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8月26日電 (王茜 高呂豔杏) 26日,由重慶市江北區婦聯主辦的「同悅書香·共讀好時光」親子閱讀系列活動,走進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20個家庭來到現場享受閱讀的樂趣。針對親子閱讀,主辦方表示,希望家長們在工作之餘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通過親子閱讀這一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促進親子溝通。江北區婦聯副主席謝小莉,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王維民等出席活動。
圖為袁玲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王茜 攝
暑期親子閱讀活動惠及1400個家庭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0—8周歲兒童家庭中,超過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讀書的習慣,這些有閱讀行為的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到91.8%,較2016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親子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據江北區婦聯副主席謝小莉介紹,借暑期孩子放假之際,區婦聯開展了「同悅書香·共讀好時光」親子閱讀系列活動,通過倡家庭親子閱讀,助推城市品質提升。截至目前,區婦聯已開展6場親子閱讀活動,街鎮婦聯開展11場親子閱讀活動,社區婦聯利用圖書室、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場所開展親子閱讀活動52場,惠及家庭1400餘戶。
圖為親自閱讀活動現場。王茜攝
活動開始,親子閱讀推廣人袁玲老師為家長和孩子們講述了繪本故事《風到哪裡去了》。通過豐富的人物語言和肢體動作,袁老師將大家帶入故事,了解四季循環的規律。隨後,袁老師以《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故事為例,現場指導家長們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閱讀。來自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的家長馮燕有些驚喜:「原來繪本故事不僅能讀還可以表演,這樣的閱讀太有趣了!」隨後,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朗誦了詩歌《愛與夢想》,在韻律中感受詩歌美和生活美。
圖為孩子和家長一起朗誦詩歌《愛與夢想》。王茜 攝
專家把脈親子閱讀誤區
到底什麼是親子閱讀?袁老師說,簡單來講,親子閱讀就是孩子和家長共同閱讀一本書並分享感受的過程。不過,親子閱讀雖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根據《2017中國家庭親子共讀調研報告》,中國孩子早期閱讀時長不足,近一半(47.1%)的孩子每天閱讀時間不足半小時,閱讀時間超過一小時的孩子僅有12.8%。
「在兒童閱讀中還存在不少誤區,現在有些家長過於『務實』,其實在閱讀上反而該『務虛』,不要一位追求一本書是否『有用』,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感受閱讀的快樂最重要。」袁老師說,年齡小的孩子聽覺理解能力高於視覺,同樣的文字由父母講出來,孩子更加容易理解。
活動現場,江北區婦聯副主席謝小莉同時向全體家長和小朋友發出倡議:希望家長們做孩子讀書的支持者、引導者、陪伴者和交流者;希望小朋友們愛讀書、讀好書、勤讀書、善讀書。她希望書籍能成為每個家庭的良師益友,並現場為孩子們送上精心準備的書籍。
親子閱讀三個方法分享
袁老師建議每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至少持續到10歲。她也分享了一些親子閱讀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家長與孩子可在共讀一本書後,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以增加閱讀趣味,同時提高孩子對文本的理解。
音樂輔助法:適合睡前故事,睡前讀一些輕鬆溫馨的繪本小故事,再配合音樂,有助於增加親子感情,也可以幫助孩子睡眠。
提問假設法:針對一些故事提問孩子,如果你是其中的角色,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嗎?啟迪孩子從小獨立思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為故事做續編,以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