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枚「肉會」,看日本潛規則下的情感社交-虎嗅網

2020-12-11 虎嗅APP

在日本生活,有一項必備技能,叫做讀空氣(空気を読む)。這當然不是指閱讀空氣,而是指通過察言觀色,體會對方的真實想法。在充斥著潛規則的日本社會,不會讀空氣寸步難行。


在這個曖昧的社會裡,有許多不可明說的商業模式經過特殊的包裝,用「你懂的」營銷手段去吸引用戶。比如日本的柏青哥彈珠機店,名義上是用賺來的小鋼珠換取獎品,不直接換錢自然也就不涉及賭博。但實際上,在柏青哥店附近,總會有一家藏在小巷裡的商店用真金白銀來換指定彈珠機店的禮品。這就是日本人的潛規則,大家都知道真相是怎麼回事,但都不點破。


在日本這種環境下誕生的情感社交,自然不可能像陌陌一樣,開口就問你約不約。在以前,日本的寂寞男女都是通過聯誼會的形式,不同公司、學校的一群人以男女比例接近1:1的形式聚在一起,自我介紹之後,大家吃飯喝酒玩遊戲。


至於聚會結束之後,姑娘閃著微醺的大眼睛說錯過了回家的末班車,你總不能把她晾在大街上吹冷風吧?


這就是日本的傳統陌生人情感社交,大家都心知肚明。隨著「網際網路+」風潮的襲來,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把聯誼會搬到了網上,這家公司就是DMM。


1990年,DMM的前身——北都會社(HOKUTO Corporation)由龜山敬司創立於石川縣加賀市。做成人AV起家的北都,1997年起發布作品數開始井噴,1998年成立AV在線網站DMM.com,而之後1999年更是成立了專門公司株式會社Digital Media Mart,宣告了DMM集團的正式成立。後來DMM集團迅速收購擴張,在2014年成為年銷售額816億1900萬日元的龐然大物。說句遊戲界人士感興趣的題外話,2013年在日本掀起熱潮至今依然人氣不減的網頁遊戲《艦娘》就是DMM負責運營的。



用一句話解釋DMM的成功,就是:欲望是第一生產力。現在這家做AV起家的公司要做網絡聯誼,而且起的名字也讓人咋舌,就叫「肉會」。什麼是「肉會」?按照官方的說法,肉會是「烤肉要大家一起吃才好吃嘛!肉會就是利用Facebook撮合喜歡肉的男女,大家一起去吃烤肉的聯誼會。」


看到這裡可能還覺得沒什麼,不就是一起吃肉嗎?那麼下面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肉會的參加辦法:首先參加肉會需要和Facebook的至少一位同性好友組隊。每天中午會隨機給用戶展示肉會會員,新用戶在最初的一周內展示的會員會多至五組。其中有的會員會有「我請客!」標誌,表示你應邀的話這一餐是對方買單。接受邀請後就可以商量日程舉辦肉會,如果今晚就想吃肉就申請「今晚的肉會」,系統會優先推送今晚可以參加的用戶。



然後大家就可以愉快地一起吃肉了,至於吃完肉怎麼辦,就不在APP負責的範圍之內。奇怪的是,這個APP不介紹各地的烤肉店,反而是介紹參加者的公司和職務;烤肉這麼稀鬆平常的事兒,App Store裡的建議年齡卻是17歲以上;展示的的肉會會員性別無法選擇,也只能是異性……而下面的一條廣告更是讓肉會的司馬昭之心暴露在世人面前。



「邀請各大學選出的美女們來參加肉會吧!」這一句廣告詞算是給肉會定了性,吃什麼肉不重要,飯前選誰一起吃,吃飯的時候聊什麼,吃完飯幹什麼才重要。這裡筆者要多嘴一句:在日本,「肉食」除了字面上的含意外,還包括男女交往上比較主動的潛臺詞。要說肉會不是陌生人情感社交平臺,真是鬼都不信。


肉會現在用戶數有10萬,舉辦了6萬次肉會,不能說是成功,但它的理念對國內社交App有一定參考價值。有些目的性功利性太強的社交需求,並不太適合放到檯面上,大家心照不宣,能進能退。這樣願意嘗試的人更多,也更容易達成目的。就像觥籌交錯的飯局,表面上說是聯絡感情共享珍饈,至於真實的目的,主人和賓客自己心裡清楚。


出於這個理由,筆者認為現在的情感社交還有待發展。婚戀網站撮合的情侶,可能還不如豆瓣、人人網多。有些服務型App,如果能開展情感社交,對於提升用戶數、保持用戶黏性也有一定的幫助。


