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河南鄭州鐵路公安局鄭州鐵路公安處發布消息稱,該處聯手濟南鐵路警方,經過20天的艱難攻堅,成功破獲「2·5」特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先後將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等18人成功抓獲,累計繳獲假冒「飄安」牌醫用口罩32萬餘只,搗毀制假窩點4個,打掉銷售假冒醫用防護用品窩點10處。
據了解,此案系公安部鐵路公安局第3號、第4號督辦案件,該案的成功告破,實現了抓獲一批犯罪分子、打掉一批制假售假窩點,消除疫情防控隱患的工作目標,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作出了鐵路公安機關應有的貢獻。
圖為民警清點查獲的假口罩。
舉報電話牽出造假鏈條
2月5日,鄭州鐵路公安處接熱心群眾電話舉報稱,其在鄭州火車站中鐵快運託運部辦理託運業務時,發現託運部內有大袋包裝的「飄安」一次性醫用口罩,根據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他判斷這批口罩為假冒偽劣產品。
接報後,鄭州鐵路公安處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打擊涉疫違法犯罪工作措施,組織民警趕赴現場對舉報內容進行查證。民警到達現場後,很快找到了舉報電話中所說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印有「飄安」字樣,產地為河南省長垣縣),經初步清點共計30萬隻。經與河南省長垣縣飄安有限公司聯繫,確定無該批次口罩,系假冒產品,民警遂將該批口罩予以扣押。
此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階段,口罩不僅是必需品,更成為斷銷品。這種情況下,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知名品牌,在全國多地都出現了仿冒產品。鄭州鐵路公安處立即啟動合成作戰工作機制,成立專案組追查口罩源頭。經工作,民警很快查明該批口罩系河南某公司員工盛某根據公司採購口罩要求,於1月下旬通過微信朋友圈從一自稱叫張某的人處購買的。
經詢問,盛某稱其向張某預定購買一次性醫用口罩50萬隻。1月28日,在公司轉帳15萬元訂貨款後,張某將首批30餘萬隻醫用口罩通過順豐速運郵寄交付。收貨後,盛某公司發現口罩不符合要求,遂與張某協商退貨。雙方協商同意後,該公司於2月5日將30萬隻口罩運到鄭州火車站,準備通過中鐵快運將貨退回山東張某處。
根據盛某提供的線索,民警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張某在山東泗水一帶活動。此時正處於防疫關鍵期,鄭州作為重點地區,周邊主要道路都設有防疫卡口,為了防疫,所有人員進出市界、省界都需要隔離觀察7到14天,沿途餐飲、住宿場所也都未開門,這就使得辦案民警出行變得極為不便。在這種情況下,鄭州鐵路公安處第一時間將案情上報至公安部鐵路公安局,通過鐵路公安局刑偵處向濟南鐵路公安處推送,落實核查犯罪嫌疑人張某,查找口罩來源。
圖為民警清點查獲的假口罩。
兩地協作查清源頭
公安部鐵路公安局接報後,高度重視此案,分別向鄭州、濟南鐵路警方下達第3號、第4號督辦指令,要求組織強力專班,及時予以偵破。鄭州、濟南鐵路公安處第一時間成立了聯合專案組,立足各自轄區,圍繞「清鏈條、打窩點、查源頭」的工作思路,開展偵查工作。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兩地警方無法現場聯合辦案。面對困難,他們迅速轉變工作思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雲協作」,召開網絡會議互通案情進展情況,商定偵查抓捕策略,將各自轄區內的線索最大限度進行挖掘,共同推進案件偵破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案件很快取得了進展。2月11日,濟南鐵路警方根據鄭州鐵路警方的通報線索,在山東省泗水縣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抓獲。
在第一次訊問中,張某拒不交代32萬隻口罩來源。在對其通訊設備進行取證時,民警還發現他早已清空了手機內的轉帳交易記錄。
面對這種情況,濟南鐵警進一步加大政策攻心力度,並將鄭州鐵警從盛某公司提取到的各類證據向張某進行展示,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張某將自己的罪行如實供述。
據張某交代,他之所以不說,是想要將供貨商帶到公安機關以便戴罪立功,假口罩是他從搞百貨生意的路某海手中以每隻0.3元的價格購買的,再以每隻0.8元的價格向外出售。
據此,濟南鐵路警方迅速採取行動,於2月14日,在山東省泗水縣將為張某提供假口罩的犯罪嫌疑人路某海抓獲。
路某海供述其銷售的假口罩主要是從路某景、郝某魯、路某文、王某偉、段某曉、段某、楊某超等附近村鎮的小商販處收購來的。2月17日,上述人員先後到案,供認銷售的假口罩都是從臨沂市某商貿城購進的。
2月18日至22日,專案組根據涉案人員供述,先後將該商貿城內販賣假口罩的犯罪嫌疑人劉某全、常某霞、密某娜、鬱某磊、丁某鳳抓獲。經訊問,五名犯罪嫌疑人分別對2019年以來利用經營的商鋪銷售假冒「飄安」牌口罩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至此一個共有14人的假冒偽劣口罩四級銷售網絡被徹底打掉。
根據五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這些假口罩主要是從河南長垣的陳某行、謝某龍和安陽滑縣的禹某芳處購買,案件的重心再一次轉回河南。
圖為民警清點查獲的假口罩。
制假現場均被查封
接到濟南方面反饋的線索後,鄭鐵警方專案組立即採取行動,抽調10名精幹警力,兵分兩路分別前往長垣和滑縣開展抓捕工作。
考慮到防疫工作需要,民警按照規定在單位集中住宿,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出發,從單位到嫌疑人所在村莊,開車往返要六七個小時。不僅如此,由於村莊大都處於封閉的狀態,最初辦案人員到達嫌疑人所在村莊時,還在防疫卡點被勸返,吃了「閉門羹」。
