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黃桷坪不凡氣質:抗戰時上海交大在此辦學 走出21位院士
1943年在抗戰大後方培養出的第一批交大學生畢業。首席記者 李文科 翻拍 華龍網12月8日13時訊(首席記者黃軍)你知道嗎,如今被認為是藝術家搖籃的黃桷坪在70多年前也曾是院士的搖籃,從此地走出過21位院士,因為它曾是國立交通大學的舊址。
-
我國這所頂尖211大學,到底有多牛?曾經一個系培養出20位院士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一所著名的211工程大學,這個學校的一個系曾走出二十位兩院院士,目前我國還沒有幾所大學能達到這麼高的成就,因此可以稱得上是「最牛」高校。這所「最牛」大學就是西南交通大學,簡稱西交,被稱為我國交通領域的「黃埔軍校」,學校前身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在當時是中國的第一所交通運輸領域的高等學府,而西交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南京大學實力強勁
人才培養是一所大學的最初願景和最終目標。在大學培養的各類人才中,學術人才具有獨特的地位,學術人才的培養與大學的學術水平關聯最為密切,培養學術人才是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目標。基於此,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造就學術人才排名(百強)"榜單,南京大學以培養343名學術人才的成績位居總榜第4,充分彰顯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實力。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先後培養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
培養270多位院士、191位傑青、119位優青!在這項榜單中,這所高校遠超你的想像
人才培養是一所大學的最初願景和最終目標。在大學培養的各類人才中,學術人才具有獨特的地位,學術人才的培養與大學的學術水平關聯最為密切,培養學術人才是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目標。,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先後培養了270多位&34;院士、6位&34;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34;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
培養百位將領、19位院士,這所211大學被譽為「華為人的母校」
在社會上,985工程重點大學認可度是普遍要比211工程大學高的,並且985工程大學實力也比較強。但比較例外的是,華為這個讓國人驕傲的企業,對一個211工程大學青睞程度卻超過了絕大部分985工程大學,這所211大學甚至還被譽為「華為人的母校」,它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這所曾拒絕鍾南山院士的英國大學,究竟有多牛?
但是再一仔細看,「愛丁堡傑出校友獎」,這麼說來,原來他竟然曾是愛丁堡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後來蒙圈兒翻閱了不少關於鍾南山的採訪和紀錄片,發現當年鍾院士的愛大求學道路也是充滿著挑戰,十分艱辛。2007年,鍾南山榮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那麼,這所吸引鍾南山院士遠渡重洋,不辭辛勞求學的名校,究竟有多「nb」呢?
-
西南聯合大學有多厲害,三位校長,百位大師,培養出170多位院士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1937年,為了躲避戰亂,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這三所中國頂級大學,合併成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即後來鼎鼎大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儘管只存續了八年零八個月,卻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很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位。
-
這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都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從19世紀末,北洋官鐵路局創辦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至今,西南交通大學已經走過了120多個年頭。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西南交通大學培育了30餘萬名棟梁英才。
-
人民日報"點名",培養出近50位院士,江蘇這所百年名校"火"了!
地處江南繁華之腹地,攜蘇州園林之精巧,慕東吳大學之遺風。蘇州大學作為被《人民日報》&34;的全國30所高顏值大學之一,四時之景自然是美不勝收。東吳老校門古樸靜謐;亭臺水榭的尊師軒碧波流轉,翩躚弄影;東吳橋上,學子攜書而過,踏無涯學海……然而,蘇大之美可不止這一種。
-
地質調查所憶舊 這裡曾走出48位院士
2017年3月1日訊,20世紀初,西學東漸,中國的知識界開始構建近代科學的體系,當時的德國地質學大師李希霍芬曾這樣評論過:「中國士人資性聰明,在科學上可有成就;但其性不樂涉跋,不好勞動,故於地質學當無能為力。」20世紀初的那些年代,在廣大的新女性中還曾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嫁人莫嫁地質郎,一年半載守空房。出去打扮像公子,歸來蝨子爬滿床。」
-
中南大學爭議院士,全身癱瘓卻培養20位博士,被譽為「中國霍金」
他是我國著名的科學院院士,在之前的20多年中,他全身只有脖子以上的部位可以動,坐和躺是他20多年中僅有的兩種生活姿態。提起這樣的遭遇我們很容易想到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霍金。金展鵬一位與霍金有著相同遭遇的科學家,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霍金」。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胡經甫
-
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有400多位兩院院士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中國最「牛」大學,只存在8年,卻培養了174位兩院院士
中國最「牛」大學,只存在8年,卻培養了174位兩院院士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說到最「牛」的大學,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清華就是北大,事實上,對現在來說,清華北大確實是我國目前而言最好的高校,但是這次心心要說的卻是另外一所綜合性大學。這所大學只存在了八年,但是卻培養出174位兩院院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委屈的985重點大學,曾一系出八院士,培養的19個院士被挖走18個
在近幾十年雖然沒有出現過大的重點大學被拆分的情況,卻有些重點大學的人才在逐漸「被挖走」,要說最委屈的,當屬西北名校-蘭州大學了!蘭州大學目前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30多位,不過現在的蘭州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卻不高,甚至比不上東部一些比較熱門的211工程高校。
-
培養出8位院士!這份重要榜單出爐,安徽這所211高校強勢登榜
能夠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之所以"一流"的獨特表徵,近日,科學網公布《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該榜單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時間起點是1949年(本科畢業年),時間跨度約70年,梳理分析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
-
哪所大學培養的化學院士最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通常院士的產生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這位教授必須是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然後想要評選院士,還需要資格提名,條件通常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最後還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因此一個學校培養院士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5位院士,其中4人為外國院士,人才都去哪了?
少年班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的部分大學開始招收少年大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曾招收少年大學生。少年班的創辦,可以說是寄託著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
打敗清華,戰勝北大,我國本科教育培養院士最多的大學!
說到我國最好的大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清華北大,但其實在我國還有這樣一所大學,它不僅有著和清華北大相當的學府實力,培養的院士還比這兩所學校要多。這所學校就是浙江大學! 其實浙大這個巨無霸大學實力的確是非常強的,四十多年間培養了23位院士,絕對是值得理工科學子報考的大學。
-
川大20多年間為國家培育187名學術人才,包括多位兩院院士!
在大學培養的各類人才中,學術人才具有獨特的地位,學術人才的培養與大學的學術水平關聯最為密切,培養學術人才是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目標。據軟科統計各大高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在1991年至2019年底期間,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G20國家院士的人數,四川大學在這二十幾年間,共培養了187名學術人才。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這樣的人才培養結果與學校良好的教學教風聯繫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