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2020年教育部關於開展「特殊的時光,不一樣的陪伴」全國宣傳月活動的相關要求,響應教基廳函〔2020〕11 號文件精神,大力宣傳國家學前教育政策、幼兒園保教工作及家庭幼兒教育等有關知識,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幼教集團與泰禹小學聯合開展「共研空間位置 同促幼小銜接」主題研討活動。
2020年6月11日上午,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19所公辦幼兒園教師代表相聚雨花區教育局第一幼兒園,共同研討幼小銜接數學教學相關內容。
本次活動深入探討大班幼兒與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及幼兒園與小學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和數學教學方式的銜接,旨在加強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兒童數學學習生活化」的意識。
主持人帶領大家玩了一個具有趣味性的「拍蚊子」方位遊戲,讓各位老師在這個遊戲過程中體驗層層遞進的方位判定難度,同時引導各位老師溫習關於幼小銜接、空間方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下關於空間位置概念的解讀,請大家思考:幼兒園與小學數學空間位置教學目標有哪些異、同?幼小銜接視角下應該如何設置兒童數學學習的目標?可以運用哪些策略讓兒童數學學習更加有效?
帶著這三個問題,大家現場觀摩了泰禹小學教師的《位置——左、右》活動、雨花區教育局第一幼兒園教師的《跳格子》活動。隨後,兩位執教老師分別對於現場教學活動情況清晰深刻地解讀反思小結。
接著,大家分組討論,針對「結合觀摩的兩個活動,分析幼兒與小學教學空間位置教學的目標有哪些差異與關聯?幼兒視角下該如何設置兒童數學學習的目標?分析活動一活動二中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宜?可做哪些調整和延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梳理。
面對兩個精彩的活動,專家會如何點評?雨花區教育科學研究所數學教研員兩位老師分別對活動進行了感性與理性並存的精彩點評,提出活動的設計要考慮知識的輸入與輸出雙向性,重視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幼小銜接教學目標定位中幼兒教育目標應當是「學前」而不是「前學」,不能搶跑,與小學的共性是要認知孩子的發展;建議老師們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重視當下課堂中孩子的已有經驗,做到因材施教。兩位教研員細緻又全面的點評,讓在座的老師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最後,雨花區教育局幼教集團總園長鄧益云為本次活動做專業引領。鄧園長指出幼小銜接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大家應該從這個共同的目標出發,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尋找幼小銜接最適宜的連結點,數學生活化學習是幼小銜接數學課程適宜的教學策略。鄧園長對在座的老師們提出了兒童數學學習的幾點建議與殷切的期望:讓我們周圍的世界數學化;讓數學學習不僅僅局限於操作還有應當有更多方式;讓孩子運用身體各種感官學習數學,激發兒童運用多種感官系統參與到數學學習中;要支持孩子們建構自己的數學思維。
鄧園長高屋建瓴的引領,讓在座的各位醍醐灌頂。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裡程。在本次主題教研活動中,老師們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提出很多獨到的見解,碰撞出不少思維的火花。相信幼兒園老師會繼續準確把握入學準備的內涵與要求,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小學老師也會幫助一年級新生做好入學適應,減緩幼小銜接的坡度和難度,切實減輕家長對幼兒「跟不上」的擔憂和壓力,從根本上消除幼兒園滋生「小學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