民警們始終沒有放棄,餓了就吃方便麵,困了就在警車裡躺一會,每日驅車數百公裡,往返於鄭州、新鄉、長垣、滑縣等地,積極同當地派出所、村黨支部進行協調,儘早抓獲犯罪嫌疑人,避免假冒偽劣口罩流入市場。
通過努力,辦案民警很快查實犯罪嫌疑人謝某龍因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口罩已被長垣市公安局、開封市公安局等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據此,他們積極與長垣市公安局協調配合,對其進行網上追逃。目前,謝某龍已在貴州省清鎮市被抓獲,正處於疫情隔離期。
2月21日,在長垣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專案組鎖定陳某行的住處,但其並不在家。在了解到是公安機關找上門後,陳某家屬也表現出了不太配合的舉動,連手機號都拒絕提供。
面對有明顯抗拒情緒的嫌疑人家屬,有著豐富偵查經驗的民警們主動同陳某兒子進行攀談,用嘮家常的方式緩和氣氛,還拿出手機,給他們看了很多一線醫務人員拯救生命的感人事跡,同時發動當地派出所民警和村幹部一同對他們講情講理,說明假口罩的危害性。
「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上了一線,咱們後方不能扯後腿啊!生產假口罩這種昧良心的錢能掙嗎?現在公安機關找上門來了,躲是不可能躲過去的,如果他不說清楚自己的問題,到時候其他證人的證言一旦被核實,他就沒有替自己辯解的機會了!主動聯繫公安機關是投案自首,可以減輕處罰。你們家裡人要好好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一直在外面躲下去是在害他!」21日20時,在家人的勸說下,陳某行主動聯繫了辦案民警,並約定第二天在派出所見面。
22日,陳某行如約到案,如實供述了自己在李某軍、李某強處購買偽造的「飄安」牌口罩,並通過微信聯繫買家,物流郵寄微信轉帳的方式與劉某全等人交易的犯罪事實。
本案生產環節的四名主犯已全部浮出水面,專案組立刻針對李某二人開展工作,很快查明李某軍因涉嫌生產假冒口罩已被長垣市公安局抓獲並提請逮捕,其供認了通過生產仿冒「飄安」牌,多次通過陳某行向山東臨沂劉某全等人銷售口罩的犯罪事實。
2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強也被專案組抓獲。經訊問,其供述了自己於2016年註冊公司,生產勞保防護用口罩,由於「飄安」牌口罩知名度大,需求量高,便開始生產仿冒「飄安」牌一次性醫用口罩,並多次通過陳某行提供的人員地址,向山東臨沂劉某全等人銷售口罩的犯罪事實。
根據幾人供述,專案組人員來到了他們各自生產口罩的「工廠」。所見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房間內的機器上汙漬隨處可見,口罩原料和成品被隨意地堆放在地上,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消毒和防護措施。這樣生產出來的口罩不僅無法起到防護作用,還很有可能給人的身體帶來危害。
目前,生產假冒口罩窩點均已全部被當地有關部門查封。
其實,此前就出現過類似的案例:
這裡,
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份
辨別真假口罩的攻略
(以購買較多的3M口為例):
聞、識、辨,口罩真偽瞧仔細!
由於目前我們買到的3M口罩大多都是散裝,也很難通過包裝盒來查詢口罩的真偽,那麼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細心的觀察。(此部分內容根據「經濟日報」新媒體帳號公開信息整理)
1
聞味道,3M口罩沒有任何異味,只有活性炭口罩有淡淡的活性炭的香味,橡膠帶都沒有味道。
2
看標識,3M標識區別較大,正品3M口罩字體比較靠近,而假貨看著比較鬆散,並且可以用手將其摳掉。
(左邊為假、右邊為真)
3
看印刷,3M口罩都是由雷射列印的,列印痕跡呈45度斜角,而假貨是油墨印刷,往往有油墨不均勻的痕跡,墨點為圓形。
4
辨別LA標誌和QS認證,非國產口罩,只要是正規進來的,一定要有LA認證,國產口罩,不管是國內用還是用於出口,都一定要有QS和LA認證。
5
聞味道,3M口罩沒有任何異味,只有活性炭口罩有淡淡的活性炭的香味,橡膠帶都沒有味道。
怎麼鑑別醫用外科口罩真假
醫用口罩信息查詢鑑別網站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人們的出行必備。為了防止消費者買到假冒的口罩,日前,人民日報公布:醫用口罩信息可在網上查詢,辨別真偽。
根據介紹,消費者購買醫用口罩,想知道企業生產信息、批准文號等可以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點擊「醫療器械」「國產器械」,輸入要查詢的企業名稱,就可以查詢口罩詳細信息。
國家衛健委指出,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適合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醫用外科口罩適合疑似病例、公共運輸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醫用防護口罩適合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購買口罩「三要」和「五不要」
「三要」
1
要購買有包裝、且包裝上有醫療器械註冊信息的口罩;
2
要注意查看產品的標識,查看產品名稱、生產日期、廠名、廠址、保質期、產品使用說明書等信息是否清晰標註;
3
要先行試戴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和型號。初次使用某型號的口罩前,需參照說明書先行試戴。
「五不要「
1
不要購買經營者提供不出進貨憑證的口罩;
2
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及衛生許可證編號(醫療器械無註冊信息)或無包裝的口罩;
3
在國內儘量不要購買包裝上是全外文,無中文標識的口罩;
4
不要購買不符合衛生包裝,包裝袋未密封的口罩;
5
不要購買短缺層數,實際產品層數少於包裝上標明的層數口罩。
來源 | 法制日報 公安部食藥偵局 人民日報
製圖 | 周小舟 王希
(轉自:中國警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