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背後的辛酸:香港20萬人住「棺材房」,4平米空間擠下一家人

2020-12-20 沙灘檳榔醬

繁華背後的辛酸:「棺材房」只放的下一張床,4平米空間擠下一家人

海德格爾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然而在表面上看起來無比繁華的香港,「詩意地棲居」對許多人來說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因為在那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背後,有超跑轟鳴的街道,有滿目奢華的shopping mall,也有破敗擁擠的貧民區和窮人無處安放的尊嚴。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問題一直困擾著底層老百姓,對於房子:價高買不起、房租貴也租不起,於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香港出現了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房屋構造,比如劏房 、籠屋、太空艙、陽臺屋、貨櫃屋等,沒住過香港這些奇葩的房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一間劏房通常小於8平米,但租金卻高達2500-4000元/月。這是一間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的房間,4平米的空間擠下了一家人,屋子裡生活用品堆積如山,馬桶放在了炒菜的廚房裡,雙層床、小沙發等是唯一能夠讓人好好伸展的地方。而光是每月所要支付的租金和水電費,就是這些租戶每月所得薪水的一半。

在香港,劏房還算是條件稍好一點的,更困難一點的人只能住在「棺材房」中。香港有20萬人住在「棺材房」,這種房子比劏房還小,面積不超過4平米,最小的只有1.4平米,只能放下一張床,租金大約在1600-3200元/月。這種「房子」就是用四塊木板圍成的一個盒子一般的空間,就像一個「棺材」一樣。

還有一種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居所,像監獄一樣的「籠屋」。通常是由一個大房間(70平左右),放置了10多個3層的鐵籠子改造而成,人們就住在這樣鐵籠子裡,就像一個個被關起來的鳥一般。這樣的「籠屋」甚至連監獄都不如,那些香港最底層的人民住在這裡,沒有隱私,毫無尊嚴。

在香港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百萬富翁。但就是如此富裕之地,也有如此生活貧困之人。可能能付得起1500一個月房租一般城市中已經算過得不錯了,但在香港,房子是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也是香港繁華背後的辛酸。

