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循環農場休閒養地5年,最終黯然退場,失敗原因值得借鑑

2021-01-09 騰訊網

有些企業壯大因為時代,也有些企業失敗也是因為時代。

所以,做時代的企業有2個條件:一是跟上時代;二是認知時代。但我個人覺得,認知時代比跟上時代更重要。

或許,我們不怕現在,我們怕的是看不清楚的未來。這或許是當下做企業、搞經營的人最大的現狀。

今天分享這個案例,儘管已經時過境遷,但這個案例中依然能讓我們引以為鑑的做法和思考。

他就是朝日集團在中國投資的朝日綠源農場。

朝日綠源農場位於山東萊陽市沐浴店鎮,於2006年由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73%)、住友化學(17%)、伊藤忠商事(10%)三家公司合資。租地1500畝,五個村(吳家疃、大明、南汪、小店、中汪),1000戶農民,每畝1000元(這個租金是很高的,當時每畝地租金580元),租期20年,用來養殖奶牛,種植玉米、小麥、草莓等。

然而,5年來,這家公司至今仍未盈利,成為當地農民的笑柄。

儘管當時該農莊負責人告訴媒體,「盈利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是要建立一個『循環農業示範項目』,生產出安全、安心和高質量的產品是我們目前唯一的目標。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商獨資經營的農場,也是中國第一家遵循『循環型農業生產』的農場,朝日準備賭一把。」

根據當時報導,朝日綠源採取循環農業模式,投資300萬人民幣建造了堆肥工廠,利用農場奶牛的糞便和有機物生產有機肥料來改善土壤,從而提高農作物質量,探索」循環型農業生產」。此外,朝日綠源還花200萬引進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設備,為辦公樓和農場解決能源問題。

但10年後,日本朝日集團將投資多年、未能扭虧為盈的兩家公司出售給了中國新希望集團。

10來年的時間,朝日綠源農場從寵兒變成棄兒,探究其原因:1)日本經營模式在中國的水土不服;2)成本與回報的不對等;3)、公眾對生態農產品的認知。

但今天,我們不分享他為什麼失敗了,而是想剖析朝日綠源農場的循環農業模式。

1、養地

養地已經成為日本、德國等歐美國家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的農業第一步,「土地的健康與否」直接決定農產品品質。

早在2003年12月,朝日集團開始組織農業專家進行可行性調研,先後對山東淄博、濰坊、膠南、章丘和萊陽等市8塊農地的水、及土壤等環境指標進行了兩年多嚴格考察。

但是,作為朝日集團派駐上述兩家公司的監事孫英豪說檢測結果表明,8塊農地的土壤均不符合種植綠色果蔬的要求,最終選擇的萊陽沐浴店鎮也不行,所以朝日綠源農場光養地就養了很多年。

朝日綠源農場希望通過養地實現土壤的健康和有機質的提升,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品質。

2、敬畏之心

幹農業不僅僅是從農業資源裡獲取,而是要對農業資源懷有敬畏之心,如此才有可能尊重自然規律。

日本人對「農業或自然的敬畏之心」的確值得稱讚。

比如,朝日綠源農場的管理制度也極為嚴苛,工作人員不得用手觸摸奶牛,不得對牛大聲喊叫;如果某天死了一頭母牛,職工要集體默哀;生產後的母牛要餵食日本味噌湯(以鯛魚、紅白蘿蔔、魚骨、味噌等材料製作而成的一道日本料理),以促進食慾。

3、循環農業模式

日本的循環農業模式核心是建立生態價值鏈,日本農業通過生態價值鏈的建立維護各個生態鏈上的關係與平衡。

無獨有偶,朝日綠源農場的最大特色就是踐行了日本的循環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基本上不施用任何農藥、化肥,種植的玉米秸稈可以作為奶牛的飼料,而奶牛的糞便又可用作農作物的肥料,以改善土壤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整個生產過程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

除了以上3個值得借鑑之外,日本農業的現代化經營理念和精準的市場地位也值得中國農業經營者學習。

但,為什麼如此設計完整的商業模式及經營模式,反而導致朝日綠源農場的失敗呢?我們認為原因有3個:

1、產品定價高於消費水平

朝日綠源農場的養地成本都被核算到產品的定價中,該農場希望藉助高定價減弱農場的虧損和投入。

比如,朝日綠源農場的產品問世之初走進在一線城市的商超。其主要產品的價位是:草莓320元/斤,甜玉米8元/個,牛奶每升價格超過20元,以上價格均是國內最高端產品價格的數倍。

