  • 雍正批註奏摺時都寫啥?"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堪稱段子界鼻祖
    這是年羹堯的妹妹被封為貴妃之後,年羹堯遞給雍正皇帝的奏摺上的批語,男子漢大丈夫,靠不得別人,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東西,才是貨真價實的。 從現在的眼光看,清朝的雍正皇帝已經頗有言情小說中霸道總裁的味道了。
  • 李文杰 | 垂簾聽政、訓政、歸政與晚清的奏摺處理
    清朝的最後60年,是近代中國變革最為劇烈的時段,既產生了為清朝士人所稱頌、媲美前代的「同光中興」,也出現了為後世所熟知、學界聚焦的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系列重大事件。這一時段內,應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並直接促使產生各種政治後果的,首先是清代最高層的權力結構與政治制度,它並非我們耳熟能詳的「以軍機處為標誌的君主專制的頂峰」所能概括。
  • 真實的清朝皇帝能到後宮吃飯嗎?看完後你還想穿越到清朝當皇帝嗎
    古代是沒有手機的,不像我們現在,多遠都可以立馬知道,清朝那通知下來來回回也要不少時間的。這見個皇后都這麼難,沒這麼容易,再想想見妃子。更不是那麼容易的。幾乎就是一年才見一次,多的時候可能會多個幾次,但見面的次數是真的少,畢竟一個國家的皇帝一天之內是需要處理很多事的。
  • 雍正皇帝的奏摺回復有多搞笑,你一定猜不到!
    在清朝這幾位皇帝中,雍正批閱奏摺是最勤勉的一個!這不是抽象而得出的榮譽,而是從數據量化出來的。
  • 臺北故宮新展「清代文書」:呈現清帝起居及詔書奏摺裡的故事
    清代實錄清代起居註冊《起居註冊》是記載皇帝言行為主的一部官書,屬日記體裁的一種史料。續三通與清朝三通清代方略《方略》,或稱《紀略》,是清代政府採用紀事本末體形式,以重大軍事活動為對象,特開設史館,將戰爭經過以專題形式整理編纂的史籍。
  •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自古以來,外戚、權臣、太監都是威脅皇權的三大暗黑勢力。尤其是太監,一旦疏於管教,任其掌權,後果就會極其嚴重。很多王朝的衰敗,乃至覆滅,都與太監幹政有關。
  • 「夫妻成長日記」再次寫實化決定,預計今夏上映
    「夫妻成長日記」再次寫實化決定,預計今夏上映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05-03 12:03:05
  • 「就診日記」寫實健康扶貧
    原標題:「就診日記」寫實健康扶貧  「十年辛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我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這部分人群作為貧困人口中的重要組成,也成了脫貧攻堅戰役中最難啃的骨頭。近年來政府通過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困難救助等多種方式,為貧困人群提供了醫療保障。
  • 清代的奏摺制度:「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
    作為私信的奏摺奏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名詞,古裝戲裡常有這樣的臺詞:「我要給皇上上奏摺!」這說明奏摺是古代臣民們寫給皇帝的一種請示或報告。那麼奏摺是哪個朝代開始出現的呢?奏摺和奏疏、奏章是一回事嗎?奏摺是公開文件嗎?哪些人能寫奏摺?奏摺很重要嗎?
  • 聖旨與奏摺批覆給出答案
    另外趙匡胤某次維修大殿,需要更換房梁,可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木材;這時有下臣上奏摺,表示可用一根特大木材,截斷使用當作房梁,趙匡胤閱後直接批覆:截你爺頭,截你娘頭;這句話是趙匡胤的原話,除了看出趙匡胤對這名官員的不滿外,他還對文縐的言語十分厭煩,罵人都"直抒胸臆"。
  • 長聯聖手鍾耘舫:清末一位大才子 寫對聯堪稱一絕
    長聯聖手鍾耘舫:清末一位大才子 寫對聯堪稱一絕時間:2020-08-21 15:3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聯聖手鍾耘舫:清末一位大才子 寫對聯堪稱一絕 清朝末年,一位名叫鍾耘舫的大才子,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考試獲得功名,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切·格瓦拉被捕前一天平靜寫下最後一篇日記
    最後一篇日記  像《玻利維亞日記》(The Bolivian Diary)中的許多日記一樣,這一篇日記也以日記寫作時的海拔高度來結束:「海拔高度=2000米」是這一篇日記的最後一行。這似乎是一個平靜的結束,一個常規的結束,一個來日方長的結束,一個還沒有結束的結束。
  • 李鴻章寫了一道漂亮的奏摺 害死了一個工部侍郎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個寫奏摺的高手。當年,李鴻章和他哥哥李瀚章都在曾國藩帳下效力。一天,曾國藩讓李瀚章擬定一篇奏摺。李瀚章正在屏息靜氣地寫時,李鴻章進來了。李鴻章驚訝地說:「大哥,你還會寫這個?」李鴻章把大哥請到一邊去,自己拿起毛筆,三下五除二就寫好了,洋洋灑灑一大篇。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你是不是也很好奇清朝皇帝一天都做些什麼呢?
  • 清朝皇上是滿族,古代又沒有普通話,上朝說滿語還是漢語?
    就拿清朝來說,上朝是很有講究的,皇帝和大臣都要穿禮服,還有其他事項,極為繁瑣。儘管按律,每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要舉行朝會,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做,甚至一年都不舉行一次。史料記載,乾隆時期有十七年,上朝穿禮服的次數僅僅十六次,而且還包括祭祀、冬至等節日的情況下。因此可以說,清朝皇帝一般是不舉行朝會的,如果沒有上朝,那大臣們怎麼和皇帝聯繫?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召見」,這才是每天都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