肉會出現之後,「酒部」等模仿App也上線了,但都不算成功。其實筆者認為,肉會有點兒用力過猛,在日本這個陌生人情感社交極為封閉的國家,適可而止反而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成人世界裡的3條社交潛規則
    通常的認知下,她們肯定會希望其他的女生沒有自己漂亮。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女主她們卻會帶上一個漂亮的模特。這個模特的作用,就是一個「雙重誘餌」。首先,這樣美麗的模特,可以先吸引高質量的男孩子來參加聯誼。然後,還能順便幫她們看清渣男。
  • 了解規則而後動,社交潛規則,人際交往的及格線!
    然後他們看很多書,看很多教學節目。不是的,其實人際關係中,包含著一些不需要明示的潛規則,當我們了解這些潛規則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對方的言語,或者根據這些潛規則的為依據,來選擇我們的處理方式,這樣做,不代表你可以成為人際關係的強者,但是它會影響你人際關係的下限。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追求的是社交禮節而已。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否知曉這些潛規則,並很好的利用它們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社交能力。
  • 社交媒體時代微博在公共輿論中的情感喚起研究
    公共輿論中共同情感的變遷與中國轉型發展的大背景有關,更與媒介形態自身的演變息息相關,報紙電視網際網路手機這些媒介技術的發展形成了大家情感表達,喚起的新環境。網際網路更是打破了傳統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界限,因此導致私人情感體驗會進入社會公共領域。社交媒體已成為各方爭奪話語主導權的新戰場,在這裡人們更傾向基於情感偏好選擇「什麼是事實」,一定程度上「真相」並沒有「情感」重要。
  • 社交「潛規則」:不要對別人過分關心,否則,只會招致別人的厭煩
    在社交活動中,有冷漠之人,亦有熱情之人,不過,有些熱情之人或許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自己熱情待人,無微不至地關心人,而對方卻把自己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不領情不說,還越來越煩自己呢?其實,這是因為他們不懂這樣一條社交「潛規則」:不要對別人過分關心,否則,只會招致別人的厭煩,只會讓大家都不舒服。曾看過臺灣女作家吳淡如的一篇文章《為什麼你很關心他很煩》,說的就是這條社交「潛規則」。有一次,吳淡如去一家美容院做頭髮。
  • 職場白領的10條情感潛規則
    導語:在辦公室裡,「潛規則」已經不是新鮮事。辦公室女郎,許多情感「潛規則」的出現就是針對女性的,所以必修學會保護自己。讓我們一起了解辦公室裡的「潛規則」有哪些吧。能讓你在職場中一路順暢並有一套保護自己的方法。
  • 日本嚴打醫藥業潛規則
    由於日本嚴格限制處方藥、特別是治療癌症等腫瘤的藥品在媒體上做廣告,所以在大眾傳媒上很少看到處方類藥品廣告,為此,日本許多醫藥生產廠商紛紛通過資助科研活動以及聘請醫學界各領域的權威人士講演、授課、舉辦相關講座等方式來宣傳自家產品,提高有關群體對其認知度,達到增加銷量的目的。
  • 這些社交「潛規則」,你應該知悉,否則容易沒人緣
    小暖談情一直在這裡,等風也等你小暖導語: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父母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到了學校,老師也會教我們遵守紀律,不該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這些社交「潛規則」,你應該知悉,否則容易沒人緣。沒有爽快的答應,就是拒絕在工作中,領導安排你做某件事,不會每一步都告訴你要注意什麼,該怎麼做,而只是告知你大體方向。
  • 一枚鸞鏡一段情——鸞鏡為何會成為唐朝女性的情感生活載體
    也正是這些詩詞,讓原本在唐朝時期普遍存在的冷冰冰的「鸞鏡」,竟不知為何成了許多唐朝女性的情感生活載體,儼然一副一枚鸞鏡一段情的模樣。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原本不具任何情感特徵,在唐朝時期亦是普遍存在的「鸞鏡」,在這些唐朝女性的心中,儼然是成了承載她們情感生活的載體,成了她們跟愛人之間的「信物」,甚至於將這種文化特徵描述成「一枚鸞鏡一段情」都一點不為過。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原本很普通的「鸞鏡」變得如此「不普通」呢?
  • 數據解讀:社交媒體中,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
    1、社交媒體中人際交往的潛規則現實生活的友情和社交媒體中的友情,它們是否遵循同一套人際交往的規則?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Erin Bryant 和 Jennifer Marmo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2012 年在 Facebook 上做了一個研究。研究對象是六個焦點小組的年輕人,讓他們針對社交媒體中人際交往的規則進行頭腦風暴。
