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迴路過,看到網上有人提問:
壓得特別緊的白茶該怎麼辦,撬不開?
底下有不少熱心群眾,在給他支招。
王五說,既然茶刀撬不開,那就用茶針來試試,更鋒利些。
趙六建議,下次別買這樣的鐵餅了,質量一點不好,哪怕撬開了也是碎的。
最後李四分享到,曾經有位老茶師和他說只要是餅茶,不管是普洱、還是白茶。
在適當的溫度下, 放置幾年後就會鬆軟了。
……
對付一塊硬邦邦的茶餅,各路網民們的招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過,以上的言論中,最最令村姑陳感興趣的是後者。
當下緊結到撬不開的硬茶餅,放上幾年就會鬆軟好撬。
在這背後,究竟有沒有科學根據?
我覺得,一點也沒有。
《2》
白茶餅壓制的鬆緊程度,究竟和什麼有關?
最主要的,和壓餅的工藝有關。
白茶的壓餅,大致流程如下。
將乾燥的散茶,從倉庫裡搬出。
下一步,將幹茶稍微的攤開,簡單醒一醒茶。
緊接著利用蒸汽,讓乾燥的白茶適當蒸軟,讓茶葉恢復一部分韌勁。
蒸軟過後的白茶,依次的按規格稱重,放入乾淨的布袋內。
這時,制茶師傅們會將茶順著一個方向,團在一塊,進行包揉。
包與揉的過程中,白茶的梗葉內部,部分的茶葉會發生細胞壁破裂。
伴隨著茶葉的破壁,細胞液當中的可溶性糖、膠質物等,部分的析出。
這類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著「天然膠水」的作用,幫助著茶餅後期塑形。
包揉結束後,就到了現在常見的機器壓餅定型環節。
壓制定型的這一步,是決定茶餅松與緊的關鍵!
看似簡單機器壓餅,技術含量不高。
但其實,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不同的白茶,不同規格之間的緊壓茶,壓制定型中需要用多少力?
以及,壓餅的溫度和時間要要如何調控?
這些訣竅,全憑制茶師多年的經驗把控。
經過壓制定型後,白茶餅夠呈現雛形。
最後再加上常規的烘乾,等茶餅內外徹底幹透。
含水量達標,就能得出成品。
從茶餅壓制的經歷看,白茶餅壓制的鬆緊程度表現,和工藝相關。
而和後期儲存,關係不大!
《3》
隨著存茶時間的增加,茶餅會變得鬆軟嗎?
答案是不會。
去年,幫朋友鑑定過一餅茶。
那餅2011年的老壽眉,經歷了八、九年的時間陳化。
雖說,它的工藝上面存在著瑕疵,整塊餅身的顏色略褐。
但是從不少細節上,能夠佐證它的年份真實性。
最直觀的一點,是看茶餅的邊緣。
它的完整程度沒那麼高,有些地方自然地脫落,自然地缺損了。
像是一張老木桌,老柜子,在用久了之後。
邊角會有自然的脫漆,自然地缺角一樣。
這屬於歲月打磨的獨特標誌。
經過多年陳化後的茶餅,在極乾燥的前提下,邊緣很容易被磕碰。
於是,達到老白茶狀態的餅,它的邊緣不可能嶄新如故。
同時,包裹得還特別緊密完整,沒有任何缺損。
再回到正題,一餅放久後的茶,茶餅的邊緣會有自然的脫落,磕碰痕跡。
那麼,原本壓得特別緊的餅,陳化後會變鬆軟嗎?
憑這麼多年的喝茶經驗來看,完全不會。
合格的白茶餅,內外都達到了幹透的狀態,含水量特別低。
好比又酥又脆的蘇打餅乾,內部的茶葉被逐層的壓制。
一餅新壓成的壽眉,在它剛剛運下山,趁著新鮮勁去撬茶、試喝。
與它存了三、四年後,再次開箱取茶,泡來試喝。
茶餅的鬆緊程度,以及撬茶的難易程度,幾乎是一樣的,沒有改變。
近幾年,隨著S師傅的工藝不斷精進。
經他手上壓製出來的茶餅,狀態剛好是很適合的狀態。
不松也不緊,撬茶的時候,輕輕將茶刀從側面伸入。
簡單一撬,就能得出完美的茶餅薄片。
《4》
由此見,任何茶餅只要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的說法。
其實質上,根本就是謠傳!
