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詔書炮製始末

2021-01-08 中國網

神秘客人的夜訪

日本東京:1945年8月13日夜十點。由於美軍的空襲,實行了燈火管制,整個城市漆黑一片。在茫茫夜色中,一輛黑色的轎車悄然停在了小石川區原町的金雞學院門前,一個戴著墨鏡的人從車裡走了出來。

當被門房帶領到玄關之後,這個神秘的客人才摘下墨鏡,遞上名片:「內閣書記官長秘書官」。

很快,從二樓走下來一位四十餘歲的學者,接過客人遞上來的一疊稿紙,取出眼鏡和一支紅色鉛筆開始認真看起來。他一字一字地讀著稿紙上的內容,不時還自言自語幾句,或者停下來思考一番,然後再用紅鉛筆在紙上修改著什麼。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他將修改後的稿紙交還給來客,而這位客人也像來時一樣,靜悄悄又急匆匆地離開了。

這位學者,就是後來被人們譽為「昭和教祖」的金雞學院學監、日本著名學者安岡正篤,而他所修改的,就是兩天後日本天皇將向全國宣讀的「終戰詔書」。

「一稿」、「二稿」的出臺

事情還要從幾天前說起。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8月9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百萬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同時,第二顆原子彈也在長崎上空爆炸。負隅頑抗的日本陷入絕境。在日本政府和軍部緊急召開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上,交戰派和主和派激烈爭吵,首相鈴木只得向天皇請求召開御前會議。在御前會議上,昭和天皇最後做出裁決——接受7月26日同盟國發表的《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御前會議結束時已經是8月10日凌晨兩點多,但時任內閣書記官長的迫水久常卻無法休息。他立刻回到自己位於首相官邸二層的辦公室,著手停戰詔書的起草工作。

按照慣例,天皇的詔書一般都要請相關方面的專家來負責起草,但這次是高度機密,迫水只能自己動筆了。早在會議之前,迫水就已經意識到,無論這次會議的結果是什麼,都需要形成一份重要的詔書。因此在開會的時候,他努力將天皇的每一句話都銘記在心。現在,他趕緊將自己頭腦中所記下來的內容寫到紙上。日本停戰詔書的最初稿就這樣逐漸成形了。

但迫水所記下來的內容還是口語形式,需要轉化成正規的書面語言。於是,天剛剛亮,迫水就派人請來了曾經參與過開戰詔書修改工作的早稻田大學教授、漢學家川田瑞穗,請他將自己所記錄下來的文字轉成正式的詔書格式。一天之後,11日一大早,一夜未眠的川田送來了改後的詔書草稿,這被稱為「迫水內閣書記官長第一稿」。

11日白天,迫水又請來幾位具有相當文學素養的官員和學者,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和修改,形成了「迫水內閣書記官長第二稿」。

尋章摘句煞費苦心

12日一大早,覺得自己很難再進行修改的迫水撥通了金雞學院學監安岡正篤的電話。

時年47歲的安岡正篤是戰前日本著名的法西斯理論家,早年曾經與大川周明、北一輝等人共同進行所謂國家革命運動。他先後創辦了金雞學院和日本農士學校,致力於「精英教育」,為國家「革新」培養人才。日本財政官界很多重要人士都曾到這兩所學校聽過課,因此大多尊稱安岡為老師。憑藉深厚的學養以及這兩所學校的各種活動,安岡在日本的財政官界結成了一張巨大的人際關係網,在當時日本的領導階層頗有名氣。

儘管是星期天,接到迫水電話的安岡還是立刻來到了首相官邸。雖然迫水在電話中並沒有說明是什麼事情,但安岡憑藉自己在政界的廣泛關係,早已聽說日本政府可能會向盟軍投降,因此對於此行的目的已經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迫水向安岡拿出了「第二稿」,同時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若干年後,安岡曾經這樣回憶自己當時修改詔書的原則: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認為……絕對必要的就有兩點:

第一,必須要選擇任何國家敗降時所沒有用過的、可以代表日本天皇權威的辭令。

第二,不能顯示出日本是因戰敗力盡、不得已而投降的;必須說是受道義之所存、良心之至上而做的決定。敗降決非基於利害得失,這是日本的皇道,日本精神的精粹。我想這兩點是決不可以遺漏的。

