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的「窮人」都去哪裡了?

2020-12-15 小魷娛

最近,電視劇《裝臺》依靠著紮實劇本、演員過硬的演技,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度,收視率也是實打實的高。

這部根據同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的作品,收視和口碑雙贏的背後,是出強大的原著支撐,是最優秀的電視臺播放,是最優秀的演員演繹。

《裝臺》講的是老百姓的故事,左鄰右舍,家長裡短,生動刻畫了這一片土地上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生活,它的角色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人物」。

而這種「小人物」的故事如今卻是少之又少了,往前數數,兩年內能叫得上名的只有寥寥幾部,如《大江大河》、《平凡的世界》等。

如今的電視劇圈,似乎統一而默契地一起屏蔽掉了「窮人」,齊刷刷地瞄準了「富人階層」、「精英階層」,電視劇裡的那個世界,我國最起碼是實現了全面小康的。

《半是蜜糖半是傷》中,男主是金牌ED(執行董事),女主是新入AN(分析師),都是不用為生活發愁的,所以才有時間在那兒膩膩歪歪談上三十多集戀愛;《創業時代》、《親愛的翻譯官》和《奔騰年代》裡,男女主皆是精英;《歸還世界給你》、《我的真朋友》等劇也是,男主不是總裁就是富二代。

電視劇告訴我們的血淋淋的「現實」就是,沒有錢的男人,不配談戀愛。

其實拍來拍去,這些電視劇還不如那些古早臺灣偶像劇拍得好,但再如何,那些偶像劇也已經不那麼「流行」了,國產劇卻依然持之以恆地拾人牙慧,甚至是「取其糟粕,去其精華」,近些年那些翻拍臺灣偶像劇的國產劇有幾個是不翻車的?

偶像劇裡的愛情固然動人,《王子變青蛙》、《便利貼女孩》、《流星花園》等片子都是永恆的經典,但有的時候,它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生對了時候。

硬是把那些十幾年前的情節照搬過來只會導致水土不服,更何況絕大多數(99%)的翻拍劇都達不到原版的精髓,拍出來的東西只讓人覺得是在侮辱智商。

盤點一下電視劇是從何時開始「偏向」富人的,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具體的時間,《家有九鳳》還是一大家子窮人的生活,《家有兒女》裡面的大房子就已經是許多人住不起得了。

《奮鬥》中只有華子沒有一個需要他繼承商業帝國的父親,只有他才需要從頭到尾貫徹這部電視劇的名字。

我們可以理解,電視劇需要衝突,需要製造矛盾來推動劇情,但大多數電視劇將這些矛盾都拍成了空中樓閣,落不到地上,只讓人覺得虛假。

這種電視劇看多了真的會無形中造成一種「某某地方都是富人」,或是「某某工作輕鬆好做賺錢還多」。

比如很多言情劇中的總裁男主角在近年來就常被吐槽:一天天的除了圍著女主其他啥也不幹,公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當然,同樣被霍霍的還有龐大的古裝劇市場。

近些年的古裝劇,古偶被王爺、將軍、皇帝常年霸佔;仙俠就更不用說了,動輒天尊、魔尊、天帝,不知道還以為這些頭銜是義烏十塊錢就能買來的,不然怎麼會這麼爛大街?

就連最早期的古裝劇裡從頭奮鬥的小人物都很少看到了。

《仙劍奇俠傳》裡,李逍遙最開始是出身平凡,最後雖然發現自己不是常人,但也沒做到傲視群雄或者得道升天;

《神話》裡高要那樣穿越了也沒有金手指,只能自己一步步拼命往上爬,最後卻也不得善終的角色也很難見到了,穿越者自帶金手指已經成了標配。

而這些身居高位,甚至超脫三界之外的人,談起戀愛來居然還是磨磨唧唧的瑪麗蘇,傑克蘇,談戀愛全憑著長相和家世背景撐。

女主無論是「天真善良」、還是「堅強勇敢」亦或是「獨立自主」,最後落到實處無不還是靠著男人的幫忙;男主更是如此,動不動就有女人願意倒貼他,動不動就能輕鬆逆襲,拯救蒼生。

大眾鄙視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但它的高票房說明了就是有很多人吃這一套。

至於富人間到底有沒有空這樣撕逼,他們說話做事到底憑著什麼樣的邏輯上海到底下沒下過這麼大的雪,一點都不重要。

業內郭敬明口碑雖然也差,但大家就是會一邊罵他,一邊複製他。

劇本質量差,故事不好好打磨,人物全員工具人不立體,演員也不認真對待,敷衍了事,資本的劣幣驅逐著良幣,而電視機前的我們,還在為它開脫。

「我就是為了放鬆看的,不想管這麼多。」

「看著爽就行了,看電視還要動腦子?」

「幹嘛那麼較真啊?你不想看就換臺啊。」

每每聽到這些話,我都總是想到一句:你現在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在為未來投票。

回望一下,越來越多的電視劇裡講述的「富人」其實與真正的富人也相差十萬八千裡。屏蔽了窮人後,暴露出來的,是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時代變得浮躁、資本變得急功近利,以前十年磨一劍只為一部精品,現在一年十部辣眼睛劇還「怕」你看不到。

