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蘧蔬之菰》

2020-12-18 雲端原創

看到本草書裡指茭白為「菰」,莫名地覺得這個字很酷,古風盎然。茭白的葉子像茅草,莖部膨大如瓜,這解釋合理嗎?我們臨海方言中稱茭白為「茭筍」,讀音讀為「高筍」,也在於其形如瓜如筍。其實,茭白的別名很多,還有:茭瓜、高瓜、菰筍、菰手、菰菜、綠節……等。

我們常識中茭白是一種味鮮甘美的蔬菜。《爾雅》中如是提到:「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 蘧,音義都同蕖,也就是芙蕖,荷花。因茭白長在水中,跟蓮藕、菱角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潔淨,一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因此蘧蔬的意思就是「像荷花一樣具有高潔品質的蔬菜」。土菌,土中生長的菌類,即蘑菇。「啖之甜滑」,吃起來味道甘美嫩滑。確實如此,嫩茭白中,帶有絲絲的甜意,炒制油燜茭白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放點白糖,把這個甜味提起來。

說茭白如土菌,我感覺最像杏鮑菇了,都是白白胖胖的樣子。這不只是形容,其實茭白還真是跟真菌有關係。這就需要好好地挖掘一下茭白的前世今生。

最初,茭白是被當作糧食作物來栽培的。茭白的種子叫菰米,細長而黑,有點像黑米。《周禮》中將其列為六穀之一。六穀,稌、黍、稷、粱、麥、菰是也。菰米又稱為「雕胡」,為什麼稱為雕胡,大概是因為水鳥喜歡吃的緣故吧?其實,菰米飯的味道是很好的,應該噴香而軟糯,雖然我沒有吃過,從古人的詩詞中所描寫可見一斑。在唐代,雕胡飯是用來招待貴客上賓的食物,大詩人李白有「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之句,記錄了他秋夜寄宿今安徽五松山,有幸遇到一位好客的老媽媽,把他當作貴賓進行了熱情的款待 – 跪著進獻雕胡飯,真是讓人不敢當啊!還有一位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中也提到了雕胡飯,不過杜甫的境遇可就沒有李白那麼幸運了,晚年杜甫移居到長沙的湘江邊,居住在租佃的簡陋樓房裡,自我安慰稱其為「江閣」,生活艱辛又年邁多病,以至於庖廚薄、枕席清,於是「憶滑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好想吃滑嫩軟糯的雕胡飯和蓴菜羹,但因為窮困潦倒、處境狼狽,也只能意淫意淫,這有多少辛酸啊!

然而在唐朝之末,菰米漸漸地淡出了糧食種植,水稻開始大面積種植,茭草從此很少採籽。有一個問題是:菰米飯(雕胡飯)既然這麼好吃,為什麼會淡出種植,而不是進行推廣和普及呢?這裡有幾個原因。首先,菰米成熟時間不一致,種子也容易脫落,當時傳統的採集方法是駕著小船駛進湖泊沼澤,看見成熟的菰穗,將其輕輕搖落。菰米的種植在管理和採集、收穫方面都不是很方便。而稻麥則不然,加上稻麥的品種日益豐富、產量日益提高,逐漸佔據了糧食種植的主導地位。菰米淡出糧食種植的還有一個原因挺神奇的,可能這又是人們的一個偶然發現開拓了新天地,我不得不說「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噠!」--- 人們發現,有些茭白感染了黑粉真菌之後不開花不抽穗了,莖部卻不斷地膨脹壯大,變成畸形的肉質莖,這白白嫩嫩的肉質莖沒有什麼病象,反倒是肉質鮮美多汁,於是就利用黑粉真菌來阻止茭白開花結穗,繁殖這種畸形肉質莖,從此茭白正式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蔬菜。南宋人羅願在《爾雅翼》的解釋中把它形容成嬰兒的手臂,「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二臂」,哈哈,真是太形象了!

前面提及最簡單又誘人的茭白烹製方法是油燜茭白,鮮味中帶著絲絲甜意,但油燜茭白需要很多油啊,還有醬油、香料、白糖等,現在看是簡單,小時候家裡怎麼捨得燒這麼奢侈的菜餚呢?我媽最能做的就是將茭白煮一下切成方塊兒或者滾刀塊,在醬油裡蘸一蘸就吃,這樣反而保留了茭白那種原始的特殊香味,我們也吃得不亦樂乎。有些人喜歡吃涼拌的生茭白絲,那個味道也不錯,其中有個訣竅是先上油,放一會之後再撒鹽開吃,味道會有奇妙的變化。

據說茭白還能催乳。傳說武則天當年產後乳汁不足,又不想吃苦苦的中藥,有個頗精通食療的學者叫孟洗的就獻上一個食療處方,用茭白泥鰍豆腐煮成羹加醋調和,居然產生奇效。不知這故事是真是假?講科學道理的話,茭白是不宜與豆腐同食的,茭白的草酸含量比較高,而豆腐含有碳酸鈣,兩者同食會導致結石。如果武則天當年產乳期一直吃茭白泥鰍豆腐羹催乳的話,她後來有沒有得結石呢?如果女皇當年知道了這個真相,這個獻處方的學者孟洗的命運又會不會截然不同呢?

