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讀書筆記

2020-10-14 揣書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作者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也是這本並不很厚的《烏合之眾》。作者論述在傳統社會因素毀滅、工業時代巨變的基礎上,「群體的時代」已經到來。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真正的歷史變革,並不是那些以宏偉和暴力的場景令我們震驚的事情。能夠令文化實現偉大復興的唯一重要的變化,是對思想、觀念和信仰產生影響的變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事件只不過是人類思想的無形變化產生的有形結果而已。

第一卷 群體心理

群體都是匿名的,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那些總是控制個人的責任感會消失殆盡。

孤立的個人擁有掌控自身反射作用的能力,而一個群體則缺少這種能力。

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能被過度的情感所打動。一個演說家想要靠話語打動一個群體,必須大量運用狂暴的主張。要誇大、肯定、不斷重複,絕不用說理的方法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做公共講演的演說家眾所周知的論說方法。

刺激群體想像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產生並且被人們注意的方式。

群體在需要任何事物之前,首先需要一個上帝。

第二卷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

在這些間接因素中間有一些在所有的群體觀念和想法中都能找到的普遍特點。它們就是種族、傳統、時代、制度和教育。

教育既不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道德,也不讓他變得更快樂;它既不會改變他的本能,也不會改變他與生俱來的激情,而且有時——這種情況僅僅需要不良因素的誘導就會發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幻覺的社會必要性——群眾更喜歡幻覺而不是真理。

聰明的託克維爾很早之前就說過,執政的政府和帝國的工作內容就是用全新的詞語把過去絕大多數的制度重新包裝一番——也就是說,用新名稱替換能夠讓群眾想起不和諧形象的名稱,因為其他詞語的新穎程度能夠防止這種聯想。「地租」變成了「土地稅」, 「鹽賦」變成了「鹽稅」, 「徭役」變成了間接攤派,商號和行會的稅款變成了執照費,如此等等。

群體從沒有渴求過真理,他們會遠離那些同他們的品位完全不符的證據,如果謬論對他們有吸引力,他們更加傾向於被奉若神明的謬論,凡是能給他們帶來幻覺的,都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試圖摧毀他們的幻覺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文明的主要動力並不是理性,儘管存在理性,但文明的動力是各種感情,包括榮耀、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

在群體的靈魂當中永遠佔據顯著位置的並不是自由的需要,而是絕對的服從

作出純粹簡潔的斷言,不去考慮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一種觀念走進群眾頭腦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一個斷言越是簡潔,證據和證明看上去就會越發貧乏,它的威力就會越大。

名望的特點就是能阻止我們看到的事物的本來面目,完全毀掉我們的評判能力。

名望並不僅僅建立在個人的權勢、軍事的輝煌或宗教的震懾之上。它可以有一種更加平庸的來源,其影響力仍是相當巨大的。

擁有名望的人、觀念或物品,會在傳染的作用下,立刻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模仿,迫使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受或是表達想法的模式。

名望的起源與若干因素有關,在這其中成功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每一位成功人士,每個被承認的觀念,僅僅因為成功這一事實,就不會再受到人們的質疑。成功是登上名望的主要臺階,它的證據就是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基本上總是會隨著它一起消失。

牢固的信念。某些普遍信念不易改變——它們是人類文明的主流——根除它們相當困難——信念的哲學荒謬性不妨礙它的傳播。2.群體意見的易變。不是來自普遍信念的意見極易改變——觀念和信仰在一個世紀之內的多樣化——這些變化的真正的界線——受到多樣化影響的事物——報業的混亂使得意見多變。

引導意見的力量的缺失,以及普遍信仰的毀滅,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對一切秩序都保持著極端分歧的信念,並且讓群眾對於一切沒有觸及他們直接利益的事情,採取越來越不關心的態度。

當一種文明被群體掌控時,它基本上就不會再有多少持續下去的機會了。如果說還有什麼事物能夠推遲自身的毀滅的話,那就是極不穩定的群體意見和他們對所有普遍信仰的漠不關心。

