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劉亞樓宴請被俘國軍將領,酒桌上他拍桌不服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一個房間裡擺好一桌酒菜,劉亞樓(代號103)參謀長正準備宴請客人,但這次的客人比較特殊,他們都是遼瀋戰役中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待國軍將領一一就座以後,根據野司林彪(代號101)和羅榮桓(代號102)的安排,劉亞樓說明了宴請的目的和意義。
也許是被俘的緣故,畢竟作為國軍高級將領,軍人血性和榮辱心還是有的,酒桌上每個人基本不怎麼說話,只有在被問問題的時候,才會以一種回答的姿態交流,因此,酒桌上氣氛略顯沉悶。為了緩和氣氛,也為了表明誠意,劉亞樓決定與在座的每一位敬酒喝酒。
前半場進行地相對比較順利,就在劉亞樓拿著酒杯來到一位正襟危坐的四十多歲的將領面前,只見他咬了咬牙,抿了抿嘴,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憤怒,「啪~」他拿起酒杯摔在了酒桌上,然後拍桌而起,怒吼道:「你們解放軍是怎麼打仗的?我的大部隊還沒有擺好陣型,你們就開始進攻了,你們勝之不武!請劉參謀長能否帶我向林彪捎句話,問問他敢不敢和我重新擺好陣勢,一決雌雄?」當時,所有在座的人都被驚住了。
02廖耀湘的傲氣是有資本的
這位拍桌不服氣、被俘後還如此猖狂的高級將領是誰?他正是在東北戰場上掌握著國軍最精銳部隊的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在國軍中,國軍將領脾氣大是很正常的,他們平日裡已經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懂得什麼叫做與士兵打成一片,不理解什麼是「同甘苦,共患難」,更何況廖耀湘的傲嬌是有資本的。
首先,廖耀湘是蔣介石的鐵桿心腹,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廖耀湘讀書時家裡貧窮,父母幾乎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供他讀書,他立志要成為一名軍人,並渴望考入黃埔軍校。1925年,黃埔軍校第五期招生時,他沒有路費從長沙乘車去廣州,即使遠行千裡廖耀湘也要想盡各種辦法奔赴廣州,結果錯過了招生截止日期,他與黃埔軍校第五期擦肩而過。次年,廖耀湘提前做好準備,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如願以償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第六期學生。
廖耀湘在校期間勤奮好學,讀書用功,經常受到教員們的讚揚。一次,學校有公費去法國聖西爾軍校留學的好機會,入選條件是考試成績需要名列前茅。考試成績出來後,廖耀湘考了第三名。按理來說,留學名額裡面有他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卻被刷了下來,理由很奇葩——個頭不高,樣貌不帥氣。當時可把廖耀湘氣壞了,他找到了主管留學考試的相關教員,但絲毫沒有解決問題,他體會到「叫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奈感受。但很快得知此事的蔣介石向廖耀湘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被蔣介石破格點名赴法國留學。可以說,蔣介石對廖耀湘有知遇之恩。
留學歸來後,廖耀湘從連長做起,幾乎以每年升一級的速度不斷被蔣介石提拔。士為知己者死,後來的崑崙關會戰、雪峰山戰役以及緬北反攻戰等經典戰役證實了廖耀湘的勇敢與忠誠,他用輝煌的戰績來回報蔣介石對他的重用。
其次,廖耀湘在增援錦州戰役中,掌握了蔣介石王牌五大主力中的兩大主力新一軍與新六軍,要知道兩個王牌軍全部美械裝備,是王牌中的王牌,這既體現了蔣介石對他的充分信任,也表明了蔣介石對他軍事指揮能力的肯定。由此可見,廖耀湘在蔣介石心目中的地位非張靈甫(74師師長)、楊伯濤(十八軍軍長)等人所能比擬的。
第三,廖耀湘善打惡仗、硬仗。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抗日戰爭時期曾率領遠徵軍第22師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他以區區9000人的兵力抵擋10萬裝甲日軍的進攻,為英軍的成功撤退爭取了時間。但帶來的後果是22師成為孤立無援之師,極有可能被日軍吃掉,在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廖耀湘率領部隊進入野人山。不說別的,僅僅是進入野人山的勇氣就非常令人欽佩。
野人山位於中、印、緬交界處,綿延千裡,縱深200餘公裡,山上喬木遮天,藤草迷漫,終年不見天日,猛獸成群,毒蛇、瘧蚊、螞蝗遍地。而且野人山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蚊蟲、毒蛇、瘴氣,讓人防不勝防,而每一擊都是致命的創傷。
可想而知,廖耀湘和他的22師士兵在野人山經歷了怎樣的磨難,他們一走就是三個多月,在喪失補給的條件下,他們要從危險重重的深山裡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最後只有3000多人活著走出了那片「吃人」的野人山,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野人山之行極大地提升了22師的凝集力和頑強的戰鬥力。後來,廖耀湘在緬北反攻戰場上率領他的虎狼之師殲敵數萬日軍,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令日軍聞風喪膽。
03廖耀湘為何被俘,他究竟敗在了哪裡?
