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錯誤書》:重塑「正向錯誤觀」,讓孩子與錯誤攜手前行

2020-12-15 蓁蓁宜人

冬冬上小學五年級,剛剛開學他就經歷了數學摸底測試,很遺憾他考了48分。這對於平時一直保持90以上的冬冬來講,是個很大的打擊。孩子回家之後哭了很久,冬冬媽媽本來是要狠狠批評他的,但看他一直很自責的樣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冬冬媽媽來向我求助,她說,疫情以前,冬冬的學習沒讓她操過心,成績也一直不錯。沒想到在家學習的效果這麼差,這一下子就成了「差生」,可怎麼辦呀?而且冬冬好幾天都緩不過來,學習動力持續低迷。

最近,我也經歷了類似情況,孩子複課後成績下滑,但我發現這個「歷史最低成績」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

我向孩子指出:他的錯誤其實是,在家學習期間的自我管理方法不正確,並用《奇妙錯誤書》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這一錯誤,希望他能從中學到東西、找到靈感,完成屬於他的個人成長。

令人驚喜的是,經過一番溝通,我家孩子主動將「書空」改為「寫三遍」,因為他覺得這樣學才更有效。看到孩子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我很欣慰,我也將《奇妙錯誤書》和我的方法,打包分享給冬冬媽媽,希望她也能藉助冬冬的錯誤幫助孩子完成蛻變。

初讀《奇妙錯誤書》,你可能會覺得內容比較寡淡,因為作者只是展示出了她在繪畫時,遇到的各種錯誤,翻著翻著就結束了。如果是孩子自己讀,沒有人從旁指導的話,本書可能會被束之高閣。

但這對於《奇妙錯誤書》來講是很可惜的,其實這是一本頗具哲理的書,在書中,作者將哲學觀點包裹在簡單的繪畫動作中,隨著繪畫的推進,層次剝開,深入淺出地向小讀者講述了何謂「正向錯誤觀」,讓孩子們慢慢學會與錯誤共處,繪製出瑕不掩瑜的人生畫卷。

一、從修正錯誤中獲得奇思妙想

在《奇妙錯誤書》一開始,我們會看到一個人的面部草稿,圓圓的頭部輪廓、耳朵、鼻子、眼睛、頭髮,突然一個錯誤出現了:一側眼睛比另一側大了些。為了彌補,作者將另一側的眼睛畫得更大些,但很不幸,這成了另一個錯誤,因為兩個眼睛還是不一樣大。不過一個好主意出現了:一副眼鏡,作為裝飾,讓大小不一的眼睛看起來好了很多。隨著繪製,錯誤不斷出現:脖子過長,添加蕾絲邊高領;胳膊肘突兀,打上補丁;三不像牛蛙貓,改成繁茂灌木叢;鞋底與地面距離太大,加上一雙溜冰鞋;散落在天空的墨跡,變成了紛飛的樹葉……

繪者在與錯誤的遭遇戰中,被錯誤激發出了大量靈感。眼鏡、蕾絲、溜冰鞋都成為了人物的亮點,如果沒有那些錯誤,可能繪者就不會想到要添加這些元素。由此,繪本傳遞給我們第一個「正向錯誤觀」:錯誤可以帶來奇思妙想。作者以此來教導小讀者們:錯誤不一定是壞的,只要能正確看待它,它就能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力。

1985年,賈伯斯被蘋果解僱,在接下來的五年裡,他創辦了一家叫做NeXT的電腦公司,遇到了後來成為自己妻子的羅倫,又創辦了一家叫做皮克斯的公司。皮克斯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腦動畫《玩具總動員》,直到今天仍是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之一。

對於賈伯斯來講,這是他不斷犯錯並改正錯誤的一段時間,他曾表示,那段時間的錯誤與失敗,恰恰釋放了他,讓他進入人生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

錯誤和失敗,並沒有成為賈伯斯成長路上的攔路虎,相反,他將錯誤作為契機,利用錯誤帶給他的奇思妙想,開創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這才有了後來的賈伯斯和皮克斯動畫。

