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金融巨子,青雲直上鳴九皋:石庫門建築群裡的銀行往事(下)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俞佳檸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文│俞佳檸

《舊上海明信片》中輯錄的晚清「張氏味純園」(張園)

諫言與守衛者

四明銀行股票與存摺

上海灘上高手雲集、競爭激烈。從學徒做起的俞佐廷,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十數年間就在滬上華資金融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僅在於他資產豐厚、事業昌盛,更在於一直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思想認識從不默守陳規。從傳統錢莊業到現代銀行業、金融業,俞佐廷對於自己的專業始終悉心鑽研,研究成果與時俱進。

1933年,他在《銀行周報》上發表文章,圍繞銀行的營業和管理兩方面,剖析存款放款、商業票據和有價證券投資、員工訓練及獎勵等問題,對如何使金融業健全發展進行闡述。1935年,上海金融業受到國內外綜合因素影響,面臨巨大風潮。上海市面蕭條,銀根吃緊,工商業實力日趨衰頹。隨著謠言蜂起,提存之風令滬上錢莊業情勢愈加緊張。此時,俞佐廷經杜月笙牽線,通過以房地產向中央銀行等辦理抵押借款手續,以取得的金融公債再向銀行抵借現金的方法成功化解了恆巽等四家錢莊的經營危機。度過金融風潮危機後,經營回復平穩的俞佐廷並沒有走回老路,他看到了錢莊業沒落的趨勢,於是逐步將投資重點轉向了現代銀行業。通過分析此前紙幣由各家銀行自由發行的隱患弊端,俞佐廷再次發表金融市場研究文章。1935年他以上海市商會會長的身份參加了赴日經濟考察團。回國後,寫下《赴日考察感言》,對比當時國內工商業看重眼前利益,多喜逸惡勞、故步自封、業務萎靡不振的現狀,呼籲國人做生意要勤位耐勞、謙和禮讓。他也是為民請願的民族經濟守衛者。

俞佐廷信札

作為上海市商會主要成員,他曾多次向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關於救濟國貨、使用國貨的倡議。1930年代中期,他在擔任上海市商會主席期間主持擴建天后宮橋北(河南路)國貨商場,招集30餘家廠商參展銷售,推動提倡國貨。此舉帶動了上海和外埠的國貨市場,有效抵制舶來品的傾銷。

「孤島」時期,俞佐廷雖深居簡出,卻從來沒有因為戰事而停止對中國金融經濟發展的思考。1930年代末,他連續兩年參與《中國戰時經濟特輯》及其《續篇》的審定並為刊物題詞作序。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的金融經濟形勢日趨嚴峻。俞佐廷不願任偽職,與胞弟俞佐宸輾轉前往重慶,參與支撐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經濟。社會賢達熱心公益《寧紹新報》記載,1940年代,無黨無派之社會賢達人士俞佐廷年髙德勳,在滬甬兩地深受民眾擁護。1946年,俞佐廷以上海商會主要成員身份獲選上海市首屆參議員,在參議會首次大會後的感言中,向來很少發表政論的俞佐廷提出自己的期望——戰後的上海百廢待舉,希望市政府各項用款務必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於是在1946年9月組成金融經濟請願團,認真商討梳理出針對時弊的具體解救方案,並於10月自費前往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行政院、農林部等處請願,提出十多條工商界建議挽救辦法,請求當局迅速採取實際有效的措施穩定經濟。然而,請願團的相關建議並未受到國民政府的足夠重視,請願效果不如預期。

自奉極簡 待人極厚

1947年秋,俞佐廷以鎮海居民身份通過競選高票當上了「國大」代表,而他的胞弟俞佐宸也作為東區商業團體代表同期當選。雖為「一鄉首富,利兼山海」,但俞佐廷在生活上卻始終謙遜有禮,勤儉節約。身為四明銀行總經理,他樂於居住在相對簡樸的石庫門中,這樣的選擇與當時有錢人家崇尚花園洋房的奢靡之風大相逕庭,也可見他對自己二十年老宅的深厚感情。經濟實力雄厚的俞佐廷生性善感,「一生積蓄,月進月出,好接濟助公益」,雖「自奉則極儉約」,卻經常有一些救濟窮苦的公益善舉。1910年代早期,當時還只是滬上一名錢莊帳房的俞佐廷收入並不豐腴,但多次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其後他不僅在上海經常參與各種賑濟災民慈善活動,還不時反哺家鄉,捐資建醫院、組織水龍會,挖掘飲水漕。1932年,他擔任了上海東北難民救濟會支給組副主任;1930年代中後期,浙江、四川、貴州等地發生嚴重旱情,俞佐廷積極參與救濟;1936年,為寧波重建連接奉化江兩岸的要道----老江橋(靈橋)捐款出力。1947年秋冬,正值60大壽的俞佐廷為減少壽慶鋪張,專門避壽離滬,並發起以壽儀改送現金移充公益事業的倡議,這些善款就被投放到四明孤兒院、四明公所、普安救火會、中華道德會德育學校等公益機構。