儘管廖耀湘是蔣介石的心腹,儘管他作戰勇猛,儘管他手中握有十萬精銳部隊,但他還是敗了,甚至敗得一塌糊塗,而且在逃亡過程中因拙劣的喬裝技術,被解放軍戰士輕鬆識破並被俘虜。廖耀湘敗在了哪裡呢?在他拍桌怒吼不服氣之前,他一直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
第一,敗給了癱瘓的指揮系統。在增援錦州過程中,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喪失了指揮系統,廖耀湘的部隊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將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將,很容易被解放軍各個擊破,圍而殲之。說來也巧,在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的一個營意外地摸進了廖耀湘兵團司令部駐地,看到他院子裡插著好幾根天線,解放軍戰士認為此處一定是個指揮部,至於是敵軍哪支部隊的,起初解放軍戰士並不知道。
於是,解放軍立即對插有電線的院落展開了轟炸,當場炸死廖耀湘兵團司令部的十幾個重要人員,使廖耀湘的指揮系統徹底陷入了癱瘓,隨即失去了部隊的控制和調度。但這種情形實屬意外,具有偶然性,廖耀湘在主觀上很難預測的。隨著廖耀湘指揮情報系統的癱瘓,他的部隊被東北野戰軍一口口吃掉。
第二,敗給了低沉的軍隊士氣。士氣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有士氣的軍隊一般不會失敗,但廖耀湘的部隊已經兵敗如山倒,士兵們毫無鬥爭士氣,他們已經不願再為蔣介石發動的內戰而作出犧牲。廖耀湘手下的十萬軍,頃刻間瓦解,竟然連三天都沒有撐下來,其中大部分士兵都向解放軍投降了,這也是廖耀湘部隊毫無鬥爭士氣的主要體現。
第三,敗給了民心。事實上,廖耀湘的士兵不知道他們為誰而打仗,士兵的家庭一般都是貧苦人家,而解放軍在鄉村中執行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等,他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士兵怎麼能與維護並代表貧窮人家的人作對呢?
04廖耀湘大師兄一席話令他醍醐灌頂
面對廖耀湘的怒吼和不服氣,劉亞樓笑而不語,他起身向房間門口走去,過了一會,他邀請了一位國軍將領進入房間。就在這位國軍將領走進房間門口的一剎那間,房間裡的人全部起身向他敬禮。廖耀湘也被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進入房間的正是他的黃埔一期大師兄鄭洞國。
廖耀湘平時猖狂慣了,國軍將領中能讓他佩服的沒有幾個,但鄭洞國就是其中之一,平日廖耀湘對鄭洞國非常敬重。廖耀湘很吃驚能在東野司令部駐地遇到鄭洞國,因為據他所知,鄭洞國在長春戰役中殺身成仁了。對此,蔣介石還對鄭洞國殺身成仁之舉表彰,號稱國軍將領向鄭洞國學習。
鄭洞國向廖耀湘解釋了其中原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蔣介石已經失去了民心。作為軍人,更應看清楚大勢,切不可逆歷史潮流而行,否則只會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鄭洞國感嘆,他希望能以後可以為祖國和人民做事,為建設新中國儘自己的一份力。
廖耀湘知道鄭洞國是一位不怕死的將軍,也熟知他的忠義和氣節,如今,連大師兄鄭洞國都作出了新的改變,再聯想到蔣介石之前的所作所為,導致數十萬國軍精銳盡喪,百姓們也民不聊生,看來蔣家王朝的氣數確實已經到頭了,他再一味的愚忠也毫無意義。想到這,廖耀湘徹底頓悟,他立即走到劉亞樓跟前,向他連續敬了三杯酒,希望劉亞樓原諒他的魯莽和無知。隨後,劉亞樓談了他對革命必勝的信心以及期望各位國軍將領好好接受改造,爭取早日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和為人民服務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