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發的寒冷,一碗羊肉湯能給到的溫暖,無物能比。此時的蘇州儼然一座「羊城」。蘇州人的羊肉,主流做法以白燒為主,比如東山白煨羊肉,還有獨佔半壁江山的藏書羊肉。
其實,想在蘇州找好吃的羊肉,吳江也是無法避免的「羊肉地標」。不過在吳江,羊肉卻是以紅燒為佳,有時還要放辣子,這個「很不蘇州」做法,卻造就了一道截然不同的美味!
1
去吳江,不得不吃桃源紅燒羊肉
你聽說過蘇州的桃花塢,也知道陶淵明的世外桃花源,但你可曾知道在蘇州吳江最南端,有一個寶藏般的桃源鎮……我們今天要說的紅燒羊肉,便是桃源人引以為傲的美食。
逢年過節、宴請賓客,飯桌上一定少不了這道頭盤硬菜。當地人說,桃源的羊肉季是從每年中秋節前開始的,為中秋之夜的團圓飯備一鍋紅燒羊肉,是桃源當地特有的中秋習俗。
你可別小看了這一道紅燒羊肉,早在2012年,吳江羊肉製作技藝(桃源紅燒羊肉製作技藝)就被列入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江南一帶極為出名,如今地位依舊不可撼動。
02
傳承百年,乾隆點讚名聲大噪
吳江紅燒羊肉的源頭在桃源鎮,相傳紅燒羊肉的技法就是桃源人發明的,最早追溯到清代。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乘舟途經桃源時,聞到了一股羊肉濃香,頓覺食慾大開,即命人停船靠岸端來了當地的紅燒羊肉。平時在皇宮裡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乾隆,嘗到了色香味俱全的村野食品,不禁讚不絕口。於是在「帝王點讚」這個傳說的加持下,桃源紅燒羊肉便聲名鵲起。
隨後一路傳遍了整個吳江,也奠定了吳江紅燒羊肉口味的基調。不僅在盛澤、震澤、七都等鄉鎮馳名,還傳到浙江嘉興、桐鄉、烏鎮、南潯等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師出於桃源紅燒羊肉的很多正宗羊肉店,在松陵、同裡和蘇州等地開設多家分店,一時名聲大起,食客紛至沓來。
03
精選湖羊,硬柴慢燉,工藝複雜
都說是非遺級別的技藝了,所以從選材到烹飪必定也是無比的考究和複雜。
桃源的紅燒羊肉,選用的是蘇州太湖邊生長的湖羊。所謂湖羊,是一種綿羊,據說,早在800年前北宋滅亡,大量北方居民南下,在蘇州的太湖邊一帶定居,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綿羊,經長期馴化、選育飼養而成蘇州的一種特種家畜,其特點是無論公羊還是母羊,頭上都沒有角。
太湖邊氣候溫和,草木茂盛,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使得湖羊肉相比於其他羊肉更為鮮嫩。以飼養時間不超過十個月的公羊為最佳,羊肉要挑選不肥不瘦、中膘健壯的。
絕佳的口味靠的是獨特的火功和配料。精選八角茴香、桂皮、紅棗、老薑、幹辣椒等10多種香料、調味料打底。用硬柴燒,先用旺火燒一小時,用勺子撇去湯裡的浮沫。接著轉中火燒一小時,最後再用文火燜燒一小時。用這樣的火功,才能使羊肉酥而不爛,造就醇香濃鬱的風味。
04
冬天怎麼能少了一碗紅燒羊肉麵?
烹煮好的羊肉用剪刀剪開裝進大碗裡,撒上辣椒麵,然後舀入一勺湯汁,最後撒上一把銷魂的蒜葉和小米辣。肥瘦相間的羊排、壯碩帶皮的羊腿,還有那富有嚼勁的羊肚……一塊塊羊肉在沸騰的鍋中碰撞著,色澤紅亮,油光飽滿,香飄滿整條街,是一道在當地無人不愛的硬菜。
眾所周知,蘇州人吃麵在全世界都是zui認真的。原本桃源的紅燒羊肉是沒有放面吃的習慣。近幾年,為了滿足食客對吃麵的要求,桃源的很多羊肉店就推出了紅燒羊肉麵。比傳統的蘇式細面略粗一些,更適合緊湯或拌麵。一口肉、一口麵條,吃完再把湯喝個乾淨,真是滿足。
不得不說,這種濃油赤醬還略帶辛辣的吃法,雖然看似很不「蘇州」,但對於吳江人來說,卻是不變的老味道!想吃上紅燒羊肉的朋友,不妨趁著周末去桃源走一趟吧~
*部分圖文素材來自蘇州文廣旅局官微、情調蘇州、吳江新聞廣播、施斌聊齋、吳江通、水鄉森林桃源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