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如何快速安全審批「救命藥」

2020-12-22 生物谷

一般10個月可完成

美國醫藥界有個共識是,一種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10年時間與10億美元,簡稱「雙十」。對此,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言人林賽·邁耶指出:「之所以時間這麼長,是因為臨床試驗,它通常需要好幾年時間。」

據邁耶介紹,一種新藥要在美國獲準上市,大體要經過三步,第一步是製藥企業開展實驗室和動物試驗,如果安全有效,就可以向美藥管局申請開展人體臨床試驗;第二步是在獲得藥管局批准後,開展一期、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以證實在人體中也安全有效,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都受藥管局監管;第三步才是申請上市,把上述試驗的數據提交給藥管局的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後者成立一個評審團隊,其中成員包括醫師、統計學家、毒理學家、藥理學家、化學家及其他專家。如果評審結果認為新藥的健康益處超過可能的風險,那麼這種藥物就可獲準上市。

到了第三步,即美藥管局收到上市申請後,其實所用時間並不很長。邁耶說,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的評審團隊會首先評估申請文件是否完整,不完整可拒絕申請,完整則會在6到10個月內做出是否批准上市的決定。

邁耶強調:「一種藥物獲準上市所需的時間,取決於藥物的複雜程度和申請資料是否齊全。」她說,在一種藥物被證明安全、有效、高質量、可以批准之前,通常情況下美藥管局和製藥企業之間會有好幾輪的來回交流。但「一些藥物從未獲得批准,因為製藥企業無法達到藥管局審批的嚴格標準」。

日本新藥審批大致分成兩個階段,一是研發階段的前期審查,二是後期的正式審批。

在日本,製藥公司在研製新藥前,會向「醫藥品綜合機構」提交綜合報告,由後者對該藥物的可行性等進行判斷。「我們在研發階段就參與其中,這有助於製藥公司把握研製發現,並提高後期審批效率。」「醫藥品綜合機構」工作人員田中大平對本報記者說。

新藥生產出來,藥廠提交新藥申請材料後,「醫藥品綜合機構」將成立針對這款新藥的審查組。審查組一般由15至20名審查員組成,由臨床醫學、生物統計學、藥理、風控、品管、藥物動態和毒性七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每個領域兩三名工作人員。

審查組成立後,首先和製藥公司代表進行一次集體面談,然後開始各項審查,「為保障公平、公正,整個過程還會邀請第三方專家參與其中」,田中說。審查結束後,審查組出具結果報告。若製藥公司代表認為結果不符,可申請覆審。在覆審環節,藥廠代表還可以自聘專家,與審查組及第三方專家就問題點進行商榷。最終結果確定後,「醫藥品綜合機構」向厚生勞動省報批備案。通過審批的新藥即可準備上市。

田中說,日本新藥審查的一大特點是標準化操作,「『綜合機構』制定了非常細緻的審查標準化手冊,儘量減少不同審查員尺度不一帶來的人為因素幹擾」。

目前,日本的新藥審批效率在世界位居前列。權威資料顯示,2014年度,日本新藥審批的平均速度是306天。

審批隊伍很龐大

「日本過去也存在藥物審批過慢問題。直至2005年,日本新藥審批速度還是近800天,遠不及歐美,」田中說,「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日本對醫藥品審批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才使審批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00年左右,醫學界治療癌症的新藥不斷問世,但在日本,這些新藥卻遲遲無法通過審批,一些患者在等待中絕望去世。這引發了日本社會對藥物審批制度的討論。

「過去,日本新藥審批機構有好幾個,是政府內設部門或國立科研機構,人員編制、財務等受到政府預算限制。人手嚴重短缺,導致審批效率低下,」田中說。

經過研究醞釀,2004年,日本政府對新藥審批機構進行改革,將負責藥物審批的多個機構合併,成立「醫藥品綜合機構」。而且,日本政府還特意將其定位為獨立行政法人,獨立經營,使其不受政府預算限制,人員招聘、財務自由大幅改善。

改革後,「醫藥品綜合機構」迅速擴充隊伍。2004年剛成立時,該機構僅有256名工作人員。而到2016年,人員數量增至873名。與此同時,審批速度大幅縮短,較改革前提速一倍以上。

「改革使『醫藥品綜合機構』有了自主經營權,它開始向製藥公司徵收手續費等。目前,手續費等收入佔其年收入的90%,國家財政補貼只佔不到10%。這是我們能夠大幅擴充隊伍的前提。」田中說。

醫藥審批意味著龐大的經濟利益,那麼獨立後如何防止醫藥腐敗呢?

