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困境催生歐洲再國家化浪潮

2020-12-17 半月談網

2017年,歐洲迎來大選年,荷蘭、法國、德國將相繼大選。當前,幾乎所有大選都遭遇主張脫歐的民粹政黨的挑戰,奧地利、匈牙利、波蘭、挪威和希臘等國還逐漸興起右傾民族主義,再國家化浪潮席捲而來,歐洲一體化遭遇史無前例的衝擊。

歐洲一體化危機非短期形成,歐洲出現再國家化趨勢,應歸結為歐盟內部的四大困境。

困境一:先發優勢漸失

作為世界唯一自我定位為「規範性力量」的國際行為體,一體化本是歐盟最大的先發優勢,使歐洲整體發展超越了世界多數地區。但此後,在新興國家參與開放式全球化競爭的形勢下,歐盟的先發優勢逐漸成為劣勢。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新興國家既可以通過地區一體化,也可以通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自身發展蓄力,歐盟卻難以做到這一點。歐元區財政政策尚未統一,卻率先統一貨幣政策,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便讓歐元區國家飽嘗危機之苦,迄今不能自拔。

困境二:民族認同缺失

歐盟認同,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歐洲內部民族認同感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地方認同大於國家認同」,「國家認同又大於歐盟認同」現象。例如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就表現出「強社會、弱國家、虛歐盟」的色彩。歐盟建立的意義日益被歐洲公眾所遺忘。如今,二戰結束初期出生的一代人已經老去,年輕一代更多將歐盟視為一個經濟組織或是具有新自由主義傾向的官僚機構,對歐洲一體化的支持不足。

困境三:誠信赤字高

在歐盟的對外談判中,成員國通常會從中獲取好處,把麻煩拋給歐盟機構,這造成了歐盟的誠信赤字。成員國認為歐盟服務成員國是應該的,於是遇到麻煩時指責歐盟也就是自然的事。比如,歐盟應對歐債危機乏力,成員國往往不從自身找問題而一味質疑歐盟。再如,歐洲的社會福利已經超過勞動生產力所創造的價值,從理性角度非改不可。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歐洲卻在維持高福利制度與解決債務危機之間陷入兩難,歐盟提出的想要解決問題的雄心勃勃的方案,很快就被各國政治日程綁架了。

困境四:人口及社會問題突出

以目前歐洲的人口出生率,歐洲能夠勞動的年輕人口將越來越少,老齡化人口結構帶來的社會開支將越來越大。然而,人口困境卻催生了歐洲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越來越多的人將問題歸咎於移民。

歐洲極右翼政黨藉助外來移民問題迅速崛起,其主要政策主張有兩點:一是反對外來移民和多元文化,二是反對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前者的表現形式是民粹主義,後者是民族主義。該主張在競爭力下滑的歐盟國家中迅速興起,作為一種政治宣洩,在中下層民眾中擁有廣泛的支持度。

今日歐洲,極右翼勢力已經遍及各地,絕大多數國家都存在形形色色的極右翼組織。這些極右翼組織以反對黨的身份攻擊執政黨以爭取選民;打著解決社會難題的幌子,將犯罪和失業歸咎於外來移民,煽動種族仇恨;公開或者隱晦地表達排外主張,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歐洲的極右翼勢力將自己看成是受害者的代表。所謂受害者,就是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失業大軍,以及那些日益感到不公平不安全的普通群眾。於是,反對外籍移民的排外主張,就贏得了相當的社會認同。

