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進網貸深坑的年輕人:欠下十幾萬,起初只想買部手機

2020-12-19 讀創

職業貸款諮詢師揭秘,深陷網貸泥潭的年輕人如何上岸?

做了6年的貸款居間諮詢服務,丹妮還是沒能改掉「感情用事」的毛病。在查到年輕女孩芳芳的徵信情況時,丹妮心一涼,又被騙了。

芳芳是丹妮的一位客戶,96年出生,在一家網吧工作,月工資6000元。她求助說,因為自己家裡有「急事」,想讓丹妮幫忙從銀行或者小貸機構貸出幾萬塊錢急用。再三向芳芳確認花唄只逾期了幾個月後,丹妮開始幫忙操作,但最後被徵信系統告知芳芳的花唄已經逾期兩年,沒有資產可以抵押的芳芳不可能從銀行或者小貸機構借到錢。

「每次與前來諮詢的客戶溝通之前,我都會先表態,無論自己的財務狀況有多糟糕,一定要坦誠溝通,不能說慌,但因為是放款後再付諮詢服務費,能絕對坦誠的用戶是少數」,丹妮告訴《深網》。

對於說謊,芳芳有自己的藉口:「我如果開始就說我花唄逾期2年,你就不會幫我操作了」。

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丹妮還是耐心給芳芳建議,好好盤一下自己網貸的債務和年化利率。「那你借錢給我吧」,丹妮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芳芳打斷。「你父母不管你嗎」,丹妮沉著氣問。「那你能讓你同事借錢給我嗎」,芳芳又一次打斷了丹妮的話。

丹妮這次徹底死心了,直接掛了電話。從事貸款居間諮詢服務的6年裡,丹妮接受了上萬人的借款諮詢,芳芳只是眾多欠債年輕人的一類。

「就像著魔一樣,只想先拿到錢,怎麼還,會有什麼後果,他們都不去想」。

2014年,在廣州工作的丹妮開始做貸款居間諮詢服務,從2018年開始,丹妮發現找自己諮詢網貸、信用貸的90後年輕人越來越多,自己就在知乎上開了號「丹爺教貸款」,把常被諮詢的問題分享出來。

在丹妮借貸的90後客戶裡,他們借錢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二是以貸養貸。

「網貸是為應對緊急情況而產生的資金拆借行為,不應該把其當成生活的剛需。一旦撕開網貸的口子,就像打開潘多拉魔盒,沒有自制力和財商的年輕人很難將這個盒子關上,會在網貸泥潭裡越陷越深」。

在丹妮的認知裡,90後能還清貸款,從「網貸」的泥潭裡成功上岸的要麼是在自己穩定工作基礎上做財務規劃,把所有網貸一次還清;要麼靠父母「扶一把」把債務一次性還清,之後強制與網貸一刀兩斷。

01

大學生和女孩是「軟柿子」

2019年底,有媒體針對大學生超前消費進行問卷調查,89.77%的受訪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進行超前消費,在超前消費的類型中,85.98%用於購物,用於飲食和娛樂的分別佔65.15%和30.30%。

就像有毒的蘋果,一聽到超前消費這個詞,已經畢業3年的琳琳還是心有餘悸。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在大學期間分期買的一部手機竟然成為自己噩夢的開始。

2014年9月,手機卡到發不出信息的琳琳想給自己換一部手機。「我當時用的手機是高二下學期我爸給買的酷派,已經用了3年了。因為當時在學校學生會工作,為了方便溝通所以想換部手機,但父母沒同意,就賭氣下載了分期樂,分期買了一部新手機」。

在琳琳的預期裡,自己每個月生活費400元,每月還款200元,省吃儉用,兩年左右就能還清貸款。2016年3月,就在琳琳快還完手機分期貸款時,她又面臨了一個難題。馬上就要畢業實習了,需要在校外租房的琳琳需要錢來租房和交押金。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個著名的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

在琳琳的價值體系裡,孩子畢業後就不好意思跟父母要錢,況且自己父母都處於下崗的狀態。對於租房的資金缺口,琳琳再一次想到了分期樂。

對於剛剛實習的琳琳來說,網貸就是無底洞。除了房租和押金,琳琳還要面臨吃飯和交通的支出,琳琳就開始搜羅更多的借貸平臺,陽光普惠生活、有錢花、小米貸款、小花錢包…只要是聽說過的借貸平臺,琳琳都會下載,比較利率高低,不知不覺中過上了以貸養貸的生活。「每月工資剛到帳就直接還貸了,就像快斷了線的風箏,也不知道哪天自己會重重的摔到地上」。