田中介紹說,「醫藥品綜合機構」內部有專門機構對腐敗等進行監督。一旦被發現收受醫藥公司好處,審查員將受到嚴格處罰。此外,「醫藥品綜合機構」工作人員收入和中央政府機構公務員的收入看齊,在日本屬於中上水平,做到了「高薪養廉」。

有報導稱,美藥管局中參與藥品審批工作的多達5000人,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僅有上百人負責該事務。對此,邁耶說,美藥管局共分6個中心,總人數超過2萬人,最大的是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負責新藥審批的就是該中心下屬新藥辦公室,後者2016財政年度年初總共在職1014名全職員工,而規定的全職員工人數是不超過1067人。「當然,不是所有這些人都是醫學方面的官員,還有一些是統計人員、行政人員,等等」。至於每一個申請需要的審批人數,也都各不相同。

新藥申請是美藥管局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最「知名」的工作,但美國藥物申請除了新藥申請外,還包括臨床試驗用新藥申請、仿製藥上市申請、生物製品許可申請等,後面這些工作由這個中心的其他一些辦公室負責。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藥物不僅僅是指醫藥,含氟牙膏、止汗劑、去屑洗髮水和防曬霜也同樣被視為「藥物」,也由該中心負責監管。總之,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負責監管美國的所有藥物,其員工總數的確是上述5000人左右。

特殊藥物有「綠色通道」

那麼,對於效果特別好的藥、救命藥以及針對罕見疾病的稀缺藥物等,美藥管局有沒有「綠色通道」或特殊審批渠道呢?邁耶的回答是:「有。」

美藥管局主要有四種新藥加快審批途徑,分別是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加速批准和優先評審,針對的都是嚴重疾病,比如愛滋病、阿爾茨海默氏症、心力衰竭和癌症等,癲癇、抑鬱症和糖尿病也被認為是嚴重疾病。

快速通道旨在解決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即提供的療法是現在沒有的或有潛力比現有療法效果更好,製藥企業可在藥物研發的任何階段提出這種申請。對進入快速通道的藥物,美藥管局將及早介入,確保有關問題迅速解決,從而讓藥物提前獲準上市,患者儘早用上藥物。

突破性療法是指初步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與現有藥物相比,這些藥物可以顯著提升療效。新藥被指定為突破性療法後,不只獲得所有快速通道藥物的優惠政策,而且美藥管局還會對藥物開發給予更密集的指導。美藥管局有時會主動建議製藥企業提出突破性療法申請。

藥物臨床試驗拿到臨床結果需要很長時間,因此1992年美藥管局引入加速批准通道,用實驗室測量指標、物理特徵等所謂「替代終點」代替實際臨床結果,先批准後驗證,如果上市後驗證了臨床療效,則藥管局維持原先的批准,反之則撤銷批准或修改藥物標籤。

優先審批是給予那些有潛力顯著提高療效的藥物,這類藥物的審批時間將從標準評估的10個月縮短至6個月。

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日本「醫藥品綜合機構」也對孤兒藥推出了綠色通道制度。

田中說,在日本,孤兒藥指治療患者數在5萬名以下特定疑難雜症的藥物。若一款新藥滿足這一條件,就可以申請「綠色通道」。若成功,審批速度將加快。2014年,利用綠色通道的藥物平均審批時間為264天。

除孤兒藥外,還有一些藥物也可申請綠色通道,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明顯好於現存同類藥和治療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的藥物等。

自1993年開始,日本就推出了綠色通道制度,並依據醫學發展不斷進行完善。田中說,這一制度的目的在於給醫療現場更快地提供更好的藥品,以拯救更多生命。

密切跟蹤新藥上市表現

那麼,獲得美藥管局批准上市的藥物就百分之百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是藥三分毒,都有副作用。邁耶說,美藥管局在新藥評估過程中面臨的是一種權衡利弊的「平衡行為」。

