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再現:陳長捷「蔣幹盜書」中圈套,劉亞樓「周瑜裝睡」取天津

2020-12-20 在河之北

1948年底,中央軍委毛主席準備進行平津戰役。當時他的想法是「圍中間,打兩頭」。中間是天津,兩頭分別是北邊的新保安,東南的塘沽。這個戰略是堵死天津、北平守敵從海上出逃的退路,可說是高超的戰略思維。但當東野參謀長劉亞樓到塘沽前線實地看過之後,發現塘沽地形開闊,河溝障礙,我軍打不著敵侯鏡如設在軍艦上的指揮部。東野炮兵部隊作用發揮不了。劉亞樓認為打塘沽費時費力,成本不小獲利不大,不如打天津來勁。打下天津一樣可以能夠封鎖北平之敵的海上退路。因此,他建議打天津。林彪同意了他的這個想法,報給毛主席後。主席從善如流,回電:「你們打天津的想法是十分正確的。」

劉亞樓向林彪、羅榮桓請戰,提出要當打天津的總指揮,林彪同意。上報中央軍委,得到批准。劉亞樓指揮東北野戰軍共22個師34萬人,4天時間就完成了對天津的包圍。

身為天津戰役的總指揮,劉亞樓特別亢奮,他不聽眾人勸阻非要親身到前沿陣地察看。他帶著參謀和警衛員在夜幕下抵近察看敵情,敵軍的一個巡邏隊突然在黑暗中出現,敵軍手電光立即照了過來。對著劉亞樓等人厲聲喝道:什麼人?譁啦啦拉起槍栓。情況萬分緊急,劉亞樓沉著冷靜,張口罵道:「混帳。大聲嚷什麼,別讓共軍聽見。」敵搜索隊被罵得有些懵,以為遇到了自己的上級,猶豫間手電也不敢再照著他們。劉亞樓和參謀、警衛員見狀,立即向敵開火,打的他們暈上加暈。劉亞樓立刻招呼參謀、警衛員轉身跑了,脫離危險。

在我軍偵查天津國民黨守軍防守情況的同時,守軍陳長捷也在研究守住天津的方案。他為了摸清我軍備戰的情況,派4人以天津市「參議會」談判代表的身份,打著「談判」的旗號,到東北野戰軍實地探查。

陳長捷的這個做法簡直就是《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故事的再現。他的這點心思被劉亞樓看得清清楚楚,他說:「陳長捷派人和談是假,探聽我軍虛實是真。」於是,劉亞樓演了周瑜,將計就計,給「蔣幹」放了一個煙霧彈。

劉亞樓把接待「蔣幹」一行的談判地點,設在離楊柳青鎮不遠的大南河村。讓人通知對方說:劉司令正在路上,大約要25分鐘才能趕到。事實上,劉亞樓讓司機繞天津發電廠兜了一圈,故意整成「風塵僕僕」的樣子趕到大南河村。

「蔣幹」一行看到劉亞樓的吉普車落滿灰塵,他的大衣上也有一層土。心中計算:劉亞樓走了近1個小時,從時間上可以斷定是從北面楊村來的。劉亞樓不容置疑、毫無商量餘地對他們說:「限24小時內答覆,天津守軍至遲應於1月13日12時前放下武器;否則,我軍將於14日開始攻城。」

天津南北長東西窄,劉亞樓根據這個特點,制定了東西對進攔腰切斷的作戰方針。陳長捷本來判斷劉亞樓會主攻天津的中部,因此重兵防守。劉亞樓想要攻打中部,就要調虎離山,把敵軍主力調到城北,使其造成中心地帶空虛,便於我軍東西對進,攔腰斬斷。

陳長捷派出的「蔣幹」,自以為立了大功。回去後向陳長捷信誓旦旦地做了匯報。

劉亞樓為了把戲演的更像,繼續添火,當天下午,命令城北的一個炮兵團連續將城北敵軍前沿工事一頓猛炸。

陳長捷結合掌握的東野種種跡象,對東野從天津城北發起進攻的部署深信不疑。因此將中部主力部隊151師從金湯橋核心地區調到城北,南部的一部分部隊也調到城北,重點防守。陳長捷上當了,這正是劉亞樓的目的。劉亞樓進攻的發力點是在天津城中部,這裡守軍一旦空虛,東野就可以很快突破,快速由南向北將國民黨部隊消滅。劉亞樓的作戰部署是: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

陳長捷對防守天津充滿信心,認為有「絕對把握守半年」。蔣介石曾兩次來過天津,視察了天津防務,他邊看邊讚嘆,說各路守軍要是都能像陳長捷司令這樣認真負責,把防務體系做到位,共產黨的軍隊還有什麼辦法呢?