如此高的價格導致朝日綠源農場的銷售量跟不上,甚至產品無人問津的窘地。

2、規模化之殤

生態農業的產量一直處於低產。這是行業不爭的事實。

由於中國土地的分散性,再加上中國「農藥」為主的農業等等諸多原因導致朝日綠源農場在規模上一直上不去。

「朝日綠源農場一直處於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突破規模瓶頸。」作為朝日綠源的監事,孫英豪稱,農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以現有的生產規模來看,企業很難實現盈利。若要擴大種植規模,土地又是首要的制約因素。

3、形態單一

我們從朝日綠源農場的計劃書中看到,朝日綠源農場以養奶牛為主,農產品種植為輔。或者說,該農場的農產品基本上是內部消化的。

眾所周知,農產品溢價之一來自加工端。但朝日綠源農場在加工端還未涉及,而是以「高價農產品」走向市場。

因此,由於產業形態單一,從而導致朝日綠源農場單純溢價部分的短路。

那麼,我們從朝日綠源農場敗北的案例中學到什麼呢?我們認為至少有2點:

1、找到溢價點

循環農業模式只是相對於傳統農業模式而言,但循環農業的關鍵還是靠產業衍生,尤其是循環農業產業的溢價點。

比如,採用鴨稻共生模式,該產業利益點除了生產出優質的水稻,同時依靠鴨子還能衍生出新的利益鏈條,從而降低生態農業帶來的低產效應,以其他產業提升畝產效益。

2、規模效應

從總體上來說,農業利潤來自規模效益,依靠規模來降低成本,提高農業整體利潤。其實,提高農業的利潤的方法有2個:1)降低投入成本;2)提高畝產效益。無論智慧農業還是循環農業模式,都是如此。