在這個思路下,安岡對詔書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其中,安岡認為最重要的有兩處:

其一,安岡將草稿中的「欲永遠確保和平」改為了「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出自安岡本人非常喜歡的「橫渠四句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集·張子正蒙》)將這句話放到停戰詔書中,很顯然是要為日本的投降強行塗抹上一些光輝的色彩。

其二,安岡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一句前面加上了「義命之所存」。「義命」出自《春秋左傳》的「以信行義,以義成命」(《左傳·成公八年》)。安岡寫上這句話,則是希望減少日本投降的被動性,增添一些道義的色彩。

安岡特別叮囑迫水,這兩處是全篇詔書的著眼點,一定不能再改。

一詞之爭的玄機

13日晚上,如文章開頭所描述的那樣,秘書官驅車來到安岡住所,將經過內閣審議後形成的「閣議提出用詔書第一稿」交給安岡進行再次修改。然而,安岡發現,「為萬世開太平」一句被保留了,但「義命之所存」一句卻被刪掉了,取代它的是「時運之所命」。感到不滿的安岡又把它改回了「義命之所存」。

原來,在內閣對安岡第一次修改過的草案進行審議時,「義命之所存」這句話引發了爭論。大多數內閣成員認為,「義命」不是一個正式的詞語,擔心國民會聽不懂。迫水想到安岡的叮囑,便一再解釋。但反對者最後拿出了詞典,說詞典上並沒有這個詞。迫水無言以對,只好任由內閣將這句話改成了「時運之所命」。

8月14日上午,御前會議再次召開,最終確認了結束戰爭的決定。會議結束後,迫水急忙根據天皇的最新講話,對詔書草稿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下午,迫水又再次請求安岡來到首相官邸。

對詔書草稿進行第三次修改的安岡,再次看到了讓他覺得刺眼的「時運之所命」。在安岡一再質問下,迫水只得將實情說出,並表示會努力爭取保留安岡的修改。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發表了停戰詔書。在金雞學院裡,安岡正篤與前來參加學院下午講座的一百餘人一起收聽了「玉音放送」。很快,安岡就發現,自己反覆強調的「義命之所存」一句不但沒有被保留,反而又進一步被改成了「時運之所趨」,這讓安岡大為惱怒。雖然看起來只是兩個字詞的修改,但其中的意義卻有很大不同:如果說「義命之所存」,就是表明日本結束戰爭是出於道義上的考慮,而用「時運之所趨」,就等於直接承認了日本是戰敗而投降。

歷史豈是幾個詞藻所能粉飾

國家戰敗投降的陰影,與圍繞著詔書修改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安岡始終耿耿於懷。有人說,停戰詔書可以說是天皇與安岡合作完成的,這原本應該是一種極大的榮譽,但安岡卻覺得「參與起草天皇詔書……對我而言則是一件永遠不可磨去的憾事。所謂『千愁萬恨』恰可形容我的心情。那件事對我的心、我的靈魂是永遠的傷害。」

在安岡看來,內閣諸大臣太無知,結果使天皇蒙羞。他甚至一直不願意跟人談起自己曾參與了詔書的修改工作。而據說,這一任的內閣大臣後來也的確為此事向安岡進行了集體道歉。

其實,無論用什麼樣的字詞,日本戰敗投降的事實都是無法改變的。無論是安岡,還是其他所有參與了詔書修改的人,都只是從自己的尊皇主義思想出發,極力想為天皇、為日本挽回一些面子,用微言大義加以粉飾和塗抹,是自欺欺人。殊不知,客觀地認識歷史,並對之進行分析和檢討,才真正是對歷史負責的正確態度。(陳濤)

