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大白龍 排版 | V姐
審校 | 阿拉呆 主編 | 珍瑰
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 | 來源
V媽說:當代爸爸的育兒大法,
今天的次條,我們選了篇梁啓超的教育之道,看百年前的教育家如何做父親?最近同時在追兩檔節目:《和陌生人說話》和《想想辦法吧,爸爸》,兩個毫無關聯的綜藝切換著看了下來,腦海裡自動篩出了3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爸爸。
毫無交集的三個家庭,看得人心生感慨。
那些猶疑、自卑與落寞裡,藏著每一個孩子的共同困境。
同時,那些爸爸們的無力感,痛楚和艱難的期望,每個父母也深有體會。
看著鏡頭前的幾個爸爸,聽著他們和孩子的對話,仿佛能看到我們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側寫。
爸爸的陪伴,是開啟孩子的幸福童年的鑰匙
「你要拍我可以,等我上完廁所的。」
「不行!我就要在這和你拍!」
大衣哥朱之文,如同《和陌生人說話》第一期名字——《魚缸裡的大衣哥》一樣,被非常準確地概括出了現狀:
看著光鮮,可是就像被困在透明的尷尬禁錮中,逃也逃不出,走也走不掉。
錢有了,快樂沒了: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義務建設村莊,連一聲好也聽不到,湧到家裡跟拍的人卻越來越多。
除了忍受,就是賠笑臉。
朱之文的無力感,還延續到了他和兩個孩子身上。
前幾天,兒子小偉結婚後,他的個人發展依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
畢竟14歲以後,小偉的生活就被輟學,逃課,打遊戲,和父母的怒吼填滿。
一次爭執之下,朱之文氣得滿臉通紅:「往後你再不好好上學!你走著瞧瞧!」
小偉一句話就把朱之文噎了回去:「咱家這麼有錢了,學習有啥用!」
女兒朱雪梅也讓朱之文犯難,因為太愛吃零食,又不節制,朱之文一頓苦勸:胖成啥樣了?女孩不能這麼吃。
可女兒還是把爸爸的話當場耳旁風,體重一度飆升至200斤。
無論是朱之文提議讓她去衛校學學護理,還是打工,女兒都一臉不情願:「在家裡吃的用的都好,為什麼要出去受累?」
兒子找不到工作,朱之文就把兒子留在身邊當經紀人;女兒體重成了問題,朱之文嘆氣:女兒找個就近的婆家嫁出去就好……
對於這兩個孩子,朱之文只剩下苦笑:我已經盡力了。
朱之文自己也說,兩個孩子現在這樣,和自己對他們缺乏教育有關係。
主持人又問他,你愧疚後悔嗎?朱之文又搖頭:不愧對,我給他們吃的,給他們喝的……
這種心態很普遍,《中國式家庭表達報告》也指出,30%的父母都有同樣的想法:努力掙錢養家,就是對家人最好的愛。
真的如此嗎?
太多的爸爸,渴望表達,卻語言匱乏;想要溝通,卻沒有方法,所以就只能將全部的愛放在了用力賺錢上面。
於是,就在最應該給予陪伴和關懷的時候,選擇了放手;而在孩子需要父母放手的關口,又無奈地事事包辦。
本末倒置,讓人唏噓。
除了賺錢,爸爸要做的,還有很多:在孩子想偷懶的時候,培養孩子興趣和韌勁;
在孩子想走捷徑的時候,有耐心地激發他的興趣,幫他找到內驅力;
在孩子拒絕努力時,試著鼓勵他找到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
只會賺錢的爸爸,能提供給孩子的終究太有限。
爸爸的狠心,是孩子變得強大的動力
在這一季的《和陌生人說話》中,還有一個《摔跤吧,爸爸》的原型——全國拳擊業餘冠軍老汪。
只不過,他要實現孩子成為全國冠軍的夢想,難度要大得多,因為兒子汪強是個腦癱兒。
4歲了都得用人扶著,別說打拳擊了,走路都搖晃。
「傻子,打他。」是汪強小時候聽到的最多的話,冬天的棉襖,被人拿菸頭燙的全是窟窿,每天都鼻青臉腫地回家。
老汪滿眼心疼,給兒子出主意,別人打你你就笑,笑了就不打了。
老實的汪強照做了,可第二天回來更委屈:爸,我笑了,他們打得更兇了。
晚上,老汪抱著兒子哭了。
為了讓兒子交朋友,老汪還發揮了他講故事的專長,只要他一坐在院子裡,那些原本嫌棄汪強的孩子們,就會自動聚集圍到汪強周圍,津津有味聽故事。
漸漸地,老汪發現,講再精彩的故事,陪再多的笑臉,也不能給兒子換來真正的尊重。
什麼才能讓孩子真正強大,獲得尊重?老汪幫兒子找到了答案。
他帶著汪強,去河邊,小樹林進行了魔鬼訓練,站都站不穩的汪強,被爸爸逼著練拳擊,每天打沙袋,打樹葉,練習步伐。
汪強累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晚上睡覺時累得全身都哆嗦。別人的嘲諷更兇了:這不是虐待孩子麼?怎麼當爸的?
