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一人物,身份尊貴,但性格極為謙遜,雖是男子,曹公卻沒有像對待普通男子那樣貶低痛斥,而是塑造了這樣如清風朗月般的人物,就連寶玉都自嘆弗如。
他,就是北靜王,名水溶。
北靜王
北靜王,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見第十四回),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謙和。因祖上與賈府有世交之誼,故從未以異姓相見,更不以王位自居。
秦可卿出喪,他特設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設席張筵,和音奏樂,哀悼弔唁。又專請賈寶玉相見。他對通靈寶玉「稱奇道異」了一番,誇獎寶玉果然如「寶」似「玉」,「真乃龍駒鳳雛」,並把皇上親賜之鶺鴒念珠一串贈與寶玉。賈寶玉素厭官僚權貴,但平日聞得北靜王風流瀟灑,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所以相見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北靜王說:「我在朝內聽見王爺奉旨查抄賈宅,我甚放心,諒這裡不致荼毒。不料老趙這麼混帳。但不知現在政老及寶玉在那裡,裡面不知鬧到怎麼樣了。」
歷史原型是誰?
很多紅學家認為,水溶的原型,是雍正之弟、怡親王允祥。怡親王歷史上,很受雍正的信任,雍正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額賜予他,死後,雍正親臨,並且贊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可見其人物性格。一個「賢」字,與曹雪芹文本中的北靜王的白璧無瑕,格外相稱。再加上《紅樓夢》第十四回也寫了北靜王之「賢」:那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親友人等說閒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
也有的紅學家認為,北靜王原型是乾隆第六個兒子永瑢,名字上面挺像的,去掉一些筆畫,就成了「水溶」,但是在歷史上,永瑢的年紀有些不符合。
其實不管,北靜王原型是誰,都不能否定他君子如玉、光風霽月的形象,不似其他男子的「濁臭逼人」,從曹公字裡行間,無論是容貌,還是性格,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對北靜王水溶極為稱頌。而且,現今有些紅學讀者,希望北靜王和林黛玉在一起,還喊出了「溶黛」的口號,不過這些都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嚮往罷了。
紅樓夢北靜王結局
北靜王是曹雪芹筆下《紅樓夢》裡,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一名貴族男子。他和賈寶玉年齡相仿,溫文爾雅,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一種貴族所特有的高貴氣質。很多人都對這樣一個優質的角色特別感興趣,他們討論著紅樓夢北靜王結局,猜測著種種的可能性。
北靜王小名為水溶,初次出場是因為路過秦可卿的葬禮,當時他還未及弱冠,因秀美的容顏和謙遜的性情而深得人們喜愛。他祖上和賈府是世交,為人又謙和有禮,從不與王自居,再加上他和賈寶玉年齡相仿,所以二人便成了惺惺相惜的知己。他甚至還將皇上親賜於他的念珠轉贈與寶玉,可見北靜王對賈寶玉的讚賞之情。
如此和善而純良的一個王爺,那麼紅樓夢北靜王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在《紅樓夢》中北靜王只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路過秦可卿出殯,然後初識賈寶玉,二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深厚友誼。第二次是榮國府遇大難,面臨被抄家的嚴峻事實,緊要關頭,北靜王前來救急,保住了榮國府一家老小。自此,曹雪芹再未對他著墨半分。想來他肯為朋友兩肋插刀,又貴為王爺,結局應該差不到哪裡去吧。
關於紅樓夢北靜王結局的各種猜測,最為大家接受的莫過於北靜王娶林黛玉為妾,琴棋書畫,逍遙一生。當然,這只是紅樓夢愛好者一廂情願的願望罷了。
《紅樓夢》中,北靜王的存在有什麼特別意義?
北靜王作為老牌勢力四王八公的領袖,是唯一沒有降級的王爺。其他三王都與賈家一樣依次遞減降了爵位,北靜王的重要可想而知。這一代北靜王出場只有十八九歲,最後也就二十多歲年紀。與賈寶玉交好,賈寶玉等一幹小友經常往來北靜王府,儼然又是年青一代的精神領袖。
人和人的緣分就是這樣,有一點緣分就可以有無限可能。何況北靜王與林黛玉之前有如此千絲萬縷的聯繫?賈家到了後期江河日下,如果這時北靜王拋出橄欖枝要娶林黛玉做妾,賈政會不會答應?那個能讓女兒進宮,對大兒子充滿期望,能把兒子打的半死一心振興家族的賈政絕對可能答應。而這似乎也應了那句「風刀霜劍嚴相逼」,要問賈母哪去了?誰敢保賈母不是死了?
在水溶眼裡,男人還是當以學業為重。或許,在他的眼裡,寶玉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曾經的自己。「昔小王曾蹈此轍。」以北靜王的人生閱歷,他比寶玉更知道世風人情,過去的那個自己終究隨著年齡長大不可以長久,需要改變。所以他邀請寶玉有空去聚一聚,這是在給寶玉指路。
而北靜王應該是他們這個小集團頭目,這也符合他的身份,他們的對立面應該是那個跟賈府沒什麼來往的那位親王。這樣兩邊勢力也就對等了,但最終還是北靜王這邊失敗了。
因為賈府是北靜王戰車裡的人,忠順王對付賈府就是對付北靜王。即使黛玉沒有嫁給北靜王,北靜王依然支持賈府,但是由於對手過於強大,北靜王不得不丟車保帥,犧牲了賈府,賈府被抄家下獄。
結語:
紅樓夢中多次暗寫北靜王與忠順王之間的爭鬥,無論從時間上還是事情的性質上,都暗寫了當時的真實的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