「如果它對一個人或一個小群體有益,那麼會對整個人群有益嗎?對可能用藥的患者與可能開這種藥的醫生,什麼安全風險是他們有可能接受的?在一種藥物上市並獲得新的安全數據後,美藥管局必須在藥物的生命周期內不斷重新評估這些問題。」

目前,美藥管局通過一系列方式來跟蹤上市藥物的表現,比如它有一個叫MedWatch的自願性不良反應報告系統,每年都收到數十萬起不良反應報告。邁耶說,如果發現與上市藥物相關的意外健康風險,那麼美藥管局將會給消費者和醫務人員發布藥物安全通報,會給藥物標籤添加相關安全性問題說明。偶爾,也會有藥物因嚴重的安全風險而被勒令退市。(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罕見病研究與臨床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08.2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http://www.bioon.com/z/2016rare/

相關焦點

  • 救命藥變成了罕見藥後 境外上市新藥審批有望加快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被稱為乳腺癌「救命藥」的赫賽汀自去年納入醫保之後,不久前,在全國多地出現缺貨狀態。據記者了解,赫賽汀是第一批通過以量換價壓低價格並進入醫保目錄的36種高價進口藥之一。為了讓群眾早用上、用得起好藥,解決好重點民生問題,「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被再次提及。
  • 救命藥喊「救命」 國產廉價藥斷了供怎麼辦?
    救命藥喊「救命」 國產廉價藥斷了供怎麼辦?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
  • 「救命藥」硝酸甘油,如何吃才能救命?這些誤區一定避開!
    說起心臟病的急救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服用硝酸甘油作為急救藥硝酸甘油已經在臨床上使用了超過一百年>但是有些人由於一些用藥誤區導致硝酸甘油無效延誤了最佳急救時機非常可惜今天和大家聊聊怎樣用硝酸甘油才能救命硝酸甘油是「救命藥」
  • 硝酸甘油等廉價「救命藥」難買 原料藥背鍋?
    據了解,硝酸甘油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速效藥,可短時間快速緩解病情,是救命藥,以前只有幾元一瓶,被老百姓稱為廉價藥,現在卻不好買。分析原料藥價格持續上漲對於硝酸甘油不好買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由於原料藥價格上漲、原料藥生產廠家數量減少。
  • 「天價罰單」震懾有限,救命藥、廉價藥仍斷供-虎嗅網
    救命藥玩「快閃」巰嘌呤片,是一種用於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藥物,幾乎貫穿患兒整個治療過程,卻經常面臨短缺和漲價。廉價藥價格坐「火箭」硝酸甘油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速效藥,可短時間快速緩解病情,是救命藥,也是廉價藥。今年以來,硝酸甘油在江蘇、遼寧、山東、寧夏等地的漲價、斷貨屢屢見諸報端,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 美軍基地成美日關係痛處 如何避免演變成美日危機
    編譯如下: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11月12日和13日訪問日本,而美日間關於衝繩普天間美軍基地遷移問題的爭議正使華盛頓與日本新政府的關係日趨緊張。這場爭議牽涉到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即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將如何改變幾十年來的美日同盟關係,此間美國在日本的專用基地設施有88處。
  • 南京甲亢「救命藥」幾乎斷貨
    昨天,央視財經微博呼籲,請別讓甲亢的救命藥消失!據介紹,目前在全國需要長期服用他巴唑的患者有千萬餘人,然後,這個好用的廉價藥他巴唑卻出現了全國性的斷藥危機,這些人斷藥,會發生心臟病,危及生命。一時間,該消息成了全國的熱點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南京大醫院也出現甲亢「救命藥」斷貨現象,不過,可喜的是,該藥已經列入江蘇短缺藥目錄,不久的將來,甲亢患者就可以用上好用又廉價的他巴唑了。
  • 人民日報:低價救命藥不能「玩消失」
    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理解低價救命藥「有需求、無供給」的怪現象?從生產環節看,由於發病率低、用量小,這些「小眾藥」的原料、生產線等成本難以攤薄;有些藥物即使能在政策範圍內提價,受到疾病發病率影響,需求量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漲價帶來的收益彌補不了其他方面的「不經濟」。