第三卷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隨著這種古老理想的喪失,種族的秉性也會徹底消失。它僅僅是一群獨立的個人,因而回歸到自己原始的狀態——即一群烏合之眾

我們把這些有機的群體分為下面的兩大類:

(1)異質性群體

a.無名稱的群體(如街頭群體)

b.有名稱的群體(如陪審團、議會等)

(2)同質性群體

a.派別(政治派別、宗教派別等)

b.身份團體(軍人、僧侶、勞工等)

c.階級(中產階級、農民階級等)

種族的氣質會在一個群體的秉性之上施加一種至高無上的影響力。這是一種決定性的力量,它限制了群體性格的變化。

犯罪群體的普遍特徵與我們所遇到的其他所有的群體特徵並無不同:易受慫恿,輕信,易變,把無論是好還是壞的感情加以誇大,展現出某種道德,等等。

擁有名望還不足以確保一個候選人取得成功。選民們尤其看重他所表現出來的貪婪和虛榮。他必須用誇張的甜言蜜語說服選民,要毫不猶豫地向選民們做出最異想天開的承諾

人類主要由他們民族的稟性所控制,也就是說,他們受到道德品質的遺傳殘餘的支配,而稟性,其實就是這些品質的總和。種族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枷鎖,是掌控著我們命運的神秘主要因素。

議會群體中的成員表現出異質性群體的大部分特徵——他們的意見的簡潔化——他們易受暗示,但有局限性——他們始終不變的意見和易變的意見——優柔寡斷的原因——領袖的作用——他們獲得名望的原因——他們是議會真正的主人——他們施展出來的絕對力量——演說藝術的要點——沒有名望的演講者勞而無功——議會成員的感情誇張——國民公會的實例——議會失去群體特徵的情況——專家在技術性問題上的影響——議會制度的優勢和危險——迎合時代需要,但會造成財政浪費和對自由的限制——結論。

我們在議會中也能發現群體的普遍特徵:頭腦簡單、多變、易受暗示、誇大感情以及少數領袖人物的壓倒性作用

關於普遍性問題——推翻一屆內閣、徵收一種賦稅等——就不會有任何一成不變的意見了,領袖的建議可以發揮作用,儘管它與普遍群體中的方式不太一樣。

領袖的影響力只局限於非常小的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提出的論據,而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們的名望。

群體但凡服從於領袖,不管是黨派的領袖還是國家的領袖,它都會迅速失去自身的特性。服從領袖的群體會處在他的名望的影響之下,這種服從完全不受任何的利益或感激之情的支配。

領袖極少能夠走在大眾意見的前面,他所做的一切總是為了順應大眾的意見,因此會助長這些意見當中的所有錯誤。

當議會極度亢奮時,它們成為同普通的異質性群體完全一樣的群體,這時它的感情就會表現出總是走極端的特點。我們能夠看到它們會做出最大無畏的英雄主義舉動,或是犯下最惡劣的罪行。他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他將會徹底迷失自我,投票支持最不符合他本人利益的措施。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從野蠻狀態過渡到文明狀態,然後,當這個理想失去自身的優勢時,就會開始衰落和滅亡,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循環過程。

