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諮詢開辦企業,在司法所也能得到理想的答覆。」12月5日,回憶起在綿陽開辦科技公司的過程,四川智格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首次到綿陽科創區諮詢開辦公司業務,就近到司法所諮詢政策。沒想到,司法所工作人員積極協助辦理相關業務,還派專人陪同辦理相關手續。
這背後,是當地實行的「各層級服務專員幫辦代辦制」,即讓所有政府部門都能成為辦事窗口,「隨便進一扇門、辦好企業所有事」。綿陽圍繞企業誕生、成長、壯大、註銷全生命周期,不斷探索、總結凝練出「五專」企業服務機制。該機制近日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作為四川經驗向全國推廣。
找錯了部門,仍然能體驗到良好的開辦企業服務,這是「五專」企業服務機製成效的顯現,也是綿陽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生動縮影,以用戶思維提升用戶體驗,已成綿陽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名片」。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服務
總投資240億元的綿陽惠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第8.6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項目,通過服務專班組織、專員共同參與,全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僅240多天即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比計劃期限提前23天。
「這樣的速度讓人服氣。」惠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監說。
在過去,開辦企業涉及營業執照(含社保登記)、刻章備案、稅務發票申領、銀行開戶、住房公積金等,至少要跑6個部門,若涉及資質審查要跑部門更多。部門多、耗時長,成為困擾企業的痛點。現在,只需點點滑鼠,在綿陽市企業開辦協同平臺上即可完成,一次都不跑、3小時辦結。
綿陽從企業需求側找出準入、落地、融資、用工、退出五難問題,再從政府供給側想辦法,「五專」企業服務機制應運而生。「五專」企業服務機制,即專線「一號響應」、專網「一網通辦」、專窗「一窗受理」、專員「一對一服務」、專班「打通最後一公裡」。該機制變政府部門的單打獨鬥為抱團服務,極致壓縮審批時間。
「作為一整套工作方法,『五專』企業服務機制就是要為企業提供極致的服務體驗。」綿陽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局長陳松柏說。
從單項服務到集成服務
走進綿陽市政務服務大廳,7個服務窗口一字排開,窗口上的指示牌都是「綜合受理窗口」。
四川綿陽眾益拍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前來辦理轉移登記業務,在窗口提交資料後,通過市房產交易和不動產協同平臺自動分發至房產交易、不動產登記、稅務部門,3部門同時工作,僅半小時就辦結之前需5天才能完成的業務。
辦事流程更簡潔、大廳設置更人性化,主要得益於綜合窗口的設立。2019年8月15日,綿陽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全面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將政務服務大廳部門窗口統一調整為綜合窗口,「用戶」辦事一窗交件,不用再找部門窗口。
除綜合窗口外,綿陽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還成立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以及全流程服務。
從固定服務到定製服務
上半年,一家海外科技企業計劃在綿陽投資建廠,為綿陽惠科就近供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且該公司股東分散在各地,短時間內無法交齊紙質材料。
「這可能導致企業註冊延期數月,影響後續工作。」該公司綿陽負責人周華琴說。為破解難題,綿陽市創新方式為該企業提供定製服務,允許其先交紙質材料掃描件,「容缺受理」推進相關程序。很快,企業完成註冊。兩個月後,該企業按約定再提供登記原件,並按合同完成注資2800萬美元。
創新的目的就是提升政務服務體驗。綿陽在此案例基礎上,制定「容缺辦+零見面」企業開辦制度,也為其他企業註冊提供了便利。
營商環境的優化帶來實效,前11月,綿陽新增市場主體48910戶,增速14.29%。其中,新增企業14303戶,增速18.64%;新增個體34231戶,增速13.18%。
從線下跑腿到數據跑路
10月,四川綿陽圓福通商貿有限公司李經理查詢申報電費補貼政策。通過綿陽市企業服務雲,他在1秒內查到5條相關政策,5秒內系統自動為該公司匹配政策3條,60秒完成政策申報,2個工作日便收到了辦結簡訊。
李經理的這種體驗背後,就是綿陽打造的企業服務專網。專網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查、精準送、精準辦和企業訴求處理快速響應、及時辦理。
優化營商環境永不止步。綿陽還以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為首要需求,大力推動減材料、減時間、減流程、減費用、優服務的「四減一優」。通過數據跑路,市級1648個政務服務事項總承諾時限在原基礎上減少2666個工作日,申請材料減少302份,辦理環節減少3208個。(記者 祖明遠 尹勇)
編輯:徐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