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研究成果揭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北京地下水位的穩定和恢復...

2020-12-14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7月28日電 7月21日,清華大學水利系龍笛研究員、楊文婷博士生、趙建世教授及合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南水北調使北京地下水位穩定」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stabilizing Beijing’s groundwater levels)的研究成果,這是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近年來在《自然》子刊發表的為數不多的研究。

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年人均水資源量小於1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的十二分之一,全球平均的八十分之一。為滿足城市的大量用水需求,地下水被過度開採,地下水埋深從2000年的15米下降到2014年的26米,由此造成城市用水短缺、地面沉降加劇等問題,制約了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區的農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為有效緩解我國北方的用水短缺問題,我國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線從長江向北方計劃每年調水448億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規劃每年向華北調水95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開始向華北和北京輸水,至2019年12月的5年間已向北京輸水52億立方米,北京地下水位從2014年底的25.7米回升至2019年底的22.7米(見下圖),平均每年恢復0.6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緩解北京地下水超採到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除了南水北調中線輸水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促進地下水的恢復?這種恢復是否可持續?未來北京地下水儲量將如何演變?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將對了解特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全面評價水利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南水北調中、東線示意圖和北京1981(2005)‒2019年地下水埋深、地表水及降水變化

水利系龍笛、楊文婷、趙建世及合作者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了多年系統性的研究。通過分析大量水文、氣象和用水數據,尤其是南水北調中線輸水進京之後的相關數據,結合所搭建的考慮人類用水對地表和地下水影響的高解析度水文模型,探明了南水北調中線輸水、農業灌溉用水減少、氣候波動等因素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研究結果表明: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置換地下水開採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為40%,由於農業灌溉效率提高等因素導致的灌溉用水減少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為30%,而降水自2008年以來相對於1999‒2007持續乾旱時段的增加,對地下水穩定和恢復的貢獻為30%。

在釐清調水、農業灌溉用水減少和氣候因素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的基礎上,本研究基於所搭建的高解析度水文模型CWatM-MODFLOW,並結合區域氣候模型模擬的氣象驅動數據,對未來十年(2021‒2030) 不同氣候和用水情景下的北京地下水儲量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北京地下水位將進一步回升,回升的程度與具體的用水量和氣候波動相關。如果2019‒2030年的地下水開採量維持在2018年每年17億立方米的水平,且多年平均降水量保持在2000‒2018年平均水平(每年540 毫米),北京地下水儲量有可能在2030年恢復至2003年的水平,即地下水埋深恢復至約18 米;如果對地下水的開採量進一步減少到每年15億立方米,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8‒2018年平均水平(每年580 毫米),北京地下水儲量有可能在2030年恢復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即地下水埋深約10米。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南水北調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生態補水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本研究系統闡述了南水北調工程對北京地下水持續穩定和恢復、增強特大城市用水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正面效益,討論了南水北調工程對調水區及受水區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對南水北調工程後續的實施和運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本研究回答了國際上關於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關切,講述了以事實和科學為依據的中國故事,也為全球地下水的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論文首頁截圖

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為清華大學水利系,第一(通訊)、二、三、四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水利系龍笛研究員、楊文婷博士生、美國德州大學布裡吉特·斯坎倫(Bridget Scanlon)教授和清華大學趙建世教授,合作者來自國內外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優秀青年基金、國際合作重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428-6