那麼在茶圈江湖裡,為何會有這樣的謠言流出呢?
猜想過去,主要為了掩飾茶葉劣質的現實。
第一,為壓餅工藝失敗的茶,找藉口。
正常品質的茶餅,理想狀態是不松也不緊。
茶餅壓太松,不容易成型,容易散開。
而壓得過緊,將整塊茶餅壓製成硬邦邦的鉛餅狀。
那麼,在壓制的過程中,會損耗不少茶葉本身的養分。
與此同時,整塊壓得硬邦邦的茶餅,容易影響後期的轉化,陳化效果不佳。
等到最終撬茶、喝茶的時候。
容易撬出滿地的碎茶末,影響衝泡效果和茶湯滋味。
可想而知,在市面上壓制太緊的茶餅,銷路並不順暢。
這時候,加一條茶餅放幾年會變鬆軟好撬的哄人言論,就有了存在了意義。
第二,為受潮變質的茶餅,作掩飾。
正常陳化出來的白茶餅,在幹度極低的前提下,一點不會變軟。
將手洗淨,搽拭乾淨後,取出一餅陳了三年的2017秋壽眉餅。
用指腹輕輕拂過,能感受到異常乾燥、粗礪的質感。
半點不會讓人聯想到,變松、變軟的詞眼。
除非,這餅茶受潮了。
乾燥的茶葉吸收進了過多的水汽,整體容易變軟,略帶韌勁。
在過多水汽的侵蝕下,容易破壞茶餅內部,葉片與葉片之間的緊密關聯性。
於是,受潮後的茶餅,相對不會那麼緊。
不再是硬邦邦的,又幹又酥脆的狀態。
讓人在撬茶時,難以入手。
《5》
遇到一餅特別緊實的白茶餅,該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是提前規避。
換言之,就是別買這樣的茶。
不然一旦買入手,後期肯定會有不少的麻煩。
那遇到已經買入手的,壓得硬邦邦的茶餅,該怎麼泡?
首先,壓得特別堅實的餅,用茶針撬成趁手。
茶針,是尖銳的,壓力強大的。
撬茶時受力點集中,能夠將鐵餅順利撬出縫隙。
其次,準備一個茶濾。
衝泡白茶,正常情況下用不著茶濾。
因為高山白茶的芽葉內,白毫數量豐富,養分含量高。
一旦用茶濾過濾了茶湯,一併將白毫濾掉,實在浪費。
然而,衝泡比較堅實的茶餅時,任憑再好的撬茶技術,也會將茶葉撬碎。
這時準備上茶濾,泡茶出湯前過濾碎茶,很有必要。
最後,泡茶的時間要短,出湯要快。
撬碎後的茶,衝泡起來茶味浸出速度快。
於是,一不留神,就容易導致茶味過量浸出。
如果泡茶出湯的速度,沒有及時跟上,容易讓大量的茶多酚、咖啡鹼浸出。
整泡茶湯泡出來的滋味,容易偏苦偏濃。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湯速度要快,儘量的快衝快出,很有必要。
《6》
曾經,在網上買過好幾回的月季花苗。
每回都期望滿滿的,將其種下。
等待來年的小院裡,能夠長出幾叢月季。
不過,沒有一回,能成功的將花苗順利種到最後。
有熟悉園藝的朋友和我們說,那很有可能是遇上了普通的薔薇品種花苗。
那些薔薇本來是用作嫁接砧木的,很難獨立成苗。
很多人都是等到種下開花,才發現上當。
不過,這時候已經錯過申訴期限了。
想到這茬栽花的經歷,就不由得感慨,騙人的套路太多。
譬如,一餅壓得特別堅實,像鐵餅那般的茶。
用「放幾年後,會自然變鬆軟」為免責條例,迷惑性太大。
等到時隔多年後,再去打開那餅硬邦邦的茶餅,發現還是很難撬開。
這時,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太遲了。
買茶與喝茶之前,多看清這些謊言與套路,才是正道!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