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襲來,入住新裝修環境的你,是否有感覺到一絲刺鼻異味和些許不安呢?夏日午後,總感覺嗜睡,身體不舒服,還感覺嗓子不舒服。離開這個環境之後,就感覺一身輕鬆了。如果你認為這是「工作」本身在作祟,那你就錯了。實際上,你可能患上了不良建築物症候群。
什麼是不良建築物症候群?
不良建築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亦稱為病態建築物綜合症。
WHO於1982年首次解釋:「SBS為在非工業區主訴具有急性非特異症候群(眼、鼻和咽刺激症、頭疼、疲勞、全身不適)的建築物室內活動者的頻數增加的情況。這些症狀在離開該建築物之後能得到改善」。
1991年,歐洲室內空氣品質及其健康影響聯合行動組織又重新劃分了定義:「SBS:專指由受到影響的工作人員所主訴報告的,在工作期間所發生的非特異症狀,包括黏膜和眼刺激症、咳嗽、胸悶、疲勞、頭痛和不適。」而涉及到新裝修環境的定義,則由TRI來詮釋,專指在新的、密閉的辦公樓中發生的原因不明的症候群。
不過被廣泛接受的概念還是,一種室內環境相關疾病,某些建築物內由於空氣汙染、空氣交換率很低,已致在該建築物內活動的人群產生了一系列自覺症狀,而離開了該建築物後,症狀即可消退。
SBS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眼、鼻、咽、喉部分有刺激感,頭疼。易疲勞,呼吸苦難,皮膚刺激,嗜睡,哮喘等非特異症狀。目前認為,SBS是多因素綜合作用而成。除了室內空氣汙染和通風不暢以外,還可能產生於溫度、溼度、採光、聲響等舒適因素的失調,包括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
不良建築物症候群的流行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高度的建築物特徵依賴性
室內建材、裝飾材料及家具材料的種類,所釋放的汙染因素的水平,空調和通風系統的衛生學措施和房間的密閉程度都與SBS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離開了不良建築物,症狀在較短時間內可以改善或消失。
2、有生理與性別的差異
有過敏體質的個體的罹患率高於非過敏體質的個體,其比例約為2:1-4:1;女性高於男性,其比例約為2:1-4:1。
3、受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響
那不良建築物症候群有何危險因素呢?
有相關文獻將SBS的危險因素分為4大類:
物理因素:氣溫不適、溼度較高或較低、通風不良、人工光照不足、噪音和振動、負離子不足、纖維和顆粒物汙染
化學因素:環境菸草煙霧、甲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生物殺蟲劑、嗅味物質、無機化學性汙染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
生物因素:黴菌、蟎蟲、皮屑和毛髮、細菌
個體因素:過敏體質、精神敏感體質、性別差異
最後,儘管SBS是一種非致死和非致殘性病態症候群,脫離「不良建築物」之後,有關症狀亦可以緩解。但是,一方面它可以長期困擾在「不良建築物」中工作或生活的人,降低他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健康和舒適水平;另一方面,不能排除那些導致SBS的危險因素的其他危害:例如甲醛和醛類化合物誘發的過敏性皮炎、哮喘;甲醛和苯系物的潛在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等等。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夠忽視室內環境對我們健康造成的影響,防治SBS,從源頭上根治。此外,如果一旦發現有相關症狀,一定要儘量遠離所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