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筆者來到海拔900多米的沐川縣鳳村鄉桂香村五組山頂,放眼望去,群嶺起伏,層林盡染,「後河壩」香山野豬生態養殖場就藏在這寂靜的群山之中。
走進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23間圈舍規範排列,大大小小的野豬在圈裡活蹦亂跳,而在一旁,養殖場業主殷雲興正在與來自成都的楊姓客戶洽談野豬的訂購事宜,6000元的交易當場「拍板」,殷雲興的臉上掩飾不住開心的笑容。
盤活林下資源,發展生態養殖。2011年,殷雲興開始從屠戶到養殖戶角色的轉變,在家裡圈養起10頭野豬,由於沒有經驗,一年下來並沒有多大的收益,不過讓他懂得了一些野豬養殖的「門道」。2012年3月,他投入6萬多元,將野豬場遷到了群山環抱的「後河壩」,興建圈舍23間及相關配套設施,走上綠色生態養殖路。
「這些野豬除了晚上回到豬舍進食外,白天就在這3000多畝的山林裡四處活動。」殷雲興說,他養的野豬經常在山溝、樹林、洞穴、草地等處拱食,野草、野果子、蠕蟲、小動物等食料為野豬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來源。
生態放養的野豬肉質鮮嫩、野味濃烈、口味獨特,卻也讓這位「野豬管家」遭受放養的困惑。由於沒有設置隔離欄,野豬的活動範圍不受限制,有時部分野豬逃出馴養人員的「監控」,跑到村裡的莊稼地糟蹋玉米、紅苕、油菜等作物,僅今年的「賠償」就達6000多元。說到生態放養的難題,殷雲興一臉無奈:「目前資金缺口比較大,鄉親們給我提出圈養的建議,我也在努力的改進中,不過,野豬的『野味』絕不能『丟』。」
堅持生態養殖理念,殷雲興馴養的野豬受到眾多省內外客商的青睞,前來參觀採購的客戶越來越多,去年出欄生豬60頭,純收入達7萬多元。
馴養、配料、繁育、防疫……隨著野豬養殖經驗的累積,殷雲興不斷擴大養殖規模。2014年5月,他投資7萬元在山上建起120平方米的配套住房,和野豬一起在山上安了「家」,並騁請2名馴養人員幫忙照看,野豬從原來的10頭發展到現在的200多頭,殷雲興也成了鳳村一帶遠近聞名的「野豬王」。
「我賣的野豬生豬每公斤70元,野豬肉每公斤120元,一頭野豬一年可長到130斤左右,價值4000——5000元。扣除各項飼養成本,一頭野豬純利潤1000多元。今年70頭野豬出欄,我的利潤將在9萬元以上。」殷雲興自豪地說。
談到規劃和發展,殷雲興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將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做大野豬養殖產業,成立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走科學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野豬養殖增收致富」。 (崔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