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華受惠於內地客消費,手信系列生意年年上升。奇華董事總經理黃錫祥認為品牌口碑須歸於「香港製造」,直言內地客最趨之若鶩的,乃香港監控食品的信心。《明報》
中新網10月2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內地自由行旅客到香港掃貨,除了海外名牌時裝和化妝品,也青睞香港本地食品如月餅等。以香港奇華餅家為例,內地客源陸續超越日本、臺灣成為該店第二大客源,僅次本地人。
據報導,奇華餅家在2004年以「香港手信」概念推銷旗下食品,10年間內地客消費和手信生意以每年雙位數字增長,成為繼本地消費者外第二大客源。奇華正打算擴充大埔廠房,在港養活逾千工人,營運「港產」生產線,提高生產量,在內地大展拳腳。
內地客源僅次本地人
奇華餅家董事總經理黃錫祥接受訪問說,手信系列佔總生意額「只是很小部分」,但來自內地客生意的確穩定增長,即使在內地打貪風氣之下,部分高消費物品銷情受影響,對餅食售價數十至百多元的奇華全無影響。
根據奇華內部統計調查,內地客源陸續超越日本、臺灣成為第二大客源,僅次本地人。
黃錫祥說,內地客人流多少屬其次,更重要是賺取聲譽,故要堅持產品「香港製造」,即使早年內地設廠成本低廉吸引,一度只是香港設廠的六分之一,仍守住本地設廠底線,由原材料階段起已是港產。
內地客買的是「香港」信心
他指出,真材實料和監管健全是香港重要精神,談到內地遊客來港被海味店、電器店「搵笨」(大意為被騙)就冒火,「我有一千工人要養,我自己也要吃飯,但生意要正經去做,一兩個敗類足以令人對香港失信心」。
奇華現在深圳、廣州、上海擁有11家分店,他稱不少客源是來港買過奇華的「回頭客」,「(內地客)未必買你奇華牌子,但會買個『香港』的信心」。
據報導,今年首7個月,訪港內地客高達2608萬人次,是香港人口3倍多,相當於內地訪日韓旅客人次的5倍,可見旅客總量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