少時棄儒從商的俞佐廷十分看重教育,很早就看到了職業教育的意義。1931年,定居上海不久的俞佐廷就擔任了寧波旅滬同鄉會小學的校董。1934年當選上海市商會主席委員後,他定下了要在任期中完成的三大目標,其中設立商業專門學校、推廣商人補習教育兩條有關職業教育。在任期內,他開辦了商業職業學校和商業補習夜校的勞動班,擔任市商會商業職業學校校董、校長,培養商業人才。此外,1935年的赴日商業考察之行也讓俞佐廷認識到了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欲求國基鞏固,勢非注重教育不可,倘能施以強迫普及之策,則掃除文肓,提倡禮教,殆為當今之急務歟。」俞佐廷在家鄉寧波捐資建設了同義醫院、辛成初級中學、志成小學,並創設孤兒院和貧兒院。

俞佐廷個性開朗,善與人溝通,結交朋友。「自奉極簡,待人極厚」的處事風格為他贏得了許多知交好友,虞洽卿、杜月笙等滬上名人都曾在關鍵時刻給予過他支持,助他渡過難關。他平日疏財重義,禮賢下人,不端架子,喜歡與年輕人交朋友。據筆者祖輩早年講述,當代著名書法家胡鐵生於1940年代也曾在一家與俞佐廷關係密切的金融公司中工作過,筆者祖輩也因此與他建立了多年友誼。寧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舜在2006年為俞佐廷胞弟俞佐宸之小夫人周竹君作自述整理資料《俞佐宸和我》,書中提到,1990年代末寧波俞宅老房子拆遷時意外發現了詳細記載著1936年元旦俞佐廷、俞佐宸兄弟在寧波為母親辦七十壽慶盛況的四開四對版小報《吟梅山館壽刊》。值得一提的是,俞母壽慶雖然場面浩大,實際開支卻並不鋪張。至於收到的禮金,則「貧者退還,富者移濟災民」。人生在世,潮起潮落,再輝煌的人生也有終結的一刻。

俞佐廷金融人生的轉折點,在他花甲之年悄然到來。1948年秋,為拓展四明銀行業務,俞佐廷前往臺灣了解當地情況。由於當時的上海時局日漸動蕩,他將家眷帶在身邊,以便照顧。然而,其委託筆者祖輩為其送運的大量銀行文件卻在太平輪海難中沉沒於東海。禍不單行,俞佐廷與家人也很不適應臺灣當地的生活,不久後,他的二夫人及獨子相繼在臺灣病逝。連遭事業家庭的雙重重擊,俞佐廷對四明銀行在臺建行事宜心灰意冷,攜大夫人和兩個女兒移居香港。抵港後,他又聯繫在滬的筆者祖輩專程赴港了解上海的金融經濟市場形勢,當聽聞上海解放後的大好形勢,也有所心動,表示考慮回來。不久,便安排妻女回滬,由筆者祖輩日常照應。但在1951年,俞佐廷在香港突發疾病去世。人生不過一甲子,俞佐廷的奮鬥歷程令人心生欽佩,而他的突然辭世也讓人唏噓感嘆。一棟老建築的價值,在於它蘊含的歷史;一棟老建築的生命,在於它背後的故事。

紫氣東來,這幢百年石庫門建築,見證了近代上海民族資本金融業的起起落落。作為它的後人,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世人留存下更多歷史和文化,讓這些記憶成為城市歷史的寶貴財富。