歐盟的困境源於歐洲一體化的深層問題,未來歐盟的前途不能局限於一體化,而應實現歐盟改革從「摸著石頭過河」向「頂層設計」的轉變,通過制度創新,重新塑造歐洲在世界的比較優勢。(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王義桅)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雲會議|田野政治學:國家化、地方性與村民自治
    在從「政治民主」的視角觀察和分析村民自治出現困境時,一些學者漸漸轉換了視野,強調國家與社會的「異」,農村社會與國家進行著一種獨立的對話和博弈。由於過於強調國家中心主義,不可避免會忽視農村社會的作用,之後一些學者嘗試著從現代國家與農村社會的互動中減輕村民自治中國家建構色彩,寄希望國家進一步放權後農村社會的發育。
  • 王朔:法國移民問題折射四大困境
    對法國而言,從二戰導致的人口大量損失,到戰後60年代經濟快速擴張對勞動力需求的猛增,再到後來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都使得引入外來移民成為最簡單和有效的解決辦法。目前,法國的移民人數已超過600萬,約佔總人口的10%,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一些法國人不願幹又必須幹的工作。但問題是時代在變化。
  • 民主穩固還是民主衰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進展與困境
    20 世紀70 年代中期以來的民主化浪潮已有近半個世紀,本文試圖對這一巨變的成就和困境做一個全景式的概括。概言之,新興民主的穩固狀況到底如何?在多大程度上走向民主穩固,多大程度上出現民主倒退甚至崩潰?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有助於幫助我們突破意識形態的偏見和新聞報導帶來的「印象」,在一個恰當的比例感下理解現實。亨廷頓所命名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展開至今已近半個世紀。
  • OCP歐洲峰會將在阿姆斯特丹舉行,浪潮將展示多款OAI產品
    AI和邊緣計算作為當前最熱技術一直備受關注,這也是今年歐洲峰會的重頭戲。今年OCP社區在伺服器項目組下設立了OAI(Open 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小組,負責開發異構加速器計算方案技術規範,將加速器模塊標準化,簡化AI基礎架構的設計,縮短硬體設計周期。據悉,OCP將在主會上公布OAM(Open Accelerator Modular)、OAI-UBB標準等最新進展。
  • 讓2500萬歐洲人死於非命的黑死病,如何催生了文藝復興
    從1347年開始,一場黑死病瘟疫在歐洲蔓延,造成大量人員死亡。由於死人太多,英國和法國徵募不到足夠的士兵,不得不宣布暫時停戰。直到黑死病瘟疫在歐洲消失,雙方才拿起武器,重新開戰。連戰爭都要為黑死病繞行,可見黑死病的威力。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引起的傳染病,傳播速度非常迅猛,在短短幾年內就攻陷了整個歐洲。
  • 美國的四大挑戰沒有解決,走了「川普「還會再來「河普「
    「川普主義」其實是在美兩黨的建制派們一籌莫展時,「政治素人」試圖回應美國的四大挑戰中應運而生的。1、全球化挑戰:產業空心化與收入兩極化在新自由主義旗幟驅動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國出現了「空心效應(產業空心化)」、「極化效應(收入兩極分化)」以及「撕裂效應(人群撕裂和對立)」這「三大效應」。眾所周知,資本、科技、信息可以自由流動,但人員的自由流動相對困難。
  • 歐洲「四大公國」,哪一個地位最高?
    歐洲「四大公國」就是盧森堡大公國、安道爾公國、摩納哥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這四個公國地位最高的毫無疑問是盧森堡,他名字裡帶有一個「大」,而且盧森堡大公爵是波旁-帕爾瑪家族和拿騷-魏爾堡家族的後裔,可謂「根正苗紅」。
  • 我國陷入「催生」困境!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
    我國陷入「催生」困境!國家鼓勵生育,為何居民卻不願意生孩子?推薦語:現如今,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大問題。對此有人口專家預測,未來15年中國人口可能會再減少4500萬。年輕人為何不願意生娃了?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社會上給出的結論主要在於兩點,即:生不起、養不起。
  • 解析歐洲超級聯賽:貧富分化催生新蛋糕 歐足聯如何同豪門博弈?
    根據Goal的看法,如果本次商議真的有一個結果出現,那麼這些將會對整個歐洲足壇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直接改變現有的歐洲俱樂部的收入分配格局。在過去十年中,雖然職業足球的整體資產在迅速擴張,但是俱樂部間的貧富差距卻也在迅速拉大。一般說來,俱樂部的收入主要有幾個來源:直播版權分成、自家的贊助合同還有就是歐戰收入。
  • 歐洲「四大半島」前三個很發達,唯獨它又窮又亂
    不要以為歐洲半島佔全洲面積27%就以為歐洲到處都是半島,其實歐洲比較大的半島只有4個,分別是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四個半島號稱歐洲「四大半島」,它們加起來了總面積超過了全歐洲半島面積的一半以上,說白了就是歐洲除了這四個大的半島,其他都小得毫不起眼。
  • 晉級Gartner魔力象限挑戰者,浪潮存儲聚焦新興技術尋求新的跨越
    Gartner基於市場成長性和技術創新力評估給浪潮的這個結論,大大鼓舞了浪潮存儲的信心。Gartner關注的另外兩大指標:區域市場與執行力2019年,浪潮存儲跟隨著伺服器、HPC、AI一起搭船出海,在歐洲和南美等地的製造業、電信產業發達的市場開拓新的渠道和分銷商,從主存儲到單一產品增速超過160%。儘管如此,浪潮存儲產品的主體應用市場仍然還在亞洲。
  • 歐洲城市興起的雙向根源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世紀以來,歐洲經歷了三次「城市化」浪潮,分別發生在11—13世紀的中世紀盛期、16—18世紀的轉型時期和18世紀末以來的工業革命時期。三次城鎮化過程的總體特點是:越到後期,對外貿易在城市興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大。這是因為在16世紀之後,歐洲經濟已經與世界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城市作為商人和商品的聚散地,不能不與海外市場即對外貿易捆綁在一起。
