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起源文化:
壽司,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鹽醃製的鹹魚,後來改為以米飯醃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來自中國,但在千餘年發展之後,卻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壽司」其實就是鹹魚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寫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鹹魚,「壽司」(すし)也同樣是「鮨」字在日語裡的讀音。日本古代時候的壽司,是用鹽和米醃製的鹹魚,味道十分作嘔,因為那時的食品很難保存,製作出壽司也是不得已為之,只是出門在外,或者行軍打仗時用來應急的食物,並不是什麼風雅的東西。
日本壽司也分好多種類,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都有什麼品種吧~
卷壽司
在小竹簾上面鋪一層海苔(紫菜),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捲起來成一長卷,然後切成小段。
太卷
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通常有數種配料。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雞蛋燒、香菇、幹瓢、黃瓜、魚肉鬆。
細卷
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幼細的,通常只含一種配料。
了解了這麼多種類的壽司,是不是想馬上去嘗一嘗呢~別著急,壽司的吃法也是很特別呢~由於壽司本身的形狀問題,壽司要怎麼送入嘴中就有很多規矩。拿壽司時不能用力抓,一定要輕拿,這樣不會使壽司散掉。正經的壽司店都有醬油和生薑片,怎麼使用這兩者也有很多規矩。醬油不是讓你蘸的,而是要刷在壽司上的,千萬不要用手拿著壽司去蘸醬油,會很尷尬的。生薑片的話,並不是同壽司一起吃的,它的作用是「解膩」,避免吃太多壽司造成味覺的麻木。吃壽司最最重要的,一定要一口吃完,不大點的一個東西,就沒有必要一口一口的品嘗了。這樣只會被別人認為你是「土鱉」,而且壽司會散掉,吃相也不好看。專門的壽司店有一個很獨特的傳統,那就是「十秒鐘原則」。新做的壽司放在你面前,如果超過十秒鐘你還沒有開動,那麼你就沒有這份壽司的享用權了。不管這個原則嚴格不嚴格,還是不要隨便嘗試。吃壽司還有一個規矩,大家在電視劇裡應該也注意到過,很多日本料理通用的規矩。壽司應該由味道從輕到重開始品嘗,享受那種循序漸進的感覺。就是先吃其他壽司,甜壽司最好放在最後吃。
(圖片文字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