可見,「正向錯誤觀」對於錯誤的定義是積極而正向的。擁有正向錯誤觀的人,可以更積極地面對錯誤,利用從錯誤中找到絕妙的創意,構建屬於自己的成長和精彩。

二、從跨越錯誤中修煉成長型思維

《奇妙錯誤書》展現了一位繪者在繪畫過程如何一次次犯錯,從她的處理方式來看,她並沒有認為錯誤代表著「她的這幅畫失敗了」,相反,她利用錯誤的契機,尋找到了更多的靈感,讓她的畫面越發地豐富起來。她的這種做法,為小讀者們展示了: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即使是事情發展不順利時,也能擁有想要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這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的標誌。

如何看待錯誤,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孩子是否擁有成長型思維。《奇妙錯誤書》中的繪者小姑娘,從沒因為錯誤而一蹶不振,更沒有因總犯錯就覺得自己不擅長畫畫,她堅信只要堅持畫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所以她才能一路披荊斬棘,將畫畫進行到底。

在面對錯誤的時候,我們是將它看作是一次評判?還是一次成長?這很重要。從上文提到的冬冬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冬冬和媽媽都將一次考試失誤,當成了「評判」。媽媽甚至認為,孩子一下子成了「差生」,正是這種認知,使他們雙雙陷入焦慮之中。

而我與兒子的互動,就運用了「成長型思維」,同樣是考試失誤,我引導孩子從錯誤中汲取經驗,並將反思應用到今後的行動中,這樣,孩子就能從錯誤中有所收穫,完成了個人成長,也就更容易從錯誤中走出來。而不是像冬冬那樣,持續萎靡。

心理學家李中瑩先生說:當一個人從錯誤中學到了一點東西後,就容易把接下來的路走好。

因此,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一定不要害怕孩子犯錯,也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給他貼上負面標籤,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像《奇妙錯誤書》中的小姑娘一樣,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錯誤,將每一次錯誤都視為學習的機會,從錯誤中汲取養分,讓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

三、從與錯誤共舞中收穫生命原動力

合上《奇妙錯誤書》,小讀者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最終那些錯誤也沒被改正呢?即使最後的作品十分令人驚嘆,看起來美不勝收,但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我們仍然會心存疑慮。

這是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對錯誤是抱有「絕對避免」心態的,所以當看到一個與錯誤共存的作品時,我們很難做到欣賞。

讓我們來看看《奇妙錯誤書》中的這幅包含錯誤的作品,它有一個明顯特徵,那就是「複雜」,正是因為這種複雜性,才讓它成為一幅能夠與錯誤共存的作品。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一書中提到:隨著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不是所有的bug都可以消除……罕見的故障和無法解釋的錯誤,都是複雜性的衍生物。

可見,對於簡單事物,我們可以追求完美,要求零失誤。但對於複雜性很強的事物,如果我們不允許錯誤出現的話,那我們會活得很累。

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樣的情境:孩子打碎了花瓶,媽媽暴跳如雷;孩子作業有錯誤,媽媽嚴厲批評他;孩子起晚了,媽媽生氣了……這些情境中的媽媽之所以情緒失控,覺得活得挺累,其實都是因為她們心中認為「好孩子=不犯錯」,這是一種負向錯誤觀。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教育孩子是一個典型的複雜問題。因此,家長們要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個複雜問題,孩子作為生命體,也是一個複雜體系,這些複雜性都將使「錯誤」成為教育過程中的衍生物,是不可不免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接納錯誤,允許孩子犯錯,嘗試與錯誤生活在一起。

劉少奇在《人為什麼犯錯誤?》中提到:任何人都要犯錯誤,人從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斷的犯錯誤(小孩子的弄火傷手、吃東西、戲水等,都是一串的犯錯誤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地犯錯,不斷地碰釘子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懂得事情。

可見,犯錯誤其實就是生命體不斷進化的過程,孩子們通過犯錯誤才能長大,成人通過不斷與錯誤共舞才能持續發展。

《奇妙錯誤書》的作者科琳娜·盧伊肯(Corrina Luyken)說,正是因為她犯過許多許多錯誤,才有了這本書的誕生。她通過本書提示我們:生活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有接納它的存在,才能在不斷地與錯誤共舞的變化中,獲得屬於複雜生命體的原動力。

回憶一下孩子們蹣跚學步時,那時候家長通常都不會責備他們,那時他們原動力十足,會自發地一遍遍地嘗試。如果我們在孩子入學之後,我們也能像當初那樣,允許孩子犯錯,並利用前兩個「正向錯誤觀」幫助孩子進步,相信孩子們就能永葆學習熱忱。