線斷掉的那天在今年3月。因為疫情,琳琳所在的公司工資打折而且延期發放,這導致了幾個平臺的貸款沒有按期還上。「中午吃飯、晚上睡覺前都有催帳電話打過來,不接電話,他們就發簡訊,或者申請加微信催付」。

對於琳琳來說,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網貸平臺「炸通訊錄」。一些平臺找不到琳琳,就開始給琳琳的朋友打電話。在琳琳看來,不連累朋友和父母是自己堅持下去的最後一道防線了。

「為了快速來錢,我甚至想過去捐卵,雖然我知道這是犯法的,但當時自己完全被還錢衝昏了頭腦」,琳琳不想回憶這段不堪的往事。

對於「炸通訊錄」,丹妮解釋說,不少網貸平臺在資質審核之前都會跟借貸人要3個聯繫方式,分別是朋友的、父母的及工作單位的電話。他們在放款之前,會給相關聯繫人打電話,以當事人在申請辦理銀行信用卡為由核實當事人相關情況。

催債公司眼看琳琳還款無望,最終把電話打給琳琳的父母。「父母東拼西湊幫我還了12萬,剩下的,我用工資一筆筆還,還清一個平臺,刪除一個APP」。

找丹妮諮詢的大學生也不在少數。「大學生群體是網貸平臺眼中的軟柿子,因為沒有社會經驗,又怕名聲受損影響畢業,比較容易被催債公司恐嚇,所以只要大學生有一個長期使用的電話號碼,就能借到錢,這也是前幾年大學生群體頻繁發生裸貸的原因。而且,不少網貸平臺都有一個共識,在大學生群體裡,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借到錢,因為可以「物化成資源」。

對於前來諮詢貸款業務的大學生,丹妮主要以聊天為主,主題只有一個,在沒有正式收入之前,不要輕易碰網貸。「銀行及正規的放貸機構一般是不會做大學生業務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給大學生匹配貸款額度的網貸平臺就是在變相割大學生父母的韭菜」。

02

上岸靠父母

對於不少剛工作、沒有多少收入的年輕人來說,最終將自己拉出借貸泥潭的往往只有自己的父母。

97年出生的陳鵬已經遠離短視頻、直播等網際網路娛樂生活有1年多了,方法簡單粗暴,將自己之前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換成諾基亞老人機。

2019年9月,陳鵬的父親用7萬8千元將其工資卡從放高利貸的人手裡換回,結束了陳鵬1年多被催債和利滾利的暗黑生活。陳鵬還清晰的記得當時父親粗壯的手臂上暴起的血管在突突的抖動。從那以後,陳鵬就翻出了父親經久不用的諾基亞老人機,「怕自己控制不住,又開始刷視頻、看直播、打賞」。

2017年,技校畢業的陳鵬在父母的安排下進入某三線城市一個中型企業工作,包吃住每月工資4500元,畢業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陳鵬的生活還算順遂。轉折發生在2018年6月的某一天晚上,同住的室友觀看的美女直播吸引了陳鵬的注意。好奇心驅動下,陳鵬也下載了各大短視頻APP。

陳鵬性格內向,能聊的來的朋友特別少。但在直播的世界裡,陳鵬卻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及被仰望的感覺。當看直播打賞的金額逐漸從幾百塊上升到幾千時,陳鵬收到很多「爺們」、「帥氣」等「讚譽」。

「從小到大都沒有人說我帥氣」,陳鵬說。

為了支持一直很「崇拜」自己的主播妹妹,陳鵬會在她與其他主播連麥PK時豪擲幾千元充值,為其打CALL,「雖然一次充值佔了我大半個月的工資,但當時一點都沒有心疼的感覺」,陳鵬說。

靠「打賞」得到的稱讚就如海市蜃樓。當陳鵬再難出手闊綽時,那些曾經追捧陳鵬的主播們開始變的冷淡。為了找回那種被捧著的感覺,陳鵬開始向「朋友」借錢。「剛開始借了5000元,後來又借了15000,2萬元一個月的利息2800」。

2萬元,一個月利息2800,借貸利率168%。「這麼高的利率,每月一大半的工資用來還利息,你沒想過這是高利貸嗎」,對於《深網》的疑問,陳鵬說,「當時就跟魔障了一樣,根本沒考慮這些。」