相關焦點

  • 《烏合之眾》——市井小民的必讀好書
    再不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可能還會失去更多。最近閒來無事,偶然間發現一本曠世奇書《烏合之眾》,希望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提高對付那些無理攪三分之人的理論水平。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現代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兼醫生,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跟前兩天我寫的那個馬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不是一家人,兩個人姓氏中文譯法一樣,但是字母實際不一樣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書筆記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書筆記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烏合之眾》。《烏合之眾》一本關於群體心理學的書,。作者古斯塔夫·勒龐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群體心理學,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大眾耳目一新。
  • 《烏合之眾》筆記摘錄
    書名: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作者:[法]居斯塔夫·勒龐閱讀日期:2020-11-51.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智力差異削弱了,個性也消失了。異質淹沒在同質中,無意識的特點佔了上風。2.群體的一些特徵在個人獨處時並不具備,它是由許多原因決定的。
  • 從美國的暴亂,再看大眾心理學經典《烏合之眾》
    導讀:《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5年。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加入了很多群體之中,成為了各個群體之中的烏合之眾。群體——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是一個群眾的時代1895年的那個年代是一個關鍵的人類思維轉型的年代,而引發轉型的因素,一個是宗教、政治和社會信仰的消亡,一個是現代科學和工業的探索發現。
  •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想要加入群體提高自己,須慎重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告訴你:「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 古斯塔夫·勒龐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而當時的法國正處於革命不斷的年代,勒龐親眼目睹了法國的民眾在傳統的信仰與權威崩塌之後,是如何退化成一群野蠻、善變、偏執甚至極端的原始人,在極少數的「意見領袖」或「英雄」的「激勵」下,會毫不猶豫地做出與往常截然相反且驚世駭俗的暴行。可笑的是,民眾不僅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暴行,還理直氣壯地要求國家級別的獎勵來「表揚」自己這「偉大的壯舉」。
  • 投資書單22:烏合之眾(從眾心理和基金投資關係)
    1895/法古斯塔夫·勒龐聊大眾心理學,可以順便說一個非常好看的電影,就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託納多雷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個電影可以更形象的理解《烏合之眾》這就可以談到烏合之眾說的這樣一句話「群體中的個人不再是自己,它變成了一個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個有教養的人,但在群體中他卻變成了一個野蠻人——一個行為受本能支配的動物,他表現得身不由己,殘暴而狂熱。」猜猜第一個人是怎麼想的,「我要動手嗎?
  • 虞書欣粉絲被稱烏合之眾,這所985名校曾做的事情讓網友膽怯
    幾經折騰之後,985高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恢回復了,不過回復的卻是」你們是一群烏合之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網上有一個網友發布了一則博文,寫的是「網際網路真的沒有記憶,我的首頁又開始出現老賴之女虞書欣了,決定取關一個關注很久的博主」這樣簡單的一句話,似乎惹到了虞書欣的粉絲。於是,網絡暴力開始了。
  • 《烏合之眾》閱讀筆記2020-11-6
    書名: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作者: [法]居斯塔夫·勒龐卷一: 群體的心裡第二章: 群體的感情與道德1.群體的衝動、多變與易怒群體的行為幾乎是完全無意識的
  • 暑期大學生讀書調查:8成有讀書計劃 60%完不成
    看人家怎麼完成讀書計劃  案例1:  列計劃表寫讀書筆記  吉林大學大二劉同學  曬曬暑期書單  1、《鄉土中國》作者:費孝通  2、《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困》作者:(印度)班納吉  3、《這個動蕩的世界》作者:龍應臺  4、《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 讀書日該讀讀書啦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也是中國人的微信微博日。頭可斷,藥可停,微信微博不能停。
  • 心理學:烏合之眾的三大特點,希望你沒有
    今天我們就結合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理論,再次翻閱這本傳世之作,用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視角解讀這本書,看看怎麼樣的人,怎麼樣的群體叫烏合之眾,他們有什麼特點。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 《烏合之眾》為什麼暢銷 因為烏合之眾一直都不少
    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本《烏合之眾》,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討論。勒龐說的烏合之眾指的是一種群體,這個群體不是簡單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體了,構成群體的關鍵是要有相同的心理訴求,不一定要聚集在一起。比如說廣大的股民,他們有共同的心理訴求—在股票中獲利,因此他們是群體,即使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又比如宗教中的信徒、黨派中的黨員甚至國家裡的每個公民。
  • 如果你有選擇,請不要加入那群烏合之眾。
    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難道希特勒和他的子民不讀書嗎?他們沒有了理性判斷嗎?都有,可是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們已經被自信衝昏了頭腦,他們相信在優等民族的庇佑下,他們可以統一任何一塊鐵騎能到達的地方,因為他們足夠優秀,足夠自信。
  • 看透人性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沒有人沒聽說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於1895年首次出版,到2013年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2018年入選40年25部有影響力的外文翻譯作品。它的影響是許多書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