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中央軍委毛主席準備進行平津戰役。當時他的想法是「圍中間,打兩頭」。中間是天津,兩頭分別是北邊的新保安,東南的塘沽。這個戰略是堵死天津、北平守敵從海上出逃的退路,可說是高超的戰略思維。但當東野參謀長劉亞樓到塘沽前線實地看過之後,發現塘沽地形開闊,河溝障礙,我軍打不著敵侯鏡如設在軍艦上的指揮部。東野炮兵部隊作用發揮不了。劉亞樓認為打塘沽費時費力,成本不小獲利不大,不如打天津來勁。打下天津一樣可以能夠封鎖北平之敵的海上退路。因此,他建議打天津。林彪同意了他的這個想法,報給毛主席後。主席從善如流,回電:「你們打天津的想法是十分正確的。」
劉亞樓向林彪、羅榮桓請戰,提出要當打天津的總指揮,林彪同意。上報中央軍委,得到批准。劉亞樓指揮東北野戰軍共22個師34萬人,4天時間就完成了對天津的包圍。
身為天津戰役的總指揮,劉亞樓特別亢奮,他不聽眾人勸阻非要親身到前沿陣地察看。他帶著參謀和警衛員在夜幕下抵近察看敵情,敵軍的一個巡邏隊突然在黑暗中出現,敵軍手電光立即照了過來。對著劉亞樓等人厲聲喝道:什麼人?譁啦啦拉起槍栓。情況萬分緊急,劉亞樓沉著冷靜,張口罵道:「混帳。大聲嚷什麼,別讓共軍聽見。」敵搜索隊被罵得有些懵,以為遇到了自己的上級,猶豫間手電也不敢再照著他們。劉亞樓和參謀、警衛員見狀,立即向敵開火,打的他們暈上加暈。劉亞樓立刻招呼參謀、警衛員轉身跑了,脫離危險。
在我軍偵查天津國民黨守軍防守情況的同時,守軍陳長捷也在研究守住天津的方案。他為了摸清我軍備戰的情況,派4人以天津市「參議會」談判代表的身份,打著「談判」的旗號,到東北野戰軍實地探查。
陳長捷的這個做法簡直就是《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故事的再現。他的這點心思被劉亞樓看得清清楚楚,他說:「陳長捷派人和談是假,探聽我軍虛實是真。」於是,劉亞樓演了周瑜,將計就計,給「蔣幹」放了一個煙霧彈。
劉亞樓把接待「蔣幹」一行的談判地點,設在離楊柳青鎮不遠的大南河村。讓人通知對方說:劉司令正在路上,大約要25分鐘才能趕到。事實上,劉亞樓讓司機繞天津發電廠兜了一圈,故意整成「風塵僕僕」的樣子趕到大南河村。
「蔣幹」一行看到劉亞樓的吉普車落滿灰塵,他的大衣上也有一層土。心中計算:劉亞樓走了近1個小時,從時間上可以斷定是從北面楊村來的。劉亞樓不容置疑、毫無商量餘地對他們說:「限24小時內答覆,天津守軍至遲應於1月13日12時前放下武器;否則,我軍將於14日開始攻城。」
天津南北長東西窄,劉亞樓根據這個特點,制定了東西對進攔腰切斷的作戰方針。陳長捷本來判斷劉亞樓會主攻天津的中部,因此重兵防守。劉亞樓想要攻打中部,就要調虎離山,把敵軍主力調到城北,使其造成中心地帶空虛,便於我軍東西對進,攔腰斬斷。
陳長捷派出的「蔣幹」,自以為立了大功。回去後向陳長捷信誓旦旦地做了匯報。
劉亞樓為了把戲演的更像,繼續添火,當天下午,命令城北的一個炮兵團連續將城北敵軍前沿工事一頓猛炸。
陳長捷結合掌握的東野種種跡象,對東野從天津城北發起進攻的部署深信不疑。因此將中部主力部隊151師從金湯橋核心地區調到城北,南部的一部分部隊也調到城北,重點防守。陳長捷上當了,這正是劉亞樓的目的。劉亞樓進攻的發力點是在天津城中部,這裡守軍一旦空虛,東野就可以很快突破,快速由南向北將國民黨部隊消滅。劉亞樓的作戰部署是: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
陳長捷對防守天津充滿信心,認為有「絕對把握守半年」。蔣介石曾兩次來過天津,視察了天津防務,他邊看邊讚嘆,說各路守軍要是都能像陳長捷司令這樣認真負責,把防務體系做到位,共產黨的軍隊還有什麼辦法呢?
劉亞樓在戰鬥發起前動員會上說:「敵人以13萬兵力防守擁有200萬人口的大城市,就像小孩子穿了一件大棉襖——到處都空。我軍突破前沿後無數小部隊穿牆越頂,像水銀一樣無孔不入,把敵人搞得稀爛,把敵人防守不過來的地方都佔領過來,然後再來攻擊堅固據點。攻下一點,再攻一點,最後全城掃清。」攻克天津,劉亞樓成竹在胸,勢在必得。
1月10日,中央軍委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羅榮桓問劉亞樓道:「軍委限令3天拿下天津,你需要幾天?」林彪提出48小時。羅、聶均表示同意。劉亞樓信心滿懷地說:「要我說,30個小時就夠了。」林、羅、聶三人聽後有些驚愕。聶榮臻說:「軍中無戲言嘍!」劉亞樓說:「還是按3天報上去,我按30個小時打就是了。」羅榮桓、聶榮臻相視而笑。最後報了一個保守的數字,3天。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向34萬東野指戰員下達向天津國民黨守軍發起總攻的命令。被吹詡為「大天津堡壘化」,「固若金湯」的天津城,不堪一擊。15日5時,1縱1師1團的戰士們衝進敵司令部,陳長捷坐以待斃。下午3時,敵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51師,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宣布投降。經過29個小時的戰火洗禮,13萬國民黨守軍無一漏網,遭全殲。
在天津戰役中,我軍有7030名指戰員血灑疆場,19214名指戰員負傷。毛澤東對天津戰役的勝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其創造了一種鬥爭方式——「天津方式」。「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綏遠方式」,被稱為解放戰爭的「三大模式」。
再補充一個細節,在1月13日,當傅作義得知東野即將對天津發動攻擊,急忙派他的副司令鄧寶珊見林彪進行第3次談判。他問林彪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打天津了?得到肯定回答後,又問:你們打天津準備打多久?林彪告訴他3天。鄧寶珊搖頭說:「恐怕30天也打不下來吧。」結果不僅讓鄧寶珊還有傅作義都驚掉了下巴。
毛主席讓劉亞樓把陳長捷送到林彪的平津前線指揮部去,與鄧寶珊見面。陳長捷見到鄧寶珊後嘆氣說:「回去告訴傅司令,不要守了。天津的滋味不好受。」
天津城破,是我軍歷史上最為乾淨、利落、精確的城市攻堅戰。成甕中之鱉的陳長捷給他的大哥傅作義發報請示出路,傅作義給他發了9個字:「堅定守下去,就有辦法。」
陳長捷
1949年1月15日,陳長捷被俘,被俘後如夢初醒,懊惱自己中了劉亞樓的圈套,大呼上當。其實,即便他沒有判斷錯誤,讓其主力151師硬頂。在東野560門大炮46輛坦克下炮火覆蓋下,都將成為炮灰,最多苟延殘喘片刻。
陳長捷經10年改造,於1959年12月獲得第一批特赦。傅作義要來看望他,陳長捷卻拒絕和他見面。他無法原諒傅作義最後時刻給他的那空洞、毫無意義的9字指示。