劉亞樓在戰鬥發起前動員會上說:「敵人以13萬兵力防守擁有200萬人口的大城市,就像小孩子穿了一件大棉襖——到處都空。我軍突破前沿後無數小部隊穿牆越頂,像水銀一樣無孔不入,把敵人搞得稀爛,把敵人防守不過來的地方都佔領過來,然後再來攻擊堅固據點。攻下一點,再攻一點,最後全城掃清。」攻克天津,劉亞樓成竹在胸,勢在必得。

1月10日,中央軍委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羅榮桓問劉亞樓道:「軍委限令3天拿下天津,你需要幾天?」林彪提出48小時。羅、聶均表示同意。劉亞樓信心滿懷地說:「要我說,30個小時就夠了。」林、羅、聶三人聽後有些驚愕。聶榮臻說:「軍中無戲言嘍!」劉亞樓說:「還是按3天報上去,我按30個小時打就是了。」羅榮桓、聶榮臻相視而笑。最後報了一個保守的數字,3天。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向34萬東野指戰員下達向天津國民黨守軍發起總攻的命令。被吹詡為「大天津堡壘化」,「固若金湯」的天津城,不堪一擊。15日5時,1縱1師1團的戰士們衝進敵司令部,陳長捷坐以待斃。下午3時,敵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51師,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宣布投降。經過29個小時的戰火洗禮,13萬國民黨守軍無一漏網,遭全殲。

在天津戰役中,我軍有7030名指戰員血灑疆場,19214名指戰員負傷。毛澤東對天津戰役的勝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其創造了一種鬥爭方式——「天津方式」。「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綏遠方式」,被稱為解放戰爭的「三大模式」。

再補充一個細節,在1月13日,當傅作義得知東野即將對天津發動攻擊,急忙派他的副司令鄧寶珊見林彪進行第3次談判。他問林彪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打天津了?得到肯定回答後,又問:你們打天津準備打多久?林彪告訴他3天。鄧寶珊搖頭說:「恐怕30天也打不下來吧。」結果不僅讓鄧寶珊還有傅作義都驚掉了下巴。

毛主席讓劉亞樓把陳長捷送到林彪的平津前線指揮部去,與鄧寶珊見面。陳長捷見到鄧寶珊後嘆氣說:「回去告訴傅司令,不要守了。天津的滋味不好受。」

天津城破,是我軍歷史上最為乾淨、利落、精確的城市攻堅戰。成甕中之鱉的陳長捷給他的大哥傅作義發報請示出路,傅作義給他發了9個字:「堅定守下去,就有辦法。」

陳長捷

1949年1月15日,陳長捷被俘,被俘後如夢初醒,懊惱自己中了劉亞樓的圈套,大呼上當。其實,即便他沒有判斷錯誤,讓其主力151師硬頂。在東野560門大炮46輛坦克下炮火覆蓋下,都將成為炮灰,最多苟延殘喘片刻。

