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述史|張翔:把青春獻給這座志願者之城我感到很幸福

2020-12-25 SZNEWS

原標題 張翔:把青春獻給這座志願者之城我感到很幸福

深圳這座包容有愛的城市真的很特別,百萬數量級別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用大愛築起這座「志願者之城」。在這裡我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品味著計程車司機和志願者帶給我的豐富人生閱歷,感受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享受著幫助他人給內心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我為能夠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這座城市而感到幸福。

張翔

1971年6月出生於現在的湖北省洪湖市,中共黨員。現為深圳市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有限公司計程車駕駛員,愛心車隊隊長,鵬程電動移動U站站長,4個松柏志願服務U站站長,深圳市義工聯合會松柏之愛組大組長。他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深圳市第十屆文明市民(道德模範)」「十佳愛心人物」等榮譽。從事志願服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曾連續八次獲評「優秀義工」。

口述時間

2019年10月16日下午

口述地點

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

本期採寫

深圳晚報記者 葉洋特 實習生 張東燃

▲張翔(左一)參加志願活動跟孩子們在一起。


我們計程車司機每天在路上跑會遇到各種情況,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我漸漸養成習慣,碰到老人或者殘疾人、孕婦需要坐車的都會免費為他們提供服務。

受改革開放感召 來到深圳闖蕩

我出生在湖北洪湖,以前的生活相對比較平穩,年輕時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到汽車駕駛證,然後在一家單位當司機,雖然收入不高但日子過得比較穩定。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選擇外出打工,還有一些同事甚至放棄工作到深圳打拼。在這種氛圍下,我漸漸萌生了「趁著年輕要到外面去闖一闖」的想法,希望到大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

當時會開車是一門不錯的技能,早期很多老鄉靠著這個技能到深圳開計程車。再三考慮後,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到深圳闖出一番天地。於是我果斷辭去工作,準備買火車票去深圳,我記得第一次來深圳是在1997年的春節,那年的除夕夜是在火車上度過的。當時心情很複雜,既有離開家鄉的不舍,又有展望未來的期待。

那時很多開計程車的老鄉都住在草埔,我從深圳火車站下車後坐了趟中巴直接到草埔下車,那裡可以說是我在深圳的第一站。剛開始還沒找到地方住,就在老鄉的出租屋裡打地鋪,在他們的帶領下我開始準備報考計程車司機,慢慢熟悉周圍的環境。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很快就通過考試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但剛開始因為不熟悉情況經常走錯路,每次乘客剛上車,我會虛心地說:「您好, 不好意思,因為我剛開計程車對路況還不太熟悉,請多包涵。」乘客們都很體諒我,他們會主動告訴我目的地應該怎麼走,還會跟我講很多在深圳打拼的故事,讓剛來深圳的我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溫暖,也在我內心埋下了助人為樂的種子。

▲張翔希望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更多人。


充分利用跑出租的優勢做好事

開上計程車後我的生活基本都在路上跑,慢慢地我開始適應並愛上這座城市。有一次送客人到華強北後我發現有個包落在後排座位,心想對方心裡肯定很著急,於是就在附近開著車慢慢轉看能不能找到他。但是我在周圍轉了好幾圈都沒有發現有人回來找東西,我心裡也跟著著急起來。

後來我在景田北那塊找了個停車的地方,希望在包裡找找線索看能否聯繫上對方。我發現包裡有張顯示餘額30多萬的存摺,還有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和其他貴重物品,有個本子上寫著幾個號碼,於是我趕緊在周圍找到公用電話撥過去,但對方都不太清楚情況。後來我又在包的側面找到一張寫著電話號碼的小紙條,這次終於聯繫上失主。原來對方急著去香港辦事,發現包不見之後急得團團轉,覺得肯定找不回來了。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們每天在路上跑會遇到各種情況,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我漸漸養成習慣,碰到老人或者殘疾人、孕婦需要坐車的都會免費為他們提供服務。有一些獨自生活的老人挺不容易的,跟他們熟了之後我還會抽時間到他們家裡幫忙做些家務,有時還會帶他們去醫院看病,從心裡把他們當家裡人看待。

▲2011年,張翔擔任深圳大運會火炬手。


2001年,我們決定把平時幫助的特殊人群進行統一登記,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我們實際情況協調安排。我們以「關懷弱者、助人為樂」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這些需要全社會關心的群體。

