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嘉慶帝顒琰排行第十五,上面有十四個哥哥。古代皇位繼承,通常遵循立嫡立長和立賢三條原則。
顒琰的母親魏佳氏,是乾隆的第三任皇后。不過魏佳氏的皇后身份,是在確立顒琰為嗣君後,被追封的,也就是說顒琰其實不是嫡子。另外,顒琰的哥哥們,並不缺賢者。非嫡非長的顒琰,在「賢」上又不佔優勢,他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呢?
我們用排除法,替乾隆帝把兒子們過一遍篩子。
第一批出局的候選人:皇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
永璉和永琮都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嫡子,乾隆在即位後的第二年,就以秘密立儲的方式,立年僅6歲的嫡子永璉為太子。可惜兩年後,永璉病逝。
十一年後,乾隆準備冊立永琮為儲君,可還沒來得及操作,年僅1歲的永琮又早夭。
第二批出局的候選人:皇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和十六子
這五位皇子都早夭,除了皇十三子永璟和十四子永璐,其他三位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
第三批出局的候選人: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
這兩位皇子都被過繼給親王為後,從法理上已經不再是乾隆的兒子。乾隆二十四年,永瑢被過繼給慎郡王允禧,後被改封質親王。乾隆二十八年,永珹被過繼給履親王允裪,降襲履郡王。
第四批出局的候選人: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
兩位嫡子早夭,讓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傷心欲絕,永琮去世第二年,她也病逝了。乾隆令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結果永璜和永璋,在喪儀中表現得「不夠悲傷」,受到乾隆的嚴厲斥責,被剝奪繼承人的資格。
民間傳言,說乾隆因為嫡子和皇后相繼去世,變得幾近瘋狂,期間杖斃兩位重臣,把永璜打倒在地一頓拳打腳踢。兩年後,永璜就鬱鬱而終。
第五批出局的候選人: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十七個兒子,只有四個活過了乾隆,其中永璇最長壽,活了86歲。可惜永璇雖然活得長,卻不受父親待見,他「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又「性情乖戾,屢失上意」。所以當弟弟們都被封為親王時,他還是個郡王,根本不在乾隆法眼之內。
永璂是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的長子(次子永璟早逝),也是乾隆當時唯一在世的嫡子。按理來說,他在儲君之爭中佔有第一順位的優勢,而且他沒有負面新聞。
問題出在他母親那拉氏身上,乾隆三十年,那拉氏陪乾隆下江南,途中發生「斷髮事件」,惹怒乾隆,被遣返回京,收繳了皇后印璽,事實上被廢。
母親被廢,永璂帶災,他也失去了作為繼承人的機會。
第六批出局的候選人:皇十七子永璘
永璘是顒琰的同母弟弟,比顒琰小六歲。作為同母弟弟,除非永璘表現出遠超於顒琰的特殊才德,年齡弱勢是他無法跨越的障礙。
第七批出局的候選人:皇五子永琪
永琪被淘汰最可惜。他博學多才,擅長弓馬騎射,既有漢人的文治,又有滿洲人的勇武。更難得的是他的孝道,有一次乾隆在九州清晏遇上火災,永琪不顧個人安危,衝進火場,將父親背出來。
乾隆曾經對親信明言:「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
既然都已經明確說「屬意」永琪了,乾隆為何沒立他做太子呢?因為永琪得了一種病——附骨疽。