被這種焦慮裹挾著的觀眾們,在無知無覺中追求著紙醉金迷的一切,唾棄著底層、奮鬥、殊不知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悲傷的是,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而最初那些愛著「黃土地」的人,早就已經不知所蹤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如今的電視劇演繹的都是富人生活?窮人都去哪裡了?
    當我們討論這些經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時,對於如今電視劇演繹的生活卻往往又是愛之深痛之切。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劇陷入了一種拍攝宣傳選角以及故事講述的怪圈。那就是自動屏蔽了窮人的生活,處處展現富人階層的生活和工作。
  • 窮人和富人真正的差別在哪裡?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貧富差距,在窮人與富人之間,他們真正的差距在哪裡?是在具體的財富上嗎?如果是在具體的財富上,為什麼沒有千年的富翁,而存在「坐山吃空」的敗家子?第二天,窮人和富人開始挖礦石,又各自帶了些礦石下山去集市裡換東西。窮人這次換了好多酒和肉等吃的,還有衣服和鞋子,回山裡了。富人轉了轉整個集市,拿一半的礦石換了些饅頭,大米等食物,轉著轉著看著集市上有些青壯年在給人做苦力,搬糧食等東西。富人找到其中一個人問:老闆給苦力們給多少錢?苦力說:給吃三頓飯,還給一個人一天的口糧做勞動報酬。
  • 從張嘉譯到陳建斌:為什麼觀眾都喜歡看電視劇裡的「忘年戀」?
    滿足了以上的設定和願望,也難怪正如劇名《愛我就別想太多》,如今的大部分女生早已過了「寧願在自行車上笑,也不願在寶馬車裡哭」的純情幻想,也總是喜歡「和窮人談錢,和富人談感情」。所以,「愛上一個巨有錢的老男人就不要想太多,只要巨有錢,一切都是浮雲。」
  • 天道:窮人和富人的差別在哪裡?普通人出售時間,富翁創造產品
    《天道》是一部講述了商業競爭的國產電視劇,很多人將這部電視劇稱之為「現代商戰教科書」,準備創業的人都會在創業前看這部電視劇,從中學習到男主角丁元英的「天道」智慧。通過普通人和富翁的對比,我們來講一講:窮人和富人的差別在哪裡?
  • 釣魚的人都是窮人?
    釣魚的人都是窮人? 在釣魚圈內都說釣魚的人都是窮人,其實這個問題是有誤區的,是因為現在的釣魚者的裝備豪華,釣魚工具一般情況下也要幾千,有的甚至於幾萬,餌料一年也要幾千,加上一輛汽車,還有的釣魚者還會到幾十公裡外的水庫去釣魚,甚至有的釣魚者專門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釣魚,還有的專門的水下攝影找魚群的設備。
  • 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窮人賺錢靠的是技術,窮人永遠都在為富人打工。而富人卻恰恰與窮人相反,富人靠腦袋賺錢,只通過自己的腦袋支配窮人為自己打工,為自己創造價值、利潤。在市場營銷方面,窮人花錢,富人賺錢。窮人打工賺來的錢想要花在哪裡,富人的廣告就出現在哪裡,富人主要收割的就是窮人口袋裡的錢。窮人每天為富人打工,富人每天都在收割窮人口袋裡的錢。也就是說,窮人一直在打工,富人一直在賺窮人的錢。選對池塘釣大魚,而富人的營銷方式,富人釣魚的池塘就是窮人的錢包。
  • 天道:一部電視劇,原著也刪減,電視劇也刪減,為何有這麼大魔力
    一部電視劇,原著也刪減,電視劇也刪減,留給讀者的便是一盤沒有放鹽沒有放香菜的美味佳餚,怎麼吃都覺得少點什麼。電視劇、原著小說均已看完,默默的思考,欣賞每一次的感悟。一年至少要看四遍,春前秋冬各一次,每一個季節,都帶給我不同的人生感悟。殺富濟貧,只求安心。
  • 富人和窮人做夢哪裡不一樣?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在窮人夢裡多逃跑,不是被鬼追,就是被惡人追,要麼就是被蛇追;而在富人夢裡多侵略性的,不管是誰的家裡,都能大大咧咧的進去當成自己的家,不管是誰的私有財產,都能用得得心應手。
  • 古代窮人都吃什麼,他們是怎樣吃的?如果是你,可能一口都吃不下
    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一條小吃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有各種酒樓,燒鴨、烤雞、牛肉等這些食材都少不了,看上去讓人垂涎三尺,但是這些美食窮人是吃不起的,並不是他們不懂美食。在古代,百姓的生活非常疾苦,即使是在盛世,能有一碗白米飯飽腹那其實就已經很好了,那些山珍海味窮人甚至都沒有機會見到。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滿碗裡鬧了一陣,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親自去揀,早有地下的人揀了出去了。劉姥姥嘆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不過這些都是古代富人吃的東西,窮人可是吃不起的。就像劉姥姥這樣的窮苦人間,她怎麼捨得天天吃「一兩銀子一個」的雞蛋呢?