老汪卻很清醒:對他狠,才是真的愛他。
「沙袋打不著,真人更有感覺」,老汪一咬牙,讓兒子照著自己的腦袋,肚子打。
記不得有多少次,血順著腦袋往下淌,汪強嚇得直哭,連聲說不打了,老汪不幹,下了死命令就是打。
半年後,老汪的臉腫了,渾身都是傷,兒子的拳擊也練成了。
一次,一個孩子欺負汪強,汪強一記擺拳,男孩直接就躺在地上,爬起來就服了。
患有腦癱的兒子,通過努力,變成了自信的校園「拳王」,又繼續勤學苦練,最終當上了全國俱樂部爭霸賽冠軍。
汪強的故事,看似是個例,卻特別典型。
溺愛孩子容易,可鼓勵孩子靠著自己的力量向前走,太難了!
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時刻都是鮮花掌聲,質疑、否定、甚至欺凌,任何困難,都可能遍布孩子的成長之路。
聰明的父母知道,把孩子放在溫室裡,給予密不透風的保護,哪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靠物質換不來尊重,靠溺愛得不到鍛鍊。
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獲得尊重,孩子才能真正獲得獨立和成長。
自己陪孩子的時間終究有限,使小聰明,走捷徑,終究不會長遠,想讓孩子活出舒展的模樣,變得強大又自信,就只有靠自己這一條路可走,方是長久。
綜藝《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李承鉉這個爸爸一出場,就讓網友感嘆:誰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咋那麼優秀?
真的,他比所有爸爸都討孩子喜歡,他走到哪,都被好幾個孩子圍著。只要他出場,就自帶孩子們歡快笑聲的「音效」。
為什麼?
因為比起別的爸爸高高在上,他特別喜歡蹲著和女兒Lucky聊天。他似乎很少提到尊重,可只要看到李承鉉和女兒互動,不知怎的,腦海裡就會自動生成這個詞。
化妝師化妝師給Lucky綁頭髮,可對小孩子來說,保持一個姿勢真的太難了,李承鉉沒有直接命令女兒站住不動,而是帶著她玩遊戲。
「123,木頭人!看誰先動!」
「啊,我輸了,再來!」
Lucky玩得樂此不疲,變成「木頭人」的她,順利完成了化妝。
還有一次,李承鉉要和記者展示女兒的包包,一把拽過來順手就要拉開,卻被Lucky捂住小包一口回絕:不行,這是我的包!
面對攝像機,李承鉉沒有絲毫覺得被女兒拂面子是件丟人的事兒,趕忙撤回手,得到Lucky同意後,才打開女兒的包包。
這個徵詢動作他做的那麼自然又熟練,才更讓人感嘆:尊重中,才蘊藏著讓孩子向上生長的巨大力量。
還有一次,Lucky堅持在搬運貨物的推車上玩耍,李承鉉覺得太危險,幾次勸告無果後,實施罰站。
為了顧及Lucky的面子,李承鉉還細心地把Lucky帶到人少的地方進行懲罰。
結束回到車上,李承鉉還會對今天的罰站進行復盤,先是自己態度不好道歉:「對不起,爸爸今天態度不夠好」。
然後再次告知懲罰緣由:「爸爸不是開玩笑,下一次我說危險時,你一定要聽,好嗎?」
懲罰時照顧孩子面子,復盤時劃出安全重點,道歉時安撫孩子情緒。
這一番操作下來,不只是Lucky,看得觀眾也是心服口服。
把尊重掛在嘴邊,和把尊重放在心裡的爸爸,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滿口都是尊重,可內裡,還是高高在上地指導與說教,後者處處事事,都從孩子的立場去出發,去思考。
哪種爸爸,更讓孩子喜歡呢?
這三個爸爸和孩子的故事,看似是個例,卻典型到每一個孩子和爸爸,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家閒時花開說,這世上,最可怕的父母,並不是沒有文化的父母,而是從不成長的父母。
每個爸爸,都盼望得到優秀,獨立,自強,又上進的孩子。
正如每個孩子,都期望自己能擁有溫暖,體貼,睿智,又懂自己的爸爸一樣。
沒有可以速成的孩子,更沒有能夠走捷徑的父母。
所以,當我們鼓勵孩子努力上進時,別忘了告訴自己,也要做一起成長的父母。
只有這樣的共同成長,才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的終身課題。
*作者:二禾,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IPKID旗下親子教育公號,130萬+寶媽的交流平臺!這裡有落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獨家紀錄片解讀推薦!您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歡迎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作者易玲瓏,快樂的職場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踐行者,兒童心理學愛好者。題圖來自網絡,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多一些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