  • SARS救命藥還要等多久?
    SARS救命藥還要等多久?就目前而言,如何更快速且準確地診測仍是一個難點。迄今為止,出現症狀後的三天內,病毒檢出率基本為零,說明我們還要對檢測方法和檢測試劑作進一步的改善。」Erasmus大學SARS研究專家奧斯特豪斯博士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
  • 外公丟失2個月大寶寶「救命藥」
    金山網訊  正是雪花紛飛、北風凜冽之夜,2個月大寶寶的「救命藥」,卻被粗心外公不慎弄丟了!
  • 平價「救命藥」硝酸甘油,價格翻35倍還斷貨!醫生給出「替代藥」
    作為常用藥,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液經常是許多冠心病疾病患者的常備救命藥物。周老先生的老伴有20多年的冠心病以及高血壓,周老自己本身也在近年出現了問題,曾在家裡暈倒。對他們來說,這些常備救命藥的漲價,無疑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去海外代購「救命藥」真的靠譜嗎?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藥」的故事。片中,徐崢飾演的是一個賣印度神油、保健品和偉哥的土漢子。直到有一天,一個白血病人來找他,拜託他去印度代購仿製藥「格列寧」,土漢子迷迷糊糊就成了為民請命的藥神,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中。
  • 「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
  • 急救「神藥」安宮牛黃丸、速效救心丸一定能救命嗎?
    但是,萬一身邊有人心梗該如何急救?很多人卻答不上來,還會陷入一些誤區。     「鎮宅之寶」也要對症用     不少市民日常家居都備有安宮牛黃丸或速效救心丸等「鎮宅之寶」,一旦發現有心臟病史的家人出現暈倒不適,都會將常備的這類藥丸作為「救命神藥」。這些藥物真的對心梗有用嗎?
  • 近5000元一瓶的救命藥 已納入醫保,為何在醫院買不到?
    這瓶價格不菲的救命藥雖然納入醫保,但在醫院卻沒藥。做完霧化,漱口,7歲的姜羽凡接著就要開始喝他的救命藥,近5000元一瓶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懸液(簡稱諾科飛),不到20天就喝完。他不知道的是,他喝的救命藥儘管在淮安當地已納入醫保,但因為醫院沒有藥,他的父母不得不自費到上海、北京等地購買。
  • 博鰲樂城先行區:患者正常就醫,審批和...
    6月9日上午10點,海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樂城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突破100例和樂城可用腫瘤創新藥、罕見病藥達100種」新聞發布會。記者 王洪旭 攝「患者正常看病就行,特許藥品的審批和服務我們來完成」那麼,這些進口特許藥品,患者該如何申請使用呢?
  • 「救命藥」硝酸甘油斷貨漲價背後 誰在藉機「揩油」?
    (原標題:誰在借救命藥硝酸甘油揩油)低價急救藥漲價,甚至面臨斷貨,成了近年來藥品市場的頻發事件。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冠心病和心絞痛的常用急救藥,硝酸甘油也變得不好買了。" 以前硝酸甘油幾塊錢一瓶,現在漲到幾十塊,藥店都買不到了。"
  • 消費-廉價救命藥難求救命藥有哪些是家中必備的
    對症下藥一直都是治病的根本,但是如果連藥都求不到還怎麼救命啊,雖然說醫學上有很多病症,也有很多的藥品,但是在每個國家當中有些藥物還是較少或者是短缺的,新聞中總是報導出廉價救命藥難求的消息,那麼救命藥有哪些是要常備的呢?
  • 疏通「中梗阻」 力破「救命藥」短缺
    新華社廣州1月7日電題:疏通「中梗阻」 力破「救命藥」短缺新華社記者肖思思過去一段時間內,以緩解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首選藥氯解磷定、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藥去甲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為代表的新一輪臨床常用藥品短缺或漲價
  • 四會一嬰兒患脊髓性肌萎縮症一針救命藥要70萬,如今「一針藥賣70萬...
    先看看之前廣東臺珠江頻道《DV現場》報導過的四會七月大嬰兒患脊髓性肌萎縮症 一針救命藥要70萬 視頻來源:廣東臺珠江頻道《DV現場》 現在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