陳長捷經10年改造,於1959年12月獲得第一批特赦。傅作義要來看望他,陳長捷卻拒絕和他見面。他無法原諒傅作義最後時刻給他的那空洞、毫無意義的9字指示。

相關焦點

  • 天津守城司令「蔣幹盜書」,劉亞樓將計就計,雪藏十年得意之作
    東吳大都督周瑜支持孫權主戰,調兵遣將,積極備戰。曹操帳下謀士蔣幹與周瑜乃是髮小,提議自己過江勸降周瑜。周瑜見蔣幹來營,便召集東吳所有將領,以為蔣幹接風為由,辦起「群英會」。席間,周瑜佯醉,不僅不讓蔣幹將勸降的意思說出口,而且還故意洩露了自己偽造的與曹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的私信。因為這封假信,曹操將自己帳下唯一擅長水戰的蔡瑁、張允殺了,為赤壁兵敗埋下伏筆。所以曹操遣「蔣幹盜書」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曹操也沒中反間計,張允蔡瑁後來下場如何?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比如膾炙人口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軍南下,劉琮直接把荊州拱手相讓。曹操決定順流而下,攻佔江東。他命令張允和蔡瑁訓練水軍。周瑜對此非常擔心,視二人為心腹之患。
  • 周瑜的情商有多高?蔣幹盜書,如何「吃好」社交的3碗面
    三國演義·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記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蔣幹盜書 蔣幹,此人學才很好,與周瑜是同窗故交。蔣幹是安徽九江人,周瑜是安徽廬江人,至於二人的師父是何許人,史書中沒有提及。兩人學成文武藝後,分別投靠曹操和孫權。不要說同門師兄,就算是親兄弟在亂世中,處於敵對的陣營都屢見不鮮,諸葛亮與諸葛瑾也是身處蜀漢和東吳。 建安年間,曹操躊躇志滿、興兵南下準備一舉掃平江東三十六郡,完成他一生念茲在茲的宏願,由此引發出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 蔣幹盜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蔣幹盜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蔣幹盜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蔣幹盜書(jiǎng gàn dào shū)成語釋義: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
  • 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 劉亞樓與陳長捷鬥智鬥勇 終於「計」高一籌 取得速戰速勝的奇效
    1949年1月14日至15日,人民解放軍發起天津戰役。僅用短短29個小時,就全殲國民黨軍13萬餘人。我軍天津前線總指揮劉亞樓,與敵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鬥智鬥勇,終於「計」高一籌,取得速戰速勝的奇效。劉亞樓命令把水閘提升,使南運河的水流入減河,從而引水入海,並切斷了天津護城河的水源。這種釜底抽薪的辦法,很快消除了水患,使陳長捷的放水陰謀沒有得逞。陳長捷固守天津,除擁有十幾萬兵力外,還宣稱有三張「王牌」。一、有護城河作屏障。
  • 蔣幹真的是三國歷史中的小丑嗎?
    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難以下手。此時剛好蔣幹毛遂自薦充當曹操的說客,前來勸說同窗周瑜投降。於是周瑜擺下「群英會」,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利用反間計使曹操錯殺了二將。
  • 蔣幹只是個普通人,卻被周瑜算計成千古笑柄
    一個蔣幹盜書的成語,讓蔣幹這個人物成了三國裡的笑柄。三國裡面有領導能力強的、有領導能力弱的;有計謀成功的、有計謀失誤的;有武力強的、有武力弱的,這些都不丟人,唯獨像蔣幹這種類似「小人」的人物就非常可悲了。但是蔣幹真的算是個小人嗎?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 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 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揭秘三國:「蔣幹盜書」的歷史真相
    蔣幹藉故否認,推說自己跟周瑜是同一州裡,闊別多年,前來敘舊,並作參觀。周瑜款待蔣幹後告辭去辦事,讓蔣幹獨自住了三天。臨別時,周瑜請蔣幹參觀其軍營、軍庫,設宴餞行,稱說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決不會有所動搖。蔣幹只是笑著聽周瑜表達心志,始終沒有說一句遊說之辭。回見曹操時,蔣幹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把他離間。
  • 兒童英語故事:三國演義之蔣幹盜書
    蔣幹盜書   曹操給周瑜下了一道降書,周瑜見書,撕得粉碎。周瑜的老同學蔣幹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他自告奮勇去東吳勸降周瑜。這天,周瑜和部下商議破曹計策,有人報告蔣幹來了。周瑜一聽,就知道蔣幹來作說客,眉頭一皺,向部下說出了自己的妙計,然後笑著出帳迎客。周瑜挽著蔣幹的手進帳,並設宴招待。
  • 「蔣幹盜書」原本是這麼回事兒?他向曹操復命時說一句話斷了仕途
    歷史小說和古典戲曲裡,有關赤壁之戰情報鬥爭的故事甚多。描寫「蔣幹盜書」的《群英會》,描寫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幾乎婦孺皆知。這些故事的文學誇張和虛構成分很多。但是在赤壁大戰以前,曹操確實派遣蔣幹到東吳去會見周瑜,企圖策反他;周瑜也確實指令戰將黃蓋用詐降計欺騙曹操,最後火燒了曹操的戰船。赤壁之戰中,曹、吳雙方情報戰線上的鬥爭,確實是激烈的。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無疑是一個大醜角,自作聰明,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成了周瑜的棋子,連坑曹操兩次,可謂是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第一次是蔣幹盜書,周瑜妙使反間計。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
  • 曹操派謀士蔣幹勸降周瑜,周瑜又是如何利用蔣幹實施反間計
    在吳國的曹操想要親自率領大軍打東吳,但又害怕周瑜統率的水軍,於是就派謀士蔣幹前去勸降周瑜,周瑜不但不為之所動,反而把握住機會利用蔣幹對曹操實施了以假亂真,在一般人看來周瑜的計謀不一定高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都是哪些因素左右著蔣幹,讓他深陷周瑜的計謀。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幹登場了。演義小說中,蔣幹和周瑜是小時候的同窗好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蔣幹正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也苦惱沒有立功的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聞之大喜,還親自為蔣幹送行。
  •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如何從一個真君子,轉變為一個猥瑣男?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知道其中一個經典橋段,即:蔣幹盜書!在這個故事裡,蔣幹成為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變成了一個猥瑣的男人!眼睛瞎了的曹操,派遣一個猥瑣男人蔣幹,先是勸降周瑜不成,然後在群英會上,蔣幹偷了一封假書信,回去坑死了水軍專家蔡瑁張允。第二次去東吳,帶了龐統回來,曹操又中了連環計。可以說,蔣幹就是曹操的災星!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周瑜的同學蔣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邀功心切的蔣幹,群英會上是如何被周瑜「欺騙」,致使赤壁戰敗的
    《群英會蔣幹中計》是從《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發生的一個精彩故事。這是火焰騰天的赤壁之戰當中的一個有趣的插曲,也可以說是當時東吳統帥周瑜親自導演並扮演的一齣戲。從這齣戲裡可以看出這位年輕的統帥的英俊豪邁的風度和洞察敵情出奇制勝的過人的智慧。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聽說蔣幹來了,笑著對諸將說:「說客到了。」於是安排計策,眾人領命而去。
  • 「蔣幹盜書」案被送到最高檢,結果會怎樣?
    「蔣幹盜書」案被送到最高檢,結果會怎樣?假如,武松、蔣幹、竇娥穿越到今天,他們的案件都送到了最高檢,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小說《三國演義》中,蔣幹被派去東吳遊說周瑜投降,卻在周瑜房內發現蔡瑁、張允暗通東吳的書信,便盜走書信。而這些書信正是周瑜為了除去蔡、張二將,故意偽造的,最後蔡、張二將果然被曹操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