但2萬的高利貸只是開始,為了拿到更多的錢,陳鵬開始在網上搜索貸款信息。

「還真搜到了,加了對方的微信,簡單聊了一下,就約了線下見面。借款4萬,一個月利息4000元。當時對方把我身份證拍照後,要了幾個我朋友的電話號碼,還拿走了我的工資卡(當時裡面已經沒錢了),說做抵押」,陳鵬回憶。

拿到錢後的陳鵬,又迅速陷入了給主播打賞帶來的興奮中。隨著等級越來越高,陳鵬越陷越深。

2019年8月,自知已經還不起高利貸的陳鵬直接換了手機號碼。找不到陳鵬的催債人開始給陳鵬朋友打電話,朋友當晚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陳鵬父母。父母連夜找親戚湊錢,來到陳鵬工作的城市,一次性解決了陳鵬所有的外債。

「你還記得一直打賞主播的名稱嗎?還聯繫嗎?」,對於這個問題,陳鵬揉搓著手裡的諾基亞手機說,「真的不記得了,自己不敢去想那一年的事情,就像患上了選擇性失憶症,現在只想好好工作賺錢,幫父母把欠親戚的錢還上。」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決定的發布會,會上宣布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LPR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較過去的24%和36%大幅下降。

對於陳鵬等年輕人的遭遇,丹妮說,「沒有對財務及利率知識最基本的認知,被收割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對於深受高利貸之苦的年輕人,丹妮解釋:只要是高於國家規定的民間利率範圍,當事人是可以在當地申請免費的法律援助,抹掉超額的利息。

03

被精準「跟蹤」的年輕人

中國人民銀行曾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

丹妮也曾做過不完全統計,找自己諮詢解決網貸問題的客戶多是90後,80後相對較少。為何是90後更容易對網貸上癮?

「90後是網際網路的原居民,瀏覽網頁、刷短視頻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用戶點了關於貸款的相關信息或者推廣連結,他們就可以被大數據和算法精準跟蹤」,丹妮說。

丹妮的一個客戶林濤就是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偶然接觸到某平臺的金條產品推廣。看到僅有0.04%的日利率,林濤就有些心動。林濤是大學老師,月薪只有1萬,但這個產品卻給他匹配了20萬的貸款額度,3年分期還清。

「林濤三年工資36萬,要還20萬的貸款加上近4萬的利息,這就導致他平時可支配的生活消費大打折扣,此時他就會想去其他金融平臺匹配額度,負債越滾越大」。

除了更容易接觸到網貸平臺信息外,在丹妮看來,部分年輕人之所以更喜歡從網貸等平臺借錢是因為網貸平臺有3個年輕人喜歡的特點:容易、體面、快速到帳。

「有些客戶也知道銀行貸款利率比網貸低很多,但為何還是選擇網貸,是因為去銀行貸款太難了,到銀行貸款,用戶徵信、收入、住址、親戚朋友電話、甚至房產證等相關資料都要提供,但網貸不同,動動手指基本錢就到帳了」,丹妮說。

算法跟蹤、操作簡單、快速到帳,對於沒有太多社會經驗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就成了各大網貸平臺爭搶的「蛋糕」。

此前經常被電話銷售轟炸的林濤最近發現一個現象,給自己推銷貸款的電話明顯少了很多,反而經常會收到一些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告知自己在某某平臺有幾萬的信用額度。

「大部分都是假的,別信,這只是借貸機構獲客的營銷方式,自今年6月工信部發文全面整治電銷開始,之前做電話銷售的借貸平臺都將目標轉向簡訊營銷和短視頻平臺推廣了」,丹妮說。

(文章中的丹妮、芳芳、琳琳、陳鵬、林濤等均為化名)

