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不開口?警惕發育遲緩,學會這5招最有效

2021-02-13 崔玉濤的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最近,我深陷教小丸子做手工作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導致很久沒和大家分享知識了。

我始終無法理解,不是手工作業嗎,小丸子為什麼要不停地說話?

一個布貼畫剛做一半,我就口乾舌燥到喝了3杯水,去了2趟廁所。

我懷疑小丸子做的根本就是嘴工作業。

但就在我被小丸子聒噪到快要自閉的時候,我的朋友就給我打來了深夜激情暢聊熱線。

用跟小丸子一樣的聒噪程度,跟我講述她家孩子為什麼不說話?該怎麼引導?

哎~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正好也有段時間沒和大家分享過這些知識了,我今兒就和你們聊聊寶寶語言發育的事兒叭。

在說怎麼引導寶寶說話前,咱得先知道不同月齡寶寶語言發育的特點。

要在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

我給大家舉個反面教材,丸子爸曾試圖讓剛1歲的小丸子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對於這種情況,就得讓他知道在合適的時間閉上該閉的嘴。

說回正事兒,以下內容摘自《美國兒科學會》,請大家放心保存。

好,圖也保存了,也知道語言發育的每個階段都會啥了。

但是想促進寶寶語言發育,還得「約法三章」。

這裡的翻譯家就是指,寶寶不用說話,小手一指,小嘴一哼,大人立馬知道他要幹嘛,分分鐘滿足他的需求。

確認過眼神,每個家裡都有個夢想做翻譯的人。

別覺得這麼做是為了寶寶好,可以彰顯自己是「最了解寶寶第一人」。

事實上,這麼做就是在限制寶寶的語言發育。

他覺得我不用說話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那我何必再費那勁呢?

就好比,如果我躺在家裡就能有錢拿,我幹嘛還上班?

說到這兒,就到知識點了。

丸子爸之前就疑惑地問過我:「輔食做太細和說話有什麼關係,吃飯和說話雖然是一個系統的,但這是兩個部門啊?」

這是因為不管是吃飯,還是說話,都需要口腔肌肉的「助攻」。

如果輔食做得太細,寶寶不需要費力嚼就能咽下去,那麼口腔中輔助咀嚼的肌肉就能不到鍛鍊,力量就會很弱,進而就不能很好地協助發音說話。

兩個部門又怎樣?團結才是力量!

想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得先讓他有語境。

這就好比,為什麼不管哪裡人,和東北人呆久了都會被「東北化」,就是因為太有語境了。

所以,要多帶寶寶去商場、超市、遊樂場等各種語言豐富的環境。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寶寶多接觸已經能流利說話的小朋友,這跟打遊戲讓大神帶是一樣的道理。

明白了上面這幾點後,咱們開始進入實戰階段。

我一直堅信,這世界上除了胖這件事能無師自通外,其他的事兒都得學習。

寶寶說話也一樣,開口說之前得先理解。

為了理解,他要一遍一遍地聽。所以,你就得一遍遍地說。

這3件事都能給寶寶提供與語言接觸的寶貴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你很可能會變成一個不插電的複讀機。

我那會兒幾乎每天都要給她講半個小時的繪本,講幾個小故事,以及我倆一起唱幾首童謠。

小丸子的最高紀錄是一首童謠讓我重複唱了30遍。

蒼了天了,我幾乎沒一次在調兒上的。

說話這事兒,不能總是你說寶寶聽,也得寶寶說你聽。

古人都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

所以,寶寶和你說話的時候,不管你在幹嘛,你都要立刻停下來,看著寶寶的眼神,認真地聽他說話。不要說「等一等」「一會兒再說」,這會讓寶寶有挫敗感。

我聽小丸子說話時經常有如下的OS:

我的腦子:「我沒聽懂她在說啥。」

我的耳朵:「管他呢,聽就完了。」

有研究表明,在寶寶還不能完全回答問題之前,問問題是幫助寶寶開發語言最好的方法之一。

比如,即便我知道小丸子一指果盤就是想吃蘋果了,我還是會明知故問:「小丸子,你想要什麼呀?」

等她說出「要吃」之後,再故意問:「你是想吃香蕉嗎?」

她搖頭之後,再問:「那你想吃什麼呢?」直到她說出「蘋果」二個字。

簡單點,教寶寶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和寶寶聊天或者下指令的時候儘量用簡短的句子,把一句話拆得稀碎地說。

比如,你本來想說:「寶寶,幫媽媽去客廳的茶几上取一下水杯。」

但和寶寶說的時候,你要先說:「寶寶,你先去客廳找到茶几。」,再說:「茶几上放著個白色的水杯。」,最後說:「把那個水杯給媽媽拿過來」。

好了,關於寶寶語言發育的知識我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了,你們有什麼促進寶寶語言發育的好法子,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我好集思廣益一下,等我朋友再和我激情熱聊的時候,就用你們給我的好方法及時堵上她的嘴。

最後,雖然我間歇性失蹤加不定期抽風,但還是希望你們能繼續愛我。

今天也是愛你們的丸子媽。

(PS:光打字不用動嘴的感覺真爽)

崔玉濤醫生「2019我們一起長大全國巡講」重慶站開啟啦!