原標題:《滬上金融巨子,青雲直上鳴九皋:石庫門建築群裡的銀行往事(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燕子春歸來——走訪御街二十三坊唯一的石庫門建築群
    ——果戈理杭州攝影師「嘯塵」走拍杭州老街巷的攝影專題今天分享最後一篇——御街二十三坊中唯一的石庫門建築群,燕春裡。 丁衙巷往南到底,是瑞石亭。瑞石亭最西端是一幢樓房,往東一排低矮的平房直通大馬弄。
  • 石庫門:熟悉又陌生的上海記憶
    石庫門建築出現後的半個多世紀以內,屬於老式石庫門住宅時期。最早的石庫門建造在英租界的河南中路、寧波路、浙江路一帶,其後擴展到法租界、上海老城廂內外及近郊一帶。據1876年出版的《滬遊雜記》記載,當時有公順裡、上麒裡、兆榮裡、清和裡、興安裡、龍興裡、青陽裡、親仁裡等。
  • 深化滬新金融合作,浦發銀行與星展銀行籤署《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
    12月11日,浦發銀行和星展銀行在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潘衛東、星展集團中國區總裁葛甘牛分別代表雙方集團籤署協議。這是雙方在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以及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背景下,繼2019年雙方籤訂首個聚焦國際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後,聚焦於金融科技領域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近年來,金融科技的運用不僅推動金融行業的變革,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細數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阿壩桃坪羌寨、上海市石庫門自然也在其中
    石庫門門票:免費全天開放時間:石庫門景區是上海特色住宅,上海的老胡同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的武裝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蘇和浙江一帶的富商、地主、官吏和紳士紛紛舉家湧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地產商利用機會大量湧入租界在……建設住宅,上個世紀二十三年代,環境還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點
  • 石庫門裡的舊時光,酒店業裡的「海底撈」
    - Old Shanghai - 「到上海,坐在馬車上,我是非常侉氣而快樂的,粉紅地子的洋紗衫袴飛著藍蝴蝶。我們住著很小的石庫門房子,紅油板壁。對於我,那也是有一種緊緊的朱紅的快樂。」
  • 一生從事銀行和實業 民國金融巨子張嘉
    大哥張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廠的老闆,二哥張嘉森(君勱),也曾留學日本,是國家社會黨的創辦人,曾任民主社會黨中央主席,是民國時期頗為活躍的政治家;九弟張禹九,是30年代新月派詩人,還是著名的新月書店的老闆,在海派文壇上挺有名氣;八弟張嘉鑄,是開發黃豆多種用途的先鋒,任中國蔬菜公司的老闆;二妹張嘉玢,即張幼儀,是中國第一家女子銀行—中國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還是南京路上著名的雲裳服裝店的老闆,但她最為世人所稱道的
  • 滬浙蘇皖38家特色民宿展示「詩與遠方」
    「你知道石庫門是如何得名的嗎?」今天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內舉辦的「品宿話閒」——長三角特色民宿展示體驗周」開場講座上,主講人提出的這個問題,問倒了不少人。在展示石庫門房子的照片後,主講人解釋說,石庫門房子的典型特徵是以石頭做門框,有用石頭箍住的意思,「箍」與「庫」讀音相近,後來就演化出石庫門這個名稱。
  • 滬陝金融人才助力絲路金融中心建設專題論壇
    12月16日,以「聯動滬陝 融匯英才」為主題滬陝金融人才助力絲路金融中心建設專題論壇在西安市創新設計中心舉行,「滬陝金融直通車」同時揭牌。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金融系教授薛宏剛、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姜振興、西北大學金融系教授王滿倉圍繞「『十四五』期間金融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數位化時代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西安『追趕超越』需要什麼樣的金融人才」三大主題做了主旨演講。
  • 上海最大海派建築群|「中海閱麓山」實景示範區盛大開放
    位於松江新城西的中海·閱麓山,佔位G60滬昆高速與G1501上海繞城高速構成的十字黃金髮展中軸,在科創勢能推動下,躍為G60科創走廊松江第一站。隨著騰訊人工智慧超算中心、臺積電等業界巨頭,超百億級項目紛紛落戶,高端人才與企業入駐,區域發展再次提速。
  • 滬城市建設檔案館披露外灘建築群「生長曲線」
    5.93層———外灘建築群的「平均身高」最終定格在這個數字上。據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透露,百年來,27棟外灘建築經歷了三次較為密集的「生長期」,單體建築從一開始的「平房」變成了多層,又長成了「小高層」。其中,1915年建造的亞細亞大樓8層,1923年建造的字林西報大樓9層,1929年建造的沙遜大廈12層高。
  • 九卦| 銀行網絡金融的七重發展困局