  • 為什麼在動漫世界裡,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窮人」?
    不管是在日常番、運動番、熱血番、冒險番還是奇幻番裡,不管是任何類型的動漫作品中,都很少出現「窮人」——又或者說,主人公和主人公身邊的一行人,都很少為經濟問題發愁。但這一點就比較奇怪了。同樣是影視作品,我們看電視劇,大量涉及到「家長裡短」的作品,故事的發展和矛盾,往往都是圍繞著經濟利益和感情糾紛展開。
  • 看到媽媽說的話,窮人瞬間淚奔
    有的網友在長大之後重溫了這部電視劇表示幾乎被裡面的螢光閃瞎了,劇情也是把人雷得外焦裡嫩的,但是網友也同時注意到了一點,美琪美雪家非常有錢。看到美琪美雪媽媽的一句話,窮人可以瞬間淚奔。美琪美雪的家是一個兩層的別墅,而且她們家是在別墅區裡住著的。雖然當時的房價還沒有現在這麼貴,但是應該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 抖音裡藍湛我回來了出自哪裡 臺詞是什麼歌還是電視劇
    抖音裡有句臺詞是藍湛我回來了是出自哪裡?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具體介紹。  藍湛我回來了是出自是什麼歌還是啥電視劇  藍湛我回來了這句話既不是出自歌曲,也不是來自電視劇,而是《魔道祖師》這部動漫裡的一句臺詞。
  • 臺北十二時辰:富人與窮人,都在忙什麼?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海報今天來看看臺北的十二時辰,也許,在古今中外都有的貧富差距中,還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這種精神,不獨臺北有,中國所有城市和鄉村,也許都可以找到。陶朱隱園子夜時分,臺北新地標「陶朱隱園」扭曲而挺拔地矗立在信義區。
  • 豪門裡的水有多深?看《紅樓夢》裡的富人與窮人就知道了
    可知奴才們,都感覺好,賴家感覺更好,主子家建省親別墅,他家就折騰了一半大的園子,你知道,這省親別墅的工程,參與的人,有多大的油水。(一)賈府的奴才都發了家賈府是窮了,太太給婆婆壽禮,都沒錢,鳳姐要吃人參,府裡都沒有,迎春的婚事,還掛了個準折五千兩銀子的名,真真丟人。
  • 《天道》窮人和富人思維方式為什麼不一樣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在哪裡,從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為人處事」、人情世故、以及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之間的差距,雖然說窮人和富人看起來一樣,實際上思維和格局,胸襟和氣度也不一樣,更重要對於同一個事物做出的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次序和先後都不一樣。
  • 窮人經濟學
    而英文書名是《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直譯過來是:《窮人經濟學:關於對抗全球貧困的激進再思考》。他們要對抗的不是一個兩個人,是全球貧困化問題。全球貧困化固然有個體的原因,更多的是集體和體制的原因,作者實際上是結合著個體和集體去思考這個問題的。
  • 窮人都有這些「特徵」,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窮」
    財大者氣粗,現如今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但我發現,保養是個難題,有錢人去「4S」店,窮人就得找個在汽修店工作的親戚,不為別的,就為了省錢。窮,表現在細微之處,同樣都有車,價錢是不一樣的,有人開一百萬的豪車,有人只能買一輛四五萬的小破車。
  • 電視劇裡可愛的寶寶,這樣的小演員是從哪裡找來的呢?
    這不禁讓人猜測,劇組是不是直接去醫院裡找的,可這樣又太麻煩了,同時也不符合規定。還有這些小演員會有出場費嗎,我想這個還是很有必要的,他也為電視劇貢獻了一份力量。那下面咱們就來一起看看他們到底是通過哪種途徑找來的吧。首先呢,劇組裡會有一些剛生完孩子就出來賺錢的演員或是工作人員,劇組需要的話就正好把自家孩子貢獻出來了,反正演一場戲也累不著傷不著。
  • 電視劇看不到「真」窮人《Live》豆瓣9.2告訴你,現實什麼樣!
    電視劇看不到「真」窮人《Live》豆瓣9.2告訴你,現實什麼樣!說道現實題材劇,一定不能錯過韓國的《Live》,這部劇的導演和編劇是韓國電視劇出了名的最佳幕後CP,鬼斧編劇金奎泰和怪才導演盧熙京。如果你還是對兩個人的名字有些陌生,但不著急,聽也聽過他們一起合作的電視劇《沒關係,是愛情啊》和《那年冬天,風在吹》。金牌寫手盧熙京這幾年一直都致力於跟有線臺進行合作,在去年冬天跟tvN合作翻拍了自己的老作品《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大賺了一把觀眾們的眼淚後,她今年再次跟tvN合作推出了新劇《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