來源:騰訊新聞深網(作者:張睿)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深網|掉進網貸深坑的年輕人:沒畢業就欠下十幾萬,起初只想買部手機
    是為第二篇,記錄深陷網貸泥潭的年輕人的掙扎與自救。 職業貸款諮詢師揭秘,深陷網貸泥潭的年輕人如何上岸?從事貸款居間諮詢服務的6年裡,丹妮接受了上萬人的借款諮詢,芳芳只是眾多欠債年輕人的一類。 「就像著魔一樣,只想先拿到錢,怎麼還,會有什麼後果,他們都不去想」。
  • 女子分期花8千買蘋果,卻欠下100萬貸款,女子:網貸害死我
    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賺的錢不多,虛榮心卻很強,很多東西都想用貴的,用貴的自己的臉上就有面子。有人用最新的蘋果,你也想用最新的蘋果,但是你的工資消費不起這個蘋果那怎麼辦?現在可以分期,分期可以說是花未來的錢,很多的聯繫人的也適應了現在的分期付款,所以現在年輕人去掉開銷,去掉分期付款,工資就沒剩多少了,剛發完工資還完分期,可能就沒有錢了。
  • 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夜讀
    >最近,在某知名網際網路平臺,一個名為「負債者聯盟」小組聚集了很多年輕人。有一位梁先生在分享他的欠債經歷時稱,他最多時大概使用過七八家網貸平臺,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欠下13萬元。越來越多的債務就像一塊大石頭壓著梁先生,最終逼迫他離開打拼多年的城市、放棄原來的生活,直到用近兩年的時間還清了債務。這段經歷讓他產生痛的領悟,終於明白不要輕易貸款,不要超前消費。像梁先生這樣的人在現實中為數不少。
  • 網貸8萬,兩年後還欠100多萬!讓年輕人深陷網貸的鍋,誰背?
    幫小偉還清所有網貸後,父親開始教育小偉。不過小偉仍然表現得相當不以為然,惹惱父親後還直接報警稱 " 父親家暴 "。當然,網貸那麼『龐大』,絕對不僅是大學生,年輕人絕大多數躲不了這一茬。有網友描述過:"我們生活中,網貸就像在循環考驗我們,不是用優惠滿減利誘,就是在你吃喝玩樂每次支付時讓你衝動上鉤,要麼就是在想買一部手機,彈出 24 期免息,四捨五入白嫖哦,總有一次忍不住。"在"消費至死"的年代裡,有太多的年輕人被觸手可及的網絡貸款誘惑,從而漸漸迷失自我。
  • 網貸8萬,兩年後還欠100多萬!讓年輕人深陷網貸的鍋,誰背?
    你接觸過網貸嗎?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小米貸、分期樂 ...... 各式各樣的消費信貸產品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正因此陷入深淵。幫小偉還清所有網貸後,父親開始教育小偉。不過小偉仍然表現得相當不以為然,惹惱父親後還直接報警稱 " 父親家暴 "。當然,網貸那麼『龐大』,絕對不僅是大學生,年輕人絕大多數躲不了這一茬。
  • 借7萬還16萬,除了吃睡就是工作還錢,這些年輕人被網貸拖垮
    最後,父母跟親戚借了十幾萬,不需要利息,又在「水滴籌」上眾籌了十幾萬。從前,劉雨習慣用花唄、借唄買手機和電子產品,他工資不高,分期付款緩解了他的壓力,有時還有「24期免息」,更方便、划算。他一度覺得網貸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了便利,但弟弟生病後,他發現,「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網貸是不可能幫助你的」。
  • 多少年輕人,正在被網貸掏空|親歷口述
    那年下半年我開始借網貸來維持生活。第一次網貸是給朋友分期買一臺手機,這次消費之後感覺來錢挺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不用跟朋友和家人借錢了,開始入了網貸的坑。當時對於還錢並不擔心,因為我有工作,只要在工作中做幾筆大業務就可以賺很多錢。借來的錢其實也不是買奢侈品等大開銷,差不多都用在吃喝、唱歌和酒吧喝酒上。
  • 網貸欠款佔一半!這屆年輕人為何這麼難?
    網貸的這部分90後,除去其中的房貸車貸,正規銀行貸款外,超過50%的年輕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網貸。換句話說,20多歲的年紀,就欠了十幾萬,超前消費,還貸生活就像一座大山正壓在年輕人的肩頭。一、網絡消費的快捷促使年輕人消費加速。
  • 深陷網貸的年輕人:只想睡個踏實覺
    在「負債者聯盟」,他們互相交流鼓勵,儘早還完網貸上岸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仿佛用的不是自己的錢」在男朋友眼裡,吳涵是一個家境寬裕、努力上進的女孩。只是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吳涵不讓他看自己的手機——不是與他人關係曖昧,而是怕男朋友發現自己手機裡的一個個貨款軟體。