所以,循環農業模式的關鍵建立產業價值鏈,從而實現減低投入成本,還提高了畝產效益。

最後,總結一下,朝日綠源農場的失敗原因很多,但核心的原因是循環農業商業價值鏈的缺失,因此,我們想要藉助循環農業模式,一定要在商業價值和產業價值上發力。

相關焦點

  • 臺灣生態農莊:一種值得山區借鑑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
    2013年中央在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並且將家庭農場作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給予鼓勵和支持。  山區受自然、環境、地理條件、耕地面積等因素限制,發展家庭農場,難以象平原地區那樣借鑑「歐美模式」,走機械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之路,必須因地制宜,另闢蹊徑。
  • IT精英的生態農場 畜牧結合種植水產形成多條生態循環鏈
    IT精英的生態農場 畜牧結合種植水產形成多條生態循環鏈2018-02-27 09:46:00  水產養殖網田裡種草,草和秸稈餵羊,羊糞養蚯蚓、做有機肥,蚯蚓餵黃鱔……多種循環模式組成的完整循環鏈條,讓整個農場更顯高效、綠色、生態。  走進羊舍,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用稻草、花生等秸稈加工成的青貯料包餵羊。公司負責人王偉林告訴記者,全部牧草餵養是「南元裡」的特色之一,夏秋季節餵新鮮牧草,冬春季使用青貯料包。
  • 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樣板:生態循環+休閒農業(附案例)
    先後投入資金600萬元,成立了生態循環種植養殖示範基地他具體的做法:在小清流河的中上遊段採取立體種植養殖、循環結合的方式,打造生態循環生物鏈和觀光休閒度假農莊。同時,建立起了「畜草—肉牛—蚯蚓—土雞、水果魚」為一體的循環產業基地,發展生態循環產業經過4年多的發展李安潮的立體循環種養模式在千畝農場裡已經初具雛形錯落的果園、齊整的牛圈、成片的魚塘李安潮說
  • 長龍華僑農場生態農業觀光休閒園
    長龍華僑農場生態農業觀光休閒園(FAX)        手機:1390-5928002        聯繫人:許萬強        電話:0591-6391197        建設理由和條件: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園位於我區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內。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泉州武陵生態休閒農場「三生態」
    閩南網9月17日訊 泉州武陵生態休閒農場位於泉州市5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清源山的東坡中下部,屬環清源山文化產業帶內,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農業資源和野生動植物等多樣性豐富,堪稱鳥語花香,林木、瓜果、花卉豐美。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化桂臺水產畜牧業交流合作 生態農場模式可借鑑
    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雄攝 廣西新聞網臺灣2月24日訊(記者 覃雄)「借鑑企業轉型新模式與理念,如何加以運用,值得我們思考。」23日,廣西經貿文化參訪團水產畜牧獸醫小組組長、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在臺灣考察花蓮觀光糖廠時說。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臺灣環保、專業化的休閒農場是廈門最好的借鑑
    當前位置: > 專題 > 臺商論劍 > 第十屆臺交會 臺灣環保、專業化的休閒農場是廈門最好的借鑑 2008-02-
  • 臺灣知名休閒農場-飛牛牧場案例詳解
    該文介紹了臺灣飛牛牧場及其規劃建設經驗,分析了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並借鑑臺灣飛牛牧場建設經驗,提高大陸都市農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總結歸納,並借鑑臺灣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發展經驗,提出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發展的建議,以促進我國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 養殖基地如何升級成休閒農場!這個標杆案例值得借鑑(附3個建議)
    經過9年發展於蝶變,馬來西亞UK 休閒農場已經從傳統養羊基地升級成了一個集養殖、農產品加工、休閒娛樂的綜合農場。目前,Uk農場擁有養羊基地、果園、飼料和羊奶加工、無公害蔬菜基地、還有餐廳和度假屋、休閒娛樂場所等,很適合團體和親子遊。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一批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要向26個上榜農場學習這些...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了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分別來自東中西部各個省份,涵蓋了種養加多個產業,既有個性特點,又有共性經驗,具有貼近小農戶的特點,符合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要求,值得各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實踐中參考借鑑,廣大家庭農場要向典型榜樣看齊。
  • 寧波象山大力發展家庭農場 生態混養效益高
    浙江日報象山6月25日電  「這塊地原來是養對蝦的,抽乾水後用來種西瓜,一點肥料都不用施。」在象山縣石昌家庭農場的田地裡,「農二代」泮孝球正在摘西瓜,「這已經是我摘的第三波西瓜了,特別甜,銷量也非常好。」
  • 在美國的生態農場裡,我們看不到誰在努力消除淡季,努力吸引客流
    總的來說,美國生態農場「輕建築,重農業和內容」的做法,對於一直為建設用地苦惱的國內農莊,頗有借鑑價值。「小規模、精耕細作、多樣化經營」的生態農場,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如此誕生的美國生態農場,自然把「生態」放到了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如今,任一生態農場內,類似「循環農業」模式都是他們的基礎標配。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2020年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永久農業」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殺蟲劑,通過種植多樣性的植物及促使食肉動物進入生態系統來阻止害蟲,例如,豆類植物苜蓿能夠釋放氮氣,可使害蟲迷失方向。 菲律賓生態園農業 菲律賓瑪雅農場最初只是一個麵粉廠,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10年建設,形成了一個農林牧副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 6大休閒農場案例 | 取經中國臺灣,這才是真正的休閒農業!
    中國臺灣的休閒農業發展,都建立在深度挖掘當地資源、注重生態保護、加大互動體驗的基礎上,對於開發休閒農業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一般說來,中國臺灣的休閒農業主要有休閒農場、休閒牧場、教育農場、休閒酒莊等幾種類型。。
  • 臺灣6大經典休閒農場 各個都有自己的絕活
    宜蘭、南投、苗慄是臺灣休閒農場密集的區域,對於臺灣都市人都是短程休閒的好去處。農場雖多,但絕不千篇一律,而是家家都富有特色,各有主題。太值得我們大陸學習啦。老闆徐志雄就在2002年轉型為休閒觀光,從最早只有二三十種水草陸續增到400多種,2008年底投資重新打造水草主題餐廳,主打水草創意料理,如水紫蘇番茄沙拉、魚腥草雞湯等。
  •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其休閒農業發展起步比較早,質量比較高,現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休閒農業是臺灣農業成功轉型的範例。現如今國內投資休閒農業的人士越來越多,而大部分人士在做之前或在經營的中途都會紛紛選擇參加一次或多次臺灣休閒農業考察的項目或活動。臺灣休閒農業為何如此出名,到底好在哪裡?透過臺灣的5個經典休閒農莊,我們一起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 他們是如何把自己的休閒農場做到蜚名海內外的?——參加海峽兩岸休閒農業論壇隨筆
    導語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談再紅副院長一行休閒農業專家教授,受邀參加由中國科協組織的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研討會中的隨筆,對新農人是有啟發的,值得一讀。中埔鄉農會的經驗值得大陸在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新型產業時學習,特別是目前國家大力發展的田園綜合體,合作社經濟模式值得借鑑。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中,田園綜合體和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怎樣服務「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