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業壯大因為時代,也有些企業失敗也是因為時代。
所以,做時代的企業有2個條件:一是跟上時代;二是認知時代。但我個人覺得,認知時代比跟上時代更重要。
或許,我們不怕現在,我們怕的是看不清楚的未來。這或許是當下做企業、搞經營的人最大的現狀。
今天分享這個案例,儘管已經時過境遷,但這個案例中依然能讓我們引以為鑑的做法和思考。
他就是朝日集團在中國投資的朝日綠源農場。
朝日綠源農場位於山東萊陽市沐浴店鎮,於2006年由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73%)、住友化學(17%)、伊藤忠商事(10%)三家公司合資。租地1500畝,五個村(吳家疃、大明、南汪、小店、中汪),1000戶農民,每畝1000元(這個租金是很高的,當時每畝地租金580元),租期20年,用來養殖奶牛,種植玉米、小麥、草莓等。
然而,5年來,這家公司至今仍未盈利,成為當地農民的笑柄。
儘管當時該農莊負責人告訴媒體,「盈利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是要建立一個『循環農業示範項目』,生產出安全、安心和高質量的產品是我們目前唯一的目標。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商獨資經營的農場,也是中國第一家遵循『循環型農業生產』的農場,朝日準備賭一把。」
根據當時報導,朝日綠源採取循環農業模式,投資300萬人民幣建造了堆肥工廠,利用農場奶牛的糞便和有機物生產有機肥料來改善土壤,從而提高農作物質量,探索」循環型農業生產」。此外,朝日綠源還花200萬引進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設備,為辦公樓和農場解決能源問題。
但10年後,日本朝日集團將投資多年、未能扭虧為盈的兩家公司出售給了中國新希望集團。
10來年的時間,朝日綠源農場從寵兒變成棄兒,探究其原因:1)日本經營模式在中國的水土不服;2)成本與回報的不對等;3)、公眾對生態農產品的認知。
但今天,我們不分享他為什麼失敗了,而是想剖析朝日綠源農場的循環農業模式。
1、養地
養地已經成為日本、德國等歐美國家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的農業第一步,「土地的健康與否」直接決定農產品品質。
早在2003年12月,朝日集團開始組織農業專家進行可行性調研,先後對山東淄博、濰坊、膠南、章丘和萊陽等市8塊農地的水、及土壤等環境指標進行了兩年多嚴格考察。
但是,作為朝日集團派駐上述兩家公司的監事孫英豪說檢測結果表明,8塊農地的土壤均不符合種植綠色果蔬的要求,最終選擇的萊陽沐浴店鎮也不行,所以朝日綠源農場光養地就養了很多年。
朝日綠源農場希望通過養地實現土壤的健康和有機質的提升,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品質。
2、敬畏之心
幹農業不僅僅是從農業資源裡獲取,而是要對農業資源懷有敬畏之心,如此才有可能尊重自然規律。
日本人對「農業或自然的敬畏之心」的確值得稱讚。
比如,朝日綠源農場的管理制度也極為嚴苛,工作人員不得用手觸摸奶牛,不得對牛大聲喊叫;如果某天死了一頭母牛,職工要集體默哀;生產後的母牛要餵食日本味噌湯(以鯛魚、紅白蘿蔔、魚骨、味噌等材料製作而成的一道日本料理),以促進食慾。
3、循環農業模式
日本的循環農業模式核心是建立生態價值鏈,日本農業通過生態價值鏈的建立維護各個生態鏈上的關係與平衡。
無獨有偶,朝日綠源農場的最大特色就是踐行了日本的循環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基本上不施用任何農藥、化肥,種植的玉米秸稈可以作為奶牛的飼料,而奶牛的糞便又可用作農作物的肥料,以改善土壤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整個生產過程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
除了以上3個值得借鑑之外,日本農業的現代化經營理念和精準的市場地位也值得中國農業經營者學習。
但,為什麼如此設計完整的商業模式及經營模式,反而導致朝日綠源農場的失敗呢?我們認為原因有3個:
1、產品定價高於消費水平
朝日綠源農場的養地成本都被核算到產品的定價中,該農場希望藉助高定價減弱農場的虧損和投入。
比如,朝日綠源農場的產品問世之初走進在一線城市的商超。其主要產品的價位是:草莓320元/斤,甜玉米8元/個,牛奶每升價格超過20元,以上價格均是國內最高端產品價格的數倍。
如此高的價格導致朝日綠源農場的銷售量跟不上,甚至產品無人問津的窘地。
2、規模化之殤
生態農業的產量一直處於低產。這是行業不爭的事實。
由於中國土地的分散性,再加上中國「農藥」為主的農業等等諸多原因導致朝日綠源農場在規模上一直上不去。
「朝日綠源農場一直處於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突破規模瓶頸。」作為朝日綠源的監事,孫英豪稱,農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以現有的生產規模來看,企業很難實現盈利。若要擴大種植規模,土地又是首要的制約因素。
3、形態單一
我們從朝日綠源農場的計劃書中看到,朝日綠源農場以養奶牛為主,農產品種植為輔。或者說,該農場的農產品基本上是內部消化的。
眾所周知,農產品溢價之一來自加工端。但朝日綠源農場在加工端還未涉及,而是以「高價農產品」走向市場。
因此,由於產業形態單一,從而導致朝日綠源農場單純溢價部分的短路。
那麼,我們從朝日綠源農場敗北的案例中學到什麼呢?我們認為至少有2點:
1、找到溢價點
循環農業模式只是相對於傳統農業模式而言,但循環農業的關鍵還是靠產業衍生,尤其是循環農業產業的溢價點。
比如,採用鴨稻共生模式,該產業利益點除了生產出優質的水稻,同時依靠鴨子還能衍生出新的利益鏈條,從而降低生態農業帶來的低產效應,以其他產業提升畝產效益。
2、規模效應
從總體上來說,農業利潤來自規模效益,依靠規模來降低成本,提高農業整體利潤。其實,提高農業的利潤的方法有2個:1)降低投入成本;2)提高畝產效益。無論智慧農業還是循環農業模式,都是如此。
所以,循環農業模式的關鍵建立產業價值鏈,從而實現減低投入成本,還提高了畝產效益。
最後,總結一下,朝日綠源農場的失敗原因很多,但核心的原因是循環農業商業價值鏈的缺失,因此,我們想要藉助循環農業模式,一定要在商業價值和產業價值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