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和碩榮親王,其實就是被立儲的前奏。可是親王冊封禮儀剛結束,永琪就病了,一年後,25歲的永琪英年早逝。
兄弟十七人,早逝、被過繼、才德問題不受待見、受累於母親、年齡序齒問題等幾方面原因,淘汰了十五位。所以,繼承人只剩兩個人: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顒琰。
乾隆三十八年,當乾隆帝將傳位詔書密封,藏於正大光明匾後,並告知軍機大臣時,所有人都知道,候選人一定是永瑆和顒琰兩個當中的一個。當時諸皇子,也只有他們二人是親王。
永瑆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乾隆四家」。至今在瀋陽故宮,還保留著大量的永瑆書法作品。難得的是,永瑆身上沒有絲毫皇子的奢靡,他一生儉樸,比後來的道光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間有一種說法,正是永瑆過於節儉,節儉到「摳門」的程度,家裡死一匹馬也捨不得扔,強迫全府上下吃死馬肉。還說他捨不得花錢,攢了80萬兩銀子,放到長毛也不肯花。所以,永瑆被滿朝上下戲稱為「鐵公雞」。
因為摳門被譏笑,讓乾隆很丟面子。在某部影視劇中,乾隆還很生氣地下令:各王府今後但凡有死馬、死貓、死狗等,都給成親王府(永瑆)送去。
其實這個傳言明顯是作為失敗者,被後人刻意誇大並惡意宣傳。摳門在什麼時候都不是罪過,只要不妨礙他人利益。一個親王,只有80萬兩銀子,反而說明永瑆為人清廉自守,品行高潔。
所以,這肯定不是他落選儲君的理由。那麼,有才華,有德行的永瑆,為何輸給了小他八歲,時年僅13的弟弟顒琰了呢?
一、永瑆的才華與帝王不匹配
永瑆雖然有才華,但是他的才華局限性太大,主要體現在金石方面。很顯然,作為帝國儲君,這種才華無足輕重,甚至是有害的。歷史上就有現成的例子——宋徽宗,那也是一個書畫大師,結果把北宋王朝搞破產了。
永瑆最喜歡跟當時的文人結交,還給自己起了一個「詒晉齋主人」的別號,一副醉心於文學之樂,山水之怡的「隱君子」神態。
別說滿清尚武的習俗,即便以漢民族的目光,這種氣質和文學才能,肯定不符合對帝王的要求。
二、永瑆的性格不適合當皇帝
乾隆帝認為永瑆有一個性格大缺陷——「柔而無斷」。優柔寡斷,缺乏決斷能力。其實「柔而無斷」,既是性格上的「不敢」,也是能力上的「無能」。作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決斷能力,他每天面對大量奏摺,每時每刻都要作出決斷,不能迅速判斷是非,不能果斷下結論,貽害無窮。
歷史上也有反面例子,比如宋欽宗,面對金國人的入侵,他一會兒聽主戰派的,一會兒又倒向反對派,始終沒有主見,跟金國人今天和談,明天又做小動作,一步步把大宋拖向滅亡。
乾隆對顒琰的評價是:剛明有戒,度量豁達。剛,對應柔,明,則能斷。同時又能把握好分寸,氣量宏大。
因此,乾隆認為永瑆雖然在品行上很出眾,但是性格不適合當皇帝,顒琰則被認為「類己」。
三、魏佳氏比金佳氏更受寵
永瑆的母親金佳氏死後被追封為淑嘉皇貴妃,生前是乾隆的寵妃,生了四個兒子。不過相對於顒琰的生母魏佳氏,金佳氏還是遜色了不少。
魏佳氏從乾隆二十一年起,幾乎年年生育,她一共給乾隆生了四子二女,還有一次小產經歷。乾隆三十年,魏佳氏被封皇貴妃。也就在那一年,皇后那拉氏被收繳印璽。從那一年開始,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主持後宮,成為事實上的皇后。
乾隆為何不正是冊立魏佳氏?應該是為了掩蓋顒琰被秘密立儲的事實,不想儲君成為焦點。所以,魏佳氏以貴妃之名行皇后之實十年。直到乾隆六十年,顒琰被正式宣布為太子後,魏佳氏才被追諡為孝儀純皇后。
所以,魏佳氏在乾隆心目中,早就是皇后了,顒琰也早就是嫡子。這一點,是永瑆等皇子所不具備的優勢。
至於有人說,永瑆比顒琰能力強百倍,那是扯淡。如果永琪活著,他才是顒琰的最強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