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地攤經濟」火了,
萬萬沒想到,
有朝一日城管不再追著小販跑了,
而是打電話「深情」呼喚,
擺地攤成本低時間還自由,
簡直是一片藍海啊!
不過,你想好擺攤賣什麼了嗎?
最好賣的當然是美食了!
不用發愁貨源
簡單學學就會
不論是夜市攤、早餐攤
都是人們忙碌生活中
最幸福的煙火氣!
下面小U整理出的各地最受歡迎的小吃攤
或許能給你一些靈感!
廣州—腸粉
踩著鬧哄哄的市聲,轉過幾個街角,走進熟悉的腸粉店。點一碟鴛鴦腸,配一碗艇仔粥,很多廣州人的一天,大概就是這樣開始的。
廣州人更愛稱腸粉為「拉腸」,新鮮的米漿、爽滑的口感、上好的醬油、新鮮的餡料構成了拉腸最頂級的味道。
天津—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是天津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風味小吃。每日晨晚,街頭巷尾隨時可見到它的影子。
果子,就是油條;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它是用綠豆漿、雞蛋、香油攤制而成。煎餅在熱鐺上卷上油條,再加上面醬、腐乳、蔥花、小蝦米等各種小料,香氣撲鼻,味美適口,多吃不膩,別有風味。
廈門—四果湯
要說閩南地區的古早味,四果湯絕對有名字。很多閩南人記憶裡的夏天,都離不開這碗伴隨著炎夏和蟬聲的爽口甜蜜。
如今的四果湯也不止加四種料了,只要你喜歡,加多少種都可以。
北京—炒肝
炒肝,一直是很多北京人的最愛。它既不是炒的,肝也不是最多的,從製作手法來說應該算是熬煮的,湯汁油亮醬紅,味濃不膩,從材料上來說肥腸才是主料,肝香腸肥,味道鹹鮮。
一碗炒肝,二兩包子,是很多老北京的標配。包子餡兒有葷有素,皮薄餡多,配著熱乎乎的炒肝吸溜著吃,別提多爽了!
西安—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絕對是西安早餐的頭一塊金字招牌,是一種本地回民售賣的食物,在別的城市很少見。一碗胡辣湯,不僅不膩,還能吃到各種蔬菜,發明者簡直就是天才好嗎。
吃胡辣湯一定要淋上陝西特有的油潑辣子才過癮,又香又辣又麻。配上滿溢著饃香的坨坨饃,可以掰開泡到湯裡,也可以一口湯一口饃。這是陝西人最盛大也最簡單的幸福。
湖北—豆腐圓子
豆腐圓子是湖北黃州一帶的著名風味小吃。制此點的豆腐是用一口名為金甲井的古井之水做成。
豆腐圓子系以這種豆腐為原料,作時,將豆腐去皮,弄碎,加適量麵粉、澱粉、胡椒粉、鹽、味精、薑末,拌勻後,擠成每個重15克的圓子,入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即可食用。喜甜食,食時可加糖汁。此點冷食熱吃皆宜,外焦脆內軟嫩,清香鮮美,下酒尤佳。
重慶—油茶
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饊子堆成金碧輝煌的「冒兒頭」,饊子下面是搭配精緻的各類調料,最後才是乳白色的糊狀米粉羹,用細瓷調羹伸入碗內攪拌,粘稠鮮亮,麻辣香脆,回味無窮。
喜歡吃酥脆的饊子,就先把饊子吃了再喝米漿;喜歡吃軟和一點的饊子,就把饊子和米漿拌勻,饊子在熱熱的米漿的包裹下會變得軟趴趴的,入口即化。
上海—四大金剛
鹹方甜圓的大餅、金黃酥脆的油條、鹹香爽口的豆漿、層次豐富的粢飯,這是滬上早餐的四巨頭,不僅俘獲了90%上海寧的胃,還百吃不厭,世世流傳!
大餅是阿拉上海人蜜汁喜歡的早點之一,刷過油的白色餅團被老鍋烘烤得金黃,不均勻的撒上芝麻,看著就可口,皮咬起來層次分明,味道清香甘甜。
鹹豆漿之於上海人,就如豆汁兒之於北京人。碗裡先放好蔥花、榨菜、蝦皮和醬油,舀入幾勺滾燙鮮嫩的豆漿,配上焦香的小油條段段,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鹹漿。
粢飯糰是地道的老上海早點,香軟的糯米裡包裹著油條、肉鬆、蘿蔔乾,不管是捏起來還是吃起來都很有分量。吃粢飯糰是需要技巧的,隨吃隨捏才不會出現掉餡的情況。
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能坐穩武漢小吃「頭把交椅」自有它的特別之處。芝麻醬和麵條在嘴裡濃稠糊住,此刻來一口蛋酒,清甜解膩,滿口醬香,淡淡的酒糟味才是點睛之筆。
熱乾麵起源於碼頭,它味道好,抗餓,即拌即吃,價格實惠,無論哪個角度都滿足大眾的日常所需。而且吃熱乾麵的過程有輕有重,又乾脆利落,有人說這倒是應了武漢人的性格。
如果你去擺地攤,你想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