講座時間:4月27日(周六)14:00-16:00(13:00開始籤到)

講座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渝州路168號渝州賓館錦繡廳

2019年「我們一起長大」崔玉濤育學園全國巡講的主題為《家庭養育與兒童健康》

崔醫生將從「養育觀念與兒童健康」、「餵養習慣與兒童健康」、「護理方式與兒童健康」、「教育方法與兒童健康」、「看病態度與兒童健康」、「養育心理與兒童健康」共六大主題與家長們進行分享交流。

能夠到現場見崔醫生的家長,不僅能了解相關知識,家長們還可以就自己關心的問題現場向崔醫生提問,幸運的家長能夠得到崔醫生的現場指導哦!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即可購票~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相關焦點

  • 孩子幾歲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麼,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裡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小明媽媽說:「我很著急,可是老人都說這是『貴人語遲』,說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孩子已經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這真是老話說的「貴人開口遲」嗎?
  • 「貴人開口遲」?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麼,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裡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小明媽媽說:「我很著急,可是老人都說這是『貴人語遲』,說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孩子已經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這真是老話說的「貴人開口遲」嗎?
  • 全智嘉丨寶寶不會說話究竟是發育晚還是語言發育遲緩?1招辨別
    寶寶不會說話究竟是發育晚還是語言發育遲緩?教你1招辨別提到寶寶說話晚,很多家長是這樣描述的:與身邊那些2歲就能說完整句子的同齡寶寶相比,我家寶寶2歲了還不會說話,的確開口有些晚了,但寶寶還是很聰明的,你給他說什麼他都懂,而且讓他做什麼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當他有什麼需求的時候總是用手來「比劃」,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所以我想,寶寶說話晚的問題是不是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啊...
  • 寶寶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家長一定要學會這6招!
    由此證明,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不可逆!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面對兩三歲還不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寶寶是不是患了自閉症?不同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語言發育早或晚3個月以內是正常現象,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超過6個月,家長則需要重視。《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提醒家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了。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我孫子9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啊,你家娃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 孩子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於是,父母們就難免會擔心,如果自家的孩子說話晚,是意味著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嗎?每個孩子說話時間早晚不同,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而語言發育遲緩是表現在孩子說話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上都有明顯落後於同齡人的跡象。孩子不僅僅是不懂得用說話來表達自己,並且對於周圍的事物以及他人說話的內容也會出現理解不清的症狀。
  • 寶寶說話晚是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父母一定要注意!
    寶寶開口說話,是讓所有年輕父母既期待又驚喜的事。有些寶寶幾個月大就「咿咿呀呀」,也有的寶寶兩歲後才開始說話,甚至有些寶寶一直「守口如瓶」,怎麼逗引都不肯開口。雖說個體發育有差異,寶寶們開口說話有早有晚,但是一般來說如果寶寶晚於標準說話時間,可能就是智商發育遲緩的表現了,父母一定就要注意啦!研究表明,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發育因素和疾病因素兩大類。而影響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病因包括聽力障礙、智力缺陷、發音器官神經肌肉性病變,甚至是孤獨症等。
  • 這5個信號說明寶寶發育遲緩,錯過最佳治療期就晚了!
    養娃路上,媽媽之間最愛討論的就是孩子發育快慢問題了。每次下樓遛彎,當媽的說的永遠都是:我家娃怎麼還不長牙,你家娃會走了我家的怎麼還不會啊……菌菌在後臺也是經常收到各種詢問寶寶發育是否遲緩的問題:本寶寶發育早了也不好,發育晚了也不是,在這表示很有壓力。
  • 寶寶說話晚是大器晚成,還是發育遲緩?醫生說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這讓醒媽很擔心,不知道是不是寶寶語言發育有問題。每次去樓下玩的時候,同月齡的小寶寶們都已經會說簡單的詞彙,比如:鴨鴨,魚,爺爺奶奶,車車,走等等。聽得她越發著急,就把擔心說給醒爸聽:「醒醒是不是說話太晚了啊?我們用不用給她檢查一下語言發育情況?」
  • 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就算語言發育遲緩了嗎?