    文 /金腰子(九卦金融圈專欄作者),來源:腰腰金融,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創新如同升級打怪,越是到創新落地的邊界,怪物的等級越高,贏取戰鬥的難度越大。,它的傳統獲客模式沿襲了很多年,從線下而來,以線下為交互起點,直到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銀行的多數存量客戶,仍然是優先通過線下渠道獲取的。
  • 《石庫門的笑聲》依舊,「獨腳戲」復興尚遠
    與上一輪演出相隔幾個月之後,由毛猛達、沈榮海搭檔的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從6月18日起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再度上演四場。儘管票價不算便宜(從280元到580元),6月18日與19日的兩場已早早售罄,足見滬上觀眾熱情仍然不減。
  • 上海新天地 石庫門裡的新上海
    老式石庫門裡的時尚生活方式作為新時尚生活方式的代表,上海新天地有著自己獨特的品牌品味。在NBA樂園裡,孩子可以在夢幻球場裡投中壓哨球,在冒險王國的話題和遊樂設備中探險,在新秀挑戰中聯繫平衡與協調能力,與心愛的球星在中場秀投影互動,在蹦床上體驗灌籃的快感,還能與球星比一比身高和臂展。湖濱道購物區的NBA樂園能夠為帶有孩子的家庭提供完全不同於別的商業體的家庭購物體驗。
  • 2020泰安滬農商村鎮銀行招聘簡章
    2020泰安滬農商村鎮銀行招聘簡章 2020-12-07 14:51:07| 泰安滬農商村鎮銀行 公司簡介:泰安滬農商村鎮銀行是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由上海農商銀行作為主發起人創辦的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
  • 手機裡的信用卡 中信銀行數字金融再下一城
    面對網際網路信貸產品的衝擊,銀行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通過自我革新來應對行動支付崛起所帶來的挑戰。金融創新下,銀行優勢愈發凸顯,信用卡業務的全面開花,影響並改變著未來的支付生態。
  • 用好滬蘇同城優勢 深化金融務實合作
    許昆林會見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一行蘇報訊(記者 商中堯 陳潔)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會見了上海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金煜一行。會見中,許昆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金煜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上海銀行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蘇州發展表示感謝。
  • 九卦|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發展的三個方向?網金人的朋友圈該擴大了
    文 / 呂方(九卦金融圈專欄作者), 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創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謝絕轉載。從銀行個人帳戶變革趨勢來看,從監管對早期直銷業務的政策追認,到希望通過降低銀行客戶服務門檻,為推進普惠金融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是為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創造條件,所以302的落地,不僅是一個帳戶服務模式改變,更是一種客戶經營與服務模式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改變,會進一步打破傳統直銷銀行、傳統電子銀行的業務邊界,而更多關注的是真正落實」以客戶為中心
  • 看了一次還不夠,為何連戰、連勝文父子喜歡上海的石庫門?
    但在滬期間,連勝文代表父親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天性爽朗的連勝文見到筆者的第一句話,就自我表起功來:「真想不到,我自創了一句名言,不到新天地,就等於沒來過上海,竟會在島內產生這麼大的震撼力。」他說,這次國民黨大陸參訪團訪滬日程中安排了一檔節目參觀新天地,就是應了他的這句話。 前些年,連勝文一年要來上海10多次,每次來滬,那裡必去無疑。
  • 奚小琴:石庫門裡剪出上海風情
    我要訪問的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奚小琴此刻就在那間掛著「剪紙」標牌的工作室裡。戴著花鏡的奚小琴操弄著剪子,紙旋刀轉,剪子在鏤空的花紋上翻穿,頃刻間,一陰一陽兩隻小狗「脫穎而出」。她拿出襯紙粘上,一對栩栩如生的雙狗應運而生。  1956年生的奚小琴已退休,作為非遺項目「上海剪紙」的傳承人,研究所返聘了她,為傳承和弘揚這門藝術,也為了培養接班人。
  • 多地首套房貸利率上調 滬上銀行九折利率難覓
    而一線城市中,廣州、深圳、北京等地的多家銀行也已紛紛上調首套房貸利率;上海方面,與幾個月前相比,多數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亦均有不同程度收緊。由此,首套房貸利率的大範圍收緊再次成為近期樓市的焦點。滬上銀行九折利率難覓額度不多需要排隊、放款時間無法確定,滬上多家銀行信貸部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詢問時幾乎眾口一詞,甚至某銀行支行的工作人員私下裡表示,目前已不對外發放房貸。昨日,記者以購房者身份向多家銀行致電問詢首套房貸事宜。中國銀行某支行負責信貸的工作人員透露說,相關文件已下發十天左右,首套利率已從之前基準利率的九折上調至九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