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金太陽教育集團總校長 李偉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教育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之一。在幼兒升級到大班時,很多家長顯得格外焦慮。他們雖然專門找所謂從事幼小銜接的地方學習,但當下的實際情況是大部分人對幼小銜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都不清楚,更不能區分真正的幼小銜接跟小學化傾向有何不同之處。
目前,部分所謂的幼小銜接機構只是打著幼小銜接名義提前進行小學教學。此舉不僅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還為後續孩子的小學教育埋下了「雷」,具體問題會在小學的二三年級的才會爆發,到時家長悔之晚矣。何為幼小銜接?幼小銜接為了什麼?幼小銜接又該怎麼做?
一、幼小銜接是什麼?
什麼是幼小銜接?多年的實踐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如此定義:在幼兒進入小學的前一年,幼兒園為幫助幼兒適應未來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所進行的,以知識、技能、習慣以及情緒調節等為主要內容,且符合幼教規律的銜接教育。
按照上述定義,要想做好幼小銜接,就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尊重成長規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玩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習。若在幼兒園就過度學習小學知識,進行了所謂的超前開發,則會對孩子造成兩個影響:厭學和注意力不集中。這兩點對孩子今後的小學教育是最為致命的。因此,銜接教育一定不能假借幼小銜接之名進行小學教學。
二是培養學習興趣。幼兒時光本該是孩子玩遊戲的年齡,如果強制給孩子灌輸知識,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另外,孩子們本來對小學生活充滿新奇感,嚮往多姿多彩的小學生活,但超前學習的壓力會讓孩子認為小學生活很「恐怖」,讓孩子對學習沒任何興趣,就會出現厭學情緒。因此,銜接教育一定不能提前過度學習小學知識。
三是學習正確知識。當前所謂的幼小銜接,用兩個月就學完所有拼音、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以及英語等一學期的知識,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無法保證教授給孩子的知識是正確的。孩子如這一張張白紙,老師怎麼教就怎麼學,但一旦教錯了,改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銜接教育一定要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知識。
四是習慣養成為主。我們經常說學習靠智商,成功靠情商,情商通過什麼方式培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靠著習慣養成。小學一年級老師最希望幼兒園做什麼?這就是開展必要的習慣養成教育。為吸引更多的家長送孩子去,這些打著幼小銜接名義的培訓機構過度縱容孩子,以致於孩子想幹嘛幹嘛,甚至上課都給孩子分零食。這樣下去,孩子根本不可能養成好的習慣,甚至連一節課都坐不住,何談好好學習?因此,幼小銜接一定要從培養習慣入手。
五是學會調節情緒,進入小學,孩子會有各種的不適應,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非常重要。因此,幼小銜接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調節情緒。
六是必備的環境、師資和時間。
第一,環境場所為根。最好是單獨獨立的場所,又不是小學教室,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進入小學教室學習會不適應,尤其是陌生的環境讓孩子恐慌、害怕,沒有安全感。在沒有安全感的場所,孩子是無法學習的。因此,既是個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設置和布局,但又是單獨獨立的場所進行幼小銜接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銜接教育要比到學校搞銜接教育的效果更好。
第二,師資力量為本。若要搞好幼小銜接,必須有一支專門的幼小銜接師資。組建專門的幼小銜接教育團隊,其團隊成員最好是有過小學一二年級教育教學經歷的教師,還有就是幼兒園教師共同組成。要想搞好幼小銜接教育,這兩種師資力量缺一不可。
第三,時間銜接為輔。最好用一年的時間來進行銜接,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用一兩個月很短的時間就銜接完。
二、幼小銜接為什麼?