  •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2019年GDP對比
    目前,全球被公認的發達國家共有23個,其中歐洲國家佔了將近一半,達到了16個。歐洲的16個發達國家中,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被稱為歐洲四大經濟體,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他們也是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國。近些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歐洲的經濟發展有所緩慢,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不同往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2020年1月底,英國正式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也給歐盟的未來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那麼,在2019年,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的經濟表現如何呢?
  • 法媒:邁阿密大量催生「蜥角獸」 擬打造新科技中心
    但如今,該市正力爭成為匯集科技初創企業的一個新中心,一些業內人士希望這會催生出一種新現象——「蜥角獸」。這個詞代表的是矽谷「獨角獸」的熱帶版。「獨角獸」指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為趕上佛羅裡達的科技浪潮,所謂的創業加速器開始在該州南部出現,創業加速器指的是那些投資新興技術企業、助這些企業加快早期發展速度的公司。該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去年在邁阿密開設分公司的「500初創」投資公司,以及兩年前成立的、為缺乏矽谷人脈的拉美和歐洲企業家提供機會的「冒險城市」公司。
  • 莊子:人生的四大困境如何破?你要學會忘記,才能超越!
    人生的意義——儒家的舞臺墨家的戰場,老子的上善若水,到了莊子這裡,完全成了生存的困境。在莊子看來,人生如困境如牢籠,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倒懸之苦。在莊子的人生觀中,我們要無可奈何地面臨四大困境。第一是自然的困境。人生於自然而歸於自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無不受到物的限制,沒有物就沒有生命,時間與空間是生命存在的載體與依託。
  • 教育學學科化的困境
    具體來看,早期的教育學關注的大多是教師培訓,當時就建立有數目可觀的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學院,教師培訓所等機構,這在歐洲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那個時期的教育學知識是圍繞教師職業建立起來的一套教育學知識,主要目的是培養教師。但是隨著20世紀初人文社會科學的專業化浪潮到來,社會科學形成了一套現代的專業標準之後,教育學也隨著這次浪潮建立了自己的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
  • 歐洲四大半島,哪個面積最大,哪個國家最多?
    歐洲面積不大,約1016萬平方公裡,但由於歐洲的海岸線非常複雜曲折,導致歐洲的半島比較多。歐洲有四個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裡的半島,而且全部是國際性半島,也就是說這四個半島上都不止一個國家。歐洲面積最大的半島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面積約7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的青海省(約72萬平方公裡)加海南省的陸地面積(約3.4萬平方公裡),位於歐洲北部。至於形狀,如果我們把歐洲看成一頭大象,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就像是這頭大象的鼻子,只有東北部與歐洲大陸相連,西臨挪威海,東臨波的尼亞灣、波羅的海,南臨波羅的海與北海之間的海峽。
  • 聚焦美博會:消費升級催生行業嬗變嬌聯集團四大品牌受熱捧
    實體零售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迎來了新的春天,在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同時對於「體驗」更為看重的新市場環境下,實體零售行業也不斷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9月2日-4日,第50屆中國(廣州)國際美博會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行。
  • 歐洲四大古老大學,牛津大學排名世界前十,名氣最大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並稱歐洲四大名校,這四所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和歐洲四大文化中心。博洛尼亞大學,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培養了但丁、伽利略、哥白尼等著名人物,博洛尼亞大學在今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第180位。
  • 從俄羅斯的東正教看宗教國家化,我們能學到什麼?
    天主教由於受梵蒂岡教廷的管轄,神學理論有官方指導,宗教規範性較強,但這也造成了教廷大於國家的權力體系,也就是歷史上歐洲的中世紀。直到今天,教廷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力依然強大,教皇在調停國際衝突上很有一手。同樣的,伊斯蘭教的政教合一性質更為嚴重,這點已經在中東國家體現的淋漓盡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