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回到兩個月前
在亳州路街道
一間特殊的聯合調解室誕生了
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
三所「合璧」共同成立
為哪般?解憂啊~
「三所」聯調機制 化矛盾促和諧
由於近年來,區域經濟發展建設進入快車道,社會交往多了,糾紛也增多,針對這一特點,亳州路街道積極整合資源,推動基層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建立「三所」聯合調解室,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大調解」工作格局,推動矛盾糾紛的源頭疏導和合力化解,挖掘現實中的「楓橋經驗」,在推進「強基促穩」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果。
一線合力調解 矛盾不「上交」
「多虧『三所』工作人員合力調解,才解決了我們多日的糾紛。」近日,玲瓏碧玉門面房屋租賃糾紛在聯調室籤訂調解協議書後,糾紛雙方當事人對解決糾紛的「三所」工作人員連聲道謝。
這一起「老大難」矛盾糾紛得到圓滿化解,正是 「三所」聯合調解機制發揮獨特作用的一個縮影。矛盾在哪裡激起,就應在哪裡消滅。據了解,「三所」聯合調解機制針對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轄區內群體性、突發性、重大疑難矛盾糾紛。該機制要求,派出所、司法所、律師所對亳州路轄區內群體性、突發性矛盾糾紛,要緊密配合,深入現場,共同做好當事人思想工作,實現矛盾不上交,防止矛盾升級、糾紛擴大。
航營房地產代理公司跑路後,轄區內連續八起因中介跑路後造成的租賃糾紛,這一系列矛盾糾紛的成功調處,證明了創立「三所」聯合調解機制後,通過問題解決在一線的方式,有效掌握了維穩工作主動權,把各類矛盾糾紛消滅在源頭和萌芽狀態。
省錢、省時、省力、省心、省憂,在亳州路街道「三所」聯調機制下,真正做到了「五省」情結,那些被調解過的群眾,無不握手言和,豎起大拇指,感慨地說:「三所聯調,使我們平息了怒火,化解了幹戈,消除了怨恨,使我們糾紛雙方真正認識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情境。在三所聯調的幫助下,我們愉快地化解了糾紛,消除了分歧。」
聯合調解機制 優勢互補強
新時代、新形勢下,單靠司法所、派出所等單個部門解決群眾之間的一些突發、重大、疑難、複雜的矛盾糾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群眾對單個部門解決問題的不信任、不認同,單個部門解決問題的資源、力量的有限性;另外,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提高,越來越傾向於用法律來解決矛盾糾紛問題。為此,亳州路街道牽頭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建立形成 「三所」聯合調解機制。
在「三所」聯合調解機制過程中,全街道建立人民調解分片協作聯動制度,以7個社居委為基點,把7個社區劃分為7個片區,組長由社區民警擔任,每個片區都有律師事務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掛鈎。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會商及重大疑難和突發性事件的聯合調解,實行矛盾糾紛信息通報及應急處理協作,以點帶面推動落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實施「三所」聯合調解機制,能夠快速集合資源投入一線,使各個部門優勢互補、聯動聯調,讓司法調解工作從過去的「情、理、法」,過渡到現在的「法、理、情」。這不僅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保障群眾安居樂業,也節約了社會成本,提高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該機制運行暢通,效果良好,得到充分群眾的肯定。
互相學習借鑑 調解中成長
自亳州路「三所」聯合調解室正式掛牌以來,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16件,調解成功12件,調解成功率75%,調解不成功的糾紛也正確地引導其走訴訟程序解決,避免因糾紛引發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聯繫諮詢、對接信息,若是調解過程中其中部分當事人不肯接受調解方案,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單獨起訴。
創新機制促和諧,化解矛盾顯成效。亳州路街道以加強「專職+兼職」調解員隊伍為根本,以豐富「工作室+專家庫」資源為支撐,推動調解組織走向專業化,築牢人民調解「一線」堡壘,建立多領域、全覆蓋的人民調解員隊伍。人民調解員都在聯合調解中互相學習借鑑,互相分享調解工作經驗,互相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糾紛不出門 矛盾不上交
了解了吧,奔著解憂來的
這招「解憂」鮮不鮮?
親,記得給個好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