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想法,總是想看看孩子的日記裡寫的什麼,想看看孩子的社交軟體的聊天記錄,也想看看孩子的寶貝箱子裡面到底藏了什麼,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真的好麼?會不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很多家長對此嗤之以鼻,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兒,有啥隱私權。誒,最近在江蘇南京還真有一對父子因此鬧掰了,來,讓我們對這件事一探究竟。
夫妻倆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在家裡不好好學習,沉迷遊戲,成績下滑的很厲害,於是就準備在孩子的房間裝一個監控攝像頭,方便檢查孩子是否在好好學習,看似對孩子特別關心的舉動,沒想到卻惹怒了孩子,孩子一氣之下竟然報警了,說他的父親要在他房間裝監控來監視他,侵犯了他的隱私權。
這不,爭議點就來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先要弄懂什麼是隱私權?所謂的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簡單來說隱私權就是私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不能非法竊取的一種人格權。
1.我國民法典有所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毫無疑問,隱私權作為一項基本權利,是任何人都享有的權利,孩子也不例外。無論孩子的年齡有多小,都是有隱私權的。
2.我國法律有所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手機簡訊等個人信息,父母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雖然這位父親在孩子房間裝監控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確實也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而且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壓抑的心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也侵權,那也侵權,孩子還能不能管教了?當然能,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有監護權。但是父母在履行監護權時應當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對孩子的監護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像這位父親裝監控的做法就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是不對的。
3.家庭教育應該具有人情味,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社交聊天記錄等等,應該與孩子多進行交流,採取更好的方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實在交流不下去,適當的使用祖傳七匹狼也是可以的。孩子也要主動與父母談心,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和不開心的事告訴父母,讓他們為你排憂解難。多體諒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做這麼多都是為了你以後能出人頭地,少把時間花在遊戲上,做好該做的功課之後,可以適當的放鬆一下。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敞開心扉與孩子交流,既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又能促進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好了,以上內容就是我對這件事的分析與理解,大家還有沒有別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人心是桿秤,法律是準繩。關注,每天為您講解身邊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