結語

泰戈爾說:如果你對一切錯誤關上了門,那麼真理也會將你關在門外。這個道理我們從小就學,但是實際上卻往往不知道要怎麼面對錯誤。有人無法接受錯誤,有人不允許自己出錯,家長的「錯誤觀」,將會通過耳濡目染傳遞給孩子們。

正因如此,《奇妙錯誤書》的橫空出世才顯得如此珍貴,它為家長和孩子開啟了一扇哲理之窗。經過反覆閱讀,讀者會驚訝地發現:錯誤原來是個好朋友,它的出現不是來否定我們的,而是來帶給我們創造力和成長的,有了「正向錯誤觀」,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

所以,讓我們一同翻開《奇妙錯誤書》,與「錯誤」來一場華麗的邂逅吧。

相關焦點

  • 《奇妙錯誤書》:重塑「正向錯誤觀」,讓孩子與錯誤攜手前行
    看到孩子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我很欣慰,我也將《奇妙錯誤書》和我的方法,打包分享給冬冬媽媽,希望她也能藉助冬冬的錯誤幫助孩子完成蛻變。如果是孩子自己讀,沒有人從旁指導的話,本書可能會被束之高閣。但這對於《奇妙錯誤書》來講是很可惜的,其實這是一本頗具哲理的書,在書中,作者將哲學觀點包裹在簡單的繪畫動作中,隨著繪畫的推進,層次剝開,深入淺出地向小讀者講述了何謂「正向錯誤觀」,讓孩子們慢慢學會與錯誤共處,繪製出瑕不掩瑜的人生畫卷。
  • 如何讓孩子學會「糾正錯誤」?認識錯誤只是其一,重要的還有這些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犯錯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家長要很理性的看待孩子犯錯,並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孩子主動認識到錯誤,並進行糾正錯誤。
  • 孩子為什麼不承認錯誤?
    小龍犯了錯,他臉上多數時候是笑嘻嘻的,或是想盡辦法為自己辯解(不少調皮的孩子有這個毛病),給人的感覺是他毫不在乎,或是對紀律沒有畏懼心理。其實,這些行為多是孩子在原先環境中養成的壞的行為習慣和不正常的心理習慣。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毫不在意,認為無所謂。對自己的錯誤百般辯解,或是撒謊。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改正錯誤,還需先讓孩子學會為錯誤買單
    一、孩子犯錯,要學會承擔錯誤的後果前段時間,成都某小區一位9歲的男孩和爸爸乘坐電梯,男孩趁爸爸不在意,按亮了所有樓層。父母得知後,考慮到孩子的行為帶給鄰舍的不便,於是讓他寫檢討書貼在電梯門口。從檢討書中看到,孩子認識到了錯誤的嚴重性,並真誠的向鄰舍道歉。
  • 錯誤是不是一定是不幸的?不是,犯錯只是成長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不喜歡出錯,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犯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錯誤讓我們的大腦在面臨挑戰是獲得成長。沒有錯誤,也就沒有成長。只要錯誤沒有絕對的災難性的結果,允許孩子犯錯,這樣孩子才能在證偽中成長。1. 錯誤只是走向正確的一個階段。
  • 薦書 | 怎樣減少日常英語錯誤?
    寫作和口語中最常見的錯誤包括語法問題、搭配不當和用詞不當等,這些錯誤一般可以通過查詢常規學習型詞典來解決。但有時我們會碰到一些連常規詞典也難以給出滿意解釋的語言現象(比如suffer和suffer from的區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專門的英語錯誤詞典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果說學習型詞典能告訴你一個單詞可以怎麼用,英語錯誤詞典則能告訴你一個單詞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
  • 怎樣教孩子勇敢地承認錯誤?
    父母會強烈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困境的解讀,若孩子知道自己的本性被接納、努力被看見,才會感到安全、自在,覺得與人交往、尋求協助、學著如何解決問題都很安全,孩子也願意冒適當的風險改變自己、正向面對錯誤跟失敗,不會太過專注於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更能建立客觀的自我評價。
  • 美麗的錯誤
    一位教育家由於非常熱愛學生,在談及學生的可愛時,曾經動情地說過:甚至連孩子們犯的錯誤都是美麗的。我對此頗有同感。之所以說孩子犯的錯誤是美麗的,是因為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是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
  •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怎麼辦?
    陳必武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在不斷的糾錯中,孩子在不斷的長大。孩子在學校發生錯誤怎麼辦?很多家長為此而感到苦惱。有的年輕的老師,剛參加工作不久,沒有什麼經驗。學生犯的一點點小錯誤,都會跟家長講。弄的家長心煩意亂。老師要分清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輕重。重大的原則性錯誤,必須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修正學生航向,使其健康成長。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車標:你對待錯誤的方式,決定孩子的認錯態度
    美國託德·帕爾在《犯錯誤沒關係》一書中說道: "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錯誤,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錯誤,當你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不管是家長犯錯還是孩子犯錯,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將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影響孩子日後的是非觀。
