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歐洲迎來大選年,荷蘭、法國、德國將相繼大選。當前,幾乎所有大選都遭遇主張脫歐的民粹政黨的挑戰,奧地利、匈牙利、波蘭、挪威和希臘等國還逐漸興起右傾民族主義,再國家化浪潮席捲而來,歐洲一體化遭遇史無前例的衝擊。
歐洲一體化危機非短期形成,歐洲出現再國家化趨勢,應歸結為歐盟內部的四大困境。
困境一:先發優勢漸失
作為世界唯一自我定位為「規範性力量」的國際行為體,一體化本是歐盟最大的先發優勢,使歐洲整體發展超越了世界多數地區。但此後,在新興國家參與開放式全球化競爭的形勢下,歐盟的先發優勢逐漸成為劣勢。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新興國家既可以通過地區一體化,也可以通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自身發展蓄力,歐盟卻難以做到這一點。歐元區財政政策尚未統一,卻率先統一貨幣政策,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便讓歐元區國家飽嘗危機之苦,迄今不能自拔。
困境二:民族認同缺失
歐盟認同,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歐洲內部民族認同感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地方認同大於國家認同」,「國家認同又大於歐盟認同」現象。例如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就表現出「強社會、弱國家、虛歐盟」的色彩。歐盟建立的意義日益被歐洲公眾所遺忘。如今,二戰結束初期出生的一代人已經老去,年輕一代更多將歐盟視為一個經濟組織或是具有新自由主義傾向的官僚機構,對歐洲一體化的支持不足。
困境三:誠信赤字高
在歐盟的對外談判中,成員國通常會從中獲取好處,把麻煩拋給歐盟機構,這造成了歐盟的誠信赤字。成員國認為歐盟服務成員國是應該的,於是遇到麻煩時指責歐盟也就是自然的事。比如,歐盟應對歐債危機乏力,成員國往往不從自身找問題而一味質疑歐盟。再如,歐洲的社會福利已經超過勞動生產力所創造的價值,從理性角度非改不可。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歐洲卻在維持高福利制度與解決債務危機之間陷入兩難,歐盟提出的想要解決問題的雄心勃勃的方案,很快就被各國政治日程綁架了。
困境四:人口及社會問題突出
以目前歐洲的人口出生率,歐洲能夠勞動的年輕人口將越來越少,老齡化人口結構帶來的社會開支將越來越大。然而,人口困境卻催生了歐洲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越來越多的人將問題歸咎於移民。
歐洲極右翼政黨藉助外來移民問題迅速崛起,其主要政策主張有兩點:一是反對外來移民和多元文化,二是反對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前者的表現形式是民粹主義,後者是民族主義。該主張在競爭力下滑的歐盟國家中迅速興起,作為一種政治宣洩,在中下層民眾中擁有廣泛的支持度。
今日歐洲,極右翼勢力已經遍及各地,絕大多數國家都存在形形色色的極右翼組織。這些極右翼組織以反對黨的身份攻擊執政黨以爭取選民;打著解決社會難題的幌子,將犯罪和失業歸咎於外來移民,煽動種族仇恨;公開或者隱晦地表達排外主張,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歐洲的極右翼勢力將自己看成是受害者的代表。所謂受害者,就是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失業大軍,以及那些日益感到不公平不安全的普通群眾。於是,反對外籍移民的排外主張,就贏得了相當的社會認同。
歐盟的困境源於歐洲一體化的深層問題,未來歐盟的前途不能局限於一體化,而應實現歐盟改革從「摸著石頭過河」向「頂層設計」的轉變,通過制度創新,重新塑造歐洲在世界的比較優勢。(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王義桅)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