  • 今日頭條偷襲社交,看衰社交創業的人要被打臉了?-虎嗅網
    追求社交的質量和匹配的精準正成為新的風潮。「柏拉圖」和「soul」試圖通過愛情觀的問捲來標籤化和匹配,社交app「如故」是通過社會心理學的K-TES測試來精準匹配,「朋友印象」則用「標籤印象」和情感問答來建立用戶Profile來匹配,MyLove愛情介紹所則給了想要認真談戀愛的人170道題、你慢慢答、答得越多越精準。
  • 你經常被日本朋友「背叛」?都是因為這個潛規則
    很多在日本生活的華人可能都有過被日本人「背叛」的遭遇,平時關係不錯的日本朋友卻在背後告自己「黑狀」,因此大家都覺得日本人表裡不一,不值得交朋友。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那麼,日本人喜歡在背後告「黑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在日本生活的中國留學生有話要說。作者簡介:2013年持文化活動籤證赴日,後來轉換成學生籤證。在日本5年,現在是一枚留學生。
  • 成年人的18條社交潛規則
    成年人的18條社交潛規則    1、對於另一半的異性朋友,自覺保持交往距離。如果實在有事,應該由另一半聯繫,而不是自己和別的異生聯繫。    10、了解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11、一件事沒做成之前,不要輕易告訴別人你的打算。
  • 資訊丨OECD通過三角測量法評估學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官網2019年11月20日消息,OECD發布了《通過三角評估法評估學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
  • 你也太小看了日本壽喜鍋-虎嗅網
    圖源水印也許會有人吐槽,日本壽喜燒,不就是甜醬油涮牛肉嗎?第四步,一鍋煮先煎後煮的做法讓第一波肉擁有其他火鍋中難以體驗到的奇妙風味,而這個製作過程更是會讓你把期待值拉滿,看了這麼一場華麗的表演之後,肚子自然是更餓了
  • 綜述:日本加強對醫藥行業潛規則監管
    原標題:綜述:日本加強對醫藥行業潛規則監管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樂紹延)由於日本嚴格限制處方藥、特別是治療癌症的藥品在媒體上做廣告,因此,日本許多醫藥生產廠商紛紛通過資助科研活動以及聘請醫學界各領域的權威人士講演、授課、舉辦相關講座等方式來宣傳自家產品,提高其知名度,達到增加銷量的目的。
  • Secret暴斃,國內匿名社交岌岌可危,下一個會是誰呢?-虎嗅網
    我們通過第三方數據平臺的App Annie、酷傳來看看國內匿名社交的真實情況。由於平臺原因,iOS以排名數據作為參考,Android以各市場下載數據作為參考。無秘無秘在2014年引發爆炸性的效應,在極短的時間內登上了蘋果免費社交軟體下載榜的第一名,用戶很快超過千萬級別。
  • 這3大幼兒園「潛規則」,家長必須要知道,否則孩子會被勸退
    2)潛規則之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幼兒園不同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在有很多小朋友的情況下,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時候會忽略到孩子。,1歲以後寶寶漸漸能把詞連接在一起,2-3歲後孩子基本會掌握300個詞。3)潛規則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後一項潛規則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別看孩子才3歲,但其實就已經有自己的領地意識了,到了幼兒園後很可能會因為玩具、食物等和其他孩子衝突。
  • 職場中如何交朋友,這5條社交潛規則,值得一看
    社交無論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時候費盡心力去維護社交,最後卻發現自己的努力白費,總有一些人拜高踩低,所以在職場中一定要保持交友平和,跟大家都維護好同樣的關係,尤其是這5條社交潛規則值得一看。
  • 社交媒體中的「複數」人設與平臺搖擺-虎嗅網
    上世紀九十年代,很多學者都在討論,到底網際網路中的自我更加真實,還是線下的自我更加真實?現在恐怕沒人會討論這個話題了,按照Daniel Miller的話來講,我們的自我,恰恰是不同社交媒體平臺和線下的樣子所共同組成的,討論真實與虛假,恐怕是一個過分二元對立的偽命題。
  • 葉璇:「潛規則」?香港演員比較幸運!
    本報記者 董沛文  自從「潛規則」的事情鬧出來以後,這個話題就陰魂不散地纏繞著女演員。昨天,電視劇《叫一聲媽媽》在浙大玉泉校區舉行新聞發布會,演員葉璇、孫菲菲等人就受到了「潛規則」的盤問,就連主辦方提供的通稿裡,都有「潛規則」問題的採訪。  大公司沒有「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