相關焦點

  • 香港最小「棺材房」開售超240萬!「我還活著,已經住進棺材了」
    「我還活著,已經住在棺材了。」前段時間,香港最小房屋出售,再次「轟動」國人。15平售價百萬,足丈不過五步,面積還沒一車位空間大,四塊瓷磚就鋪面廁所。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據了解,之所以會衍生「棺材房,因為」當橫向空間已經無法再被利用時,房東們便把目光投向了縱向空間,於是棺材房應運而生。
  • 揭秘香港蝸居族:9平米隔斷月租4千多 1平米「棺材房」也能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魯曼曼(音),是一名自由職業的模特,她在香港租住在一間只9平米的隔斷間內,每月租金4700港幣(約人民幣4150元)。
  • 香港人住「棺材房」,4平方米都算大戶型,為啥不願來內地買房?
    其實所謂的「棺材屋」和日本的太空艙差不多,空間都特別小,4平方米的都算大戶型,有的甚至只有1.4平方米。由於空間過於狹小,所以被稱之為是「棺材房」。而這些「棺材房」也是應需而生的,一方面解決了香港人口眾多住房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又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家,儘管這個家很小。
  • 在香港,住「棺材房」的都是什麼人?為什麼她們不來內地發展?
    眾所周知,香港是中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許多人都十分嚮往香港的繁華,紛紛來到這裡旅遊,但有過了解的人肯定就知道,在香港的繁華背後,有這樣一群人,居住在十分狹小的空間中,在香港,住"棺材房"的都是什麼人?為什麼她們不來內地發展?
  • 棺材房、籠房,香港底層窮人真實的居住環境,一輩子買不起房子
    香港,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是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煉獄。香港土地少,人口密集,所以樓房大都密集高聳。繁華的街區、發達的制度也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可是,要想在香港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其難度遠超過北上廣深。香港的房產均價十幾萬,幾十平的房子要上千萬港元。
  • 香港人住房新時代:水管也能擠出10平米房!網友:不豪華也是別墅
    之前小編寫過香港的棺材房,相信很多人都已經了解到原來香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繁華,它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為了解決香港人口蝸居的問題,希望貧困的人也可以生活得有尊嚴,香港的一家公司設計了一款低成本的微型公寓,因為外型酷似水管,所以稱之為「水泥管」公寓。
  • 全世界「最貴」的香港,現在房價高成什麼樣?「棺材房」都按尺算
    但這四個城市的房價並不是最高的,我國房價最高的城市一直都是香港,而且香港的房價水平不只是國內第一,同樣也是世界第一。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全球住宅套均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香港排名第一,住宅套均價格為125.4萬美元,比第二名慕尼黑的100萬美元均價多出了25.4萬美元。
  • 調查稱香港有17萬人住環境惡劣的隔斷房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王子熙】香港一項最新調查稱,全港有17萬人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即分間房,內地一般稱隔斷房),其中近半數沒有廚房、獨立廁所等設備。據香港《經濟日報》28日報導,為特區政府提供房屋政策意見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早前委託調查機構進行分間房調查。
  • 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4平米的香港,過去玩要怎麼住?
    內地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香港不到15平米,將近3倍。這樣強烈的對比差,很容易讓人造成一種奇異的錯覺。香港難道是這樣?是的!很多樓真的都是在這樣!最近有很多新聞也開始講香港人的「棺材房」,是一種比北漂地下室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住房狀態,「人還未死身已進館」,何謂生活?
  • 我去了趟香港,看了套16平米的公租房
    甚至是床的三面都靠牆,高度被壓縮到難以站立的2平米「棺材屋」,幾代人同居一室的情況也非常普遍。的確,香港房子都是按伬來算的,50平米的房子已經算作「豪宅」了。難怪連很多明星都覺得,擁有一套香港住房非常奢侈。但你有所不知的是,部分香港居民通過申請排隊,幸運地住進了政府提供的「公屋」。
  • 每平20萬,開房要排隊,「棺材房」都搶手,在香港生存有多難?
    的確,當鏡頭拉近後,這種狹小被進一步暴露出來:五六平米的客廳緊挨著臥室,兩間臥室的面積都不大,目測每個房間有四平米左右,客廳正對著房門,旁邊算上洗手間和廚房,整個建築的面積大概也不超過四十平方米。電影中鏡頭一轉,是這間住宅所在大廈及城市的俯瞰樣貌,黑沉沉的夜空下,鱗次櫛比的建築在香港這片土地上鋪開,霓虹閃爍,玻璃幕牆耀眼。
  • 為什麼香港人不願意回內地發展,寧願住棺材房?看完恍然大悟!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等美譽。香港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城市,人流量大,土地少,就導致香港的房價是非常的高,一般家庭所居住的房子面積是相當的小,有些人還住在睡覺腳都伸不直的「棺材房」。為什麼香港人不願意回內地發展,寧願住棺材房?看完恍然大悟!
  • 《缺宅男女》燈紅酒綠下的香港也有霓虹燈照不進去的籠屋
    樓價高,在香港買一套普通的房的價格可以在內地買一套豪宅。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寧願在香港住籠屋,也不願意去內地買一套稍微大一點的房子住的舒服呢?一、香港人的生活現狀劇裡,二弟出了車禍,沒辦法照顧他正懷孕的老婆。所以兩個人就搬回家了,原本就擁擠的小屋因為他們回來變得更加擁擠。一家九口住在不到一千呎的房子裡,難免會有爭吵。
  • 40平米如何住下一家人?香港告訴你!
    東方之珠香港,人口密度排名全球前列,出了名的寸土寸金。要按祖國內地的人均居住標準來說,不少香港市民都在「蝸居」,100平米的房子絕對算得上豪宅了。不過對於樂觀拼搏的香港人來說,房子雖小日子照過,「就算皇帝也只睡一張床嘛」,關鍵還看能不能想辦法住得舒服!
  • 香港推出新房型「水管屋」,每套僅11平米賣10萬,換成你會買嗎?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房租最高的地方不是什麼豪宅,而是在最貧窮的深水埗。那些隱藏在平民區中的籠屋、劏(tāng)房、棺材房,每平方米的租金可以高達2500~3000港元。有大約20萬的香港居民,都只有幾平米的容身之所,有的人甚至連容身之所都沒有,只有一個一個的「牢籠」。
  • 香港繁華的景象下,九龍區普通人的生活,網友:太可憐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香港繁華的都市景象下,還有一塊兒陰影區,這個地區就是香港的九龍。生活在這裡的人都是一些不富裕的香港本地居民,還有一些打算在香港闖蕩出一番天地的大陸年輕人。也有很多人把香港的九龍稱作是平民窟,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的搞笑,但是其中的辛酸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才知道。
  • 探訪江城膠囊房:百十平米隔6間 擠下近20人
    荊楚網(見習記者 陳仁海)一套百十平米的住房,被隔成七八個小房間,化整為零賺取更多房租。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雖然今年起江城已禁止「將住房原設計的房間分隔後出租」,但膠囊房仍大行其道,成為城市蟻族的棲身之所。  膠囊房按床位收費 一套房擠下近20人  1日,記者來到光谷片區,以租客身份聯繫上房東付女士。
  • 香港人為何寧願睡「棺材房」,也不願到內地租房?知情人說出答案
    香港自開埠以來,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小漁村高速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大都市,一舉躍升為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七大航運中心,不得不說這真是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自從香港回歸以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香港生活,其中大部分人就是被香港繁榮景象所吸引的,但事實上香港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
  • 12平米被裝修成4室1廳 教香港人如何舒適「蝸居」
    香港的生活成本居於世界最高之列,對處於收入底層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且日益增加的負擔。對於香港眾生而言,如何讓自己的蝸居生涯變得舒適就成為了他們迫在眉睫的問題。據觀察者網2013年9月30日報導,據政府指派評估居住狀況的研究機構——政策二十一(Policy 21)——透露,在香港,至少有17萬人居住異常狹小的隔間公寓裡。
  • 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原標題: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引言 有個成語叫「僧多粥少」,用來形容如今的香港再合適不過了。其實很多人都會算一筆帳,比如在北京花幾千萬買一套房,還不如天天住五星級酒店來得划算,這點投射到其他城市、其他階層也是同理,但是絕大多數我國人就是不同意,因為沒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找不到家的感覺,而且住得也不踏實。再者房子其實也是一筆固定資產,就跟土地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