成立愛心車隊 幫助有需要的人

堅持做了一段時間後,車隊很多同事覺得這樣做好事幫助他人挺有意義的,就主動加入進來。2001年,我們決定把平時幫助的特殊人群進行統一登記,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我們實際工作情況協調安排。剛開始只有我的一輛車,後來發展到十幾輛車並在2010年正式成立愛心車隊,現在車隊已有超過300輛車。我們以「關懷弱者、助人為樂」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這些需要全社會關心的群體。

那時候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默默多做點好事幫助他人,有些媒體要來採訪我們都拒絕了,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兒。社區和街道知道後,也很認可我們的行為。就這樣,我們一直堅持做下去,幾乎跑遍深圳的大街小巷,本子上記錄的特殊群體數量越來越多,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司機加入我們。

做好事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有一次我送一位自閉症孩子到深圳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在等待的過程中看到服務臺在募集深圳大運會的志願者,我也想為這座城市的大事出一份力,就過去詢問相關情況。當時了解到需要註冊成為深圳義工聯的正式義工,於是當天下午我就跑去登記,真正加入組織成為一名深圳的志願者。

為大運會的順利舉辦貢獻力量

很多人都是通過大運會這個契機成為深圳志願者,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做義工「最瘋狂」的時候。我既是U站志願者、地鐵志願者、社會志願者,又是開閉幕式應急車隊的一員,還是火炬手和安全保障應急小分隊隊員。我現在還保存著當年那些志願者證件,差不多有九張,應該是大運會志願者中最多的。

那段時間我的生活基本上圍繞著大運會連軸轉,完成應急車隊的工作趕緊跑著去U站給不熟悉路況的人指路,接著又去人流量大的地鐵站引導交通。雖然很忙碌但真的很充實,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深圳的大愛和溫暖人心的志願氛圍。

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我對這座城市倍感驕傲和自豪,自己能夠發揮一點點能量為深圳做點貢獻,也是莫大的榮幸。後來,只要是志願活動我都儘量抽空參加,在這個過程中跟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家一起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建立敬老U站讓志願服務不打烊

因為平時在愛心車隊幫助老人比較多,大運會之後我成為深圳市義工聯合會老人服務組的一員,這個組還有個更貼切的名字叫「松柏之愛組」,是1994年7月成立的。最開始服務的地點在羅湖老人院,後來發展到一些福利院,服務時間是周末的上午9點到12點。很多老人覺得我們做得很好,但每次我們走了之後心情就很失落,又要等待一個星期才能見面。

於是,我就建議學習大運會U站的形式建一個敬老U站,這樣志願者就能每天到U站為他們提供服務。後來我整理大家的意見形成方案向深圳市義工聯申請,就這樣我們在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老人頤養院建起第一個敬老U站,真正做到志願服務365天不打烊。僅過了一年,我們在羅湖區社會福利中心建了第二個敬老U站,之後又在福田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起第三個敬老U站。

為了給老人們提供優質服務,我們組慢慢形成四個特色隊,包括關愛隊、文體陽光隊、培訓宣傳隊、個案服務隊。我們會定期進行探訪,為他們提供康復護理、上門理髮、打掃衛生、心靈關懷、按摩等服務,還會開展趣味運動會、生日聯歡、手工藝課、書法課等有意義的活動。

同時,我們跟養老院等機構對接,協助他們辦理各項入住手續等。還會定期組織義工陪同老人購置生活用品、參觀博物館、到仙湖弘法寺祈福等,通過外出活動拓寬他們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認同,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我們組現在有兩萬多名志願者,去年一年服務的人數為2萬多人次,服務時間總計超過3萬小時。持續關愛長者讓我們成為全國敬老模範團隊,我們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全國十大敬老之星」「廣東省五星級義工」「深圳市五星級義工」等。

把志願工作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既是愛心車隊的隊長,也是市義工聯「松柏之愛組」的大組長,幾乎每天的生活都跟志願工作分不開。在深圳這麼多年,接觸並服務過的老人成千上萬,有不少老人跟我一聯絡就是一二十年。印象很深的是王阿姨,她第一次坐車時我了解到她是個空巢老人,而且住處十分偏僻,平時出入很不方便。於是我沒有收取車費,還把自己名片遞給她並表明以後只要外出需要用車隨時可以聯繫我。

