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3月22報導
「新東方和學而思是我們眼前的『兩座大山』。」
去年年底,在接受芥末堆採訪時,一家區域培訓機構的創始人這樣說道。
曾經,對於區域培訓機構而言,「兩座大山」和他們離的很遠。然而,當新東方將低價課活動推廣到20多個城市,好未來開始著力拓展二、三線城市,區域培訓機構的恐慌也開始到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南地區卻依然有一家區域培訓機構順利突圍,不但成了華南地區培訓行業的龍頭,而且有消息稱,早在2016年,他們就已營收10億左右。這家培訓機構便是已經低調很久的卓越教育。
卓越教育究竟是如何完成突圍的?下面便是卓越教育CEO唐俊京基於卓越教育20年的探索與經驗,對於區域培訓機構突圍的純乾貨經驗和可借鑑方法分享。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像卓越這樣的大型區域培訓機構,也適用於年營收在3000萬~3億的中型區域培訓機構,和年營收不到3000萬的小型區域培訓機構。
文末有唐俊京親授課程《新東方、好未來包圍下,區域機構如何突圍?》報名入口,限時優惠中。
區域機構如何突圍?
區域機構怎麼樣才能突圍呢?還是應該回到自身的發展命題上去,圍繞用戶,從本地化、技術、機制等方面進行一些突破。
>> 本地化
區域機構跟全國性的巨頭差異在於,全國性機構是全國性,而全國性更大的優勢是標準化,成本更低,但是最大的一個弱項是它的本地化這一塊不足,對於區域機構來說,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抓手。
區域機構要先清楚自身的定位是什麼,自己能夠做好哪一些,而不是說什麼都做,如果什麼都做,其實最終也是做不好的,也做不過這些巨頭;教育行業還是一個非常分散的行業,在這個行業裡面,找到細分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整合資源的優勢,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當地教育的需求,更好地了解到各地命題的一些動向,這是一個優勢。
如果把這幾點抓到了,區域機構在整個市場做出來的產品是更能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能夠更好地和全國性的巨頭產生更大的差異性的優勢。
>> 技術
技術的層面在整個教育行業用得越來越多。區域機構應該怎麼做呢?有三個路徑:
自行研發。當你的規模非常大的時候,你可以自行研發,但是自行研發有非常大的挑戰。所以,如果你的機構有3億、5億、10億以上的體量,再去做自行研發,會更理想一些。合作開發。比如整個環節裡有很多供應商,和他們可以做一些合作開發。直接採購。對於更小一點規模的機構來說,我個人覺得直接採購就可以了,直接去用總比我們自己去研發做得要更加輕一點,出來的效果質量也更好一點。
所以,對我們來說,整個技術或者是內容方面是可以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跟現有的行業裡面的上下遊供應商進行更深入地合作。核心點我們是希望能夠不斷地提升質量,也不斷地能夠提升效率。
>> 機制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老師的價值不斷擴大。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管理機制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
對於整個機構來說,我們是希望很好地去培養老師這個團隊的成長,我們把一些優秀老師所有的資料、理念都能夠沉澱下來,而這種沉澱下來就為後面新的老師能夠更好地去成長,讓他們更快、更容易地成長,整個機構才能有價值,作為新老師來說,有人幫助了他,他可以很好地成長,在這裡他不斷地成長和收穫,也就能夠更好地發展,在這個機構裡面他們也能夠有更多的回報和感恩。
區域機構該「走出去」嗎?
1、大型機構(規模在3億以上)
可以考慮走出區域。走出區域的情況下,要進行標準化,卓越以前也踩過很多坑。當初卓越走出去的時候,因為沒有標準化,發現挑戰非常大,去了一個地方就跟當地的小機構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優勢。當然,機構還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說一些線上的教育、雙師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去嘗試的。
2、中型機構(規模在3000萬~3億)
規模在3億以下、3千萬以上這個區間的中型機構,更多的是要整合行業裡面的資源,讓整個教學環節更加閉環,顧客體驗更加好,能夠提升效率,如果這點做的好了,再走出去也不遲。
3、小型機構(規模在3000萬以下)
最關鍵還是找準自己細分的市場,不同行業之間進行合作,優勢互補,讓自己能夠更好地去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