時下的茭白,如筍如瓜,剝去青殼,嫩白無比,我們臨海土話中說「筍瓜嫩」,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鮮嫩,就是嫩的最高級別,我想不出更出彩的詞了。雖然身份由糧食轉為蔬菜,茭白照樣做得很好。「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在端午這個重要節日裡,茭白也佔據了一席之地。此外,茭白還和鱸魚、蓴菜一起,被列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成了江南水鄉澤國的招牌菜。有一個人,任性得很。宋朝許景迂有一首《詠茭》詩曰:「翠葉森森葉有稜,柔條松潤比輕冰。江湖若借秋風便,好與蓴鱸伴季鷹。」我說的這個任性的人,就是這首詩裡的「季鷹」- 西漢文學家張季鷹,原名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時,不禁懷念起故鄉的茭白、蓴菜和鱸魚,於是對左右說:「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官數千裡以要名爵!」意思說,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適意,要自己感覺舒服,我這樣為了當官離開家鄉數千裡之外,連江南三大名菜鱸魚、蓴菜、茭白都沒得吃了,又有啥意義哦!於是辭職回老家了。為了常常享受家鄉的茭白,連官都不要當了,這放在今天,史上最牛辭職信非他莫屬也!

唉,人生貴得適意,說說容易做做難,我們即使有張翰這樣的勇氣,放得下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恐怕也難放得下對淪為杜甫「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境遇的擔憂吧,畢竟,享受美食也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