從此,不管颳風下雨,只要王阿姨一個電話,我都會想盡辦法趕過去。後來她遇到租房難題,我還花一個多月時間幫她找到新住處並墊付租金。幾年後,她的老伴重病住院,我主動過來幫忙照顧,還動員妻子一同在夜間陪護。她老伴去世後,一個人生活挺不容易的,每年過年我就把她接到家裡和我的家人一起過。

去年5月,有位原籍天津的85歲歸國華僑尹大爺獨自來深圳尋找朋友的女兒,沒想到對方已經去世,他在深圳便無依無靠。我知道後自掏腰包把他安置到一家賓館,還通過深圳晚報聯繫上天津本地的媒體,雙城聯動幫助老人在天津上戶口,並把他安置到當地的敬老院。

像王阿姨和尹大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希望儘自己微薄之力多幫助一些人,把志願工作和付出精神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2012年,張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當一天的志願者很容易,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做志願者很難,而深圳卻有一大批長期堅持參加志願活動的人。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會把志願工作堅持幹下去,竭盡所能為深圳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

帶動家人朋友一起來做義工

志願服務永遠在路上,我也努力嘗試在多個領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志願工作。

去年,我所在的深圳市鵬程電動公司,成立了全國首個志願服務移動U站。希望將城市文明服務、志願服務與計程車行業融合,集合愛心應急、主題幫扶、交警聯動、日常服務和文化宣傳等功能,於是我又多了個身份:移動U站站長。成立以後,我們處理了多起緊急送醫事件,還開展了多場主題志願活動,包括六一兒童節接送患兒回家、愛心接「荔」救助地貧兒雙胞胎姐妹等。

剛開始做志願服務時,我的一些朋友和家人都不太理解。因為計程車司機的本職工作已經很忙,而且我們的收入高低完全取決於在路上工作的時間長短。每次接到老人求助電話趕去義務幫忙就相當於放棄掙錢的機會,對自己的生活肯定會造成一定影響。

但我的想法是,人要知足,生活基本過得去就可以,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渴望我們伸把手幫幫他們。在我的堅持和努力下,朋友和家人慢慢就理解了,有時也會在我的帶動下一起來做義工。

深圳人用大愛築起「志願者之城」

深圳這座包容有愛的城市真的很特別,百萬數量級別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他們願意犧牲個人的時間去幫助他人,讓整個城市變得更加美好,無數深圳人用大愛築起這座「志願者之城」。

當一天的志願者很容易,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做志願者很難,而深圳卻有一大批長期堅持參加志願活動的人。我也願意追隨他們的步伐,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會把志願工作堅持幹下去,竭盡所能為深圳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

時間過得飛快,我已在深圳工作生活超過二十年,這麼多年來我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深圳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我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品味著計程車司機和志願者帶給我的豐富人生閱歷,感受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享受著幫助他人給內心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我為能夠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這座「志願者之城」而感到幸福。