供稿:水利系

編輯:曲田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多厲害?清華大學的這項研究結果讓人吃驚
    5年,輸水52億立方米,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北京的直接補水量,這一工程對北京地下水位恢復有何影響?近日,清華大學水利系師生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發文證實,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置換地下水開採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為40%,科學模型還預測,未來10年,北京地下水位將進一步回升。
  • 南水北調中線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在南水北調中線起點,長江水通過丹江口水庫,穿越閘門,歡騰北上。5月9日,中線工程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進行輸水,以這個流量計算,5秒鐘即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這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輸水能力和效益發揮上得到了巨大提升。 中線工程建成通水以來運行穩定,經受住了設計標準流量350立方米每秒以及汛期、冰期輸水的考驗。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龍頭」──渠首陶岔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水龍頭,新建的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承擔著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輸水任務,兼顧灌溉、發電。自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通水以來,陶岔渠首正式開閘送水。截至2018年5月24日,已累計安全運行1259天,總調水量142.73億m3,目前總乾渠正按設計流量350m3/s向下遊供水。
  • ——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讓中線工程受益區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庫甘甜清澈的南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渠首分局工作的主旋律。  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水北調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和應急工作機制,水利部創新「視頻飛檢+現場飛檢」監管模式,加強工程運行和疫情監管,確保供水防疫兩不誤;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確保輸水安全。
  • —透視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四個社會關注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林暉、魏夢佳、宋曉東)2015年12月12日,歷經10餘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清水北上」一年間,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水質究竟如何?水價如何變動?南水北調的預期效益實現了嗎?調了多少水?
  • 5秒即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 南水北調中線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這為持續開展丹江口水庫洪水資源化利用,推進生態補水常態化創造了條件,水利部決定實施中線工程加大流量輸水工作。從4月29日開始,逐步調增陶岔渠首輸水流量,加大流量輸水過程預計持續到6月中旬。「中線工程在第6個調水年度,就達到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輸水設計目標,是對工程輸水能力的一次重大檢驗,是工程質量穩定可靠和效益充分發揮的重要標誌。」
  • 北京市民飲用水將逐步切換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組圖
    南水北調幹線北京段明渠旁的團成湖調節池。新京報快訊 6月1日上午,在停水檢修7個月後,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個月恢復輸水,北京市民飲用水將從密雲水庫水源逐步切換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據悉,南水北調進京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近七成南水流向京城千家萬戶,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北京市水務局南水北調幹線管理處主任張大成介紹,此次恢復供水後,一方面應對即將進入的城市用水高峰,另一方面用於補充密雲水庫和地下水。南水北調幹線北京段明渠出水口,清澈的水不斷流出。
  • 千裡水脈潤北國——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讓中線工程受益區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庫甘甜清澈的南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渠首分局工作的主旋律。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水北調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和應急工作機制,水利部創新「視頻飛檢+現場飛檢」監管模式,加強工程運行和疫情監管,確保供水防疫兩不誤;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確保輸水安全。
  • 南水浩蕩潤天下——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在河南焦作市的南水北調中線乾渠旁,67歲的王褚鄉東於村村民張欽虎,望著滾滾江水感慨地說,「自從用上了南水,自來水管擰開就是清水,這日子也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水垢少了,水好喝了……自5年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沿線群眾飲水質量顯著改善,幸福感和獲得感隨之增強。
  • 5秒鐘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 南水北調中線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在南水北調中線起點,長江水通過丹江口水庫,穿越閘門,歡騰北上。5月9日,中線工程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進行輸水,以這個流量計算,5秒鐘即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這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輸水能力和效益發揮上得到了巨大提升。   中線工程建成通水以來運行穩定,經受住了設計標準流量350立方米每秒以及汛期、冰期輸水的考驗。
  • 水利系開展2020級研究生新生專業初探之南水北調工程專題活動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7日下午,清華大學水利系2020級研究生新生專業初探之南水北調工程專題活動在新水利館407報告廳舉行,水利系1979級校友、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鵬程受邀出席並作題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管理與效益」的報告。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重器的中國驕傲!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祝南水北調生日快樂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5年北京受益:水鹼變少沏茶更香
    12月10日拍攝的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境內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庫區。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攝  「我是北京首批喝上『南水』的市民,這幾年,水鹼變少了,沏茶都感覺更香了。」  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政協和湖北省十堰市政協開展了以「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利用與對口協作」為主題的網絡遠程連線活動。趙飛豔打開水龍頭接一盆水準備洗菜,水質清冽。這生動一幕出現在連線畫面中。  「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受益者,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為咱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也感謝千裡之外幾十萬移民的無私奉獻。」趙飛豔激動地說。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丹江口水庫在哪裡?
    丹江口水庫,作為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跨湖北和河南兩省,被人們譽為「中國的水塔」。但還是經常有很多網友爭論,丹江口水庫是在湖北,還是在河南的問題。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調來了什麼
    一年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這條蜿蜒一千餘公裡的「人間天河」,其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已日益凸顯。 調來優質用水:4省市3800萬人享用安全好水 「以前的水有味兒,燒開的水只有沏茶喝才能把味道壓下去。現在這水,不僅沒怪味,連水鹼都沒有。」說起用水變化,家住北京市郭公莊幸福家園小區的王豔香語氣裡充滿幸福感。
  • 給大壩「穿衣戴帽」,讓管道「上天入地」,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牛?
    北京五棵松地鐵站 和全國所有地鐵站一樣 站臺之上 列車呼嘯而過,乘客來往匆匆 但是,和全國所有地鐵站又不一樣的是 站臺之下不到4米的地方
  • 督導新鄉市南水北調中線防洪影響處理工程
    3月10日,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李斌成帶領廳規計處、建設處、省南水北調中線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建管局負責同志現場督導新鄉市南水北調中線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和其他重點工程。  李斌成一行深入現場,實地察看了新鄉市南水北調中線防洪影響處理工程潞王墳溝道、輝縣五裡屯溝道建設情況,並在輝縣市召開會議。
  • 李克強: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優化水資源配置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李克強2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加強統籌協調,攜手通力攻堅,紮實推進工程建設,確保按期實現通水目標,把這項重大工程建成為質量可靠放心的工程、移民穩定致富的工程、管理陽光廉潔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