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美食——建水西門豆腐
建水西門外,有一口大板井,甘甜可口,用大板井水做出的豆腐稱之為西門豆腐,味道極其鮮美。 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有近630年的歷史,其製作技藝流傳至今,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
建水古城全城人在一口西門打板井取水做豆腐,做出上了舌尖的美食
到雲南建水第一天去吃午飯的途中,我就發現很多家開著門,一家人圍在一個小桌上烤著什麼在吃,而且家家如此,後來才知這就是上過「舌尖」的建水小豆腐。坦白講,開始吃的時候,我並沒有覺得太過特別,不難吃但也不是很高調的美味,但漸漸地吃上,就會越吃越上癮,怪不得很多都知曉它的大名。
-
因為西門大板井,建水這豆腐坊上了《舌尖上的中國》,還5元任吃
旁邊的「板井豆腐坊」工人在製作豆腐雲南建水最不能錯過的景點和美食(紅河建水遊11) 圖文:劉國雄我第二次到建水,卻是第一次去遊玩西門大板井。10年前到這裡,根本沒聽說過這個井。現在這口井因為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名氣大了許多。
-
秀雲南|歡迎來到舌尖上的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佳餚 圖/秀雲南建水豆腐西門板井豆腐,可是建水的招牌美食,您可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嗎?專門講了建水豆腐。走進西門,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口可以看到下面這個路標,進巷子不遠就是這家豆腐作坊。
-
雲南地區特有的豆腐,石屏與建水豆腐,哪種豆腐更好吃呢?
雲南地區特有的豆腐,石屏與建水豆腐,哪種豆腐更好吃呢?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吃貨少女,烹飪美食並品嘗它,是我最喜歡的時刻!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是我們中國人發明出來的。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對於豆腐做法更是花樣百出。雲南這個神奇的地方更是方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豆腐,在雲南的豆腐江湖上分為兩家派,也稱豆腐屆的「南拳北腿」它們分別是建水豆腐和石屏豆腐。首先我們建水豆腐,到了建水,便離不開豆腐了,這兒的豆腐口感一流。建水豆腐都是小塊,堪稱最小的豆腐,四四方方,但是每一塊都是純手工製作的。
-
雲南建水豆腐,用古井水製成的美食,居然發現打井水也要付錢
來建水古城旅遊,就必須說一下建水的特色美食--建水豆腐,那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下關於建水豆腐的故事。建水古稱臨安,所以建水豆腐也叫臨安豆腐,建水豆腐歷史悠久,早在清中期就享有盛名,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 》播出以後,更是風靡整個大江南北,名揚海外。成為了來建水旅遊觀光,必吃的一道美食。在建水的古老街巷裡,可以看到很多古井的身影,有大的、有小的,有單眼井,又有雙眼、三眼、四眼井,反正在這裡水井隨處可見。
-
建水西門燒烤老李家:家庭和諧、待客熱情,有最好吃的烤肉烤豆腐
還沒有來建水前,就常看見鄉下大哥老徐的朋友圈發建水「西門燒烤」,知道這是一家特別的燒烤店,也是一家網紅店,店主老李熱情好客,女兒小李漂亮人美。這家店曾上過央視,拍過專題片,是一家建水燒烤的形象代表店。後來在建水西門開了「西門燒烤」,已經十年了,漸漸有了名氣,上了電視臺,成了網紅打卡地,但是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到深夜兩點。
-
生活氣息濃厚的雲南小鎮,千年古城的下午時光,難忘的建水烤豆腐
紅河州腹地,藏著一座千年古城,這就是近幾年走進大眾視野的建水古城。建水古城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位於雲南省南部,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曾是通往絲綢之路的南麓要道。城內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築5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
昆明美食「私享」地圖 舌尖上的昆明範兒