相關焦點

  • 平湖多人入選《深圳口述史》《龍崗記憶》
    深圳晚報訊(記者 易芬 通訊員 李上彪)平湖兒女多奇人,近日,紮根平湖多年的港商李遠發登上深圳晚報社、深圳市政協主辦的《深圳口述史》欄目講述深圳和香港的「兩個故鄉」,還有黃惠波、黃翔、劉永忠、高燕、雷萬春、陳中湛也登上深圳僑報社和龍崗區政協主辦的《龍崗記憶》及《智造龍崗 創新未來》欄目,講述歲月流轉的動人故事。
  • 「深圳百家」口述史計劃啟動
    【深圳商報訊】(記者 魏沛娜)「當歐洲經典遇上深圳記憶」國際文化沙龍近日在深圳青年大廈「家族書房」舉行。當天沙龍圍繞主題「家道傳承」展開探討,醞釀已久的「深圳百家」口述史計劃也在現場正式啟動。 該活動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深圳市委員會主辦,深圳市國際經濟合作促進會協辦。
  • 紀錄片"太原會戰" 崔永元口述史團隊重訪戰場遺址
    歷史紀錄片《共赴國難——太原會戰》,試圖用鏡頭還原諸如此類的被忽略的抗戰史。該片由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攜手太原市委宣傳部攝製,通過重走太原會戰的戰場遺址,採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呈現鮮為人知的抗戰史細節,比如,遲到的血色紀念碑。
  • 深圳口述史|宋丁:從社會學視角為深圳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口述時間2019年8月16日下午口述地點深圳市政協會議廳本期採寫深圳晚報記者 周婉軍 實習生 梁煒婧 汪伶俐壹我想關注中國現實社會,參與這個時代的改革開放和建設。我要去闖深圳1986年7月,我到深圳參加一個學習班,那是我第一次來到深圳,對這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鮮。雖然當時深圳的市區只有上海賓館往東的一小片地方,但是我看到了創造「三天一層樓」奇蹟的國貿大廈,看到了這個城市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這些都讓人感覺十分振奮。當時我心裡有一個強烈的想法:這麼好的城市,我要是有機會來發展就好了。
  • 我在日本記錄侵華日軍口述史
    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特摘編李素楨博士的訪談實錄,以此銘記這段歷史——我在日本記錄侵華日軍口述史文/ 李素楨研究歷史,各有方法和視角。我訪談日本侵華的親歷者,用音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他們口述的所為、所見、所感,至今已二十餘載。
  • 特區不惑之年再出發丨建設這座城,守護這座城
    來源:證券時報網建設這座城證券時報記者賀輝紅這是一座站立風口上40年的城市,至今她依然年輕;這是一座不老的城市,因為這裡的青春不散場。那年春節他特意把多年不怎麼跟他說話的嶽父接到深圳過年。「開了一臺借來的車去火車站接嶽父。進到小區還有保安敬禮,他哪裡見過這陣仗。嶽父瞬間豎起了大拇指說,這深圳是來對了。我那時候是真的感到自豪。」其實,老何改變的並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弟弟、妹妹。他有一個弟弟,在湖南大學畢業之後,被聘到地級市一家化工學校教書。那時候,內地工資水平非常低。
  • ...的控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受害家庭口述史展」在南京曉莊學院...
    他們用文字、錄音和圖片形成了以口述文檔為主、錄音、調查表和影像圖片資料為輔的一套口述材料,記錄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歷史記憶。 「隨著時間推移,倖存老人相繼離世,調查牽涉家庭成員多,尋訪工作難度很大。」志願者團隊指導老師劉眉介紹,「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記錄,許多訪談都成了『絕筆』」。
  • 英國口述歷史館館長:英國口述史一開始就關注草根
    此前,口述歷史在英國已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英國國家圖書館收集了一批口述史資料,但未曾整理、利用,「只是放在那裡」。羅伯特·珀克斯上任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從1994年起,遺產樂透基金會(Heritageand Lottery Fund)開始支持口述史項目。截止到2013年,僅這一家基金會在口述史方面投資8千1百萬英鎊,受惠項目超過3100個。
  • 美女博士成武漢「抗疫」志願者:夥伴們就像瘋子 我們一起守護這座城
    她拉上媽媽給一線運送物資,跑遍了武漢城的角角落落。她從未如此全面地了解到這座城市的骨架脈絡,也從未如此赤裸地表達她與家鄉的情感羈絆。在歐洲,她最愛那不勒斯。在武漢街頭,她戴上印有那不勒斯加油歌的圍巾:「時光荏苒,我從不離開,如同每一個今天,守護這座城。」這是《我和我的城》女人節特輯之笛子的故事。
  • 深圳口述史|洪旺全:見證深圳衛生事業改革發展
    從曾經寶安縣衛生局的一名普通辦事員,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市衛生局領導崗位,再到退休後擔任市人口基金會會長一職,在衛生系統工作的40餘年裡,「責任」始終是我不竭的動力,「以人為本」是我一直堅守的理念。深圳衛生事業如今能發展得這麼好,這其中離不開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我相信有4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與積累,未來深圳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 首部內地西藏班口述史將面世
    在這一背景下,由他採訪編著的《共進與賦能:內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即將面世。到2020年,內地西藏班政策已經整整實行35年,全國共有21個省市的76所中學招收內地西藏班學生,已為西藏累計培養輸送了十幾萬名畢業生。丹臻群佩,初中畢業於重慶西藏中學,本科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系。