    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家寶寶說話的時間要比鄰居家的孩子晚上一些,吐字發音也沒人家那麼準確,就不免開始擔心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正常情況下,孩子在1歲時就應該會叫「爸爸」「媽媽」了,會對父母簡單的指令做出反應。我們機構每天都會接到幾個諮詢電話,說孩子都15月齡了,還是不會說話,仍然是咿咿呀呀的,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啊?
  • 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該怎麼做能讓孩子儘快地學會說話?
    嬰兒的語言發育遲緩不是單看某一個時間段,而是要對比他的成長趨勢來觀察,如果真的覺得嬰兒語言發育方面不正常,最好去兒科醫生那裡做個診斷,這樣就可以判斷出嬰兒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通常我們認為的語言發育遲緩,其實就是孩子開口晚了一點而已,其實父母不必過分擔心。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孩子說話晚,擔心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語言發育遲緩先找原因1、假如孩子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遲緩,比如三四歲還不開口說話,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病理因素,考慮是否有某種相關的疾病的存在,比較聽力受損,腦因素,智力認知障礙等等。如果有,及時做相關的治療,並且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語言訓練。2、即使檢查不出病理因素,如果語言發育落後非常明顯,比如上面所說的三四歲還不開口說話,同樣值得重視,建議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語言訓練,至少也要在上學前解決語言問題。 以上是可以稱得上語言障礙的情況。3、除了這些還有上面提到的語言環境的問題。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之年齡相應的水平,不包括由聽力障礙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構音障礙多數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具有精神發育異常,對周圍的人或物的反應發育延遲或異常。這部分患兒的表現包括: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說話,說話晚或很晚;開始說話後,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雖然會說話,但是語言技能較低,不會溝通,交流技能低;語言的應用、詞彙和語法的應用低於同齡兒童;回答問題反應差;語言理解困難,遵循指令困難。
  • 世界孤獨症日:專家提醒寶寶說話晚需警惕
    寶寶有多個語言「發育裡程碑」,說話太晚要警惕孤獨症孤獨症是以社交溝通障礙、狹窄的興趣愛好和重複刻板的動作行為為核心症狀的疾病。雖然表現多種多樣,功能有高有低,但大部分孤獨症的孩子,會伴隨語言問題,如語言發育遲緩或者語言發育倒退。語言發育是家長們很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家寶寶說話晚」這樣的情形尤其會讓家長們糾結。
  • 寶寶說話晚、不愛說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附判斷標準和引導方法
    兒童的語言發展不僅僅是說話看孩子的語言是否發育遲緩,不僅僅是以孩子輸出的詞彙為標準,語言的發展分為兩方面:「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綜合這兩種語言能力才能正確評估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比表達能力更為重要,著名的兒科專家伯頓·L·懷特說「你無需對兩歲大的孩子說話的表現太多擔心,只要他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發展得很好就行」。寶寶不愛說話的背後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整體的身體發育延遲,還有極少部分可能和孤獨症相關。
  • 北京兒童醫院專家說:寶寶說話晚家長需警惕
    語言發育是家長們很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家寶寶說話晚」這樣的情形尤其會讓家長們糾結。看著小區裡別的寶寶早已經會說話了,自家寶寶卻連「爸爸、媽媽」也不叫,真是著急,這也是大多數家長帶寶寶來就診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她在聽到我的指令後不開口只做動作,那我就能初步判斷這個寶寶有語言理解能力如果他/她在做動作的同時,又能回答「好」「不要」等簡單的字或詞,那這個寶寶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有一些。當然了,我們在臨床上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評估兒童語言發育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儘量做到客觀真實。
  •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有語言發育遲緩問題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發育順序與其他孩子是一樣的,但語言發育的速度與空間是存在落後現象的,比如正常發育的孩子常常在10—12個月大之間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詞,在12—18個月大期間他們的單音字會不斷的增加,18—24個月大的年齡段中他們開始說一些雙音字詞,在兩歲以後逐漸開始使用2—3字的詞句,而在3歲以後學會運用一些類似成人所說的短句了,到5歲時,
  • 兩歲寶寶仍不會說話,矯正要從語言發育遲緩下手
    飽嘗社會心酸的父母便把出人頭地的希望放到下一代身上,盼望自己的孩子不說贏在起跑線上,也要在進入學校前就打下良好的基礎,比拼從孩子剛學會爬行時就開始了。看到孩子學會爬行,父母當然喜不自勝,心想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呢?等到孩子張嘴喊「媽媽」了,又盼著孩子趕快學會行走。寶貝好不容易能滿屋子跑了,家長又擔心起孩子說話的問題,「隔壁老王家的都能跟爸媽頂嘴了,我們這位小少爺怎麼還是不開金口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