今天,就讓我們梳理一下昆明那些包羅萬象的美食街,看看它們是如何觸動人們的味蕾,用食物徵服人心。現在起,奔跑吧舌尖! 版納的燒烤、德宏的手抓飯、玉溪的冰稀飯、文山的汆肉米線、建水西門的燒豆腐、臨滄的木瓜雞、曲靖的辣子雞、普洱的茶葉宴、昆明的鮮花宴……雲南特色美食統統匯聚於此。
-
連續被《舌尖》《人生一串》點名,這座雲南小城不火沒天理
@junyuan_zhang你不應該對它感到陌生,陳曉卿在拍攝《舌尖1》時就挑中了建水,後來口碑頗好的《人生一串》也來到了這裡。連上兩個國內最棒的美食綜藝,建水有多好吃無需阿球多說。@虎皮貓大人這個渾身都是可愛的城市,真的值得去一趟。
-
疫情時代的雲南尋味之旅 - 建水
城外的西門一帶,還延續著最早的生活氣息。狹窄的、難以行車的小巷子,看起來有點破舊的老宅子,一排一排的電線與無數「燒豆腐」的招牌將天空分割開來。把車停在巷子口,這裡是散步找找 建水 老生活的「保留地」。建水豆腐這裡的燒豆腐,多是一寸見方的正方體小塊,瑩白的豆腐放在烤架上,在熱氣的作用下,表裡逐漸變黃變硬,內裡漸漸膨脹起來變成一個小圓球。咬開一個小口,熱氣撲鼻而出,有些酥脆的外殼下,內裡還是軟糯的,帶著濃濃的豆香。蘸上一點蘸水,豆腐疏鬆的小孔吸滿了料汁,味道十足,吃起來回味無窮。
-
臺媒讚嘆:建水造訪板井豆腐坊 飽口福更飽眼福
海外網10月30日電 建水縣是滇南文化名城,一口古井,孕育了數百年豆腐品牌。臺灣《經濟日報》記者直贊:「建水板井豆腐,吃法或燒、或烤,口感細膩嫩滑,香鮮可口。」每逢節假日,古城內大板井邊的「曾記」板井豆腐坊,人頭攢動;遊客品嘗選購、觀賞製作過程,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
雲南燒烤界的霸主——燒豆腐,一塊豆腐「捧」紅一座城市
說起雲南的燒豆腐,在《舌尖》讓名噪一時之前,我已經迷上它了。每次到雲南,朋友總會約上吃一頓燒烤,不管花樣如何變化,但一碟燒豆腐總是「指定動作」。有時,正餐也在豆腐攤解決,一碗土雞米線,再來點在炭火上烤得圓鼓鼓又金黃的豆腐果,蘸上乳腐汁蘸水,比肉更解饞。有天,朋友說:走,帶你去建水吃豆腐。
-
建水,走起!
古城外:東向—小桂湖,市井文化街,小火車站,燕子洞;西向—西門古井,米軌鐵路,雙龍橋,鄉會橋站,團山古民居,黃龍寺;南向—文筆塔;北向—廣慈湖,青山湖,螞蟻工坊,紫陶街,碗窯村;這些都是建水城裡的景點,步行可達。
-
雲南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有600多年的古建築,豆腐還上過電視
很久以前我問過一個朋友,建水這個城市怎麼樣?他思考半天后給了我一個答覆:真心不建議你去雲南建水,除了常年很熱,還因為去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自從我前段時間去了一趟過來,現在每天躺在床上一閉眼就在想建水。
-
指南|如何吃到內蒙古的「非遺」豆腐?
託克託傳統石磨豆腐製作技藝、公烏素豆腐製作技藝都是第七批呼和浩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經過官方認證的內蒙古舌尖上的「非遺」美食。由於各地區的原材料獨具特色,因此製作出來的豆腐各具風味,那麼來到內蒙古,怎樣才能吃到非遺豆腐呢?
-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紅菌豆腐是用磨製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經發酵後製作成的一種味道甘甜的紅色食品,這是粵東和閩西局部客家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名餚
-
非遺雲課堂·第3期|舌尖上的非遺!同安薄餅嫂「春日神仙美食」教程...
>非遺文化創新傳承非遺雲課堂第三期同安薄餅舌尖上的廈門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 那是「薄餅嫂」吳招治對同安這片土地的深情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吳招治匠心傳承同安味道幾十年為海內外遊子帶去了舌尖上的感動……——舌尖上的「非遺」春卷,又名薄餅是廈門人的一大發明也是廈門本地的特色美食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邂逅最美呈貢•食在呈貢」之二 】七步場豆腐 舌尖上的「非遺」
據說,七步場是古滇池邊做豆腐最久遠的村莊。相傳,這裡的村民在明洪武年間就掌握了這門手藝。臨睡前,揀好飽滿的黃豆,洗乾淨後泡上,天未亮就起床磨漿,趕在太陽露頭前出鍋,將熱氣騰騰的豆腐挑出去賣,經年累月。巷道裡,不時飄出淡淡豆腐香,尋著香,能找到制豆腐的老作坊。豆腐坊裡的牆面已經被成年累月的蒸汽燻得微黃,做豆腐的工具也用了幾十年:磨豆的是老石磨,煮漿的是柴火灶,灶臺上的是大鐵鍋,乳白色的漿汁汩汩冒泡……聽村民說,過去,家家戶戶做豆腐定是要取用村裡的古井水。如今,僅剩的三口水井依舊是制豆腐的重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