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張翔:把青春獻給這座志願者之城我感到很幸福
深圳這座包容有愛的城市真的很特別,百萬數量級別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用大愛築起這座「志願者之城」。在這裡我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品味著計程車司機和志願者帶給我的豐富人生閱歷,感受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享受著幫助他人給內心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我為能夠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這座城市而感到幸福。
張翔
1971年6月出生於現在的湖北省洪湖市,中共黨員。現為深圳市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有限公司計程車駕駛員,愛心車隊隊長,鵬程電動移動U站站長,4個松柏志願服務U站站長,深圳市義工聯合會松柏之愛組大組長。他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深圳市第十屆文明市民(道德模範)」「十佳愛心人物」等榮譽。從事志願服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曾連續八次獲評「優秀義工」。
口述時間
2019年10月16日下午
口述地點
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
本期採寫
深圳晚報記者 葉洋特 實習生 張東燃
▲張翔(左一)參加志願活動跟孩子們在一起。
壹
我們計程車司機每天在路上跑會遇到各種情況,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我漸漸養成習慣,碰到老人或者殘疾人、孕婦需要坐車的都會免費為他們提供服務。
受改革開放感召 來到深圳闖蕩
我出生在湖北洪湖,以前的生活相對比較平穩,年輕時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到汽車駕駛證,然後在一家單位當司機,雖然收入不高但日子過得比較穩定。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選擇外出打工,還有一些同事甚至放棄工作到深圳打拼。在這種氛圍下,我漸漸萌生了「趁著年輕要到外面去闖一闖」的想法,希望到大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
當時會開車是一門不錯的技能,早期很多老鄉靠著這個技能到深圳開計程車。再三考慮後,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到深圳闖出一番天地。於是我果斷辭去工作,準備買火車票去深圳,我記得第一次來深圳是在1997年的春節,那年的除夕夜是在火車上度過的。當時心情很複雜,既有離開家鄉的不舍,又有展望未來的期待。
那時很多開計程車的老鄉都住在草埔,我從深圳火車站下車後坐了趟中巴直接到草埔下車,那裡可以說是我在深圳的第一站。剛開始還沒找到地方住,就在老鄉的出租屋裡打地鋪,在他們的帶領下我開始準備報考計程車司機,慢慢熟悉周圍的環境。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很快就通過考試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但剛開始因為不熟悉情況經常走錯路,每次乘客剛上車,我會虛心地說:「您好, 不好意思,因為我剛開計程車對路況還不太熟悉,請多包涵。」乘客們都很體諒我,他們會主動告訴我目的地應該怎麼走,還會跟我講很多在深圳打拼的故事,讓剛來深圳的我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溫暖,也在我內心埋下了助人為樂的種子。
▲張翔希望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更多人。
充分利用跑出租的優勢做好事
開上計程車後我的生活基本都在路上跑,慢慢地我開始適應並愛上這座城市。有一次送客人到華強北後我發現有個包落在後排座位,心想對方心裡肯定很著急,於是就在附近開著車慢慢轉看能不能找到他。但是我在周圍轉了好幾圈都沒有發現有人回來找東西,我心裡也跟著著急起來。
後來我在景田北那塊找了個停車的地方,希望在包裡找找線索看能否聯繫上對方。我發現包裡有張顯示餘額30多萬的存摺,還有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和其他貴重物品,有個本子上寫著幾個號碼,於是我趕緊在周圍找到公用電話撥過去,但對方都不太清楚情況。後來我又在包的側面找到一張寫著電話號碼的小紙條,這次終於聯繫上失主。原來對方急著去香港辦事,發現包不見之後急得團團轉,覺得肯定找不回來了。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們每天在路上跑會遇到各種情況,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我漸漸養成習慣,碰到老人或者殘疾人、孕婦需要坐車的都會免費為他們提供服務。有一些獨自生活的老人挺不容易的,跟他們熟了之後我還會抽時間到他們家裡幫忙做些家務,有時還會帶他們去醫院看病,從心裡把他們當家裡人看待。
▲2011年,張翔擔任深圳大運會火炬手。
貳
2001年,我們決定把平時幫助的特殊人群進行統一登記,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我們實際情況協調安排。我們以「關懷弱者、助人為樂」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這些需要全社會關心的群體。
成立愛心車隊 幫助有需要的人
堅持做了一段時間後,車隊很多同事覺得這樣做好事幫助他人挺有意義的,就主動加入進來。2001年,我們決定把平時幫助的特殊人群進行統一登記,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我們實際工作情況協調安排。剛開始只有我的一輛車,後來發展到十幾輛車並在2010年正式成立愛心車隊,現在車隊已有超過300輛車。我們以「關懷弱者、助人為樂」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這些需要全社會關心的群體。
那時候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默默多做點好事幫助他人,有些媒體要來採訪我們都拒絕了,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兒。社區和街道知道後,也很認可我們的行為。就這樣,我們一直堅持做下去,幾乎跑遍深圳的大街小巷,本子上記錄的特殊群體數量越來越多,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司機加入我們。
做好事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有一次我送一位自閉症孩子到深圳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在等待的過程中看到服務臺在募集深圳大運會的志願者,我也想為這座城市的大事出一份力,就過去詢問相關情況。當時了解到需要註冊成為深圳義工聯的正式義工,於是當天下午我就跑去登記,真正加入組織成為一名深圳的志願者。
為大運會的順利舉辦貢獻力量
