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料理崇尚著簡約之風,遵從大自然賜予食材的原味,由此日本料理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歡迎。而日本料理中最有名的就是壽司了。
壽司(日語:壽司、鮨、鮓、壽し〔壽司〕/すし)(sushi)是一種日本料理,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以肥小而稍帶甜味的日本珍珠米所煮成的飯,加入醋、糖、鹽等調味,降溫後加上魚肉、海鮮、蔬菜、雞蛋或其他肉類等作配料。
日本的壽司和中國的餃子一樣,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雖然很多人喜歡吃壽司,不過你了解完整的一套壽司餐點構成嗎?
一套完整的壽司餐點構成分為五部分:分別為舍利、種、淚、紫、姜。
一.舍利
舍利是壽司店中對醋飯的代稱,語源是梵語的「米」,醋飯的製作應當使用昆布出汁,讓蒸好的米飯有昆布的鮮味,這看似不起眼的米飯,需要廚師每天根據天氣精確控制浸泡時間,然後將鹽、糖和米醋按照1:5:10的比例,溶在一起做成壽司醋,再按照壽司醋和米飯1:5的比例混合放進專門的爐子和容器裡煮。
再次說明昆布和海帶可不一樣哦!
壽司界有「舍利三年」的說法,就是說學徒光煮這一鍋飯就要學上三年,才能把握住正確的調料配比和水米平衡。技術到家了,呈上來的舍利純白明亮,聞起來有淡淡的酸味,入口卻是甘甜的,接近體溫又有嚼勁,讓人胃口大開。
二.種
「種」就是除醃菜、黃瓜之外的全部壽司食材,以魚類為主,種的鮮度是壽司店的生命線,只有3個小時之前才從魚身上割下來的,這一點,是保證新鮮度。
三.淚
淚是Wasabi的代稱,也就是芥末的意思。吃壽司沾芥末才算是吃壽司的精髓。日本對芥末總有一種執念。
芥末分綠芥末和黃芥末兩種,芥末醬(mustard)是以一種叫做芥末的植物為原料製作而成的,是由成熟的芥菜的種子碾磨成的粉狀調料;也就是黃芥茉,就是美式熱狗搭配的那一條黃黃的膏狀物體。
為什麼壽司一定要沾著芥末吃呢?
因為芥末能減輕生魚肉的氣味,更重要的是有效抑制微生物和細菌;芥末微苦,辛辣芳香,對口舌有強烈刺激,讓壽司變得更加鮮甜。
四.紫
紫即是醬油。講究品質的壽司店,會將淡口醬油和濃口醬油(相當於我國的頭抽和老抽)混合達到一定的比例再呈給顧客,或者在醬油中添加昆布出汁,甚至是鰹魚乾,煮開後再過濾製成「熟醬油」。
吃壽司的時候一定特別注意一點,蘸醬油的時候其實是不能放芥末在醬油裡的。很多人吃壽司都喜歡將醬油和芥末混在一起,然後拿起壽司就蘸著吃,其實這種吃法是錯誤的。
正常情況下壽司師傅會在壽司中加入芥末,吃的時候只需要蘸醬油就可以。
如果確實還想再加一些芥末,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芥末和醬油分離,先蘸一點芥末在肉上,然後再蘸醬油。
五.姜
姜,又叫Gari,就是吃壽司時,小盒子裡放的一片片醃製的姜。醃姜的作用在於,每個不同的壽司切換之間,要「重置」食客的味蕾,以免上一個壽司的口味影響到下一個的品嘗,所以,地道的壽司吃法是吃一個壽司,就要吃少許姜。
日本的壽司店姜是可以隨意取用的,味道酸酸甜甜,有微微的辣味,高級的壽司店,考慮到色的因素,還會在醃漬姜的湯汁裡加入梅幹汁,所以醃出的姜是可愛的淡粉色。
姜的味道不是很濃,不像其他的姜充滿了辛辣味,影響食客食用下一個壽司。
每一個壽司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這就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在高效率、快節奏的日本社會中,壽司也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從小小壽司中可以反映出日本社會文化的諸多優點,這都是值得我們,乃至全世界學習和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