相關焦點

  •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2015-08-26 15:09:31《投降詔書》的日子。但隨後又據太平洋戰場之大局,將紀念日改為9月3日,原因是此前一天裕仁再次發布詔書,正式授權籤字接受投降書。  短短半個多月,裕仁連發兩道詔書,值得玩味的不是詔書的頒發頻度,而是它的遣詞造句。確如裕仁所言,第二道詔書事實上是一份「由同盟國最高統帥指示的投降書」,換言之,「詔書」的文稿是由美國擬定的,「投降書」等字眼,也是由同盟國「強加」的,日本所認可的,僅僅是「停止敵對行為」。
  • 日本投降的時候,投降詔書是文言文,日本的子民還得靠翻譯才明白
    德國的軍事實力遠遠要比日軍大幾倍,眾所周知德國的黑武器是層出不窮,但是惡勢力永遠不會一直勝利的,在各國的打壓下德國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到最後希特勒被逼到自殺,德國也投降了。德國投降之後,很多的人就已經猜測到了日本的下場,可是日本人還是非常倔的,最後被逼到了絕境,天皇才下令說投降,在世界各地的日軍才紛紛放下武器。
  • 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避談 「無條件投降」,以免引起恐慌
    昭和天皇署名詔書原件 受到日本小說《日本最長的一天》與相關影視劇的感染,在談到二戰投降問題時,大多數目光都在關注昭和天皇、鈴木貫太郎等人的一舉一動,不少人也會感嘆於舉刀自盡的陸相阿南惟幾
  • 日本天皇投降詔書被當「玉音放送」,70年後首次公開,曾引發叛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日本天皇裕仁籤署的《終戰詔書》在當天以錄音的形式正式對外廣播,昭告世界,這也是日本天皇的聲音首次向日本公眾播出,被稱為「玉音放送」。
  • 二戰日本投降,天皇宣讀終戰詔書,使用奇特發音,很多人聽不懂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日。這一天的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裕仁天皇廣播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則《終戰詔書》。《終戰詔書》是日本政府照會中立國瑞士、瑞典大使後,明確投降終戰的決定,並由當日本時首相鈴木貫太郎主持起草的。終戰詔書,顧名思義就是終止戰爭。比較詭異的是,日本用終止,而不是投降,值得讓人玩味。與終止對應的是詔書的措辭,手段多樣,意在模糊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規避各種戰爭責任,歷來為人所不齒。
  • 日本投降70周年 重溫815天皇《終戰詔書》「玉音放送」原聲(視頻)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裡觀看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整,日本所有電臺同時播出裕仁天皇宣讀的《終戰詔書》。這是日本天皇的聲音第一次向普通公眾播出,被稱為「玉音放送」。詔書中沒有「投降」二字,也找不出「戰敗」等詞語,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也加以曖昧處理,僅在標題使用中性詞「終戰」宣告戰爭結束。 8月1日,日本宮內廳首次公開了裕仁天皇宣讀停戰詔書的原版錄音,戰時充當皇宮防空洞的「御文庫附屬室」照片和影像資料也同時公開。
  • 「玉音放送」: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為何絕口不提「投降」
    停戰詔書的文本(結尾部分),可見天皇的籤名和御璽圖案。原件現藏日本國會公文圖書館。然而,以廣播形式公布的《終戰詔書》並不是一份檢討日本罪行的文件:它鼓吹日本的侵略政策是為了追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譴責美軍「使用殘虐之新型炸彈,頻殺無辜」;帝國在道德上並無瑕疵,也不曾戰敗,只是為了避免「招來我民族之滅亡與人類文明之破壞」,才忍痛決定與盟國停戰。70年來日本右翼對侵略歷史的歪曲和回護,無不出自這一邏輯。
  • 舊社會的無奈:日本停戰詔書中出現一個字 是對中國人的侮辱
    舊社會的無奈:日本停戰詔書中出現一個字 是對中國人的侮辱 舊社會的無奈:日本停戰詔書中出現一個字 是對中國人的侮辱 舊社會的無奈:日本停戰詔書中出現一個字 是對中國人的侮辱 今天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布了終戰詔書
  • 74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這是一張1945年8月15日的報紙 頭版頭條 是五個碩大的黑字 「日本投降矣 今天是日本投降74周年紀念日 74年前的今天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 日本天皇向日本人喊話投降時,為何還帶一個翻譯,他說的哪國話?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終於將世界人民從戰爭中解救了出來。但是在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的德國投降三個月之後,日本才終於宣布了自己的態度,為什麼要拖這麼久呢?其實日本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要有條件投降的,可是美國一直沒有同意,但是在看到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下場之後,裕仁天皇退縮了。