【雲端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茭白也分公母?下次看到茭白裡有小黑點還是扔了吧
    其實,茭白不是「正常」的蔬菜。茭白長在一種名叫「菰(讀音:孤)」的古老植物的花莖基部。這個正常,不正常的是菰只有感染了菰黑粉菌,才會長出茭白。沒錯,茭白是菰生了「菰黑粉菌病」的產物!茭白作為蔬菜食用最早見於《爾雅釋草》:「出隧,蘧蔬」。蘧,音義都同蕖,也就是芙蕖,即荷花。蘧蔬的字面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像荷花一樣的蔬菜」。出隧、蘧蔬算是茭白最初的正式稱謂了。
  • 茭白本是「植物腫瘤」
    茭白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和肥而不膩的五花肉是絕配。但你知道嗎,茭白其實是一種「植物腫瘤」,是生病植物的特殊「果實」。茭白來自一種叫做菰[gū]的植物,它原產於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野生的菰常見於南方的沼澤、池塘和河湖邊的淺水裡。
  • 菰的華麗轉身,完成了由糧食蛻變成蔬菜——茭白
    相傳,茭白結的果以前是水田裡種植的一種叫「菰」的糧食作物。它與稻米、小米、黃米、小麥和豆子一起被稱為「六穀」後來人們發現,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樣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開花結果,繁殖這種畸形植物作為蔬菜,這就是現在的茭白。
  • 愛吃茭白的你,可知道它內外兼修、文武雙全的一面?
    茭白的前身曾是古代社會名流的上等主食茭白來自一種叫作菰[gū]的植物,它原產於中國和東南亞。野生的菰常見於南方的沼澤、池塘和河湖邊的淺水裡。《禮記》記載有「飯之品有黃黍、稷稻、白粱、白黍、黃粱,此諸侯之飯,天子又有麥與菰」。但隨著水稻的推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到宋代時,人們已經吃不慣菰米,雖然在饑荒的時候還是會採來吃。在那之後,菰米漸漸退出了主食的行列,現在只有超市的雜糧區偶爾能看見它價格不菲的身影。
  • 茭白這樣吃如此高雅 網友:以後都要這樣吃
    茭白,別名高瓜、菰筍、茭筍、高筍。在唐朝以前,它並不是這些名字,而是叫「菰」,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的茭白原本就不屬於蔬菜,它屬於糧食,它從前和水稻一樣,都是結穗的。「菰」結出的種子叫做菰米或雕胡米,是古代的「六穀」之一(稌、黍、稷、粱、麥、菰)。
  • 千年前是糧食,千年後是「水八仙」,茭白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苗白,充蔬,米可炊飯,是曰雕菰……菰穗雕胡,葉如蔗荻。匹彼露葵,可以薦客。」對於不時不食來說,蘇州人做到最極致,什麼時節吃什麼樣的食材,他們一年四季安排到妥妥,從夏季水八仙開上市,從一顆非正常的蔬菜「茭白」開始, 水八仙中的八種蔬菜要輪流上市,一直吃到秋季大閘蟹要上市前。
  • 古時六穀之一的菰,你知道是現在什麼蔬菜嗎?
    菰,六穀之一,古代菰生長正常,秋季結實,稱菰米或雕胡,此米做的飯氣味清香,口感滑膩綿軟,有營養保健的價值。李白曾有「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之詩句。菰因黑穗菌寄生成畸形,不能開花結實,根莖變得粗大肥嫩,類似竹筍,稱菰筍、茭白、茭瓜,成為了美味的水生蔬菜。
  • 茭白是什麼,茭白怎麼做好吃,哪些人不能吃茭白,吃了有什麼好處
    茭白的簡介茭白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也是比較好吃的水生食物,根據資料顯示,茭白的學名又被叫為「菰」,而我們常說的茭白,其實就是「菰」的根莖部了,最後處理好的茭白,是通體白嫩的,吃起來也是甜甜脆脆的吃茭白的好處
  • 茭白是什麼 茭白怎麼做比較好
    茭白又叫高瓜、菰筍,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在古代茭白又被叫做菰,是六穀之一,茭白是菰感染上黑粉菌而形成的蔬菜,那麼請問茭白是什麼?茭白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能吃茭白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茭白是什麼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菰手、茭筍,高筍。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或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雙季茭白(兩熟茭)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古人稱茭白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 茭白正當令,新鮮的,才是最好的
    上橋才發現,橋下是大片野生的茭草,更添幾抹清蒼疏曠與煙水之氣。記得兒時鄉下老家門前的河灣裡就長了許多茭草,孩子們常去水湄處釣魚摸蟹捉泥鰍,秋後茭草的腰身裡會鼓出一片青白,劃一葉扁舟至草莽間,撥開茂密而狹長的茭草葉,便可以採擷到青衣玉膚的肥白「高瓜」即茭白。茭草在舊時也叫菰,「菰」是個古雅的字,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分明就是眼前的景致了。
  • 「茭白」是什麼美食?怎麼做才比較好吃?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茭白是大家常吃的蔬菜,也絕對是非常另類的蔬菜。因為茭白是被真菌感染的蔬菜!一般蔬菜被真菌感染也就發黴了,不能吃了。但是茭白例外,吃的就是真菌感染的部分。那麼「茭白」是什麼美食?怎麼做才比較好吃?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古人稱茭白為「菰」。
  • 清蒸茭白的做法
    鮮嫩水中參,生津止渴解煩憂 食材有著多重身份 果腹、解饞抑或取悅舌頭 自然賦予其豐富的營養 更增加了養生之歡 茭白又名高筍,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古人稱茭白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 經常吃茭白要注意哪些問題
    茭白有「水中人參」之稱,又名茭粑、茭兒菜、篙芭、茭筍、菰筍、茭瓜、茭蘆、茭耳菜、綠節。茭白《禮記》中記載:「食蝸醢而菰羹」。菰食就是菰米飯,這裡的菰米就是茭白的種子。古代主要採食茭白籽粒,作為糧食作物栽培,後來「菰」受到黑粉菌的寄生,植株便不能再抽穗開花,轉而莖尖形成畸形肥大的菌癭,古稱「茭鬱」也就是現在大家見到的茭白。早在西周時期,人們發現這種染了黑粉菌的菰細嫩可食,是一種美味的蔬菜,也就是茭白。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和越南,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
  • 清炒茭白蘆筍
    這個謎語的謎底,便是剛剛在菜場裡露臉不久的茭白。茭白沿著溼地、沼澤落水而生,幾乎不用怎麼照料,就能長得鬱鬱蔥蔥,到了春天,齊刷刷挺起肥碩的、白嫩嫩的身子,也就落下了這個「大肚皮阿嫂」的名號。而同樣說的是茭白的白嫩,臺灣的叫法更「香豔」——「美人腿」。據說每年到了茭白的豐收季,還要搞一個「美人腿節」。
  • 故鄉的茭白
    我有一帖,乃歷代行書墨跡精華,須臾而臨習之。內收歐陽詢卜商帖,張翰帖與夢奠帖。
  • 這種植物風靡歐洲,卻敗在中國的茭白手中
    它得不到「美食之都」的認可實在令人意外。究竟是何種魔力阻擋了蔬菜王者? 茭白——隱者的進擊 可能是另一種獨特的中華美食擋住了朝鮮薊前進的步伐,那就是茭白。
  • 茭白成大業 壩區換新顏
    清晨,在六硐壩區茭白種植示範基地的冷凍儲存倉庫外,幾輛冷鏈運輸車已在排隊等待,工人們正忙著將一袋袋包裝好的茭白搬運上車,客商也在仔細核對數量。一天之後,這些新鮮的茭白將出現在浙江、江蘇、上海等地的餐桌上。
  • 茭白不是筍,而是植物染上病菌,而形成的蔬菜
    【列山氏五穀原創文章】茭白是菜市場裡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因外形酷似竹筍,而且口感也差不多,所以經常被人當做竹筍。然而,實際上,二者相差甚遠。我們都知道,竹筍是竹子的幼苗,吃起來清脆爽口。然而茭白跟竹子,沒有絲毫瓜葛。
  • 【菜譜】三絲炒茭白
    茭白,是我國的特產蔬菜之一,古時曾稱雕胡、菰、葑、菰瀑、菰瓜、菰筍或水褂等,茭白在我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江南稱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茭白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華北地區也有零星栽培,江南茭白久負盛名,與菰菜、鱸魚同享盛譽,號稱江南「三大名菜」。唐代張志和在《漁歌賦》中寫道:「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純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周不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