為什麼幼小銜接很有必要?基於幼教規律的幼小銜接要與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區分開來,又要跟社會機構打著幼小銜接名義進行文化課的教學區分開來。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跟這兩者區分開來呢?原因在於他們沒能力來做這件事(按照剛才所講,他們並不具備幼小銜接需要六個必備條件)。在我看來,教育主管部門不允許超前教育是對的,但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幼兒園不能搞超前教學,但小學課程改革對幼小銜接沒有足夠重視,或者是重視了但沒有很有效的做法。由於一年級課程進行的很快,不少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在學習、生活上會感到很吃力,原因就是幼兒園跟小學缺乏有效的銜接過渡。所以,家長們的焦慮也是有原因的。
對此,教育工作者要尋找一條對的、適合的幼小銜接之路。依託現有的兩所幼兒園,一所培訓機構,筆者綜合實際情況,找到了一個新的幼小銜接工作思路:太陽城「熊出沒」主題幼兒園主要接收小、中班幼兒(3—5歲),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設置「樂、玩」課程;金太陽幼兒園主要以銜接教育為主題,依託省編、市編教材研發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6+1精品課程。這套園本課程我們已經研發實踐了6年的時間,已經相對非常成熟,具備了做好幼小銜接所有的教育能力。通過這些具體實踐,我們讓東方太陽城片區的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適合其身心發展的幼小銜接教育。
三、幼小銜接怎麼做?
一是銜接教育的過渡期:具體是每年8月份孩子升級到大班正式開學前。第一,開始選修課。自8月開始,前三個月由孩子自願選擇選修課科目,家長不參與,直到每個孩子把所有項目都學過後,再由孩子確定自己的選修科目固定下來;第二,進行延時課程。每天放學後新加入趣味漢語、快樂英語的教學。以上教學任務主要由幼兒園幼小銜接教師任課,小學教師輔助備課。
二是落實銜接教育課程設置:具體是指6+1幼小銜接精品課程。健康:設計了安全、健康、體育、體能、遊戲課,其中銜接教育期間新增加體能訓練表,記錄每位幼兒的體能變化,與一年級體育進行良好的銜接。語言:設計了經典誦讀、故事、兒歌、識字、演講課,其中銜接教育期間新增加延時課(拼音、英語教學);社會:設計了社會、實踐、區域、活動課;科學:設計了數學、科學、實驗課;藝術:設計了手工、繪畫、美工、音樂、律動課;修身: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禮儀習慣、規則習慣入手,全面與小學的習慣養成進行銜接,這是我園的重點課程。選修:設有古箏、英語、鋼琴、足球、手工、繪畫、豎笛、舞蹈等選修課,每名幼兒每周可以選擇兩門課程選修,這是我園的特色課程。
三是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幼兒升入大班後,課程相比中班要緊張,那麼整個大班期間不只是幼兒園、老師、幼兒的事情,更需要家長的全面配合:如儘可能不要給孩子請假(除身體原因),尤其是不要因為颳風下雨天氣不好等原因請假,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遇事多跟老師溝通,班級會給幼兒安排值日,鍛鍊幼兒的自理能力、勞動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這些新的變化特別需要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唯有家園共育才能真正把幼小銜接教育搞好。
四、幼小銜接需要家長做什麼?
專業的事交給我們專業的人來做,但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具體來說:
一是調整好心態。不僅是給孩子們調整心態,更要給家長們調整心態,不能因焦慮影響到孩子,用平常心態迎接孩子們未來的小學生活,尤其是不要嚇唬孩子,要引導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新鮮感,讓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為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而感到驕傲。
二是調節好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最晚不超過9:30睡覺,有條件的每天中午午休一會,關注飲食,每天早上吃早餐。
三是養成好習慣。每天晚上學習後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不遲到,不隨便請假;周一到周五不看電視;學會自己喝水;每天按時完成布置的作業等。
四是轉變育子觀念。我們要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配合幼兒園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快捷鍵,更不能省事,我們要用靜等花開的心態迎接孩子成長。
幼小銜接教育是非常專業的一項工作,做好了對孩子、對家長、對社會意義重大,如果做不好,將會影響孩子一生。因此,這件事特別需要專業的、有情懷的人來做。從2014年開始,金太陽幼教集團就進行銜接教育,期間嘗試了多種路徑,最終確定了以上的幼小銜接教育思路。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持續的探索和實踐,把幼小銜接教育打造成金太陽幼教集團最為閃亮的一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