  • 為什麼要有深圳?網友的留言給出了答案
    博妮:感動,我來深圳第一年,遍想要把青春給與努力奮鬥給它,這一生便有了意義,感謝深圳這個第二家鄉。也發自內心的愛上這座年輕的城市[強][玫瑰][玫瑰][玫瑰]深圳~永遠愛你[愛心]A她他、專業祛痘去斑美白、眉眼唇:來深圳12年,在深圳有了幸福的家庭,現在紮根龍崗,回想這12年,酸甜苦辣,都挺過來了,現在生活的很幸福!希望所有人來到深圳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艾維爾黎川:不來大城市感受一下拼搏奮鬥的精神,何為年輕人!
  • 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 志願之城東莞致敬志願者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廣大志願者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迅速行動、衝鋒在前,以實際行動為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起了一道牢固的「綠色」防線,在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了責任和擔當,在助力我市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廣大志願者用實際行動證明,東莞不愧是一座愛心之城、友善之城、志願之城!
  • 把青春獻給《快本》的她,如今卻不再跳舞了,讓人感到惋惜!
    湖南衛視最出名的兩大綜藝節目就是《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了,這兩檔節目關注度非常高,深受很多人的喜歡。但這兩檔節目,大家只記住了主角「快樂家族」和「天天兄弟」,很多配角被大家遺忘了。這兩檔節目御用伴舞團就是」齊舞空間「,相信有些人一定聽過這個名字。他們一直都是節目中開場舞的主角,每一場舞都很好看,雖然這麼多年,大家只知道這個舞團,卻不記得舞團中每個人的名字以及長相。最近有網友表示,《快本》中有個非常美的伴舞怎麼不見了?還真是不得不說,網友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那麼多跳舞的,這樣也能發現不見了一個人?
  • (天空之城)這部電影網友紛紛議論:當我感到悲傷時我感到寬慰!
    今天,我又看到了天空之城。我還是很感動有時我不想承認自己的許多夢想、想法等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生在日本電影裡的,但我不得不承認,當我感到不安時,我會看著龔啟軍畫的雲和樹,還有那個默默守護著我的機器人。我就像大自然中的綠色,整個拉普塔是一棵大樹,茂密茂盛,隱藏著一切寧靜,漂浮在龍捲風的眼中,是一個最寧靜的地方這座城市的磚瓦和金幣都在水下,上面覆蓋著一層深綠色的苔蘚。似乎這個天堂並不在乎這些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除此之外,還有青草、古樹和史前遺留下來的三葉蟲 而那些野心勃勃的人總是想著拉普塔的核心,萬能的飛石。
  • 開創先河的窗花裡的故事,山西剪紙—尋訪剪窗花的老人口述史
    2016年,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組織啟動了面向全省尋訪剪紙老藝人們口述史的記錄工作,以真實、全面、系統地將剪紙傳承人的師從、技藝、風格、影響和傳承等方面進行了客觀的還原與再現。編撰此書是因我的貴人馮驥才先生,他對我多次提起:我很喜歡你的作品,既有傳統的元素,也有現代的視覺表達。
  • 深圳口述史|李學金:深圳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任深圳大學科學研究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千百十」人才省級培養對象,深圳大學優秀學者,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口述時間2019年5月24日口述地點深圳市政協會議廳本期採寫深圳晚報記者 唐文雋 實習生 劉琦 林夢鴿
  • 「城」就中國②|闖蕩深圳的香港人何耀威:我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在新中國的國家建設和工業化進程中,不同時期湧現了不同的「城」,這些城代表了一個領域、一個行業的崛起和輝煌。進入新時代,新湧現的「科技城」「創新城」「未來城」等展現了經濟社會新的發展面貌,代表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新民晚報全媒體推出「城」就中國系列短視頻,帶您探訪10座「城」,對談10位「城中人」,了解這些「城」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展現新中國70年篳路藍縷的發展歷程,展示新時代奮鬥狀態和未來願景。
  • 深圳口述史|嚴昊智:見證深圳出口貿易每一步跨越
    這些事件都在關鍵的時間點發力,一次又一次地推動了深圳出口體量的激增。二十多年間,我作為一個深圳退稅人,見證和伴隨了深圳出口貿易的每一步跨越,我深感自豪。這座城市每一場精彩的巨變都由每一個普通的我們創造,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我們站好每一班崗,深圳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 應悅寄語應悅,張翔祝福張翔,港中大(深圳)新生的這些緣分太奇妙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馬明霞9月1日至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級新同學來到夢想中的神仙湖畔,開啟嶄新的大學旅程。今年,港中大(深圳)共錄取內地本科生1300餘人,研究生近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