  • 勇於面對錯誤才能走的更好
    我的生活日記(一百五十九) 2020年2月29日 天氣陰勇於面對錯誤才能走的更好,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那麼每個人都會更成功。但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因為很少有人能直面自己的錯誤,更別提改正。成敗也是從這樣的態度中發生的,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這種心態會一直伴隨自己,讓自己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選擇逃避、推諉,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沒有人希望自己發生反向的變化,所以必須克服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敢於改正錯誤,那時會發現前行的道路更寬廣。
  • 不止指出孩子的錯誤,他也能進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最習慣和最喜歡的方式,莫過於看見他做錯事情就批評。我們認為,只有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他才能進步。曾經,我對豆豆也是如此。豆豆剛上小學時,字寫得一塌糊塗,不是缺胳膊少腿、東倒西歪,就是卷面弄得一團黑。
  • 給孩子吃藥 小心這些常見的錯誤
    錯誤1:不看標籤在藥房裡工作的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錯誤,所以你要確保拿到的藥物確實是醫生開具的那種,然後再拿給孩子吃。同時也讀一讀標籤上的說明,確認藥物所針對的確實是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症狀。錯誤2:過量使用一個非常常見的錯誤,就是短時間內給孩子服用了過量的藥。
  • 家庭教育:父母幫孩子認識錯誤,比幫他改正10個錯誤還重要
    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當孩子犯了錯,比如故意碰灑了牛奶,有些父母就會趕快幫忙把牛奶擦掉,只是瞪一眼孩子,這事情就過去了。父母快速的幫助孩子修正了錯誤,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究竟哪裡錯了,並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
  • 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如何讓孩子更聽話
    錯誤的培養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運用正確的培養方法去培養孩子,這樣孩子才能通聽話乖巧,並且在成長路途中才能更加的順利。我們也不希望在培養孩子時,孩子總是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而大家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懂事又乖巧,聽話又優秀,那如何培養呢?
  • 孩子做題總是犯低級錯誤,是粗心大意還是態度不端正?
    下班回到家,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鄰居正在客廳訓斥孩子,想必這小子考試再次敗北。媽媽也重複同樣的話:「下次再敢犯這種低級錯誤,把你的眼睛捐給醫院吧!」孩子略有不服,大聲喊道:「犯錯誤的時候我又不知道!下次也說不準!」
  •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的錯誤的戰爭,美國出兵是個錯誤嗎?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的錯誤的戰爭。談到韓戰,很多人會想起這句話,並把這句話理解為,美國反思出兵朝鮮決策的失誤,有後悔之意,真相是這樣的嗎?美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個錯誤嗎?美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個錯誤嗎?
  • 沒有錯誤的錯誤
    難道A的缺點錯誤不是比B更少?難道 A不是個比B更接近完美的職業經理人?A的問題是,他是個沒有自己的主意和主張的人。他心中的第一要務,是在他人眼裡顯得盡善盡美,討儘可能多的人的喜歡,至少不得罪任何人。他是個EQ極高的人,這是為什麼他能爬到CEO的位置。
  • 錯誤的嘗試會帶來什麼?
    以下是我的觀Ted視頻和看騰訊新聞後有感,請大家批評指正。(本文無圖且嚴肅,長文慎入)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很害怕犯錯誤。總想找到正確的方法做的更好,我們查閱更多的資料,看更多的成功例子,總想著如果像他們一樣做,就是正確的,成功的。最近,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好像犯了幾個錯誤,研究做的像鍋裡煮不到位的義大利麵,不是不熟就是太過,那個傳說中的恰到好處竟一次都沒發生。
  • 各種錯誤的生活以及錯誤的育兒方式給孩子帶相關的新聞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面對這樣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如今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要承受各種錯誤的生活,以及錯誤的育兒方式,這也帶來了健康方面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