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知識:去臺灣旅遊的小夥伴值得品嘗這些美食。
文/世界去看看
臺灣主要族群的祖先都來自閩粵,因此飲食習慣與福建和廣東兩省南部沿海相近,又因曾遭受曰本長達50年殖民統治,光復後有大陸南北各省移民湧入,近幾十年又因為與國外頻繁交流,飲食文化的豐富堪稱綜合大陸、歐美之縮影,不過一般家庭的飲食,還是保有濃厚的中國南方色彩。由於上班族,也就是出外工作已經成為臺灣就業人口主流,如今除了人數稀少的鄉村農家外,已經很少人在家吃早餐了,絕大多數都是到各種中、西式早餐店吃早餐,中餐也是在外解決,只有晚餐才會在家中開夥,在都市地區,也有很多家庭都以在外就餐方式解決晚餐。臺灣人的早餐食物,以西式速食為主,從都市到鄉間的城鎮,遍布著一些連鎖早餐店,當中最多的商號名為「美而美」。它供應美式漢堡、三明治、奶茶,另外還有中式蛋餅、饅頭、包子、煎蛋、豆漿,甚至還有肉粽,這些都是臺灣民間最主要的早餐食物,尤其30歲以下的民眾幾乎只吃這種早餐。
不過,這種早餐店的食物都來自食品廠生產的加工食品,其食品徒具外貌,實則不中不西,風味更是與原物大相徑
庭。例如它的饅頭並非天然發酵,而是以蘇打粉發泡蒸成,味道與真正的饅頭完全不同,這種臺灣的早餐可能無法讓大陸遊客接受。臺灣的早餐店還有麵店、稀飯店、豆漿店三種。早餐麵店主要分布中北部客家莊和花蓮、臺東兩縣,麵條分成白、黃兩色,黃色麵條是麵粉加鹼粉沾上沙拉油製成,都是機器制面,料理法分乾麵與湯麵兩種,煮熟後澆上豬絞肉、豆芽菜、韭菜之配菜或湯汁,必須注意的是,臺灣人習慣吃煮得很爛的麵條,因此必須提醒老闆麵條不要煮得太爛。傳統臺灣城鎮居民的早餐是稀飯,配上各種鹽漬蔬菜(俗稱醬菜)、鹹鴨蛋,這種早餐店的顧客都屬老人,如今已經日漸稀少。
第三種豆漿店以北方麵食為主,其最早的經營者是國民黨退伍老兵,目前已經變成連鎖店,經營者也並非原來的老兵,其所販賣的早餐有燒餅、油條、蔥油餅、水煎包、小籠包、饅頭、豆漿(有甜有鹹),著名的連鎖店有「永和豆漿」或「四海豆漿",由於產品都來自食品加工廠,因此風味並不地道。臺灣最高檔的早餐是五星級大飯店所供應的歐式自助餐(buffet),在雙休日,由於都市民眾習慣晚起,很多人喜歡在上午10點左右,到這些飯店與家人或親友共進這種自助餐,由於其時間約當早餐與中餐之間,所以臺灣的觀光飯店就將之結合在一起,另創新名稱之為「早午餐」(bulundi),它的菜色除了歐式自助餐外,還會加上中式、臺式、日式的菜餚,讓顧客自由選用。
臺灣夜市的小吃種類很多,土產的小吃有:蚵仔煎(牡蠣煎蛋)、蚵仔面線、肉圓(樹薯粉包肉)、紅豆餅、烤香腸、米腸(包糯米的香腸)、豬血糕、鯊魚醃(燻鯊魚肉)、肉粽、芋頭糕、肉羹、米苔目(米制麵條)等。由國民黨退伍老兵引入者有:臭豆腐、水餃、鍋貼、小籠包、酸辣湯、蔥油餅等。從西式飲食衍生者有:炸雞排、鹽酥雞、雞蛋糕等。這些夜市小吃售價低廉,風味獨特,幾乎每一座鄉鎮都有各自的地方小吃,甚至同一樣食品在各地的配料、煮法都不一樣,值得大陸遊客捨棄正常的晚餐,利用晚間逛夜市時順便品嘗各種「野味」。
麵店是最筒單的餐廳,它廣布於全省各地,通常只賣面、米粉(秫米制的細面,秫米制的寬麵條)這三種主食,也有專門供應北方麵食類的肉絲麵、牛肉麵、水餃,這些店通常都會附帶出售一些滷菜,例如豬頭皮、滷蛋、海帶、肉丸子、豬內臟、川燙青菜、涼菜等。自助餐小吃店也是全省各鄉鎮都有的基本型餐廳,通常由一對夫妻經營,負責廚師與跑堂工作,出售各種現炒現煮的菜餚,另外配上炒麵、白飯、滷肉飯等主食,其菜餚有豬肉、牛肉、羊肉、各種魚肉、海產的烏賊與貝類,以及各種蔬菜。在遠離大都會的鄉間城鎮,這是用餐時刻得以品嘗臺灣家常菜的據點,不過其廚藝水平並不一致。
好了,這次小編就先分享到這裡了,你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文章為原創,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