  • 日本投降時說的不是日語?下面的人莫名其妙,根本聽不懂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御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一個值得被中國人民、世界人民記住的日子,世界法西斯政權被粉碎,全民狂歡,噩夢終要結束。但是,日本的投降比德國晚了整整三個月,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為什麼日本不反思二戰責任?看看天皇在《終戰詔書》裡都寫了些啥
    不過日本人是頭鐵,都這樣了還緊咬牙關不鬆口,愣是堅持不投降,於是在3天後第二顆原子彈扔到了長崎,美軍告訴日本:我這還有很多顆這種炸彈呢,有本事你別投降,我一天給你來一顆?還沒等日本人喘過氣來,四天後蘇聯出兵東北,紅軍秋風掃落葉般把日本關東軍打了個屁滾尿流,得,玉碎計劃徹底破產,帝國引以為傲的關東軍又打了水漂,全完了!
  • 日本宣布投降在8月15日,為什麼抗戰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還有第二份《投降詔書》今天大家紛紛在朋友圈發微信,是因為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播出了一份《投降詔書》,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落款時間是8月14日,前一天錄好了音的。很多人會以為,這份詔書一播出,國人都跑去慶賀,而日軍也放下了武器。其實,遠沒那麼簡單。首先,不光是中國人,幾乎所有盟國人民都覺得:被日本人忽悠了。大家很惱火。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不過,在日本投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出現了民眾聽不懂的尷尬局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日本是法西斯中最晚投降的國家,雖然在德國宣布投降之後,日本也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它仍然堅持了3個月之後才投降,日本為何如此頑強呢?
  • 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為何說聽不懂的「鶴音」,不說日語?
    譬如,1945年日本投降時,投降詔書還是天皇宣講的。可能我們國人當時聽了沒有啥感覺,畢竟語言隔閡擺在這裡。但事實上,日本本國老百姓也聽不懂,因為當時天皇宣講投降詔書時,說的根本就不是日語。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演講為什麼不說日語?說的話日本人都聽不懂!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演講為什麼不說日語?說的話日本人都聽不懂!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的五十音圖分平假名和片假名。除此之外,日本也有漢字,這些漢字流傳日本很久,是繁體形式。所以學習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不算是難事,但是即使再優秀的日語生也聽不懂日本天皇的演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演講為什麼不說日語?說的話日本人都聽不懂!不光是學日語的人聽不懂日本天皇的話,連日本百姓自己都聽不懂。因為日本的天皇講的是「皇室方言」,其官方名字為「鶴音」。這種獨特的講話方式,只有日本天皇才配使用,這也是日本皇室禮儀的體現。
  • 日本投降時天皇為何不講日語?下面的人根本聽不懂,原因很簡單!
    一九四五日本宣布投降,終於將世界人民從戰爭中解救了出來。但是在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的德國投降三個月之後,日本才終於宣布了自己的態度,為什麼要拖這麼久呢?其實日本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要有條件投降的,可是美國一直沒有同意,但是在看到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下場之後,裕仁天皇退縮了。
  •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時,為何說的不是日語?日本民眾需要翻譯才能聽懂!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時,為何說的不是日語?日本民眾需要翻譯才能聽懂!二戰可以說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損失最慘,傷亡最多的世界大戰了。而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日本最為頑強,甚至不惜要發動一億人的玉碎行動來頑抗到底。而在美國原子彈和蘇聯的打擊下,天皇才被迫宣讀投降詔書,宣布投降。
  • 二戰日本是「無條件投降」?日本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死戰決不降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廣播錄音的方式,向日本全體國民宣布投降。長久以來,關於日本投降前面總有「無條件投降」五個字,這可不是隨意加上的,是有講究的,甚至可以說是大有學問的。
  • 在宣布投降的前一晚,日本天皇在幹什麼?兵變又是如何鎮壓的?
    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人們就知道日本投降只是時間問題。相對於被日本民族侵略國家的歡呼,日本國內則是一片混亂,東京處於陰謀、暴亂、屠殺和叛亂之中,這是軍國主義分子拒絕相信日本會在不久後投降的現實,因為做的垂死掙扎。在日本投降前一晚,日本天皇故意洩露記錄了投降的聲明,從而使軍隊中的激進派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