很多人都是通過大運會這個契機成為深圳志願者,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做義工「最瘋狂」的時候。我既是U站志願者、地鐵志願者、社會志願者,又是開閉幕式應急車隊的一員,還是火炬手和安全保障應急小分隊隊員。我現在還保存著當年那些志願者證件,差不多有九張,應該是大運會志願者中最多的。
那段時間我的生活基本上圍繞著大運會連軸轉,完成應急車隊的工作趕緊跑著去U站給不熟悉路況的人指路,接著又去人流量大的地鐵站引導交通。雖然很忙碌但真的很充實,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深圳的大愛和溫暖人心的志願氛圍。
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我對這座城市倍感驕傲和自豪,自己能夠發揮一點點能量為深圳做點貢獻,也是莫大的榮幸。後來,只要是志願活動我都儘量抽空參加,在這個過程中跟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家一起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建立敬老U站讓志願服務不打烊
因為平時在愛心車隊幫助老人比較多,大運會之後我成為深圳市義工聯合會老人服務組的一員,這個組還有個更貼切的名字叫「松柏之愛組」,是1994年7月成立的。最開始服務的地點在羅湖老人院,後來發展到一些福利院,服務時間是周末的上午9點到12點。很多老人覺得我們做得很好,但每次我們走了之後心情就很失落,又要等待一個星期才能見面。
於是,我就建議學習大運會U站的形式建一個敬老U站,這樣志願者就能每天到U站為他們提供服務。後來我整理大家的意見形成方案向深圳市義工聯申請,就這樣我們在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老人頤養院建起第一個敬老U站,真正做到志願服務365天不打烊。僅過了一年,我們在羅湖區社會福利中心建了第二個敬老U站,之後又在福田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起第三個敬老U站。
為了給老人們提供優質服務,我們組慢慢形成四個特色隊,包括關愛隊、文體陽光隊、培訓宣傳隊、個案服務隊。我們會定期進行探訪,為他們提供康復護理、上門理髮、打掃衛生、心靈關懷、按摩等服務,還會開展趣味運動會、生日聯歡、手工藝課、書法課等有意義的活動。
同時,我們跟養老院等機構對接,協助他們辦理各項入住手續等。還會定期組織義工陪同老人購置生活用品、參觀博物館、到仙湖弘法寺祈福等,通過外出活動拓寬他們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認同,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我們組現在有兩萬多名志願者,去年一年服務的人數為2萬多人次,服務時間總計超過3萬小時。持續關愛長者讓我們成為全國敬老模範團隊,我們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全國十大敬老之星」「廣東省五星級義工」「深圳市五星級義工」等。
把志願工作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既是愛心車隊的隊長,也是市義工聯「松柏之愛組」的大組長,幾乎每天的生活都跟志願工作分不開。在深圳這麼多年,接觸並服務過的老人成千上萬,有不少老人跟我一聯絡就是一二十年。印象很深的是王阿姨,她第一次坐車時我了解到她是個空巢老人,而且住處十分偏僻,平時出入很不方便。於是我沒有收取車費,還把自己名片遞給她並表明以後只要外出需要用車隨時可以聯繫我。
從此,不管颳風下雨,只要王阿姨一個電話,我都會想盡辦法趕過去。後來她遇到租房難題,我還花一個多月時間幫她找到新住處並墊付租金。幾年後,她的老伴重病住院,我主動過來幫忙照顧,還動員妻子一同在夜間陪護。她老伴去世後,一個人生活挺不容易的,每年過年我就把她接到家裡和我的家人一起過。
去年5月,有位原籍天津的85歲歸國華僑尹大爺獨自來深圳尋找朋友的女兒,沒想到對方已經去世,他在深圳便無依無靠。我知道後自掏腰包把他安置到一家賓館,還通過深圳晚報聯繫上天津本地的媒體,雙城聯動幫助老人在天津上戶口,並把他安置到當地的敬老院。
像王阿姨和尹大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希望儘自己微薄之力多幫助一些人,把志願工作和付出精神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2012年,張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叄
當一天的志願者很容易,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做志願者很難,而深圳卻有一大批長期堅持參加志願活動的人。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會把志願工作堅持幹下去,竭盡所能為深圳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
帶動家人朋友一起來做義工
志願服務永遠在路上,我也努力嘗試在多個領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志願工作。
去年,我所在的深圳市鵬程電動公司,成立了全國首個志願服務移動U站。希望將城市文明服務、志願服務與計程車行業融合,集合愛心應急、主題幫扶、交警聯動、日常服務和文化宣傳等功能,於是我又多了個身份:移動U站站長。成立以後,我們處理了多起緊急送醫事件,還開展了多場主題志願活動,包括六一兒童節接送患兒回家、愛心接「荔」救助地貧兒雙胞胎姐妹等。
剛開始做志願服務時,我的一些朋友和家人都不太理解。因為計程車司機的本職工作已經很忙,而且我們的收入高低完全取決於在路上工作的時間長短。每次接到老人求助電話趕去義務幫忙就相當於放棄掙錢的機會,對自己的生活肯定會造成一定影響。
但我的想法是,人要知足,生活基本過得去就可以,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渴望我們伸把手幫幫他們。在我的堅持和努力下,朋友和家人慢慢就理解了,有時也會在我的帶動下一起來做義工。
深圳人用大愛築起「志願者之城」
深圳這座包容有愛的城市真的很特別,百萬數量級別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他們願意犧牲個人的時間去幫助他人,讓整個城市變得更加美好,無數深圳人用大愛築起這座「志願者之城」。
當一天的志願者很容易,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做志願者很難,而深圳卻有一大批長期堅持參加志願活動的人。我也願意追隨他們的步伐,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會把志願工作堅持幹下去,竭盡所能為深圳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
時間過得飛快,我已在深圳工作生活超過二十年,這麼多年來我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深圳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我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品味著計程車司機和志願者帶給我的豐富人生閱歷,感受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享受著幫助他人給內心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我為能夠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這座「志願者之城」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