  • 大水牛掉進13米深坑 民警消防灌40噸水急施救
    圖為大水牛掉進13米深坑,民警消防灌水施救。 供圖 攝  中新網泉州6月24日電(廖靜 陳維維 翁雅玲)福建晉江市公安局24日透露,一頭體積龐大的大水牛近日掉進了一個10餘米的深坑,當地民警、消防人員歷經5個多小時,共灌進40餘噸水,終於「解救」了大水牛。  「它邊吃草邊走走逛逛,這不,就掉進去了!」
  • 連雲港一家四口同日死亡,警方:夫妻賭博欠下巨債服毒自殺,家屬不認可
    上一秒我們還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許下一秒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近日在連雲港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一家五口同時死亡,原本是一家五口在幸福的生活,現在只剩下爺爺自己。而爺爺對於四人的死亡表示懷疑,事情發到網上之後也引起了熱議。
  • 《深坑》:人生的這條路上,難免會遇到一個深坑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這麼一個問題,自己要如何努力才能擁有財富過著讓別人羨慕的生活?或許,有這麼一部短片《深坑》就可以使你明白。短片一開始,有一名滿臉大鬍子的小哥正推著滿載石頭的小車快速地奔跑。原來,他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一個深坑,正準備用石頭把坑填平。
  • 大水牛掉進13米深坑 猛灌40噸水才救上來
    福建晉江市公安局24日透露,一頭體積龐大的大水牛近日掉進了一個10餘米的深坑,當地民警、消防人員歷經5個多小時,共灌進40餘噸水,終於「解救」了大水牛。「它邊吃草邊走走逛逛,這不,就掉進去了!」牛主人周先生向記者介紹,他自己當時就在附近幹活,一時沒留意,牛就掉進草地附近的深坑了,自己知道後都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 回來吧孩子,考了598分,沉迷遊戲欠下3萬元網貸跑了
    大舅子的孩子欠下網貸3萬元跑了,我大舅子勤快能幹,話不多,是個直性子,脾氣暴躁,教育孩子的方法特直接,能動手的絕不動口。孩子小的時候,我就經常見他兩隻牛眼睛一瞪,孩子就嚇得瑟瑟發抖。去年才從外地回來,經我介紹,在公司做「弱電」日常維護工作;他孩子今年高考考了598分,等到成績一出來,就跑了。打電話也不接,急得大舅子團團轉;今天來辦公室找到我想辦法。
  • 大學女生招聘平臺應聘網拍模特 差點欠下萬元網貸
    沒想到的是,女友小玉沒有告訴他,就去應聘了一份網拍模特的工作,錢還沒賺到,反而欠下1萬多元的網貸。遭遇:應聘網拍模特差點欠下萬元網貸3月27日,小玉在招聘平臺選好了一個網拍模特的職位,和聯繫人微信溝通好後,下午便跑過去面試。
  • 網貸欠了十幾萬,從絕望到充滿希望:「謝謝你,還沒放棄我」
    文/UC資訊 網際網路金融之前有位網友和我聊過,自從他欠了十幾萬的網貸後,不論是親人還是朋友,見到他都不願意理他,親朋好友的行為讓他感到難過。每天想著如何還錢已經很累了,結果還被這樣對待,聽起來更絕望了是不是?
  • 女大學生應聘網拍模特,錢沒賺到,倒欠下萬元網貸
    男友送外賣太辛苦,大學女生想分擔壓力去應聘網拍模特,還沒賺錢呢就先遭了一萬網貸。小李剛剛送了份外賣,從小區樓裡跑出來,慌慌張張,到處找出口在哪裡。沒想到的是,女友小玉沒有告訴他,就去應聘了一份網拍模特的工作,錢還沒賺到,反而欠下1萬多的網貸。
  • 江蘇一家四口家中死亡,疑似欠下巨額網貸!警方尚未出示任何證明
    最後根據警方部門的調查發現,這兩個大人可能是生前欠下了巨額網貸,最終還不上承受不了壓力所以自殺的,但是目前為止,警方並沒有給家屬任何的證明和相關文件,這讓家屬非常的困惑和難以理解。後來,警方通過盤查死者的手機發現夫妻二人曾經在網上進行賭博
  • 孩子缺乏金錢觀念,一旦掉進「網貸」坑窪,就會被拖進生活的泥潭
    最近,一對甘肅大學生情侶,於南京的一所酒店公寓內告別人世,從目前公布於眾的信息來看,致使這對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用這種方式了解自己的一生的,是繁重的網貸債務,而男孩陳曉偉也在自己的絕筆中寫到,生活太累了,失望了。
  • 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網貸:克制消費欲望,對自己摳一點不丟人
    這個時候來降額,無疑就是向監管層表明一個態度,等於在承認:我們以前做錯了,給年輕人的額度太高了,現在我們要降低一點。否則的話,以資本逐利的天性,沒有監管層發話,它會主動降額?我們覺得給那些收入低、償還能力有限的年輕人十萬八萬的授信額度太高了,它們恨不得給二十萬三十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