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中國近代史,總避免不了一個人身影,那就是黃維,蔣介石的心腹將領,最高統兵人數達12萬人之多。他輾轉反側的一生,有抗日戰爭時與日寇拼殺的勇氣;卻也有思想頑固不化的執拗。他的一生或許要從頭說起。
黃維1904年出生於江西貴溪,少年時也曾在家鄉宣傳共產主義被驅逐,後經方志敏介紹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陳庚,宋希濂,徐向前,杜聿明等為同學。經歷了黃埔軍校的滋養,黃維畢業後,在蔣介石帶領的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徵中,以及與直系軍閥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逐漸受到蔣介石的器重。
黃維的出名之戰在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9月,黃維接任陳誠的土木系下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一職,率部進駐上海抵抗日軍的侵略,在淞滬抗戰時的羅店之戰的戰鬥中,面對日軍的瘋狂反撲,其部與日軍寸土不讓,讓羅店的土地上,化身為一個血肉磨坊,戰鬥慘烈至極。或許後人說黃維書生意氣,指揮僵硬,可那時那刻他在戰場上抗擊日寇,為國盡忠。轉眼八年,戰武漢,保雲南,練新兵,入緬甸,也在國家的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黃維率第十二兵團參加淮海戰役,卻被粟裕大將的麾下四面包圍在雙堆集,兵敗被俘,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裡面大多是在戰場被俘虜的國民黨將領,黃維的軍銜排在前幾位,然而他卻不積極改造,認為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戰爭的失敗依舊不能沒讓他覺醒,只是在一遍遍的抵抗教育,到後期竟然開始研製永動機,希望換一條路來固執自己的思維。可是永動機在現實中不可能做到能量守恆,永動機也就是空中樓閣,夢中幻影,黃維卻依舊固執,把自己的思維禁錮在永動機的研製裡。
經過長達27年的改造,在1975年被特赦出獄。或許對黃維來說,他可能依舊可以接受改造,然而他或許忘卻了在外等待他的妻子,長達27年的等待,一日一夜對他的思念,是愛的堅守,還是對愛的期待。命運或許就是那麼離奇,黃維的妻子在他出獄後一年,就病逝床頭。或許等到了就是她一生的無悔。
黃維出獄後任職於全國政協委員,致力於民國時期軍史研究,於1989年在北京去世。終年85歲。
或許黃維的前半生在戰爭中度過,不可否認,他是一名抗日將領。黃維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他領兵時期,第二階段是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改造階段,第三階段是在出戰犯管理所的研究軍史階段。三個階段概括了黃維的一生的命運,也是他內心蛻變的三個重要的時間點。
轉眼即逝,記憶為空,黃維面對外敵時,可以奮不顧身,卻始終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代表資產階級的立場,可是他卻出身於普通家庭。他的內心有過變動,也有過對自己執拗的堅持不懈,或許他認為自己的堅持是對的,就好像他認為永動機是真實存在在的。然而他卻始終忘卻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忘卻了三民主義最根本的民生。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是非成敗皆成空,一切的一切只待後人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